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对传统术式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再评价。方法对采用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的12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均获痊愈,无十二指肠端黏膜破裂或梗阻解除不完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近、远期效果良好,胃食管反流症状全部消失。结论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仍为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评估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G-POEM)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接受G-POEM治疗的6例CHP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情况、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6例CHPS患儿平均日龄54.5 d(27~130 d),均顺利完成G-POEM,平均手术时间49.5 min(34~150 min),术后均未出现发热、消化道出血及腹腔脓肿,平均住院时间12.5 d(10~22 d)。6例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3.3~8.6个月)。术后1个月幽门直径平均1.1 cm(0.9~1.5 cm),较术前的0.3 cm(0.1~0.5 cm)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体重平均增加0.9 kg(0.4~1.6 kg),术后3个月体重平均增加3.2 kg(2.6~3.5 kg),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儿体重即可接近同龄儿的标准体重。 结论 初步证实G-POEM治疗婴幼儿CHPS安全、有效,可成为CHPS治疗方式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小凸阵探头检查20例正常婴幼儿及20例CHPS患儿的胃体及幽门管图像,并测量幽门管长度、直径、幽门管肌层厚度及胃体部肌层厚度,动态观察胃壁蠕动和胃排空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正常胃体部与正常幽门管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PS胃体部与正常胃体部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PS幽门管与正常幽门管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PS幽门管与CHPS胃体部肌层厚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显示20例CHPS患儿幽门管管壁蠕动消失,肌层明显增厚,幽门管腔狭窄,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幽门管腔,动态观察"宫颈征"不消失。结论CHPS超声诊断应以幽门管的"宫颈征"图像及动态观察中幽门管蠕动消失、"宫颈征"不消失为重要诊断依据,而幽门管的超声测量值作为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超细电子胃镜治疗1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狭窄患儿,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7.5±14.4)d,使用乳头肌切开刀和针式切开刀沿幽门至胃窦方向切割幽门管环肌.结果 12例患儿共行13次胃镜下治疗.11例术后1~10 d内呕吐停止;其中1例首次治疗后35 d复发呕吐,2次内镜治疗后第10天停止.另1例术后未止呕,后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行药物治疗而完全缓解.本组除1例治疗后出现少量黑便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近期有效率高、安全.  相似文献   

5.
倒Y形幽门环肌切开治疗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是较为常见的胃肠道畸形,发病率约为1/3000,占消化道畸形第三位。1912年Rarnstedt行幽门肌层切开,切口不缝,幽门粘膜由浆肌层切口向外膨出,扩大了内腔,解除梗阻。使手术病死率降到目前的1%以下。1979年Goran提出倒Y形幽门环肌切开术,我们认为此术式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术后胃轻瘫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报道1例早期胃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保留幽门中段胃切除术,半年后因胃排空障碍再次入院,经多种保守治疗手段治疗无效,行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临床发病特点,为该病诊治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对307例CHPS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观察项目包括患儿性别、发病年龄、体重变化、入院时电解质及动脉血气、B超检查结果及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情况。将发病10d内治疗者列为早期组,超过10d者列为晚期组,比较这两组动脉血气、电解质及日平均体重增加的差别。结果 307例患儿中男性262例,女性45例,发病年龄1~351d,去掉离散程度较大者6例,其余301例平均发病年龄(23.8±13.0)d。患儿出生体重(3.24±0.44)kg(1.6~4.5kg);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62例(20.2%)。幽门环肌B超厚度为(5.4±1.1)mm(3~8mm)。早期组日平均体重增加明显大于晚期组,而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P0.05);血钠与血pH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婴儿CHPS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为3~5周,幽门环肌厚度(5.4±1.1)mm,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比例较高。对于在出生后3~5周内出现持续性呕吐患儿,应高度警惕CHPS,并应尽快诊治,以减少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的发生;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疑似CHPS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普通超声和声诺维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诊断和治疗CHPS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结果证实37例为CHPS(CHPS组),19例为非CHPS(非CHPS组)。CHPS组患儿幽门管长度(18. 5±3. 9) mm、幽门管前后径(14. 3±2. 0) mm、幽门环肌厚度(5. 3±1. 0) mm,均显著高于非CHPS组患儿的(11. 2±1. 8) mm、(7. 4±1. 2) mm及(2. 3±0. 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普通超声检查:CHPS组患儿的靶环征、宫颈征检出率分别为64. 38%、56. 76%,高于非CHPS组患儿的31. 58%、21. 05%(P 0. 05);超声造影检查:CHPS组患儿的靶环征、宫颈征、鸟嘴征检出率(83. 78%、75. 68%、43. 24%)高于非CHPS组患儿的(21. 05%、15. 79%、15. 79%)(P 0. 05),但是线样征、肩样征、乳突征、蕈伞征在两组患儿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普通超声检查诊断CHPS患儿的灵敏度为86. 49%、特异度为84. 21%、漏诊率为13. 51%、误诊率为15. 79%;超声造影检查诊断CHPS患儿的灵敏度为97. 30%、特异度为94. 74%、漏诊率为2. 70%、误诊率为5. 26%。结论声诺维超声造影检查对婴幼儿CHPS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tion, ESD)切除幽门病变达到或超过其环周3/4是ESD后并发狭窄的危险因素,ESD后同时局部注射激素、胃切开经口内镜肌切开术及系统口服激素可以预防狭窄的发生。ESD后狭窄可通过胃出口梗阻评分系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激素局部注射及口服激素、瘢痕对侧内镜下黏膜切开术等,规范操作可避免并发症发生。对于幽门ESD后顽固性幽门狭窄可能需要多种方式组合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概述了目前ESD后并发幽门狭窄临床特征、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动素(motilin,MLN)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多态性位点rs2281820[44C〉T]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发病易感性的关联。方法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2个汉族核心家系(CHPS患者及父母双亲)采用PCR及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应用传递不平衡检验判断基因多态性与CHPS发病的关联。结果测序结果未发现新的突变位点;患儿及父母组内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均P〉0.05,TDT检验提示多态性位点rs2281820[44C〉T]与CHPS发病无关(P=0.522)。结论胃动素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2281820[44C〉T]与中国汉族人群CHPS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超声检查对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CHPS)的可靠性。[方法]在CHPS的超声诊断中,以幽门管长径≥16mm,幽门管直径≥14mm,幽门肌厚度≥4mm为确诊标准,并对诊断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5例CHPS诊断正确者44例(97.8%),漏诊1例(2.2%);患儿幽门管长径、幽门管直径及幽门肌厚度的超声测量结果与术中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CHPS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可作为CHPS检查的首选方法。当超声检查结果不支持,而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时,应结合X线造影明确诊断,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幽门肥厚性狭窄X线征象的特点,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6年来我院幽门肥厚性狭窄220例婴儿X线征象进行分析。结果97例患儿幽门有不同程度延长;101例能测出幽门宽度的患儿中,最大宽度≤2mm29例,≥4mm53例。结论环肌肥大压迫症及幽门管延长是诊断本病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使用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环肌狭窄及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方法 20例患儿年龄16-120d,体重2.7-8kg。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和先天性巨结肠各10例。在气管插管加单次髓管阻滞麻醉上,建立CO2气膜,注气压力为1.6-1.9kPa,流量为3L/min。置入腹腔镜,并根据不同的病种在不同的部位置入操作钳,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和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结果 手术时间为25-150min,术后3-7d出院。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婴儿应用安全可靠,手术打击小。  相似文献   

14.
胃轻瘫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其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胃电刺激、幽门成形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和幽门支架置入术。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POEM)是治疗难治性胃轻瘫的一种较新的术式,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本文就G-POEM治疗难治性胃轻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胃轻瘫,也称胃无力、胃麻痹,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的临床症候群,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2013年第一例经口内镜幽门肌切开术(G-POEM)的报道,为治疗顽固性胃轻瘫带来了新的思路。其安全性和有效也在随后的病例系列报道中得到证实。作为一种新兴的经自然孔道腔内内镜手术(NOTES)方法,G-POEM越来越多地被研究与关注。现谨对G-POEM方法及在治疗胃轻瘫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胃肠外科采集的48份胃癌标本以及30份正常胃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标本的cox-表达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碳13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cox-2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的cox-2表达情况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环氧合酶-2表达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胃癌组cox-2表达阳性率为85.42%,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胃癌标本环氧合酶-2表达阳性率为68.7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标本(P<0.05)。胃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8.33%,其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85.71%,显著高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cox-2的高表达有关,二者共同促进了胃癌的发病。在胃癌的防治中,应当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和cox-2抑制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的改良制备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改进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 ,统一结扎幽门 ,从而去除因反流量不同而造成的结果偏差。方法 :模型组大鼠行不全幽门结扎加贲门肌切开术。用外径为 1.5 5 m m的金属针穿刺入胃并通过幽门 ,结扎剩余幽门 ,贲门肌纵行切开 0 .5 cm。对照组行全幽门结扎加贲门肌切开术。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的食管下段粘膜 p H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模型组大鼠均存活 ,存活率为 10 0 %。对照组大鼠死亡 3只 ,存活率为6 2 .5 %。结论 :该模型的技术改进在增加存活率的基础上 ,保证了大鼠模型幽门内径的一致 ,操作上更为规范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旋菌和幽门前区糜烂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旋菌和幽门前区糜烂性病变潘冠华,江伟骏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国内外对HP均作了大量的研究。一致认为HP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活动性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6.36%,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易感染幽门螺杆菌,且相比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20.
邸旭  洪亮 《山东医药》2009,49(42):105-106
环氧合酶-2(COX-2)的过度表达可能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但其致癌机制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