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皮肤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Ⅱ、Ⅲ度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削痂植皮治疗,加压包扎植新皮区;观察组行削痂植皮术联合VSD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创面感染率及植皮存活率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8. 0%和24.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 172,P 0. 001);对照组与观察组首次植皮存活率分别为74. 0%与90.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336,P=0. 037);对照组疼痛评分为(6. 9±2. 30)分,观察组疼痛评分为(5. 7±2. 1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336,P 0. 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1. 6±7. 1) d,观察组为(22. 6±5. 73) 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 897,P=0. 00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分别为(3. 79±0. 91)万元和(3. 86±0. 74)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 496,P=0. 069)。结论Ⅱ、Ⅲ度深度烧伤患者采用VSD治疗有利于创面愈合,可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植皮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休克期磨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烧伤科收治的深Ⅱ度烧伤小儿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随机磨痂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磨痂组于伤后48 h内在全身麻醉下实施磨痂手术。对照组创面予磺胺嘧啶银外涂包扎,隔日换药。利用100 MHz高分辨率B型超声观察磨痂后患儿创面血运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残余创面植皮率,以温哥华烧伤瘢痕评定量表作为标准评估瘢痕增生情况,相关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磨痂组创面血流信号显著增强。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15.4±3.5)d短于对照组(21.6±4.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35,P0.05)。两组换药次数比较,磨痂组术后换药次数[(5.6±2.2)次]少于对照组[(10.5±3.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5,P0.05)。两组残余创面植皮率比较,磨痂组(15%)低于对照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3,P0.05)。磨痂组温哥华烧伤瘢痕评分[(5.0±1.6)分]低于对照组[(9.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5,P0.05)。结论休克期磨痂能明显改善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血运,促进创面愈合,显著降低患儿再植皮手术发生率,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瘢痕增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儿童四肢及躯干创面植皮术中应用打包加压、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和微动力负压技术(MDNPWT)固定皮片的效果,分析MDNPWT应用于儿童创面四肢及躯干植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并完成研究的患儿共90例,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DNPWT组、VSD组及打包组。3组患儿入院后均行术前常规创面处理,手术清创后取自体大张中厚皮移植修复创面,MDNPWT组使用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固定移植皮片,其余2组分别使用VSD及传统打包方法固定移植皮片。3组患儿均于术后7 d拆除敷料,常规换药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并记录3组患儿手术时间、创面愈合率、术后换药次数、手术及术后治疗总费用、疼痛情况(FLACC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结果 MDNPWT组与打包组及VSD组的手术时长分别为(46.1±10.5)、(77.0±11.6)、(53.9±19.6)min,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54,P0.01);MDNPWT组与打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7.51,P0.01),与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79,P0.01)。MDNPWT与打包组、VSD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96.3±3.2)、(77.2±10.9)、(91.8±7.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5,P0.01);MDNPWT组与打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3.11,P0.01),MDNPWT组与V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3.79,P0.05)。MDNPWT组与打包组及VSD组的术后换药次数分别为(2.4±1.2)、(8.4±2.8)、(2.5±1.7)次,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6,P0.01);MDNPWT组与打包组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5.66,P0.01),与V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5,P0.05)。MDNPWT组与打包组及VSD组的手术及术后治疗费用分别为(5253.7±652.3)、(7545.6±736.8)、(6543.3±481.4)元,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53,P0.01);MDNPWT组与打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9.64,P0.01),与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47,P0.05)。MDNPWT组与打包组及VSD组术后1 h FLACC评分分别为(3.7±1.2)、(5.6±1.7)、(5.5±1.5)分,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5,P0.01);MDNPWT组与打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03,P0.01),与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36,P0.05)。MDNPWT组与打包组及VSD组术后48 h FLACC评分分别为(2.1±0.7)、(2.7±0.9)、(3.2±0.6)分,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6,P0.01);MDNPWT组与打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71,P0.05),与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34,P0.01)。术后首次换药,MDNPWT组与打包组及VSD组分别为(3.1±1.3)、(4.8±1.4)、(4.3±1.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P0.01);MDNPWT组与打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37,P 0.01),与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43,P 0.01)。术后不良反应:MDNPWT组与打包组及VSD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5.9%、3.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 0.05)。MDNPWT组与打包组及VSD组湿疹发生率分别为3.4%、5.9%、2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 0.05); MDNPWT组与打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 0.05),与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 0.05)。MDNPWT组与打包组及VSD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分别为0、5.9%、1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 0.05); MDNPWT组与打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P 0.05),与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P 0.05)。结论在儿童四肢及躯干创面植皮治疗中,应用MDNPWT固定移植皮片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及减少术后换药次数及疼痛、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锌霜对延迟入院轻中度烧伤患者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6例延迟入院轻中度烧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银锌霜组249例,创面采用银锌霜治疗;烧伤膏组237例,创面采用烧伤膏治疗。入院时创面细菌培养阳性者在用药1周后比较两组细菌转阴率,同时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植皮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创面均完全愈合。与烧伤膏组相比,银锌霜组患者入院时创面细菌培养阳性者在用药1周后创面细菌培养转阴率为78.52%,较烧伤膏组(21.01%)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抗生素应用时间、残余肉芽创面植皮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上均较烧伤膏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锌霜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和创面促愈合作用,对延迟入院轻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磨削术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68例开水烫伤儿童烧伤患者,烧伤创面以深浅Ⅱ度为主,完全随机法分为皮肤磨削组(36例)和保守换药组(32例)。皮肤磨削组患儿伤后48 h 内,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以钢丝球打磨创面坏死组织,直至创面出现弥漫性小出血点,银离子烫伤抗菌敷料覆盖于创面,纱布、棉垫加压包扎,5-7 d 去除外敷料,保留内层银离子烫伤抗菌敷料,给予外喷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保守换药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外涂复春散1号,抗菌敷料覆盖、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与抗菌剂隔天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热次数、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情况、医疗费用、后期随访效果等方面资料。结果68例患儿均治愈,住院期间,皮肤磨削组患儿换药次数、发热次数、愈合时间、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均低于保守换药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087、3.389、-3.971、-4.697,P 均〈0.05),皮肤磨削组医疗费用高于保守换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05,P〈0.05)。创面感染率、植皮百分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随访3个月,皮肤磨削组患儿术后大部分创面无明显增生,基本恢复正常,保守换药组愈合时间稍长,瘢痕增生较多。结论磨削术虽存在手术风险与费用高问题,但临床上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大张皮移植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28例深度烧伤创面,将行大张皮移植封闭创面后应用VSD技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32例深度烧伤创面行大张皮移植后采用打包加压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平均换药次数、平均抗生素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28.57%)、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25.00%)均分别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9.90,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换药次数(5.0±1.5)次、平均抗生素费用(2676.8±386.5)元及平均住院时间(23.3±8.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3.2)次、(3524.9±503.1)元、(32.5±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4、2.154、2.445,均P<0.05)。结论VSD技术结合大张皮移植术相比于传统的大张皮移植术后打包加压包扎能降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减少抗生素平均费用,提高皮片成活率,减少植皮次数,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便于操作和护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闭合创面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108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接骨板或者髓内钉行骨折内固定加负压封闭引流(VSD),6~10 d后取下VSD行植皮术;对照组采用外固定结合克氏针、螺钉固定骨折,术后常规换药,二期植皮、皮瓣修复创面。记录并评价2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换药次数、二期手术时间、局部感染率、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4.8±4.2)d,创面闭合时间为(9.4±1.7)d,局部感染率为5.6%,骨不愈合率为7.4%,骨髓炎率为1.9%,骨折愈合时间为(17±4.7)周;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2.2±8.7)d,创面闭合时间为(14.1±3.8)d,局部感染率为22.2%,骨不愈合率为9.3%,骨髓炎率0,骨折愈合时间为(16±6.5)周,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创面闭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局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不愈合率、骨髓炎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腓骨骨折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负压封闭引流(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符合标准的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VSD组(9例)、VSD冲洗组(10例)、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11例)。于治疗前、治疗7 d后,均行创面大体观察;治疗7 d后计算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留取创面组织液,检测创面组织液氧分压;记录3组创面Ⅱ期手术方式及术后游离皮片或皮瓣成活率(%);比较术后平均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及Kruskal-Wallis H多组秩和检验。 结果(1)治疗7 d后,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创面床新鲜程度明显优于VSD冲洗组和单纯VSD组,VSD冲洗组好于单纯VSD组。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肉芽组织覆盖率[(95±4)%]均高于VSD冲洗组[(82±7)%]与单纯VSD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3、27.63,P值均小于0.01),VSD冲洗组与单纯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9,P<0.01);(2)治疗7 d后,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氧分压为(118±12) mmHg,均高于VSD冲洗组[(45±6)mmHg]与单纯VSD组[(42±8)mmHg](t=73.91、76.59,P值均小于0.01),单纯VSD组与VSD冲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9,P>0.05);(3)3组以游离皮片和带蒂皮瓣修复创面,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皮片成活率[(97.9±2.0)%]与皮瓣成活率[(97.5±0.9)%]分别优于单纯V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15.7,P值均小于0.01),且分别优于VSD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1.2,P值均小于0.01),VSD冲洗组分别优于单纯V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8.43,P值均小于0.05)。(4)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术后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明显少于VSD冲洗组和单纯VSD组(t=3.37、5.95、7.01, 6.25、10.80、13.26; P值均小于0.01);VSD冲洗组少于单纯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83、6.24, P值均小于0.05)。 结论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充分利用3种创面治疗方法的优势,纠正深度烧伤创面组织的缺血、缺氧,为创面修复提供新鲜创面床,提高Ⅱ期移植皮片或皮瓣成活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肢Ⅲ度烧伤创面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植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四肢Ⅲ度烧伤患者162例,将其分成两组:A组削痂植皮92例;B组切痂植皮70例。观察两组创面愈合后外观(粗细与美观)及患者功能活动时的感觉,以及植皮成活率和创面愈合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A组创面修复后与其对称的正常肢体比较,触之柔软,丰满有弹性,周径比较缩小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活动时肢体充血时间短,麻木感轻。B组外观变化明显,周径比较缩小2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活动时肢体充血时间长,麻肿感明显。两组植皮成活率和创面修复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Ⅲ度烧伤创面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植皮能更好地维护肢体的外观,有助于功能活动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氢化钠(NaHS)干预烧伤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硫化氢(H2S)对烧伤后NO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和干预组,每组32只;两大组又分为伤前与伤后24h、48h、96h小组,每小组8只;其中伤后各小组大鼠制成30%Ⅲ度烫伤模型。测定烧伤组与干预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烧伤组与干预组的伤前NO含量比较差异没有有统计学意义(t=1.822,P〉0.05);烧伤组和干预组伤后NO含量均较伤前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87~28.786,P〈0.05)。烧伤组和干预组伤后组NO含量均在伤后24h达最高值。干预组伤后各时相点NO含量均明显低于烧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4~24.762,P〈0.05)。结论给予硫氢化钠后烧伤大鼠血清NO含量上升幅度明显降低,提示硫化氢可以影响烧伤大鼠NO含量。  相似文献   

1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片移植修复四肢深度烧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皮片移植治疗四肢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32例患者分组,VSD治疗组17例手术清创后应用VSD技术;常规治疗组15例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去除坏死组织并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两组患者创面新鲜后,分别移植断层皮片修复创面。结果VSD治疗组经持续负压吸引7~10d后,去除VSD敷料,13例肉芽组织新鲜,移植刃厚或中厚皮片,4例仍有肌腱、骨组织外露,更换VSD敷料,再次行持续负压吸引7—10d,至肉芽组织新鲜,移植刃厚或中厚皮片,术后皮片成活;常规治疗组中10例传统换药后经1次手术,5例患者经2次手术移植刃厚皮片封闭创面。VSD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P〈0.05,创面疼痛,肉芽组织生长和愈合时间比较,P〈0.01。结论VSD技术方法简便,易于掌握,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创面细菌检出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因此,值得在深度创面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植入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74例DLSS患者,按愿意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41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组接受Coflex植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标尺(VAS)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X线片测定植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的高度、椎弓根间距及Cobb角。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1.02±0.32)h vs(2.13±0.58)h]、术中出血量减少[(145.5±36.0)mL vs(279.3±56.8)mL]、并发症减少(0 vs 9.1%)(P〈0.05);两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2.3±0.3)vs(2.6±0.6),P〈0.05];术后两组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植入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椎弓根间距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椎间隙后缘高度均增大[治疗组术前与术后比较[(7.31±1.36)mm vs(8.98±1.56)mm],对照组术前与术后比较[(7.19±1.08)mm vs(8.61±1.41)mm,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植入术是一种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烧伤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效果。方法对45例Ⅱ度烧伤创面分两组,应用冷宁康和磺胺嘧啶银锌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疼痛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冷宁康组0~Ⅰ级疼痛占95.5%(43/45),对照组中0~Ⅰ级疼痛占17.3%(8/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浅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2.48d,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4.61d(P〈0.05)。结论冷宁康不但能促进创面愈合,而且是一种对烧伤创面具有良好止痛作用的外用烧伤敷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自制-80%冻干猪二道皮(类似仿猪真皮)覆盖Ⅱ度烧伤创面,改进传统的换药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取小型健康白色家猪的新鲜皮,经常规清洁剃毛,以电动取皮机去脂,制成去表皮刃厚猪二道皮,经处理后放入-80%冰箱冻存备用。临床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共42例,以猪二道皮覆盖创面,B组为对照组共76例,以10%磺胺嘧啶银霜油纱布传统方法交敷创面。结果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A组平均(10.67±2.08)天,B组(13.1±1.73)天(P〈0.01);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A组平均(20.8±2.03)天,B组(23.20±2.60)天(P〈0.01)。结论与传统的换药方法相比,以猪二道皮覆盖烧伤创面,能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疤痕和畸形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科室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及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5.93±0.79)d比(7.57±0.72)d,(7.10±0.91)d比(10.83±1.08)d,(9.15±3.26)d比(11.52±3.95)d,均P〈O.05]。治疗组显效41例(97.6%),有效1例(2.4%);对照组显效35例(83.3%),有效7例(16.7%)。结论小剂量肝素辅佐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对严重烧伤大鼠离体库普弗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分泌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的SD大鼠10只分为假烫组和烧伤组,假烫或烧伤24h后处死分离出库普弗细胞。37℃5%CO2条件下培养60min后加入SB203580,18h后用25ng/孔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库普弗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烧伤大鼠的离体库普弗细胞在LPS刺激后分泌的TNF-α和IL-1β量较假烫组增高显著[(2.847±0.398)ng/ml vs(1.232±0.101)ng/ml,P〈0.01;(742.1914±103.7009)pg/ml vs (320.5462±26.3022)pg/ml,P〈0.01)]。体外使用SB203580既可以抑制烧伤大鼠的离体库普弗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0.1021±0.018)ng/ml vs(2.847±0.398)ng/ml,P〈0.01;(26 .7167±4.9213)pg/ml vs (742.1914±103.7009)pg/ml,P〈0.01)],也可以抑制正常大鼠的离体库普弗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0.113±0.032)ng/ml vs (1.232±0.101)ng/ml,P〈0.01;(30.2427±8.9803)pg/ml vs(320.5462±26.3022)pg/ml,P〈0.01)]。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了严重烧伤后库普弗细胞TNF-α和IL-1β的产生,在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观察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及足部行走能力。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程度、Holden步行能力、FAC步行能力均好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15.2±6.2)d、供区皮肤结痂时间均(9.4±1.5)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行走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皮瓣延迟转移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术;实验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延迟转移术.术后患者进行愈合评分,评定标准包括术后皮瓣肿胀消退时间、愈合时间、水疱出现情况、皮瓣皮缘发黑情况、是否需要再次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评定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皮瓣肿胀消退时间(3.19±0.38)d、愈合时间(13.34 ±0.21)d分别少于对照组(5.54±0.35)d、(15.49±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5、-20.637,P=0.001、0.001);实验组水疱发生率0(0/20)、再次手术发生率0(0/20)分别低于对照组30.0%(6/20)、3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02、4.902,P=0.027、0.027);皮瓣皮缘出现发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20) vs 30.0%(6/20),χ^2 =2.771,P=0.096].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延迟转移术相对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术,能够明显提高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愈合评分,显著改善受瓣区位于踝关节平面以远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与大耳兔自体微粒皮复合同种异体皮移植促进修复其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取成年日本大耳兔8只,构建兔皮肤缺损模型,每2只兔交换移植反削断层皮,异体真皮面均匀黏附兔自体微粒皮。头侧创面为hUC-MSC移植组(A组)、尾侧创面为PBS液空白对照组(B组)。术后21 d观察创面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28 d切取创面愈合区域组织,对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术后21 d创面愈合率A组(85.1±4.0)%,高于B组(79.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材病理学观察可见两组组织均缺少皮肤附件;A组表皮层可发现表皮钉突样结构,而B组表皮层底部平坦,与基底结合较为疏松。结论推测hUC-MSC可促进创面微粒皮生长、扩展,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