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SCTC)及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临床拟诊胆系疾病患者做螺旋CT胆道造影,图像用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法(SSD)后处理。结果 23例患者共有29个病变部位,与手术结果对照,SCTC对病变检查的敏感性、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3.1%、93.1%、89.6%。结论 SCTC三维立体成像能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病变及周围解剖关系,有利于术前准确定位,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性的胆道系统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了23例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并对脑血管造影、CT、MRI及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23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同时行CT检查20例、MRI检查7例、MRA检查4例。结果;脑血管造影时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7%和100%,能准确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CT及MRI对脑动脉瘤的特异性分别为55.0%及71.4%。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血液动力学资料,其能弥补MRA之不足;CT及MRI对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诊断优于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羔显示法(SSD)和多层面重建法(MPR)。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较清楚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其中颅内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7例,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右侧前交通过动脉狭窄1例,腹主动脉瘤2例,肾动脉狭窄3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正常5例,结论:螺旋CT血管是诊断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有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肾上腺病变共25例32个病灶,9个病灶行18F-FDG PET/CT,CT及MRI检查,余均行CT和18F-FDG PET/CT检查,所有病灶靠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结果:18F-FDG PET/CT的疾病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9%,100%,疾病诊断准确性为90.6%,CT分别为85.7%,94.4%,78.1%。MRI疾病诊断准确性为77.8%。良恶性病变的标准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扫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后平扫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原发病灶大小与标准摄取值相关系数为0.351。以3.1作为标准摄取值临界值,其对应的良恶性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4%。结论:18F-FDG PET/CT诊断肾上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CT和MRI,还可显像全身情况,但髓样脂肪瘤行CT检查是最佳选择。原发病灶大小与标准摄取值无相关性,最佳区分良恶性病变的标准摄取临界值为3.1。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在诊断直径≤3cm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3cm的肝脏占位病灶40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MRI检查,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诊断≤3cm肝占位病变的准确性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诊断≤3cm的肝脏占位病灶的准确性分别为90.0%及82.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k=0.69)。对于病史不明确的单个占位病灶,超声造影可通过对增强时相的比较分析,鉴别其性质。结论超声造影及增强CT/MRI对≤3cm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均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 5例脾动脉瘤 ,均经DSA证实。其中 4例为腹部常规扫描模式所发现 ,1例行血管成像检查 ,扫描参数与常规扫描模式参数相同。血管三维成像方法为SSD ,MIP及容积显示技术 (VRT)。结果 应用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模式进行血管结构三维重建即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 ,VRT成像较SSD、MIP能较好地显示脾动脉瘤的特征。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脾动脉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VR技术成像优于SSD及MIP ,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螺旋CT增强检查后进行各种重建如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腹主动脉瘤患者均合并附壁血栓,其中10例合并单侧髂总动脉瘤,4例出现动脉瘤破裂。SSD明确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MIP对瘤壁的钙化及管腔各段可较精确测量。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能帮助和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行影像学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肿瘤发生于胃部5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1例,回肠2例,小肠系膜2例。良性5例,恶性7例。结论CT及MRI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和特点。结果CT显示84个病灶,MRI显示264个病灶,CT敏感性只有MRI的10%。结论MRI检查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随着MRI设备的普及,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行MRI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仿真血管内窥镜(VIE)成像方法及其在诊断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同机工作站重建横断面图像,并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VIE成像。结果:主动脉夹层17例,真性主动瘤12例,假性动脉瘤1例,主动脉炎2例.正常主动脉5例,其中11例经手术证实,9例经血管数字减影检查证实,12例与MRI和(或)彩色B超诊断相符,5例正常主动脉未作其他检查。观察主动脉夹层以MPR及VIE为佳,能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及血栓情况,可显示破口位置与是否累及重要分支。SSD显示真性主动脉瘤最优,能立体、形象的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部位及与主要分支的关系。VIE能直观的显示假性动脉瘤改口大小及位置,对主动脉炎能清晰显示不规则的血管内壁和狭窄。MIP适合于显示主动脉钙化情况及支架位置。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和仿真血管内窥镜成像技术综合运用,可多方位显示主动脉解剖形态和病变,可直观、立体地对血管病变进行全面观察、分析,对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或手术计划、估计手术风险及术后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仿真内镜成像的临床胃肠道应用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8 例大肠病变和1 例胃癌患者( 共11 个病灶) 进行了MRVE和内镜检查,其中1 例同时进行了CTVE 检查。MRVE 应用HT2FSE 序列无间隔扫描,层厚2 ~3m m 。CTVE应用5m m 准直层厚,25m m 重建间隔,螺距为10 ,屏气下一次扫描全结肠。用导航软件行内镜成像重建。结果 9 例均获得了内镜样影像,MRVE 对病灶的检出率为818 % ,准确性为692 % ,2 个直径06m m 以下病灶未检出;结合导航多方位影像和/ 或源影像可靠显示了病变部位并区分了病变与伪影,使其准确性提高到100 % 。CTVE准确显示了该例结肠癌病变,1 个06m m 直径息肉漏检。仿真内镜成像显示胃肠粘膜和病灶表面细节无电子内镜好( P< 005) 。结论 仿真内镜成像无创性获得了胃肠道内镜样解剖图像,并准确地检出了直径12m m 以上肿块病变  相似文献   

12.
脑CT血管造影仿真外视镜成像技术与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CT血管造影(CTA)仿真外视镜重建技术、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仿真外视镜和最大强度投影(MIP)、表现遮盖显示(SSD)、仿真内镜(VE)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对8例脑CTA进行后处理重建成像,并与DSA作对照。结果 仿真外视镜、MIP、SSD重建均获得了脑动脉整体三维血管解剖,以仿真外视镜成像揭示脑血管及其病变效果最佳。仿真外视镜重建时间最少,其对颅底血管结构的展示以轴位效果最佳,能清晰、准确展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脑动脉与邻近颅底骨尤其垂体窝等骨性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无须剪辑去除颅骨影像,且颅骨、血管影像相得益彰。VE仅揭示血管内腔解剖信息。结论 仿真外视镜成像是脑CTA颇为有效,无创性三维显示脑血管及其病变的重建技术,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其中6例行主动脉CTVE成像。结果:SCTA横断面CT,MPR及CRI均显示12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剥离内膜,瘤壁钙化及血栓,械断面CT显示4例内膜破裂口,MPR及CRI显示5例内膜破裂口,SSD及MIR显示12例真腔与假腔及剥离内膜,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SSD及MIP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均不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内部结构情况及内膜破口,CTVE显示5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及其内壁,剥离内膜。结论:以主动脉SCTA的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结论其MPR,CRI,SSD,MIP及CTVE图像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尿路小结石:MR和CT仿真内镜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CT仿真输尿管肾镜技术及其诊断尿路小结石的价值。方法 将 9枚直径 1~ 5mm的结石置入离体输尿管肾盂内 ,分别以生理盐水、3 %马根维显溶液或 3 %泛影葡胺完全充盈后行CT和MR容积扫描。源影像在工作站用Navigator软件做内镜重建。结果 VE对结石的敏感性源于CT技术者为 11.1%、源于多层薄层SS FSE序列者为44 .4%、源于HT2 FSE序列者 5 5 .6%、源于MR IVU序列者为 44 .4% ,检出的结石最小直径为 2mm。VE图像质量CT技术优于MR技术 (P <0 .0 1) ,MRH技术优于MR IVU技术 (P <0 .0 5 )。结论 磁共振仿真输尿管肾镜能够检出直径 2mm以上尿路结石 ,以HT2 FSE技术为佳 ;阳性造影剂法CT仿真内镜对尿路结石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AV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原发性肝癌并动静脉瘘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其中9例血管三维重建的表现,血管三维重建方法有2种: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强度投影(MIP).结果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中央型)6例,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周围型)10例.肝动脉-肝静脉瘘(AHVS)4例,混合型1例.9例肝动脉期血管三维重建均显示强化肝动脉、门静脉影及部分强化正常肝组织,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不能显示动静脉瘘口.根据肝癌APVS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其程度分为三种:轻度(3例),中度(9例)及重度(4例).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三维重建是诊断与评价肝癌动静脉瘘有效无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所有病例均用Marconi Ultra Z型螺旋CT机扫描,并在独立工作站上用MPR、SSD 及MIP技术获得多平面和三维图像.结果 MPR、SSD及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50例共82处骨盆骨折;MPR在发现骨折方面较MIP、SSD好,而MIP、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范围、移位情况及术后内固定钉方面较MPR好.结论螺旋CT MPR、SSD及MIP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内镜(MSCT-VEVC)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正常人的椎管(颈段椎管14例、胸段椎管8例、腰段椎管12例,骶段椎管2例)和28例病变椎管脊椎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结束后行薄层重建,将图像传入CT 3D工作站,用Fly-Through软件作仿真内镜处理,并就MSCT-VEVC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成像(MPR)、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容积成像(VR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受检椎管均成功进行CT仿真椎管镜成像,MSCT-VEVC像清楚显示相应正常骨性椎管及病理改变的管内表面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镜能立体、直观、全面地展示椎管形态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充分信息.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及喉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和喉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下咽癌及喉癌病例,术前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矢、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及透明重建(Raysum)等后处理技术,综合对喉癌术前分期进行评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术前对下咽癌及喉癌TNM分期与临床最终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其中T1期符合率为81.2%,T2期为88.9%,T3期为84.6%,T4期为75.0%。总体分期符合率为84.4%。结论下咽癌及喉癌术前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明确肿瘤的范围、周围组织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在下咽癌及喉癌术前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照输尿管肾镜检查,探讨不同源影像技术MR仿真内镜诊断肾、输尿管结石的价值与限度。方法 9个5mm以内直径大小的尿路结石,经输尿管离断端置入因配型问题放弃移植的离体肾之输尿管肾盂内,以生理盐水、3%马根微显溶液充分充盈输尿管肾盂后,分别采用多层薄层快速自旋回波单激发(SS-FSE)、重T2(HT2-FSE)序列行磁共振水成像和采用3D、2D快速扰流梯度重聚(FSPGR)行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磁共振扫描源影像数据在工作站用导航软件作内镜成像重建(VE)。影像检查完成后摄X片和输尿管肾镜检查,然后正中冠状切开肾与榆尿管,再次观察结石数目、大小和位置。结果 5个结石为输尿管镜准确检出,其后方肾小盏内另4个结石未显示;VE检出的结石源于不同扫描序列不同,源于HT2-FSE序列者5个(5/9)、多层薄层SS-FSE序列者4个(4/9)、3D及2D FSPGR序列者均为4个(4/9)。VE检出的最小结石直径为2mm。几种方法对结石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5)。VE图像质量尤其管道内腔及结石表面细节显示度比输尿管镜的差(P<0.005),其基于长T2加权像MRH技术优于基于钆增强短T1加权像MRU技术(P<0.05),但其所示结石均稍有变形。 结论 尿路磁共振仿真内镜成像能够检出直径2mm以上结石.以HT2-FSE技术为佳,但其对结石的检出率和图像质量仍不及输尿  相似文献   

20.
喉部肿块螺旋CT三维成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表面覆盖 (shadedsurfacedisplay ,SSD)技术在喉部肿块的初步临床应用。 方法 3 1例全部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 ,确定扫描层面与声带水平 ,范围从会厌软骨至环状软骨 ,正常喉的SSD重建所见与喉镜所见进行比较 ,喉部肿块的SSD重建所见与喉镜、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SD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正常喉及下咽部的腔内结构 ,通过增减重建范围、削割、旋转、Light等软件功能的应用 ,有利于喉腔内部结构、病变部位、形态等解剖关系的显示。结论 SSD重建技术是普及型螺旋CT在不具备工作站与仿真内镜软件下就能完成的一项技术 ,能显示正常和异常喉及下咽部的腔内结构 ,具有仿真内镜类似的效果 ,是一种喉非创伤性、操作简单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