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金霞 《实用新医学》2008,9(3):243-244
目的分析围生儿死亡变化趋势、死亡原因,了解死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怀柔区第一医院65例围生儿死亡资料及其中29例尸检结果,对围生儿死亡百分比、死因构成、死因顺位进行比较。结果9年间围生儿死亡率无下降趋势,平均死亡率为63.7,万,平均尸检率为41.5%。死亡原因排序为畸形、脐带因素、早产、缺氧性因素,其中死胎中以脐带因素为主。结论加强围生宣教,尤其对流动人口管理。鼓励和争取尸检,对提高围生儿死亡诊断水平及完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从1990年9月至2008年底,笔者所在医院共分娩11 085名新生儿.围生儿(孕满28周至产后1周)死亡107名,死亡率为0.96%.其中死胎52例(占49%),死产10例(占9%),新生儿死亡45例(占4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死亡变化趋势,了解死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我院93例围生儿死亡资料及其中22例尸检结果,对围生儿死亡百分比、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进行比较。结果:3年间,围生儿死亡率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平均死亡率9.58‰,平均尸检率23.66%。死亡原因排序为:畸形、脐带因素、母体因素、胎盘因素等。其中死胎死产中以脐带因素(31.25%)为主;新生儿死亡以呼吸窘迫综合征(22.2%)为主;畸形引产以神经系统等致死性畸形(72.2%)为主。结论:加强围生宣传、规范有效的产前检查,鼓励和争取尸检,提高围生儿诊断水平,完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围生儿成活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强围生期监护、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是广大医护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我院 10年围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以探讨搞好妇幼保健工作 ,提高产科质量对提高围生儿成活率的意义。1 临床资料   1989~ 1998年 ,我院和平庄矿务局总医院出生 10 2 0 6例 ,出生情况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 ,以妊娠 2 8周以上或产儿体重 1.0 kg以上 ,出生后 7d内进行统计 ,结果共发现有10 0例围生儿死亡 ,其病死率为 9.8‰ ,其中死胎、死产 5 0例 ,占 4.8‰ ,1周内新生儿死亡和先天畸形 5 0…  相似文献   

5.
张振平  刘少雄 《广东医学》2002,23(8):859-860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确定围生期保健重点,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该区1995年10月至2000年9月41352例围生儿中死亡的455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期死亡率11.00‰,各年度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产检与未产检者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早产儿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围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早产。结论 出生缺陷和脐带因素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流动人口的围生期保健工作及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是全社会共同任务,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及探讨西宁地区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以期提高产科的医疗质量及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按照WHO规定,出生时体重≥1000g或孕满28周至产后7天为围生期标准,对我院产科16年问死亡围产儿534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宁地区围生儿死亡比(534/23372)22.85‰,死胎305例,占57.12%,死产49例,占9.18%,新生儿死亡180例,占33.71%。导致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脐带因素,其次为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胎膜早破、早产,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早产、产伤及缺氧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的保健、预防早产及防止畸形儿的出生,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回顾性分析古交市2004—2008年180例围生儿死亡资料,分析引起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达到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病残儿出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围生儿死亡87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7例围生儿死亡临床资料及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死胎42例,死产2例,新生儿死亡43例,围生期死胎的主要原因是胎儿宫内窘迫32例及胎儿畸形7例,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透明膜病18例及羊水,胎粪吸入8例,吸入性肺炎6例,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治新生儿窒息,积极治疗肺透明膜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李艳  杨剑秋 《中国医刊》2006,41(1):38-39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5年40例围生儿死亡原因,以改进围生期保健工作。方法根据围生期Ⅰ标准,对本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围生儿总数为6600,共有40例围生儿死亡,围生儿死亡率为6.06%0。死胎占62.5%(25/40),死产占5%(2/40),新生儿死亡占32.5%(13/40)。②严重的妊娠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是引起胎死宫内的最重要的原因(11/25),其次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4/25),产前出血(3/25),先天畸形(2/25)等。③死产2例,其中1例为胎儿畸形。④先天畸形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占46.2%(6/13),另一主要原因是由于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或妊娠合并症导致的胎儿宫内缺氧及早产(6/13)。⑤早产是围生儿死亡最主要的相关因素,绝大多数为干预性早产。重度子痫前期是引起围生儿死亡最主要的妊娠并发症,占37.5%。⑥共有9例严重畸形,校正围生儿死亡率为4.70‰。仅3例畸形在产前诊断。⑦40例围生儿死亡中仅16例为本院产前检查,外院产前或无产前检查者占60%。结论本院围生儿死亡率接近发达国家。加强围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尤其是B超诊断水平,提高各级产科诊疗水平,加强周边地区高危妊娠管理,及时转诊,可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围生儿死亡率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是母婴保健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我县资料完整的围生儿116例死因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其死亡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我县共分娩15 292例,围生儿死亡209例,占13.67‰.其中资料完整者116例(尸检者2例). 1.2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相似文献   

11.
许永强  曹梅 《现代医学》2003,31(2):127-128
目的 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对两院20年来围生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颐性分析。结果 20年两院共分娩围生儿17741例,死亡247例,其中死胎78例,死产32例,新生儿死亡137例。围生儿死亡率为13.92‰。前3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早产、脐带因素和畸形。结论 围生儿死亡与孕周、孕产次及分娩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院 1995~ 2 0 0 0年的 16 1例围生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加强预防对策 ,降低围生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产科 1995~ 2 0 0 0年住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病例 16 1例 ,男 79例 ,女 82例。围生期定义按WHO规定 ,出生时体重≥ 10 0 0g或满 2 8周至产后 7天。统计围生儿总人数、死胎、死产数和出生后 7天内 (围产新生儿 )死亡数 ,计算各年围生儿死亡率及构成比 ,并分析死亡原因。2 结 果2 1  1995~ 2 0 0 0年围生儿病死率见表 1。从表 1的统计资料中看出 6年中 ,围生儿出生12 0 93例 ,死亡 16 1例 ,围生儿死亡率 1…  相似文献   

13.
14.
洪绍虹  洪迎  陈少芬 《广东医学》2003,24(7):758-759
目的 了解2001年普宁市围生儿死亡情况,探讨干预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普宁市2001年度围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围生儿死亡率18.27‰,其中新生儿死亡居首位,占55.84%。围生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分别是早产、胎盘脐带因素引起的缺氧和先天畸形。结论 加强围生期监护、防治早产和产科并发症,加强产、儿科协作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孙伟  王志华  丁彩云  范梅 《安徽医学》2006,27(4):325-326
目的探讨我院产科10年期间围生儿死亡的相关病因,为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寻找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病例,将其围生儿死亡的相关病因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从中探讨围生儿死亡的原因。采用χ2检验。结果10年间,共分娩围生儿10320例,围生儿死亡数241例,占23.35‰,其中死胎77例,占7.46‰,死产53例,占5.14‰,畸形(致死)50例,占4.84‰,新生儿死亡61例,占5.91‰,双胎死亡21例,占双胎总数的15.33%。围生儿死亡的相关病因,依次为早产儿、胎儿畸形、母体并发症及合并症、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及脐带因素等。结论预防和治疗早产,孕期加强产前检查,预防和治疗母体并发症和合并症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和病理对照,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为防止围生儿死亡提供参考。方法:对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及病理观察,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125例死亡围生儿中,先天性畸形占36%,脐带及胎盘因素占20%,宫内缺氧和窒息占14.4%,母亲因素占12.8%,感染占7.2%,早产和低体重儿占5.6%,不明原因占2.4%,肿瘤2例,占1.6%。结论:围生儿死亡病例中先天畸形和胎盘脐带因素为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尽早发现畸形儿并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市2006~2010年围生儿出生情况,包括剖宫产率、性别比、出生缺陷及围生儿死亡情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汇总、分析我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上报的相关统计报表和个案卡。结果:2006~2010年无锡市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区剖宫产率多于农村;出生性别比超出正常范围,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应针对剖宫产率升高的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必须加大有关文件的执行力度,改善出生性别比超出正常范围的状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如何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一直是产科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提高产科医生对高危因素的认识,以便尽早发现和预防这些因素的出现,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为围生儿保健提供依据。方法:257例死亡的围生儿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最后死因。结果:缺氧致死为首位(47.86%),其余依次为先天性畸形、心脏急性扩张、脐带因素、胎盘因素和严重感染。结论:除致命性先天畸形与胎盘脐带因素外,近2/3的病例可以创造条件避免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及探讨近10年来我院围生儿死亡原因的分类现状,以提高围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按照我国围生期分类标准,对我院10年间394例围生儿死亡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围生儿死亡率为2.28%,死胎占55.33%,死产占8.38%,新生儿死亡占36.29%。早产、畸形、脐带、胎盘因素是造成我院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期监护,产前筛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