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脑缺血后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变化及三七总皂甙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 (NO)在缺血神经元坏死中的作用机制及三七总皂甙 (PNS)是否通过影响NO的变化而起脑保护作用。  方法 用栓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测定脑缺血后不同时间脑组织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性变化及PNS对其的影响。  结果 缺血后 3 0分钟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升高 (P <0 0 1 ) ,而PNS能防止脑缺血后两者的升高。NO含量与NO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NO在缺血神经元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PNS是通过降低NO的含量而起保护脑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对沙土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分组、分剂量进行。结果:小剂量N~G-硝基-L-精氨酸(LNNA)能明显减轻缺血性损伤后脑含水量。脑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明显升高,LNNA能抑制NOS活力,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缺血性损伤后海马神经元严重缺失。中、小剂量LNNA能减轻海马神经元缺失,而大剂量LNNA能加重神经元缺失。结论:脑缺血后NOS活性明显增加,加重缺血性脑损伤。适当降低脑组织NOS活性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和海马细胞坏死。提示NO对脑损伤毒性作用和保护作用与NO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NO、NOS和LDH影响及bFGF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beta protein,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乳酸脱氢酶 (LDH)的影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液中 NO、NOS及 LDH的含量变化 ,观察 Aβ1 -40对神经元的损伤及 b FGF的保护作用。结果 Aβ1 -40作用于海马神经元 2 4h后 ,培养上清液中 NO、NOS含量增加 ,LDH活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P<0 .0 1 )。经 b FGF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暴露于 Aβ1 -40 2 4h后 ,NO、NOS含量及 LDH活性均降低 ,且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 FGF对 Aβ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合酶及其抑制剂与脑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缺血中具有双重作用,nNOS介导缺血早期神经元损伤,iNOS介导缺血晚期神经元损伤,eNOS则介导神经保护作用。对NOS抑制剂,尤其是选择性nNOS和iNOS抑制剂的研究,无疑将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概述了在Alzheimer病(AD)脑内一氧化氮(NO)可能介导胶质细胞激活后对神经元的损伤,参与炎性变化的毒性机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AD脑的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内高表达,同时又在神经元内出现。而反应性胶质细胞内既有iNOS的激活又有神经元型NOS(nNOS)激活,共同产生过量的、具有神经毒性的NO。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氧化氮(NO)是兼有细胞间第二信使物质和细胞毒性作用的气体物质。近来发现其在脊髓创伤性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NO的神经生物学作用入手,结合有关最近研究资料,对脊髓损伤区NO浓度的变化,及对神经元的影响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培养液(OECCM)对海仁藻酸(KA)损伤后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保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分别培养了胚胎小鼠脊髓神经元和成年大鼠的嗅神经鞘细胞(OECs),收集OECCM。通过给予KA建立体外的损伤模型,KA分别作用6,8,12h后,加入OECCM继续培养24 ̄36h。然后进行抗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cNO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ncNOS表达情况,并对各组nc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进行统计,同时运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神经细胞活性;最后对不同组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染色情况、阳性细胞数目和细胞活性进行比较。结果KA作用后,一氧化氮(NO)都出现异常表达,但与实验组(OECCM干预组)相比,OECCM处理组NO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KA损伤组。OECCM处理组NOS阳性细胞数目(6h组,34.3±5.25;8h组,40.6±3.68),明显低于对照组(6h组,42.3±3.48;8h组,54.5±6.30)(P<0.01),在KA损伤12h时,两组NOS阳性细胞数(52.3±5.23vs61.32±6.45)(P<0.05);而细胞活性(6h,0.372±0.034;8h,0.312±0.026)明显高于对照组(6h,0.283±0.041;8h,0.219±0.033)(P<0.01),12h时两组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差异(0.199±0.012vs0.202±0.032)(P>0.05)。结论OECCM中可能含有一些保护脊髓神经元免遭KA损伤的因子,这些因子可能在参与抑制NOS异常表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对大鼠脑内神经元的损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损害中所起的作用,探讨重症肌无力(MG)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将AchRab IgG或健康人的IgG注入大鼠侧脑室。HE染色、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皮质、海马及杏仁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变化。结果2周后实验组皮质、海马及杏仁核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对照组仅见少量凋亡。实验组皮质、海马及杏仁核nNOS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实验组及对照组脑内细胞均来见iNOS表达。结论AchRab脑内注射可诱导神经元凋亡;损伤皮质。海马及杏仁核nNOS神经元;但未能诱导脑内细胞iNOS表达。神经元凋亡损害参与了AchRab对中枢神经损害的机制;nNOS神经元的减少,可能与MG认知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而神经元的损伤可能与NO的毒性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研究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探讨一氧化氮(NO)在PD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6-OHDA毁损的大鼠PD模型,通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APO)测试大鼠旋转行为,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和纹状体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大鼠6-OHDA损毁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对侧明显减少,双侧纹状体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无显著差异。结论 6-OHDA对TH阳性神经元有损伤作用,而NOS阳性神经元对其具有抵抗作用。NO可能参与了PD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NO)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小分子介质,参与全身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是近来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发现其在脑外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作重要作用。1 NO和NOS的一般生物学特征 NO是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与氧分子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作用下的产物,带有不成对电子,易溶于水及脂肪,易在细胞内外自由弥散,半衰期很短仅20~30s。 NOS是体内合成NO的关键酶,按其基因序列和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NO)是一种简单的气体分子,可在哺乳类神经细胞内经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产生.NO在神经创伤与修复中的多重作用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NO/NOS与神经创伤和再生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诱导型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NOS)抑制剂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和机理。方法大鼠脊髓压迫伤后分别给予iNOS和nNOS抑制剂—氨基胍(AG)和7-硝基吲唑(7-NI)进行治疗,24h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72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4周后用电生理和动物行为学等指标评价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AG和7-NI均可以抑制组织中的NO含量,并使NOS活性下降,同时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比率,对运动功能的恢复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NOS抑制剂可以使伤后运动功能得到改善,AG的作用似乎更明显,提示iNOS活性变化可能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更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K)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癫患者中血清活性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对 10 0例癫患者血清中NO和NOS活性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癫患者间歇期血清中NO和NOS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NO和NOS在癫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局灶脑缺血后早,晚期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作为NO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变化直接调节NO的生成量及生物学效应。本文在建立兔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测定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区和正常脑组织的NOS活性。结果显示,脑缺血早期(1h内)NOS活性突然升高,随之下降;脑缺血后24h NOS活性又升高,至48h、96h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雷公藤多甙(GTW)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硝酸银还原法测定脑组织NO、NOS,用放免法测定血IL-1β、TNF-α含量.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组织NO、NOS和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说明它们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GTW可抑制NOS活性,减少NO产生,抑制IL-1β、TNF-α水平升高.结论 GTW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NOS活性在局灶脑缺血后的时相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作为NO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变化直接调节NO的生成量及生物学效应,本文在建立兔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测定缺血不同时间缺血区和正常脑组织的NOS活性。结果显示脑缺血早期(1小时内)NOS活性突然升高,随之下降;脑缺血后24小时NOS活性又回升,48小时、96小时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继发性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内皮素(ET-1)通过收缩脑血管、介导脑血管和脑组织损伤引发脑损伤;而一氧化氮(NO)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对脑组织可以起到减少损伤作用;另一方面NO的过量生成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可直接对细胞产生强大的毒性作用,或者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损伤脑组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整个病理过程中ET-1和NO的失衡也在脑组织损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氯美噻唑对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脑出血+氯美噻唑(CMZ)组,两组各分为(出血前和出血后4h、6h、12h、24h、72h、7d)7个时间点.利用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NO含量、NOS活性;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出血周边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合酶(NOS)4h开始升高(P<0.05),24h到7d显著升高(P<0.01),大约72h左右NO、iNOS、NOS达峰值.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6h出现凋亡细胞,12h上升显著(P<0.01),3d凋亡细胞达峰值,与NO、iNOS、NOS峰值对应,7d时仍存在较多凋亡细胞.氯美噻唑干预后,NO含量、iNOS和NOS活性及凋亡细胞数量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 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NO含量增高,iNOS、NOS活性增强,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存在长时间凋亡,NO、iNOS可以促进其凋亡;氯美噻唑干预后NO含量降低,iNOS、NOS活性下降,减少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儿童癫患者中血清活性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对12 4例儿童癫患者血清中NO及NOS活性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儿童癫患者发作期及间歇期血清中NO及NOS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发作期血清中NO及NOS活性水平均高于间歇期 (P <0 0 5 )。结论 NO及NOS在儿童癫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及合成酶与脑梗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 Furchgott和 Zawadzki[1 ] 首次提出内皮舒张因子(EDRF)这一概念 ,且后来证实 EDRF是 L -精氨酸 (L - Arg)在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作用下产生的 NO后[2 ] ,其早期研究认为其作用较简单 :扩张脑血管 ,增加脑血流 ,抑制血小板及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的粘附聚集 ,似乎 NO对脑梗塞起保护作用。然而 ,随着对 NO及 NOS同分异构体的研究 ,NO的毒性作用也渐已证实。NOS不恰当的激活及 NO过度产生可介导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本文就 NO及 NOS在脑梗塞中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NOS同分异构体NO是由底物 L- Arg在 NOS催化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