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臂丛、锁骨上神经阻滞在肱骨近端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肱骨近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超声引导组)和常规手法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50例,超声引导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超声引导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臂丛、锁骨上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行解剖标志定位的臂丛神经...  相似文献   

2.
孙晓娟  李靖  董补怀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270-4271
目的:针对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探索一种更切实可行,镇痛效果更加完善的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ASAⅠ级~Ⅱ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75)麻醉采用常规单纯臂丛神经阻滞;B组(n=75)麻醉采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镇痛强度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B组麻醉发生阻滞不全者明显较A组少,两组均未见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采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更加完全,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上肢手术均用止血带情况下,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有无肋间臂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120例拟行前臂、肘及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肌间沟加肋间臂神经阻滞,B组采用单纯肌间沟阻滞法,局麻药均为0.3%布比卡因25 ml。结果:A、B两组相比麻醉效果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肌间沟阻滞联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其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行单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20m L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20m L和15m L。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4%罗哌卡因。记录颈浅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5分钟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神经阻滞完善率及麻醉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区域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一臂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外段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锁骨外段骨折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组)38例,对照组(颈丛神经阻滞组)39例,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结论: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外段骨折手术中,麻醉效果与颈丛阻滞麻醉比较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 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峰 《中国医疗前沿》2012,(12):23+9-23,9
目的 评价腋路臂丛、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上段止血带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腋动脉下缘行单针法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基础上加用肋间臂神经阻滞.观察麻醉效果、止血带反应,局麻药中毒、血管刺伤及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36 例中出现止血带反应5 例(13.89%),对照组36 例中出现止血带反应19 例(52.78%),观察组止血带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36 例中神经阻滞效果评级达Ⅰ级的33 例,占91.7%,Ⅱ级2 例,占5.6%,Ⅲ级1例,占2.8%,Ⅳ级0 例,占0%.对照组36 例中神经阻滞效果评级达Ⅰ级的32 例,占88.9%,Ⅱ级3例,占8.3%,Ⅲ级1例,占2.8%,Ⅳ级0例,占0%,两组神经阻滞效果相当(P 〉0.05).无1 例出现局麻药中毒反应,未发生喉返神经阻滞,有2 例出现误穿血管,但无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在需要止血带的上肢手术中,腋路臂丛神经阻加用肋间臂神经阻滞操作简单,能明显改善止血带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为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廖春英  黄凤文 《北京医学》2018,(6):536-538,542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高位肌间沟入路)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高位肌间沟入路)的麻醉方式,记录术前(T0)、切皮(T1)、关节镜器械进入关节腔(T2)、缝皮(T3)时的MAP、HR和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膈神经、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气胸及霍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效果Ⅰ级试验组13例,对照组2例,试验组麻醉效果Ⅰ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2时间点试验组MAP、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安全,麻醉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肱骨近端的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肱骨头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近(上)端骨折,手术时所采用的切口相同,上端从肩峰下1~2 cm处偏内侧开始,向下向外沿三角肌内侧切开,下端止于三角肌止点(俗称“佩刀状”切口)。手术时前中斜角肌间沟入路臂神经丛阻滞为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多数情况下能为患者手术提供良好的神经阻滞。但本类手术切口起点位置高,一部分患者常因部分神经分支(由颈神经丛C3、C4发出)阻滞不完善,不能满足手术需要,需要静脉给予镇痛镇静药物行不插管全麻,甚至因镇痛不完善导致患者大幅度体动被迫改为插管全麻,给手术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多阻碍,对麻醉者的气道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患者的手术麻醉的风险增大,耗费增多。本研究通过对前中斜角肌间沟入路臂神经丛阻滞联合颈神经丛阻滞与单纯前中斜角肌间沟入路臂神经丛阻滞在肱骨近端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发现较单纯臂丛阻滞而言,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明显提高,而风险并未增大。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裴芩  李坤 《中国现代医生》2014,(21):147-149
目的 观察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共60例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实施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颈丛改良法阻滞麻醉,对阻滞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3.3%,实施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明显高于颈丛改良法阻滞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4例轻度的霍纳式综合征,1例喉反神经阻滞;对照组出现6例霍纳式综合征,3例喉反神经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膈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是一种效果非常理想的麻醉方法,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UN)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显影率、识别率、靶神经阻滞完成率,以及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UN组和N组.2组均给予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30 mL.评价2组在操作中对臂丛三干神经的显影、识别及阻滞完成率,测试各支神经的感觉阻滞,术中疼痛评分.结果 UN组对肌间沟三干神经的显影率、识别率、阻滞完成率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各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和术中疼痛评分也优于N组.N组并发症率高于U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在超声监控下准确的识别神经,对显影不清的神经有辅助识别作用.阻滞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高峻岭  朱珩 《医学综述》2008,14(11):1750-1752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锁骨骨折3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身麻醉组(A组),臂丛阻滞麻醉组(B组),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组(C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手术10min(T2)、上钢板时(T3)、缝合时(T4),记录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患者术中不适次数和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和术中不适次数与A、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T1、T2、T3、T4时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C组患者情况相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手术中,麻醉效果接近全身麻醉,但操作简单,麻醉管理方便,更适合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阻滞在手部和前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拟行手部或前臂手术的病人施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腋路臂丛阻滞。根据手术范围选择相应的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利用PNS定位进行单点法阻滞,所有病人根据PNS定位的具体神经被分为正中神经组(n=30)、尺神经组(n=32)和桡神经组(n=18),分别于阻滞后5、10、20、30min评价上肢7支感觉神经的阻滞情况并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PNS引导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达95.6%,该入路对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效果较好。3组病人的资料显示:桡神经组的疗效明显差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适用于手部和前臂手术的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定位正中神经、尺神经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经腋路单点法选择性臂丛阻滞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阻滞在手部和前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拟行手部或前臂手术的病人施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腋路臂丛阻滞。根据手术范围选择相应的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尺神经)利用PNS定位进行单点法阻滞,所有病人根据PNS定位的具体神经被分为正中神经组(n=14)、尺神经组(n=16)和桡神经组(n=9),分别于阻滞后5、10、20、30 min评价上肢7支感觉神经的阻滞情况并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 PNS引导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达94.9%,该入路对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效果较好。3组病人的资料显示:桡神经组的疗效明显差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单点法选择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适用于手部和前臂手术的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定位正中神经、尺神经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观察其麻醉效能。方法 :选择 6 0例上肢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用 2 %盐酸氯普鲁卡因 ,对照组用 1 5 %利多卡因 ,均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用 2 2G静脉留置针穿刺产生异感后将留置针向前推进 2mm ,拨出针芯 ,用丝线将留置针尾部与皮肤固定 ,连接带延长管的输液三通 ,先分别注射 3mL试验量 (不含肾上腺素 )。 6min后注射 9mL(含 1:2 0万U肾上腺素 )。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等。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在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 ;运动恢复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明显差异 ,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起效快 ,神经阻滞完善 ,作用时间短 ,无明显不良反应 ,配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满足各种上肢手术 ,不受时间长短限制 ,并能随时检测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申佳凡  王嘉争  王德明  肖继 《医学综述》2012,18(11):1751-1752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啶加入布比卡因对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ASAⅠ~Ⅱ级拟行上臂或手部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布比卡因组(B组)与布比卡因和右旋美托咪啶混合液组(BD组),B组32例,BD组31例。使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给予0.25%布比卡因25 mL,BD组给予含有1μg/kg右旋美托咪啶的0.25%布比卡因混合液25 mL。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运动和感觉的阻滞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的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加入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延长感觉和运动的阻滞时间,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汪东学  金侃 《安徽医学》2015,36(5):589-591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用于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老年桡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S组(50例)和P组(5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仪和传统异感法定位下予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S组操作,臂丛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满意度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应用于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法用于上肢长时间手术12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法和单点阻滞法用于上肢及手部长时间手术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20例急诊断指(3~5指)、断腕和断臂(前臂)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手术时间8~12h,按随机双育法抽取三种手术中的1/3病例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同侧肌间沟(0.5%罗哌卡因20mL)联合腋路(0.5%罗哌卡因16mL)阻滞.B组:肌间沟阻滞组.C组:腋路阻滞组,均单次注射5%罗哌卡因36mL,比较三组间阻滞效果,阻滞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点阻滞法对尺和桡侧感觉和运动的阻滞均较完善(P〈0.05),阻滞时间显著延长(P〈0.05),能较好地满足显微手术无痛、安静不动、血管不痉挛、时间长的需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增加(P〉0.05).结论相同浓度和剂量罗哌卡因行同侧臂丛神经两点阻滞克服单点阻滞法尺侧或桡侧阻滞不全的不足,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适合用于上肢长时间的精细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