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吕亚云 《山西临床医药》2009,(20):1844-1846
目的:本文探讨超声对I型不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拟诊脂肪肝的患者经超声诊断及CT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追踪上级医院手术、穿刺结果,已获得确切的病理结果,25例为肝内占位性病变,16例为Ⅰ型非均匀性脂肪肝。结果:41例中彩超根据声像图表现诊断为Ⅰ型非均匀性脂肪肝19例,CT诊断为Ⅰ型非均匀性脂肪肝14例,与病理结果相比较两者诊断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对I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很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非均质性脂肪肝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CT、穿刺、随访证实的非均质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47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浸润型和正常残留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实时、动态、无创、重复性好、价廉等优点,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近五年来4000多例健康体检中超声发现的脂肪肝患者其声像图进行分析、分型,探讨其与血脂增高的内在联系,并对其治疗后的肝脏情况进行随访。我们认为,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膀胱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2例腺性膀胱炎声像图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乳头增生型22例,膀胱内壁呈乳头状或息肉样增生;Ⅱ型:结节增生型24例,膀胱内壁局限性增生呈团块状或结节状隆起;Ⅲ型:弥漫增生肥厚型6例,膀胱壁呈节段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累及整个膀胱壁。超声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0.38%(47/52),误诊率9.62%(5/52)。结论超声检查对腺性膀胱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DFY-Ⅱ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DFY Ⅱ型,简称"定量仪")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通过经校正CT试剂管诊断的肝脏弥漫型脂肪变30例患者的声像图,使用定量仪进行声像图定量分析,比较肝脏超声灰阶值与脂肪含量以及肝脏CT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定量仪所测超声灰阶值与经校正CT试剂管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呈明显的正线性相关,而与肝脏CT值呈明显的负线性相关.结论 定量仪分析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及随访观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膀胱癌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50例膀胱癌的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膀胱癌声像图表现为膀胱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或壁上向腔内突出的实质性肿块.膀胱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超声分期符合率为89.36%.结论:超声能显示膀胱癌的浸润深度,对膀胱癌的诊断及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乳腺结核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结核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结核的声像图资料及 2例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 45 . 5 % (5 /11)。根据超声所见并结合手术病理结果 ,将其声像图表现分为五型。 型实块型 5例 , 型脓肿型 1例 , 型混合型 2例 , 型弥漫型 1例 , 型溃疡窦道型 2例。结论 :超声对乳腺结核定位准确 ,结合临床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症 )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报告经超声显像诊断并由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47例原醛症 ,将不同病因原醛症的声像图表现与其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7例原醛症中 ,皮质腺瘤 3 8例 ,皮质增生 9例 ,超声显像诊断符合率为 91.5% (43 / 47)。结论 :由于原醛症的病因和病理改变不同 ,其声像图表现各异。超声显像对原醛症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指出 ,对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与皮质腺瘤的超声显像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尚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皮肤结核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皮肤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经病理证实的皮肤结核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7例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81.5%,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四型:皮肤增厚型、皮肤结节型、皮肤脓肿型、皮肤破溃型。结论超声能够显示不同类型皮肤结核声像图特点,对诊断皮肤结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包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超声检查在肝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文作者在援疆工作期间门诊肝包虫病的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47例患者的肝包虫病分型、病灶部位、发病年龄等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分型肝包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及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47例患者共检出泡型包虫病13例,囊型包虫病34例,病灶为单发患者41例,发病年龄在23-59岁之间,术前超声诊断46例,误诊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9%。囊型包虫病中除囊肿型易与肝囊肿混淆外,其他类型囊型包虫病声像学图像均具有显著特征,泡型包虫病的超声声像图也具有典型特征,但浸润增殖型和液化空洞型的超声声像图易与肝癌混淆。结论:肝包虫病的超声声像图具有明显特征,其可用于肝包虫病的临床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性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仪器使用Philips-PH11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4.5 MHz,患者禁食禁水8h以上,对肝脏进行纵横及多切面扫查,观察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和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结果:500例中心性肥胖受检者超声检查,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共389例,其中,轻度脂肪肝186例,占47.82%;中度脂肪肝132例,占33.93%:重度脂肪肝54例,占13.88%;非均匀性脂肪肝17例,占4.37%。结论:超声扫描对中心性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检出率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治疗有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且直径〈3.0 cm的肝脏小结节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与术后病理对照(肝内转移性病灶复查影像学证实)。结果 43例均一次性取材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显示:原发性肝细胞癌32例,毛细胆管癌2例,局灶性脂肪肝1例,肝血管瘤2例,肝硬化结节2例,影像学复查示转移性肝癌4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把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误诊为肝硬化结节,正确诊断率为97.67%(42/43)。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肝包虫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附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包虫病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肝包虫病重要性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86例肝包虫病进行了CT扫描,60例做了增强扫描,75例行B超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86例肝包虫病,其中细粒棘球蚴74例,泡状棘球蚴12例。这两种类型的肝包虫病各有其典型的CT征象,应用CT扫描不仅能早期诊断,而且可以反映出各种合并征的病理形态改变。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本组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8.8%。B超诊断准确率为89.3%。结论:CT扫描对于诊断肝包虫病是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早期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超声拟诊为肝外胆管癌患者,经临床手术、其他影像学及(或)经皮胰胆管逆行造影证实,分析其患者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肝外胆管癌超声直接征象分为乳头型、团块型、截断型和狭窄型;间接征象为肝内及肝外胆管扩张、肝内及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和腹水。误诊3例,其中1例为胆总管结石,2例为十二指肠憩室。结论超声显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实时超声造影对局灶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局灶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病理证实为局灶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实时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在肝动脉相病灶内出现高增强,在门脉相、延迟相呈等增强;4例在各个时相病灶内均为等增强;所有病灶延迟相均未出现“黑洞”。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有助于对局灶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844例公务员脂肪肝患病率及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公务员脂肪肝发病率及超声诊断意义。方法:对844例公务员经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血、尿酸检查后,重点用B超检查肝、胆、脾并进行性别、年龄、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对发病无明显关系,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均高于平均人的发病率,本组脂肪肝患者占21.9%。结论:B超诊断脂肪肝特异性较高准确率达89.5%,脂肪肝易发生于特定年龄、特定人群,脂肪肝与工作、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灶状肝细胞脂肪变性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3例经超声引导穿刺组织病理证实的灶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超声表现进行分类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灶状肝细胞脂肪变性超声可表现为局灶性强回声、低回声和近等回声病变3种影像。结论:强回声型肝细胞脂肪变性超声表现诊断较易,低回声及等回声型应注意与肝癌等病变鉴别,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是进行鉴别诊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s stressed the point that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by them, showed a high value of ultrasonic scanning in the recognition of diffuse liver lesions.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persisting and active forms of chronic hepatitis can be only hypothetical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pathognomonic echographic signs of this type of pathology. On echography fatty degener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hepatomegaly, blurred liver contours, preserved elasticity of the organ and diffuse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of its structure. Diffuse focal enhancement of the echo structure of the liver, its irregular surface, and an increase in the liver elasticity and echo permeability indicated a possibility of liver cirrhosi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signs with ascites or dilatation of the portal veins confirmed it.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of an ultrasonic picture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eular degeneration HLD)的超声征象及其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提高对HLD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全部36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图像及门静脉血流参数的改变.大致可分为四型:Ⅰ型.弥漫性点状增强型:16例表现肝区光点弥漫性点状增强回声:Ⅱ型.光点不均匀增粗型:12例呈肝光点不均匀增粗型硬化:Ⅲ型.小结节型:5例呈肝区光点呈小结节型硬化:Ⅳ型.大结节与小结节并存型:3例声像图表现为肝区大结节与小结节并存,间隔类似肝癌的团块状回声.根据超声不同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大结节型与小结节型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流明显降低。结论 肝豆状核性变声像图最多表现为肝区光点弥漫性点状增强及肝光点不均匀增粗型,特别是肝区弥漫性点状增强回声最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分度与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超声诊断均匀性脂肪肝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方法 60例均匀性脂肪肝患者根据其超声分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分别进行血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酸转移酶(GGT)在轻、中、重度组中逐渐升高。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TC、TG、ALT、AST及GGT均增高,但仅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TC、GG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ALT及AST有显著差异(P﹤0.01)。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及GGT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声检查结合血生化指标可为临床对脂肪肝进行分度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