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肿瘤脊柱转移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脊柱转移瘤引起的骨相关事件(SRE)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临床上对于前列腺癌脊柱转移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本文简述了放疗、外科手术及护理、骨靶向制剂在前列腺癌脊柱转移瘤治疗上的进展。笔者认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策略应当是个体化、多学科联合。  相似文献   

2.
汪志超  胡可明  张毅  陈康海 《医学信息》2010,23(6):1656-1657
目的 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4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分别采用SE序列T1﹑T2及STIR序列.结果 44例中,单椎体受累18例,多椎体受累26例,单纯附件受累8例,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结论 MRI是脊柱转移瘤的高敏感性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瘸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 累及63节椎体、18处椎弓根、15处棘突及横突、1例胸骨、1例肱骨.40例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2例为成骨性破坏;1例为混合性骨破坏.结论 脊柱转移瘤好发脊柱椎体,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CT检查是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肢长骨转移瘤的诊断技巧、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病肿瘤科2012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54例四肢长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48~72(60.6±12.5)岁;股骨38例(70.4%),肱骨16例(29.6%)。54例长骨转移瘤患者均行X线、CT、MRI及全身骨扫描检查,19例进行组织活检。术前Tokuhashi评分≥12分者31例、9~11分者8例、≤8分者15例,术前Mirls评分为9~11分,平均10.3分;依据Tokuhashi评分及骨转移瘤部位拟定治疗方案,按照Mirls评分对濒临骨折患者的治疗决策进行评估。采用VAS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Karofsky体能状况评分(KPS) 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身体状况、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5例(64.8%)患者通过病史资料和影像学评估获得长骨转移瘤的诊断,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9(35.2%)例通过病史资料、影像学评估和组织活检(15例芯针经皮穿刺活检+4例切开组织活检)获得长骨转移瘤诊断。54例患者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病死31例,术后平均存活10.5(4.5~30)个月;存活23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6个月生存率70.4%(38/54),1年生存率57.4%(31/54),2年生存率46.2%(25/54)。围手术期内患者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手术部位未发生内植物失效、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疼痛VA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5, P<0.01);术后3个月患者KPS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6, P<0.01)。MSTS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平均21.95(16~28)分,上肢平均20.54分、下肢平均23.36分;其中优24.07%(13/54)、良53.70%(29/54)、中20.37%(11/54)、差1.85%(1/54),优良率77.78%(42/54)。结论 病史资料评估结合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可以对大部分四肢长骨转移瘤做出正确诊断;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需进行组织活检。恰当的外科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长骨转移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诊断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脊柱结核患者48例、脊柱转移性肿瘤62例,收集时间为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所有患者均行MRI-DWI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MRI-DWI鉴别诊断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价值。结果:在b=500 s/mm2时,脊柱结核组患者的正常椎体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正常椎体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结核患者椎体病灶、骨髓水肿、椎旁病变组织的ADC值显著高于脊柱转移瘤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结核组患者的信噪比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结核患者衰减百分比显著高于脊柱转移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鉴别诊断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为93.75%、漏诊率为6.45%、误诊率为6.25%,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871。结论:MRI-DWI技术鉴别诊断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56例),单纯放疗组(40例),单纯唑来膦酸组(28例)进行治疗,并观察比较各组止痛及改善活动能力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与单纯唑来膦酸组止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止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2个月后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止痛效果及活动能力改善均较单纯放疗组及单纯唑来膦酸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唑来膦酸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疼痛缓解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显著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9.
关凯  刘川  李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6):2613-2618
背景:微创技术的发展明显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手术并发症,目前微创治疗方法主要有椎体骨水泥增强、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中放疗联合椎体成形3大类。 目的:总结上述3大类微创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方法:以“脊柱转移瘤,椎体成形,射频消融,放射治疗;spinal metastases,vertebroplasty,radiofrequency ablation,radiotheray”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文献。 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增强技术应用广泛、止痛效果很好,有效率达80%-90%,但骨水泥产热杀灭肿瘤的效果非常有限,不能控制肿瘤生长;射频消融及放疗能够杀灭肿瘤,但不能重建稳定性,将不同技术结合可以提高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术中应用放射线、植入放射性粒子或放射性骨水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报道较少,缺乏长期随访,目前还不能得出优于单纯骨水泥增强技术的结论。尤其是针对椎体后壁破坏及部分侵入椎管的转移瘤患者,虽然做了很多尝试,但骨水泥渗漏导致神经功能加重的风险依旧很高,所以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善的微创治疗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otch受体1(Notch receptor 1,Notch1)在肺癌脊柱转移瘤中的表达,并探讨Notch1 siRNA对肺癌干细胞(lung cancer stem cells,LCSCs)迁移能力和脊柱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ox2、Oct4和Notch1蛋白在肺癌脊柱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Notch1 siRNA转染到肺癌干细胞(A549-CSC),Transwell法检测Notch1 siRNA对A549-CSC迁移能力的影响;将BALB/C裸鼠分为两组:control siRNA组和Notch1 siRNA组,分别通过左心室注射control siRNA和Notch1 siRNA转染的A549-CSC,通过Mic-CT检测小鼠脊柱转移瘤的生长。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ox2、Oct4和Notch1蛋白在脊柱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对照组(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与control siRNA组比较,Notch1 siRNA组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P<0.01);Mic-CT结果显示,与control siRNA组比较,Notch1 siRNA组小鼠脊柱转移瘤生长显著降低。结论siRNA干扰Notch1能够抑制LCSCs迁移能力,抑制小鼠肺癌脊柱转移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为术后患者伤口感染预防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根据本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伤口情况,留取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伤口分泌物并送微生物室进行检验,对其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手术切口的分类有关,其中Ⅰ类切口的感染率低,而Ⅱ类和Ⅲ类切口的感染率高[ 5.9%( 14/237)比39.2%( 93/237)、54.8%(130/237),均P<0.05].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原因多样,应注意提高患者免疫力.感染时应根据感染病原菌进行抗生素的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肿瘤细胞系金属蛋白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目的探讨不同转移潜能的人类肿瘤细胞的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与其侵袭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人类肺癌细胞系(PG、PAa、BE1、CL3、LH7)、黑色素瘤细胞系(WM35、WM1341b、WM983a、WM451)及前列腺癌细胞系(PC,PC3M),经细胞培养,条件培养基的收集与浓缩,利用明胶Zymography法检测以上各组细胞MMP2和MMP9的产生及活性差异,并将这种差异与各自的转移潜能联系起来。结果转移能力相对较高的细胞系产生MMPs的能力相应强于转移能力相对较低者:PG高于PAa,BEI高于CL3和LH7。在进展期黑色素瘤株WM983a和转移瘤株WM451出现了MMP9的表达,早期瘤株则无。前列腺瘤细胞PC3的转移性克隆PC3M的条件培养基中有较高的MMP9活性。结论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潜能与其产生MMPs的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Many cancer patients will develop spinal metastases. Local control is important for preventing neurologic compromise and to relieve pain.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or spinal radiosurgery is a new radiation therapy technique for spinal metastasis that can deliver a high dose of radiation to a tumor while minimizing the radiation delivered to healthy, neighboring tissues. This treatment is based o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age guidance and rigid immobilization. Spinal radiosurgery is an increasingly utilized treatment method that improves local control and pain relief after delivering ablative doses of radiation. Here, we present a review highlighting the use of spinal radio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tumors of the spine. The data used in the review were collected from both published studies and ongoing trials. We found that spinal radiosurgery is safe and provides excellent tumor control (up to 94% local control) and pain relief (up to 96%), independent of histology. Extensive data regarding clinical outcomes are available; however, this information has primarily been generated from retrospective and nonrandomized prospective series. Currently, two randomized trials are enrolling patients to study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fractionation schedules spinal Radiosurgery. Additionally,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 is being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safety of concurrent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and ipilimumab for spinal metastases. Clinical trials to refine clinical indications and dose fractionation are ongoing. The concomitant use of targeted agents may produce better outcom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环抱器、锁定板、环抱器-锁定板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胸外科96例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29例,年龄24~79(49.2±13.8)岁,均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分组:选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37例为环抱器组,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38例为锁定板组,两种材料联合使用21例为联合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断端数目、骨折部位、胸部并发症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环抱器或接骨板、螺钉脱落等。环抱器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1±0.89)min,优于联合组的(13.50±1.83)min及锁定板组的(15.27±1.4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组中锁定板组术中出血量[(96.34±6.59)mL]最少,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组患者伤口引流量、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以及肺不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环抱器、锁定板、环抱器-锁定板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均安全有效,环抱器组所需手术时间最短,锁定板组术中出血量最少。  相似文献   

15.
骨肉瘤尽管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但其年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三。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其预后很差,随着化疗等综合治疗的进步,骨肉瘤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本文对国际骨肉瘤认识的发展、我国骨肉瘤综合治疗的发展情况、规范化进程以及治疗展望进行述评,期望藉此使读者了解我国骨肉瘤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增加,发生髌骨脱位的患者日益增多,且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一旦发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并可能会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或造成慢性残疾。急性髌骨脱位经保守治疗后脱位复发率高。发生再脱位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股骨滑车发育不良,髌骨高位,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增大以及髌骨外倾等。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式有股骨滑车成形术、胫骨结节内移术,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和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等。针对不同损伤或病理特点的髌骨脱位患者,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Hou L  Ling M  Lu S  Xin Y  Li Y  Wang H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4):276-278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分泌与特异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将自建高、低转移小鼠肝癌细胞系HCa F(高转移 )和HCa P(低转移 )在培养时 ,分别加入淋巴结、肝脏或脾脏匀浆 ,离心收集培养上清 ,用明胶酶谱法检测两株癌细胞在不同培养环境下分泌的MMPs酶谱 ,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 在单纯RPMI16 40培养基中HCa F和HCa P细胞仅能分泌少量MMP 9(12 5 6± 15 7,2 6 42± 385 ) ,加入淋巴结匀浆后HCa F细胞分泌MMP 9显著增强 (12 40 3± 894) ,且分泌MMP 9的活性型和MMP 2 ;HCa P细胞也分泌MMP 9(90 6 8± 6 86 )及其活性型 (3 914± 12 5 3)和MMP 2(2 997± 1990 ) ,但量均明显低于HCa F细胞 ;加入肝脏或脾脏匀浆后 ,HCa F和HCa P细胞均不分泌MMPs。结论 HCa F细胞强于HCa P细胞的转移能力可能与HCa F细胞分泌MMPs的能力强于HCa P细胞相关 ,而HCa F和HCa P细胞仅在淋巴结成分诱导下才能分泌较多的MMPs,这可能与它们具有特异性地向淋巴结转移的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发区原发鼻咽癌及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B病毒BamH Ⅰ"f"变异情况.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1对鼻咽原发癌及其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癌组织、22例未伴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EBER的表达,进而采用PCR和限制性酶切分析技术检测了所有鼻咽癌病例及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和5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EB病毒BamH Ⅰ"f"变异情况.结果 所有鼻咽癌和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均呈EBER阳性表达.21对鼻咽原发癌及其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癌组织、22例未伴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和5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EB病毒BamH Ⅰ"f"基因变异率分别为52.4%(11/21)、57.1%(12/21)、81.8%(18/22)和2.1%(1/47).统计学分析显示,鼻咽癌组织"f"变异率明显高于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的变异率;伴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中"f"变异率并不比未伴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的变异率高.另外,表现为"f"变异的1例鼻咽黏膜慢性炎呈"F/f"型,且其组织学可见部分鼻咽上皮出现轻度的不典型增生.结论 高发区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BamH Ⅰ "f"变异率远高于同一地区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的变异率;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也有较高的BamH Ⅰ"f"变异率,且与其原发癌组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19例、发热16例、术后疼痛17例及局部出血1例,肺部病灶处理过程中出现出血3例、气胸2例、气促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患者近期平均生存期(11.5±1.1)个月.结论 微创治疗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