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翊飒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125-1126
经过近 2 0年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已经证实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之一。由于胸部硬膜外阻滞 (thoracicepidu ralblock ,TEA)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 ,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缓解或消除心肌缺血导致的心绞痛 ,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使得TE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TEA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1 1 TEA改善缺血心肌的氧供需平衡 TEA可降低心率、血压、心肌收缩力及左室充盈压 ,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Davis[1] 在结扎冠脉后犬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神经阻滞及药物治疗疼痛性疾病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展望21世纪疼痛临床的前景,着重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基础和临床研究,硬膜外阻滞疗法的新见解,疼痛与交感神经阻滞、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药物疗法中阿片类、利多卡因、氯胺酮、NSAIDs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阻滞是向硬膜外腔内注入药物,阻滞脊神经、交感神经传导,改善疼痛以及血流的种治疗方法。有单状法和连续法两种。单次法适用于门诊,连续法适用于住院患。  相似文献   

4.
5.
现行的硬膜外导管留置3-5cm是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导管留置过长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手术的过程。观察比较硬膜外侧位一次性推药;留置导管2cm后注药;以及留置导管4cm注射药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探讨硬膜外麻醉留置导管2cm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蒋劲  张德仁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734-3735
目的 对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加以观察,并提出预防及处理的方法。方法 观察患有头面部,上肢,胸部及交感神经生疾病患526例,在2382例次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穿刺针损伤引起:一过性上肢麻木1.76%(42/2382),误穿血管,出血3.4%(82/2382),无气胸发生;局麻药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头晕,耳鸣7.8%(816/2382),寒战0.08%(2/2382);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臂丛神经阻滞8.9%(212/2382),高位硬膜外腔阻滞0.04%(1/2382);其他相关的不良反应即并发症:声音嘶哑8.1%(192/2382,策蜕位疼痛3.0%)72/2382),异物感3.6%(86/2382),未出现感染。结论 熟悉相关解剖,准确定位,摸清并固定C6横突前结节,垂直进针,避免向内向上进针,使用少量有效的局麻药,备好急救设备,方可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适应症广 ,疗效可靠 ,在疼痛临床中应用日趋增多。作者自1999年10月~2001年8月 ,应用SGB治疗380人次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尤其对颈椎病的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型 ;偏头痛 ;亚急性期肩周炎 ;神经性耳鸣的治疗中 ,SGB产生良好的疗效。但因星状神经节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其周围神经血管错综复杂 ,在SGB过程中或治疗后 ,也遇到了不少并发症或副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96例 ,其中男性34例 ,女性62例。年龄在28~71岁之间 ,平均年龄48.3岁。病种 :颈椎…  相似文献   

8.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原发性病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2例原发性病经症患者均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患者出现Honer’s征作为神经节阻滞成功标志。结果:在82例患者中,阻滞一次成功者65例,占79.3%;二次阻滞者17例,占20.7%。临床治愈者63例,占76.9%;有效者13例,占15.8%;无效者6例,占7.3%。总有效率为92.7%。由于穿刺部位不当造成臂丛神经阻滞者2例(2.4%);局麻药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者1例(1.2%),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经过保守观察,上述并发症均自愈。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盲法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30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病例资料,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A、B、C、D、E 5组,每组60例,从各组霍纳征出现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治疗效果。结果:A、B组的霍纳征出现率明显低于C、D、E组(P<0.05),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D、E组(P<0.05)。结论:盲法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学习曲线约为120例。  相似文献   

10.
胸部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其临床大都表现为心绞痛,即在心肌需氧与供氧失衡时,由于心肌代谢异常产生的腺苷、乳酸等致痛物质导致了心脏痛觉,并投射到与之相同的脊神经分布的皮肤区域,表现为胸痛,并放射至左肩背部及手指内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膜引起患者头痛的发生率约为20%,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能够治疗头面部疼痛。SGB能否治疗硬膜穿破所致头痛,笔者未见报道。2000年以来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施行硬膜外阻滞之前,根据问诊、物理检查、化验结果评价患的状态。癌症患,有骨转移或过去接受过脊椎手术时可能出现导管插入困难。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患进行阻滞后有时病情恶化。充分询问关于目前使用的药物,特别要注意是否使用抗凝剂。另外,对穿刺部位的皮肤有局部感染或有出血倾向不能施行阻滞。  相似文献   

13.
以往对失眠患者的处理常规应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依赖性,从而不得不逐渐增加剂量,突然撤药还可引发反跳性失眠[1]。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枕大神经阻滞治疗失眠患者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残率的特点。目前偏头痛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部分研究发现神经阻滞治疗偏头痛可取得较好疗效,其疗效与神经阻滞部位、局麻药种类及剂量的选择有关,但目前相关研究偏少,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本文就神经阻滞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与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0 a来共收硬膜外阻滞 2 86 6例 ,发生意外及并发症172例 (占 6 % ) ,为总结经验教训 ,就发生的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6 6 5例 ,女 12 0 1例 ,年龄 6岁~ 6 0岁者 2 0 2 3例 ,6 0岁~ 85岁 843例。手术部位包括胸、腹、腰、脊柱、四肢及会阴部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法。局麻药常用 3种 :12 %利多卡因 ,首次量 5 ml~ 18ml;2 1%利多卡因和 0 .375 %布比卡因混合液 ,首次量 5 ml~ 18ml;3 0 .5 %~ 0 .75 %布比卡因首次量5 ml~ 15 ml。老年、高血压、衰弱、低血容量患者 ,局麻药浓度及剂量酌减。麻醉意外及并发症 17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中下神经节阻滞治疗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20例颈中下神经节阻滞治疗病例,采用前入路穿刺法,阻滞药物为0.125%~0.5%布比卡因。按注射部位和注射容量不同分为4组,即颈6注射5mL为A1组,颈6注射10mL为A2组,颈7注射5mL为B1组,颈7注射10mL为B2组。对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4组并发症进行两两分别比较,与A1组比较,声嘶A2组和B2组均高于A1组,B1组则低于A1组;咽部不适A2组和B2组均高于A1组,B1组则低于A1组;头晕A2组高于A1组,B1组则低于A1组;上肢麻木A2组和B2组均高于A1组;胸背痛B1组和B2组均低于A1组(均P<0.01);声嘶、咽部不适、头晕、上肢麻木和胸背痛5项B1组均低于A2组;头晕及胸背痛2项B2组均低于A2组(均P<0.01);声嘶、咽部不适、头晕及上肢麻木4项B2组均高于B1组(均P<0.01)。结论:颈中下神经节阻滞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注射部位和注射容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严重并发症虽少,但可危及生命,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34例顽固性皮肤瘙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 34例 ,总有效率 94.12 % ,显效率 82 .35 %。  相似文献   

18.
颜景佳 《临床医学》1997,17(2):11-12
我院镇痛科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瘫15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4岁。全部急性发病,来诊时多为面瘫已发生2~5天。 2 治疗方法 本法采用神经阻滞,即用气管旁人路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具体步骤为令病人仰卧,颈部后仰位。在环状软骨平面,用两手指将胸锁乳突肌推至外侧,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采用药物治疗短期疗效尚好,但对颈椎的退性变无改善,长期疗效差。头部牵引、按摩、针炙也存在短期疗效好,长期疗效不巩固的缺点。我院自1999年以来,应用星状神经节加椎间孔阻滞(治疗组)与颈部硬膜外阻滞(对照组)治疗颈椎病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1996~1999年间选择15例心绞痛发作较为频繁的患者 ,采用病人自控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5例中男9例 ,女6例。年龄55~70岁。患者在静息时均有心绞痛发作 ,心电图提示有ST-T改变 ,部分病人伴有心律失常 (房性、室性早搏)。平时均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控制症状。2、治疗方法15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均作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采用C6 横突前路进针法 ,进针方向略向下后 ,用18G静脉留置针作为导引针管 ,置管方向斜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