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收治胃胰腺异位误诊为胃间质瘤一例,复习文献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51岁,上腹部间断疼痛2个月入院.体检剑下压痛.内镜示胃窦小弯侧见一约1.0 cm隆起,表面光滑,超声内镜显示"为固有肌层低回声病变,大小约1.5 cm×1.0 cm".考虑为"胃间质瘤"行手术.术中胃窦区触及1.0 cm×1.5 cm肿块,位于胃壁内.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检为"胃窦胰腺异位".术后患者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
患者1,女,68岁."进食饱胀感4个月,胃部不适5年余"入院.腹部CT:胃小弯前壁可见4.60 cm×4.00 cm×4.30 cm大小的软组织肿块,突向胃腔,局部胃腔狭窄,边缘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病变密度均匀,平扫CT值30 HU,增强后强化明显,动脉期90 HU.CT诊断:胃基质瘤.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窦角切迹小弯侧前壁可见5.00 cm×4.00 cm×4.00 cm大小外生型肿块,包以黄色被膜.病理诊断:胃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3.
小肠间质瘤伴囊性变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伴囊性变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小肠间质瘤伴囊性变病例资料.结果:本例因右下腹疼痛2天就诊.腹部B超检查见阑尾区有一10 cm×9 cm×8 cm大小囊性肿块,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急诊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淡红色血性液体400 mL,右下腹距回盲瓣30 cm处回肠系膜侧有一10 cm×9 cm×8 cm大小的囊性肿物,质软,与大网膜粘连,切除肿物及部分小肠,行回肠端端吻合.术后病理诊断:小肠间质瘤伴囊性变.结论:小肠间质瘤伴囊性变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消化道钡剂造影、B超及CT等检查,以及术中、术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综合判断,手术是其唯一可治愈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3 4岁。骶尾部包块 3年 ,伴背部下方疼痛 2年。查体 :骶尾可扪及 6cm× 4cm× 3cm大小包块 ,质软 ,边界清 ,有压痛。临床诊断 :骶尾部神经纤维瘤。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 :包块组织灰白色 ,6 5cm× 4 5cm×3cm大小 ,质软 ,有完整包膜 ,切面灰白 ,胶冻状 ,质细嫩 ,呈鱼肉状。镜检 :瘤细胞呈立方或柱状 ,围绕纤维血管间质呈乳头状排列 (图 1) ,见较多黏液样物质将瘤细胞和玻璃样变的轴心分隔开 ,并聚集成微囊 (图 2 )。此外 ,还见纤维细胞胞质突起 ,项圈样环绕 ,间质血管形成假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 :vimentin、GFAP和S 10 0…  相似文献   

5.
内镜超声检查术在胃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EUS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胃间质瘤在EUS中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回声,边界清晰.采用EUS诊断胃平滑肌瘤16例,胃囊肿2例,胃脂肪瘤1例.手术后病理诊断胃平滑肌瘤18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结论 EUS对胃间质瘤诊断率为84.22﹪,EUS既能显示胃壁各层,又能反映肿瘤浸润胃壁的深度,因此EUS不仅可用于胃间质瘤的诊断,而且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螺旋CT诊断胃间质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 结果 CT平扫均呈单发软组织肿块,其中9例为恶性,肿块较大,最大径均>5.0 cm,密度不均匀,部分有囊变坏死;11例为潜在恶性,瘤体相对较小,最大径均<5.0 cm,多数密度均匀.2例病变出现钙化.CT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均有较明显强化.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胃的关系. 结论 胃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扫描+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1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良性胃间质瘤7例,直径均〈5cm,内部回声均匀,多腔内生长;恶性胃间质瘤3例,直径均≥5cm,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有片状无回声区,全部为腔外生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间质瘤的生长方式、血供、阻力指数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待深入研究,超声可作为常规筛查,发现病变后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胃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误诊原因.方法:报告1例胃外及胃壁间质瘤误诊病例.结果:本例因中上腹疼痛,以"上腹部肿块待查"收入院.查甲胎蛋白10.2 μg/L,癌胚抗原5.77 μg/L,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66.0 kU/L,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经B超、彩超及CT等检查未能确诊,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诊断:①胃肌壁间、肝圆韧带、中间连接部间质瘤(潜在低度恶性),免疫组化:CD34(+),CD117(+),S-100(-),Desmin(-).②胃黏膜下间质瘤,核分裂<5/HP;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Desmin(-).结论:GIST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诊断较困难,提示在明确排除肝脏、胰腺等实质性器官占位性病变后,应考虑胃间质瘤的可能,及时行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8岁。背部无痛性包块3年,逐渐长大,临床诊断为脂肪瘤。病理检查巨检:带皮肤包块1个。包块位于皮下,大小5 cm×4.5 cm×3 cm;切面略呈棕黄色,周界清楚,实性、质软。镜检:肿块无包膜,但与周围纤维组织分界清楚。低倍镜下呈分叶状结构,可见少量纤维血管分割间质;瘤细胞  相似文献   

10.
李全  唐刚 《华西医学》2010,(11):1950-1951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5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贫血等,全部手术切除。主要根据胃间质瘤大小和部位决定手术方式。有6例行胃大部切除,8例行胃楔形切除,1例经腹腔镜行胃楔形切除。结论胃间质瘤术前难以明确诊断,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胃间质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CT影像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但CT检查误诊的胃神经鞘瘤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以上腹部不适、匕腹部肿块、黑便等就诊,均行七腹部CT扫描。CT影像表现为边界锐利的类网形均质肿块.与肌肉组织比较呈低密度,向腔内或腔外生长,病灶长径平均(6.2±2.3)cm,其中4例病变长径〉5.0cm。5例CT检查误诊为恶性胃间质瘤2例,胃平滑肌瘤、胃外肿瘤及偏良性胃间质瘤各1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榆奄确诊胃神经鞘瘤。结论对CT表现为胃肠道壁内均质性、边界清晰的肿块,且无出血、坏死和囊变时,应警惕胃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2.
子宫血管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特殊类型,组织学上为良性疾病,生物学上具有转移和浸润生长的倾向.临床上很少见,术前诊断困难,主要靠病理诊断,且子宫血管平滑肌瘤发生于宫颈者更少见.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41岁,农民,主因检查发现子宫肌瘤1年,阴道出血半年,于2011年10月21日入院.入院前1年妇女普查时发现子宫肌瘤(仅行B超检查未做妇科检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无改变.因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未治疗.半年前出现同房后出血,未诊治.入院前3天查彩超示:子宫内膜质地不均匀;子宫占位(考虑肌瘤);宫颈外口肿物(肌瘤?).即入院.入院查体:心肺腹检查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经查外阴,阴道内可见一肿物约8 cm×9 cm×8 cm,质中,接触性出血,宫颈无法暴露,子宫前位,稍大,表面不平,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彩超示:子宫前位5.3 cm×5.1 cm,前后边界清,宫内回声不均,前壁下段肌壁间可见2.1 cm ×2.0 cm,宫底后壁肌壁间可见2.5 cm×1.9cm中低回声肿物,宫腔线居中,内膜厚1.1 cm,质地不均.宫颈厚3.2 cm,宫颈外口处可见8.2cm×6.7 cm中低回声肿物.提示:子宫内膜质地不均匀;子宫占位(考虑肌瘤):宫颈外口肿物(肌瘤?).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宫颈肿物;子宫黏膜下肌瘤?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宫颈肿物液基细胞学检查:可见少量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宫颈肿物活检病理报告:可见间质及平滑肌、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13.
董传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63-6363
对女性原发性乳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1个月余,约核桃样大小,不伴疼痛.触诊:左乳内上象限(10C处)一肿物,约3.4 cm×3.0 cm,囊性感,边界清,活动好,轻压痛,患侧腋窝未触及异常淋巴结;辅助检查:乳腺钼靶X线提示:左侧乳腺内上9C见一肿块影,部分显影,大小约3.5 cm×2.0 cm,边界较清,考虑囊肿可能?乳腺B超提示:左侧乳腺单发囊肿.初步诊断:左乳腺囊肿.术中探查:约3 cm×2.8 cm×1.5 cm,囊性感,欠光滑,剖开标本:鱼肉样.术中病理诊断:乳腺恶性肿瘤,间质肉瘤.即时行乳腺改良根治术.经齐鲁医院、千佛山医院联合会诊,术后病理诊断:(左侧)乳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乳头及切缘未见肿瘤,腋窝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0/15).免疫组化:S100(+),CK7(-),2-AT(-),CD31(-),SMA(-).术后未行化、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MS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MSCT表现.使用Siemens sensation 4或16层螺旋CT检查,7例平扫 增强,1例仅平扫.增强检查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用量80~100ml,用自动压力注射器经肘静脉给予,流率2~3ml/s.在图像工作站上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及多方位重建.结果 胃间质瘤4例,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网膜间质瘤2例.肿瘤直径<5cm者5例,直径6~10cm者2例,直径>10cm者1例.术前CT定性正确7例,定位正确6例.手术病理报告:高度侵袭风险5例,中度侵袭风险1例,低度侵袭风险1例,极低度侵袭风险1例.结论 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帮助术前定位、定性和分级.  相似文献   

15.
1 资 料 患者,女性,41岁.2016年6月,患者因腹痛2周伴肛门坠胀,病情加剧2 d,赴上海市某医院就诊,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提示左上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临床拟诊"胃底部间质瘤伴恶变可能大"收治入院.2016年6月28日全麻下行胃间质瘤和腹腔转移瘤切除术、腹腔广泛粘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胃间质瘤行内镜下切除致胃壁穿孔的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反酸、嗳气3个月入院。经胃镜及超声内镜等检查诊断为胃间质瘤,行内镜下消化道肿瘤全层切除术,术中分离过程中反复出血,分离时致胃壁穿孔巨大,难以内镜下修补,急诊行剖腹探查及胃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胃血管球瘤恶性潜能不能排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但因胃血管球瘤恶性潜能不能排除,现密切随访中。结论胃血管球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胃间质瘤。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其认识,提高鉴别诊断能力,谨慎实施内镜下肿瘤全层切术,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胃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 (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 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该组病例中病变主要位于胃底、胃体。10例中黏膜下型5例、肌壁间型3例、浆膜下型2例。恶性6例,良性4例。肿瘤直径〈5cm者5例,直径5-10cm者4例,直径〉10cm者1例。10例胃间质瘤的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其内有不增强的坏死液化区。结论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有助于术前定位、定性,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75岁,以“解黑便2天,伴呕血1次”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64 g/L,白细胞 24.0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4.7%;肿瘤标记物阴性。胃镜:胃底巨大隆起,考虑间质瘤。CT全腹部增强提示:胃底壁局部增厚,胃底部腔内可见一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可见明显强化;考虑间质瘤可能,遂于2021-07-05行胃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小网膜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27岁.上腹部胀痛半个月.该患者近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进食及右侧卧位时加重.查体:腹部平坦,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超声所见:胰腺前上方可见多个大小不一聚集的囊性无回声团块,境界清楚.超声提示:胰腺囊肿.CT表现:肝胃之间小网膜囊内见多个囊性病灶,大小不一,紧密聚集,直径约6.5 cm×5.6 cm×4.5 cm,境界清晰,边缘光滑锐利,壁薄,肿块密度均匀,CT值20 HU,增强扫描后病灶无强化(图1).CT诊断:胰腺假囊肿可能.术后病理诊断:海绵状淋巴管瘤(图2).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72岁。以间断排黑便 2月余 ,加重伴头晕 ,呕血 2 d入院。查体 :血压 12 0 / 80 mm Hg,贫血貌 ,心肺检查阴性 ,双下肢中度浮肿。 B超检查 :左上腹扫查 ,于胃体的后方 ,脾门内侧可见范围 6 .5 cm×5 .0 cm的异常回声区 (图 1) ,边界清晰 ,形态不规则 ,内为低回声 ,光点分布不均匀。饮水后与左肾、脾脏无关。提示 :左上腹实性包块 (多来源于胃肠道 )。活检组织报告 :胃间质瘤。7个月后随访肿块大小 5 .0 cm× 8.0 cm,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讨论 本病鲜见报道。胃间质瘤 (GIST)是消化道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因多向浆膜生长 ,形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