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1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原因、预防、救治及其二次开胸的早期指征。方法:对1991年1月-2005年12月心内直视术(共1096例)后21例急性心包填塞二次开胸(发生率1.92%)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经二次剖胸解除心包填塞后17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二次剖胸手术死亡率为19.05%。二次剖胸手术者所患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6例,瓣膜病13例,大血管手术1例,心脏移植1例。结论:减少心内直视术后出血、渗血是避免术后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的关键,早期诊断并尽早行二次剖胸手术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剖胸术中不切肋不断肋与切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减少剖胸术对患才组织损伤及其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了183例不功肋不断肋剖胸术与同期151例切肋剖胸术在切口撑开横径、切同血量、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切口撑开横径无明显差异(P〉0.05),切口出血量、术后疼痛不切肋不断肋剖胸术明显占优势(P〈0.001,P〈0.001)。结论:不切肋不断肋剖胸术切口暴露好、出血少、术后疼痛减轻,要后咳嗽、咳痰有力。此手术方法创伤明显减少,减少了输血并发症,无术后局限性胸壁畸形,降低了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剖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胸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反应和术后身体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剖胸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研究者制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所在病区的一般心理护理。分别测定2组患者术前焦虑、血压、心率及术后身体恢复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拔除胸引流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肠道排气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 剖胸手术患者术前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手术应激的不良反应,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加速术后身体康复,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凝血酶在预防剖胸术后渗血的作用。方法 :选剖胸手术病人 2 5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A组 )和对照组(B组 ) ,分别于剖胸手术结束关胸前用注射器向术野、胸内粘连创面、肋骨断端及切口缘喷洒药物一遍 ,A组药物选用 2 0 0u/ml凝血酶 2 0ml,B组药物选用生理盐水加微量脂肪乳剂制成的安慰剂 2 0ml。术后第 1、2、3d观察两组病人胸腔引流量。结果 :术后第 1d及第 3d胸腔引流量A组较B组分别减少 15 7 18ml和 2 5 83ml,统计学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2 ) ;术后第 2d胸腔引流量A组较B组减少 40 14ml ,但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凝血酶溶液局部喷洒可以减少剖胸术后渗血 ,应用凝血酶预防剖胸术后渗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少剖胸术对患者组织损伤及其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了 183例不切肋不断肋剖胸术与同期 15 1例切肋剖胸术在切口撑开横径、切口出血量、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 :两组切口撑开横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切口出血量、术后疼痛不切肋不断肋剖胸术明显占优势 (P <0 0 0 1;P <0 0 0 1)。结论 :不切肋不断肋剖胸术切口暴露好、出血少、术后疼痛减轻 ,术后咳嗽、咳痰有力。此手术方法创伤明显减少 ,减少了输血并发症 ,无术后局限性胸壁畸形 ,降低了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急诊胸腔镜在血胸处理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急诊电视胸腔镜 (VATS)处理血胸的价值。方法 :将 80例急诊处理的血胸分为VATS组和剖胸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 19例为自发性血胸 ,5 7例为创伤性血胸 ,手术后血胸 4例。结果 :VATS组和剖胸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 4 7(15~ 130 )min和 89(45~ 2 2 0 )min ,术中从胸内清除的血量分别为 1330 (80 0~ 340 0 )ml和 1830 (70 0~ 4 5 0 0 )ml。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分别为 2 .5 (1~ 7)d和 3.7(2~ 13)d。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 2 .9% (1/ 35 )和 17.8% (8/ 4 5 )。结论 :急诊VATS适应于不伴有大血管或心脏损伤的自发性或创伤性血胸 ,且具有不加重损伤、手术较迅速、止血较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的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A)对剖胸手术病人的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以及对病人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肺、纵膈、食道及胃底部需施行择期剖胸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PCEA和PCIA两组,观察两组病人施PCA即刻、PCA后2、4、8、12、24小时镇痛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48小时后病人对镇痛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镇痛总体满意度、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CEA组病人术前、术后各观察阶段MAP、HR、SPO2无明显差异;PCIA组病人实施PCA即刻血压较PCA后各时间段升高,但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各时间段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PCEA和PCIA对剖胸手术后的疼痛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轻,有利于改善剖胸手术后的呼吸循环功能;但术后初期,PCEA的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对剖胸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对于剖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施行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n=20)与病人自控镇痛(n=20),按Prince-Henry评分法,对术后3天内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并对两组病人术后因镇痛所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自觉疼痛减轻,持续肋间神经阻滞组术后平均疼痛评分(2.15±0.31)低于病人自控镇痛组(2.94±0.45,P<0.05),而镇痛副反应更少。结论:持续肋间神经阻滞操作简易直观,镇痛效果相对明显,更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腋下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腋下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方法:对35例行Muscle—Sparing剖胸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手术时显露较差.操作较困难,但术后肺功能影响小,疼痛轻,胸壁肌肉保留完整,伤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受限轻、恢复快。结论:对适当病例Muscle—Sparing剖胸术是一种损伤较小的开胸术。  相似文献   

10.
剖胸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奕  汪和美 《护理与康复》2009,8(12):1034-1035
总结72例剖胸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护理。剖胸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有麻醉药物影响、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及气道分泌物增多等。加强术后监护,做好疼痛护理及呼吸道管理,采取氧疗、药物化痰、雾化吸入、胸部物理治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机械通气等措施后,68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1.
剖胸术后镇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剖胸术后伤口疼痛剧烈,并伴有肺功能的显著下降,对患者术后康复不利。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的剖胸术后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Muscle-Sparing(MS)剖胸切口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微创剖胸切口,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通过对传统MS切口、改良MS切口和听诊三角MS切口3种不同剖胸方法的比较,探讨其各自的临床适用范围。方法:1999年12月—2006年6月,应用上述3种MS剖胸切口共完成各种胸部手术327例,包括周围型肺癌191例,肺转移性肿瘤39例,肺部良性肿瘤64例,纵隔肿瘤10例,自发性气胸16例,食管平滑肌瘤7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发生长时间漏气21例,伤口血肿7例。传统的MS切口开胸时间最短(平均10.5 min),术野面积最大(平均148cm~2),但从创伤和美观的角度来看不及另两种切口。改良的MS切口完整地保留了胸壁肌群,但为显露前锯肌后缘需大范围游离皮瓣及背阔肌,术中上胸部骨性胸廓显露较差,进胸时间最长(平均18.1 min),术野显露不及传统的MS切口。听诊三角MS切口则利用斜方肌与背阔肌、前锯肌之间的间隙进胸,其术野面积最小(平均87 cm~2)。结论:3种不同的MS切口均适用于肺楔形切除、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等简单手术。其中传统MS切口术野显露最佳,可应用于上叶切除、全肺切除、食管平滑肌瘤摘除、纵隔肿瘤切除等相对复杂的手术。对于原发性肺癌,该切口可适用于大部分临床分期为Ⅰa至Ⅱb的病例以及部分Ⅲa期病例。改良的MS切口对于肺叶切除则限于下叶和中叶,对于原发性肺癌的治疗一般应限于临床分期为Ⅰ期的病例以及部分Ⅱ期病例。听诊三角MS切口因术野较小,即便行肺楔形切除术,也应选择病变位于切口附近的病例,对于原发性肺癌仅限于少数临床分期为Ⅰ期的病例,还适用于简单的后上纵隔肿瘤切除术。只要掌握各种切口特点,合理选择病例并恰当使用一次性手术器械,MS剖胸切口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剖胸切口。  相似文献   

13.
胡桂清  )  吴宏妍  ) 《全科护理》2011,9(21):1908-1908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剖胸术后病人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07年4月—2010年4月心胸外科剖胸术后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感染原因与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检查、肺功能障碍、疾病性质及手术的伤害等因素有关,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发生呼吸道感染74例,其中死亡4例。[结论]加强重症病人呼吸道的围术期护理,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是帮助病人顺利渡过呼吸道感染,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建华  范成  王玉  黄嗣雄 《疼痛》1999,7(1):14-15
布比卡因注入胸膜腔内用于剖胸术后镇痛,因其镇痛效果确切,近年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据报告单次注药镇痛时间短,未能完全解决剖胸术后闭式引流管触碰膈肌所致疼痛。本之目的在于通过重复向胸膜腔内注入布比卡因,延长术后镇痛时间,解决单次注药药效消失后至拔管期间的镇痛治疗,以减轻患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程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剖胸术后病人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07年4月-2010年4月心胸外科剖胸术后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感染原因与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检查、肺功能障碍、疾病性质及手术的伤害等因素有关,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发生呼吸道感染74例,其中死亡4例.[结论]加强重症病人呼吸道的围术期护理,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是帮助病人顺利渡过呼吸道感染,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领会  张雪花 《现代护理》2005,11(3):174-175
目的 观察剖胸手术后患者术侧与健侧腋温的变化与差异,为确定测温部位及临床病情观察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自身对照法。结果 术前患者两侧腋温无差异(P〉0.05);术后患者术侧与健侧腋温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剖胸术后患者测试体温应选择健侧腋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肺癌剖胸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及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实施传统镇痛模式,实验组实施超前镇痛模式。手术后48h进行术后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评价;术后3个月,通过电语回访,记录患者疼痛情况,了解患者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为78.0%高于对照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6,P〈0.05);实验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3.6%,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P〈0.05)。结论超前镇痛能提高肺癌剖胸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急诊室剖胸术救治21例心脏穿透伤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急诊室剖胸术救治心脏穿透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1例被施行急诊室剖胸术进行救治的心脏穿透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0例,一例因合并室间隔及三尖瓣损伤死亡。死亡比为4.8%。结论急诊室剖胸术在救治心脏穿透伤,尤其是濒死型心脏穿透伤患者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总结15例心脏刺透伤,经紧急剖胸手术治疗成功的经验体会。方法 近5a共接诊心脏刺透伤23例,其中8例于送达急诊科抢救室时巳临床死亡。另15例尚存活,紧急剖胸用带tefflon片的屁龙线缝合修补。心脏刺透伤部位;右心房2例,左心房1例,右心室11例,左心室1例。结果 1例左心室贯通伤合并下腔静脉破裂伤手术后8h死亡,14例2wk后心肺功能恢复,预后良好。结论 胸部或后背部刺透伤或贯通伤后,低血压或血压不能测出,经快速补液血压仍不能回升,部分伤员有Beck's三联征表现,要考虑心脏刺透伤可能,应紧急剖胸手术治疗,可争取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20.
<正>剖胸术后的疼痛易导致机体多系统功能的改变,甚至出现肺不张、低氧血症等多种并发症,危及生命,影响手术效果。护理人员正确判断、评估疼痛,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