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长抑素类似物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结肠癌的机制与疗效。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就有关的研究资料做一综述。结果多数研究资料表明生长抑素类似物有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结肠癌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磷酸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ε1 (PI-PLCε1)的表达情况,探讨PI-PLCε1在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2例结肠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I-PLCε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对于结肠癌组织中PI-PLCε1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PI-PLCε1基因的表达低于其癌旁组织( 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结肠癌组织中PI-PLCε1基因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PI-PLCε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其癌旁组织( 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结肠癌组织中PI-PLCε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不同肿瘤部位中PI-PLCε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PLCε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减少,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刘焰 《中外医疗》2014,(9):184-185
目的探讨调查D二聚体测定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62例该院肿瘤科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6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结肠癌患者发生转移及未发生转移患者化疗前的D二聚体测定结果比较、化疗前后D二聚体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临床分期与D二聚体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检查阳性率为46.77%,对照组为0%,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62例结肠癌患者中,未发生转移、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发生远处脏器转移患者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0.23±0.09)rag/L、(1.51±1.45)mg/L、(2.23±1.29)mg/L,提示随结肠癌转移情况的加重,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Ⅱ期、Ⅲ期、Ⅳ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0.27±0.08)mg/L、(1.16±0.36)mg/L、(2.01±0.82)mg/L。提示结肠癌分期越晚,D二聚体含量越高,各分期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结肠癌CR+PR患者D二聚体变化值为(-0.43±0.21)mg/L,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5),SD患者为为(0.08±0.09)mg/L,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PD患者为(0.92±0.34)mg/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D二聚体含量与结肠癌发病情况、是否发生转移及转移情况、疾病临床分期、预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是世界三大最常见癌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已被广泛研究。而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热点。miRNA参与了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肿瘤细胞凋亡增殖等相关机制的调控。最近的研究显示miRNA可作为新的肿瘤生物标记物,从而对肿瘤的化疗敏感性及预后进行预测。然而,在临床应用miRNA之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通过更为广泛的研究以及数据的积累找出更适合作为生物标记物的miRNA,并能更好的了解其在结肠癌中的作用。文中对miRNA作为结肠癌的诊断、预后及药物反应预测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进行总结与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cyclin)D1与p53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肠癌中cyclin D1基因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统计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发现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4%(40/63)及44.44%(28/6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 D1表达程度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 D1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无关(P〉0.05)。p53蛋白在结肠癌中阳性率为38.09%(24/63),p53阳性的患者其cyclin D1的表达较之p53阴性者为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yclinD1的过表达及p53突变在结肠癌的癌变  相似文献   

6.
孔琼琼  邓涛 《浙江医学》2022,44(23):2535-2538
目的 探讨CD44在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浙江省舟山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56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二氨基联苯胺(DAB)法测定并比较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细胞CD44阳性率,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结肠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采用异硫氰酸酯(FITC)染色法判定结肠癌细胞系HT29及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SM460的CD44阳性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并比较两组细胞CD4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结肠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66.07%)高于癌旁组织(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和肿瘤直径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期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高于A~B期癌组织,低分化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ITC染色结果显示,HT29的CD44阳性率高于NSM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  相似文献   

7.
<正>大量的研究表明实体瘤中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性质[1-2],即所谓的肿瘤起始细胞(tumor initiating cell)或者称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 cell),其具有无限增殖和自我更新的潜能,能够驱动肿瘤的形成、生长、侵袭、转移,并具有抵抗放化疗的能力[3-4]。有研究证明在很多实体瘤中都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及淋巴结清扫数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及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天数短/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PGC-1α、SA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PGC-1α、SAA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唐楠  王媛媛 《医学综述》2012,18(2):207-209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近年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热点。目前研究结果显示,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有许多。现从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基因、其他基因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更好地研究结肠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在结肠癌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检测及内镜活检确诊为结肠癌的83例病例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能清楚地显示结肠癌的程度以及与病变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CT检查对外科手术治疗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肿瘤发生、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不仅是实质细胞本身的恶性转变,还有赖于肿瘤微环境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一般由间质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和血管构成,其中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是主要的间质细胞,在微环境中与癌细胞接触,相互作用,转化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近年来,肿瘤中CAFs的研究备受关注,这些细胞在上皮肿瘤的恶性转变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h,FAP)是活化的成纤维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表达分子,与肿瘤的生长及侵袭密切相关。现就NFs、FAP在结肠癌中的特点、具体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在结肠癌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检测及内镜活检确诊为结肠癌的83例病例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能清楚地显示结肠癌的程度以及与病变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CT检查对外科手术治疗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陈远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3):2190-2192+2181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Aurora激酶家族属于一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有利于调节中心体,起到微管功能的作用,会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有相关研究表示,一些肿瘤患者(如:结肠癌、食管癌等),经检测均会表现出高水平Aurora-A的特点。并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之中,Aurora-A激酶已经成为治疗一些肿瘤患者的新靶点,且其作用备受患者与医学界关注,尤其是其在小分子抑制剂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联合化疗药物的应用等方面,将成为未来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研究方向与新趋势。本文采用综述形式阐述Aurora-A激酶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9年5月~2021年3月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检查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术前行薄层增强CT检查后运用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指导实际手术,对照组术前只行常规增强CT检查,观察实验组术中探查血管变异、肿瘤动脉供血、肿瘤定位等情况与三维可视化重建模型符合率、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结直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比例、术后住院时间、腹腔总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手术耗时更短(P<0.05),在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比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腹腔引流量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术前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和走向、肿瘤位置、各主要血管的解剖与变异以及癌肿供血血管,与实际手术探查符合率100%,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100%。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右半结肠癌的血管解剖和变异、以及肿瘤与供血动脉的关系,能更安全有效地从肿瘤学角度施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5.
靳京  孙秀华 《医学综述》2014,(9):1577-1579
近年来,肿瘤生物标志物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预后评估、病情监测等。在结肠癌相关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中,HER-2/neu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中存在争议。随着生物分子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研究HER-2/neu基因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检查手段、治疗方法和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yndecan-1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检测了结肠癌中syndecan-1的表达情况.结果:Syndecan-1在正常牯膜组织中均呈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分布,阳性信号为棕黄色颗粒染色较浅,阳性率为96.00%(48/50).结肠癌组织中Syndecan-1多为阴性表达,阳性率仅有8.33%(5/60),显著低于正常牯膜的表达(X2=16.68,P<0.05).但是,syndecan-1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合并结肠腺瘤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syndecan-1主要表达在正常结肠黏膜上皮,肿瘤细胞中极少表达,而且syndecan-1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合并结肠腺瘤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结肠癌(COAD)根治术联合综合干预在右半CO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右半COA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开腹右半COAD根治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COAD根治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且两组围术期均予以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7 d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随访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在两组间比较更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在两组间比较更短(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CD8+水平升高,但研究组在两组间比较更低(P<0.05),而两组血清CD3+、CD4+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在两组间比较更低(22.50%,P<0.05)。结论 :较开腹右半COAD根治术,腹腔镜COAD根治术联合综合干预可缩短右半COAD患者手术时间,减小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可减轻患者机...  相似文献   

18.
Fas-FasL系统是细胞凋亡 (apoptosis)的重要信号传导系统之一 ,Fas(又称APO - 1,CD95 )与FasL(FasLigand)相互作用诱导凋亡成为一种保持机体发育和自身稳定所必需的生理性死亡。近年来 ,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细胞凋亡过程被抑制有关。本文就Fas-FasL系统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Fas-FasL系统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学特点1.1 Fas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点 人Fas分子定位于 10号染色体短臂 2区 4带 1亚带 (10 q2 4 .1) ,长度为 2 5 34bp ,可编码含 32 5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4 5 0 0 0的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发展迅速,它可以对空间数据信息(地图)与社会属性信息(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更好地研究疾病地理分布模式和社会、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也可以成为疾病预防和干预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之一。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在全球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应用GIS技术研究结肠癌流行病学,可以协助原有传统方法探究结肠癌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影响结肠癌分布的各种因素,监测居住环境与结肠癌的关系,并以此为决策者提供卫生决策依据。但是目前为止GIS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的干预方法的研究和防治效果的评价,同时我国国内相关应用深入程度不足,技术不够普及,因此,GIS技术在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还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本文就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结肠癌区域分析中的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黄文斌  陈微楠  朱雪琼 《浙江医学》2021,43(9):1021-1024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本文就MACC1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在化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