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检出胰腺炎性肿块、胰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所有胰腺癌患者最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将MRI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做一致性分析,探究其对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比较各类胰腺炎与胰腺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MRI影像特征,对差异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MRI鉴别诊断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的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95.56%、准确率为95.00%;胰腺癌MRI平扫T_(1)WⅠ多数呈低信号,T_(2)WⅠ呈高信号,部分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延迟强化,多数呈均匀强化;肿块型胰腺炎MRI平扫T_(1)WⅠ多数呈等信号、低信号,T_(2)WⅠ呈等信号,部分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后期明显延迟强化,肿块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自身免疫性胰腺炎MRI平扫T_(1)WⅠ多数呈低信号,T_(2)WⅠ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延迟强化;胰腺癌、胰腺炎性肿块的ADC值、T_(1)WⅠ、T_(2)WⅠ、门静脉期强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DC值、T_(1)WⅠ信号是胰腺肿块诊断为胰腺癌的独立保护因素,T_(2)WⅠ信号、门静脉期强化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RI具有较好的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形态、信号、骨质破坏情况、增强特点及分型。结果 18例肿瘤位于颈椎1例、胸椎15例、腰椎2例。10例肿瘤经椎间孔或破坏相邻骨质达椎管外形成椎旁肿块。MRI显示T1WI呈等信号11例、混杂信号5例、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3例、混杂信号5例。5例肿瘤内部可见点片状脂肪信号,T1WI、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8例均明显强化。Ⅰ型(病变局限于椎管内)8例(8/18,44.44%),Ⅱ型(病变呈哑铃状突至椎管外)10例(10/18,55.56%)。结论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发病部位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术前正确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9例,混杂密度肿块7例,实性肿块1例,8例钙化,1例出血,11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MRI检查示右侧肾上腺区肿块T1WI、T2WI均呈高信号。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实性及巨大肿块应寻找其内脂肪成分以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9例,混杂密度肿块7例,实性肿块1例,8例钙化,1例出血,11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MRI检查示右侧肾上腺区肿块T1WI、T2WI均呈高信号,结论:CT及MRI在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血管脂肪瘤8例,对其术前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椎管内血管脂肪瘤中,术后证实6例位于胸腰段硬膜外,1例位于胸腰段脊髓内,1例位于腰骶段髓外硬膜下;MRI术前定位准确8例,定性准确5例,另外3例定性为良性肿瘤。硬膜外病灶呈梭形压迫硬膜,椎管狭窄,于蛛网膜下腔与肿瘤间显示受压线样硬膜影,部分椎管内外生长病灶呈哑铃型伴椎间孔扩大,周围骨质无破坏;脊髓内病灶呈椭圆形,两端脊髓呈杯口状改变;硬膜下病灶呈新月形于硬膜下生长,硬膜无受压改变,椎管明显狭窄。病灶在T1WI、T2WI上均以等高信号为主,T2WI压脂后7例病灶信号增高,仅1例脊髓内病灶压脂后信号明显降低;增强后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6例强化均匀,2例强化不均匀。结论:椎管内血管脂肪瘤多发生于硬膜外,少数发生于脊髓内及硬膜下,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病灶位于硬膜下。MRI能清楚显示血管脂肪瘤的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其与椎管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脊柱淋巴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脊柱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影像诊断的确诊率。材料与方法:对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柱淋巴瘤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继发性T细胞源性1例、B细胞源性6例,继发性霍奇金淋巴瘤1例。MRI表现:11例均有椎体骨质破坏,单椎体受累2例,多椎体受累9例(2例为跳跃性,7例为相邻椎体),10例呈片状或淡薄斑片状长T1、长T2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1例呈较均匀长T1、短T2、STIR低信号;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块3例,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中-重度均匀性强化,椎旁软组织肿块6例;骨质破坏未伴明显椎管内或椎旁肿块形成3例;脊髓受侵3例,呈T2、STIR斑片状高信号。结论脊柱淋巴瘤MRI表现多种多样,MRI扫描可以明确显示椎体骨质信号改变、椎管内或椎旁肿块大小以及椎旁软组织受侵范围,对脊柱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non-traumatic myositis ossificans,NMO)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NM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NMO分期早期2例、中期3例、晚期4例;X线平片显示7例软组织周边密度增高,2例仅有软组织肿胀;CT显示4例肿块周围明显水肿、周边持续不规则强化,6例可见"蛋壳状"钙化影,7例病灶呈三层分布,肿块中央液化或坏死;MRI显示2例T_1加权成像(T_1-weighted imaging,T_1WI)呈不均匀高信号,T_2加权成像(T_2-weighted imaging,T_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呈明显强化,环绕于肿块周围持续强化水肿带"晕征";3例病灶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混杂信号,病灶中央呈高信号,周围少量呈絮状稍高信号带,增强扫描显示轻度强化,4例呈等T_1WI、等T_2WI信号改变,信号与临近骨质信号相同,边界清晰,不与临近的骨骼相连。结论 MRI肿块周围明显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带持续轻度强化呈"晕征"、CT病变边缘环形高密度影或病灶三层分布及X线"蛋壳状"钙化影等是NMO的典型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诊断与术前T分期的应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患者68例,均进行3. 0 T 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3. 0 T高分辨MRI对直肠癌诊断的信效度及与病理结果相关性。结果68例患者MRI图像可见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或不规则环状增厚肿物影,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理结果显示T_1、T_2、T_3、T_4期分别为3、19、32、14例,高分辨MRI检查结果显示T_1、T_2、T_3、T_4期分别为7、17、31、13例。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总准确度为86. 76%,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 793)。结论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诊断准确性较高,是判断术前T分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椎管恶性淋巴瘤的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椎管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材料及方法: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其中何杰金氏淋巴瘤(HL)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3例。结果:4例矢状位T_1、T_2加权像均示椎管内脊髓后方硬膜外长梭形等T_1、等T_2或长T_2均匀信号软组织占位。5例横轴位T_2加权像均呈环绕硬膜囊的环形、半月形中等均匀信号占位。结论:MRI是椎管恶性淋巴瘤首选的检查方法,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仔细分析,可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椎管神经鞘瘤和12例脊膜瘤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神经鞘瘤男性多于女性,脊膜瘤女性显著多于男性;T_1加权成像神经鞘瘤信号多低于脊髓,脊膜瘤则高于或相仿于脊髓,T_2加权成像前者信号明显高于脊髓,后者仅稍高于或等于脊髓;神经鞘瘤多位于脊髓的侧方和侧后方,而脊膜瘤前、后、左、右发生率大致相同;位于椎管内外的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前者椎管内肿块位于硬膜外。后者椎管内肿块位于髓外硬膜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实性肿块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实性肿块的临床、MR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该病的MR影像特征。结果11例卵巢实性肿块者,7例卵泡膜细胞瘤(OT)、3例纤维瘤(OF)及1例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11例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8例低信号肿块中夹杂点状、条索状或片絮状高信号,2例OT及1例SLCT肿块呈高信号;2例OF不强化、5例OT轻度强化、2例OT及1例SLCT明显强化。MRI表现与病理结果相符。结论大多数OT、OF及SLCT在MRI上呈实性肿块,其T2W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MR征象及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F)MR征象与病理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F13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观察其肿瘤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强化模式,并与光学显微镜下组织结构进行对比。结果 4例位于四肢及颈部者,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楚;9例位于背部及臀部者,其中6例呈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2例为Gardner综合征,1例合并家族性腺瘤样结肠息肉。MRIT_1WI均呈低信号,T_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4例无强化,9例呈斑点状或片状强化;T_2WI呈较高信号区域以纤维母细胞、黏液、血管为主,黏液成分与血管在T_2WI/SPIR呈更高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的区域以纤维细胞和胶原成分为主;而T_2WI呈低信号及高信号区域内的低信号带,为瘢痕样胶原纤维。结论 MRI征象能较好反映DF部分病理特点,对诊断DF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索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索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椎管内脊索瘤中4例位于颈段,3例位于腰段,2例位于胸段。8例骨源性脊索瘤表现为不规则形实质肿块,伴有相邻骨质破坏。T1WI均匀稍低信号,T2WI蜂窝状高信号改变,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呈蜂窝状。1例为非骨源性脊索瘤,表现为梭形实质肿块,相邻骨质未见异常改变,T1WI均匀稍低信号,T2WI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轻微强化。结论椎管内骨源性脊索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作用。非骨源性脊索瘤暂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良性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并分析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特点,其中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鞘瘤11例。结果 18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四肢、腹壁、锁骨上肌间隙或肌肉内以及颈动脉鞘周围,肿瘤呈梭形或类圆形,肿块长轴与神经干走行一致。全部肿瘤中出现靶征4例,表现为肿瘤边缘部分呈环形T_1WI等信号、T_2WI高信号,中央呈T_1WI与T_2WI等或低信号,增强后中央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肿瘤呈T_1WI等信号,T_2WI高信号,夹杂散在斑点片状T_1WI、T_2WI低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实性3例,表现为肿瘤内见多发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囊变区,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3例肿瘤信号均匀,T_1WI呈等或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7例神经纤维瘤均无包膜,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而11例神经鞘瘤均可见完整或部分包膜,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并可见脂肪包绕。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外周良陛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神经纤维瘤无包膜,位置表浅,位于神经中央;神经鞘瘤有完整或部分包膜,位于深部或四肢屈侧较大的神经干周围,易出现坏死、囊变等改变,根据以上特点可以在术前对两者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5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肝右叶3例,左叶2例;4例类圆形,1例分叶状,直径平均58mm,边界均较清晰;MRI平扫示1例呈较均匀长T_1加权成像(T_1weighted imaging,T_1WI)长T_2加权成像(T_2weighted imaging,T_2WI)信号,4例信号不均匀,主体呈长T_1WI长T_2WI信号,内部见不同比例的条片高、低信号混杂,均未见明显脂肪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均为较高信号,内见斑、点较低信号;动态增强5例动脉期均较明显强化,门静脉和延迟期4例持续强化,呈"快进慢出"模式,1例强化减弱,呈"快进快出"模式;病灶内均见明显强化的异常血管,3例见斑片无强化的出血坏死区,2例见条片状强化较弱区域;3例见薄层假包膜较明显强化,2例见病灶外较粗大的引流静脉;5例均未见腹腔积液和肿大淋巴结;2例患者有右上腹隐痛不适,其中1例扪及腹部包块,3例无明显症状;5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68个月,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罕见,缺乏特殊症状,但术后预后较好,MRI可显示病灶的病理学变化,对其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原发少见肿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椎管内少见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2001~200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椎管内少见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在椎管内的海绵状血管瘤4例,T2WI呈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合并椎体血管瘤;淋巴瘤4例,2例呈等T1、长T2信号,另2例呈略短T1或等T1、略长T2信号,2例病变见椎体以及附件破坏;血管脂肪瘤3例,T1WI呈不均匀低到等信号,其内夹杂少量高信号,T2WI以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其中2例病灶内见小点条状流空低信号;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1例,病变呈“钳状”包绕脊髓,T1WI和T2WI上均为等信号。以上病变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椎管占位病变的定位以及定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充分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最后确立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完整的病理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颅底沟通性软骨肉瘤的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颅底沟通性软骨肉瘤的CT和MRI征象。10例行CT平扫,12例行MRI平扫,9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12例病变均位于鼻部及颅底。肿瘤主体位于中线区4例,左侧3例,右侧5例。CT表现:行CT平扫的10例CHS均见鼻及颅底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高低混杂密度影,边界不清,周围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轻度膨胀性改变5例,明显虫噬状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轻度模糊斑片状、地图样溶骨性骨质改变3例,肿瘤内明显粗条状、环形钙化5例。MRI表现:12例均见鼻及颅底混杂T_1、混杂T_2软组织肿块影,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边缘呈现波纹状小分叶外观。T_2WI上肿块局部见明显高信号影8例,8例肿瘤内部多发小叶状结构伴较明显的分隔,分隔周围见大量粗条状长T_1、短T_2信号5例,少量斑点状长T_1、短T_2信号3例。9例MR增强检查示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间隔明显强化,内部无强化。结论鼻颅底沟通性软骨肉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总结其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相互对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脂肪瘤MR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7~2006年我们共收集了15例椎管内脂肪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并与同期椎管内4例含脂类皮样囊肿、600例脂肪堆积、6例椎管内亚急性期出血作了鉴别,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5例脂肪瘤中男9例,女6例,年龄12~59(平均26)岁,病程为3个月~23a。主要症状及体征:四肢麻木无力2例,双下肢麻木无力10例,大小便功能障碍5例,皮下肿块3例。4例皮样囊肿中,男3例,女1例,均有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2例。600例脂肪堆积患者中只有1例有皮质类固醇使用史,6例椎管内亚急性出血患者中5例有外伤史,1例有感染史。1.2方法15例脂肪瘤患者、4例皮样囊肿患者、60…  相似文献   

19.
卵巢肿块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5例正常妇女和卵巢附件肿块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20例正常妇女卵巢测量大小从1.1~2.3cm,以T_1权重像的冠状,横断位最为理想。25例病人MR与B超对比研究表明,MR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各种正常和病理组织特征的信息,并在判断单纯囊肿,出血性囊肿和良性畸胎瘤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长T_R短TE时卵巢信号无增强与T_1像信号一致。而T_2像信号明显增强与尿液信号一致,提示单纯囊肿,而肿块在T_1T_2像均为高信号或T_1像为中等信号,T_2像呈高信号强度时提示为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脂肪瘤及血管脂肪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骨脂肪瘤及血管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术前8例接受CT扫描,3例接受MRI检查。结果9例中骨脂肪瘤6例,骨血管脂肪瘤3例。6例骨脂肪瘤发生于骨内4例,骨旁2例。骨内脂肪瘤跟骨1例,距骨1例,眶骨1例,肱骨1例。骨旁脂肪瘤颅骨1例,股骨1例。骨血管脂肪瘤发生于肋骨1例,颅骨1例,椎骨1例。骨内脂肪瘤CT显示病变骨质呈轻度膨胀性改变,边缘见轻度硬化环,病灶内见脂肪密度及条弧形、结节状钙化,MRI显示病灶T1WI呈高信号,PDWI及T2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骨旁脂肪瘤CT呈不均匀高密度团块,MRI显示病灶T1WI呈高信号,T1WI及T2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3例骨血管脂肪瘤CT显示病变骨质呈显著膨胀性改变,骨破坏边缘及内部见多发骨嵴及粗大骨小梁,高密度骨针呈放射状、簇状或不规则排列。结论骨内脂肪瘤及血管脂肪瘤CT及MRI表现均以脂肪成分为主要特征,骨旁脂肪瘤CT以骨化性团块为特征,骨血管脂肪瘤骨质膨胀性改变较骨内脂肪瘤显著,病灶边缘及中心以多发骨嵴及粗大骨小梁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