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螺旋CT仿真膀胱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膀胱镜 (CTVC)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方法  3 6例临床怀疑膀胱病变的患者 ,都经纤维膀胱镜检查 ,并有病理证实。应用螺旋CT采集排泄期的图像做CTVC成像 ,双盲法与轴位、纤维膀胱镜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CTVC能清楚地显示膀胱腔内的各种正常解剖结构 ,8例正常膀胱中 7例可见 11侧输尿管开口 ;CTVC对膀胱腔内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侵犯范围的显示均与纤维膀胱镜基本一致 ;膀胱癌的检出率为 94.7% ,2个 <5mm的肿瘤CTVC显示清楚 ,而轴位图像未显示 ;CTVC检测膀胱壁增厚及膀胱外侵犯的状况不如轴位和MPR图像 ,CTVC上假性病灶 1例。结论 CTVC对膀胱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是一种较可靠的、非侵袭性的方法 ,但需要膀胱内造影剂充盈良好 ,且必须结合轴位和MPR图像才能对膀胱病变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顾明 《西南国防医药》2008,18(1):150-152
结肠癌已经成为第3位常见肿瘤和工业国家第2位的癌症致死的原因,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早期发现肿瘤或肿瘤前期病变,成为结肠肿瘤防治的重要方面。大多数的结肠癌被认为起源于很长时间缓慢发展的良性腺瘤样息肉,且可以通过结肠镜切除而得到防治。怎样及时准确地发现肿瘤前期病变是结肠肿瘤病变研究的重点。对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有大便隐血实验、乙状结肠镜、结肠镜和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等。CT结肠镜或称为虚拟结肠镜技术在1994年首先由Vininv等提出,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结肠镜技术越来越成熟,尤其是近年来多层CT的出现,使其诊断准确性得到肯定,认为CT结肠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在结肠癌高危无症状病人中发现结肠肿瘤的有效工具。本文就结肠内窥镜技术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早期诊断膀胱肿瘤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在早期诊断膀胱肿瘤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导尿管抽出尿液后向膀胱内注入气体行螺旋CT扫描,图像传至工作站行三维仿真膀胱镜重建。盲法评价CTVE和横轴位图像显示膀胱内肿瘤结节病变检出数量的差异,以及两种方法提供的信息情况。结果:20例中CTVE发现膀胱肿瘤18例,而轴位像仅发现14例。横断面图像检出26个结节,CTVE检出31个结节,两者有差异(P<0.05)。CTVE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横断面图像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仅为77.8%和33.3%。5个直径≤5mm的结节轴位像均漏诊。结论:CTVE为一种无创检查,无盲区,可准确显示直径≤5mm的膀胱肿瘤;膀胱充气状态螺旋CT横断面图像可准确显示膀胱壁的增厚等异常;两者结合可为膀胱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4.
许彪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117-1119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ic virtual en-doscopy,CTVE)以其无创性的虚拟空腔器官内表面的三维立体图像为优势,在临床的应用中已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结肠癌的诊断通常应用纤维结肠镜及结肠气钡灌肠检查,而CT结肠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因其具有无创、无痛、安全方便等特点正逐步的作为临床诊断结肠癌的一项普查方法。本文对38例临床可疑结肠病变患者行CTVE检查,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可疑结肠病变患者3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38~71岁,平均54岁。本组中有20例有结肠癌家族史,…  相似文献   

5.
膀胱憩室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对膀胱憩室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 7年以来经CT与B超诊断 2 4例膀胱憩室及合并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单发性膀胱憩室 18例 ,多发膀胱憩室 6例 ,膀胱憩室并发前列腺肥大增生 18例 ,前列腺肥大伴钙化13例 ,有 5例合并慢性膀胱炎 ,其中憩室合并结石 2例 ,膀胱憩室内并发癌 2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CT能够较好地显示膀胱憩室的大小、部位、形态、开口及合并症。通过CT增强扫描能够及时发现憩室内早期的小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在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将所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NavigatorSmooth功能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其结果与胃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8例中,螺旋CT平扫能客观反映出胃壁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大小,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及邻近结构受侵情况。其中大网膜、胰腺及肝脏受侵分别为7例、4例及3例,淋巴结转移3例。CTVE成像能很好地显示出正常胃壁内部结构,病灶的立体形态、大小及范围。28例中26例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基本相符。准确率高达92.8%。结论CTVE成像与螺旋CT平扫相结合,对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34,自引:13,他引:134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通过软件功能调整CT值阈值和透明度,显示含气器官或主动脉的内腔,赋予人工伪彩色,重建出沿空腔器官中轴行程一致的多幅器官内表面图像。再用电影功能依次回放,获得仿真内窥镜效果。用此方法检查21例患者及正常人,其中喉部8例,气管支气管3例,结肠5例,主动脉5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喉、气管支气管及结肠CT仿真内窥镜获得类似纤维内窥镜显示管腔器官腔壁或腔内病变形态的效果。尚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主动脉CT仿真内窥镜能显示血管内壁、假性动脉瘤的破口、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瓣。结论CT仿真内窥镜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窥镜的补充手段,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 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在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4 例脑血管病行64 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扫描后,应用CTVE进行血管腔内、外重建,并与容积再现(VR)比较.结果 44 例脑血管病中,11例12 枚动脉瘤、3 例动静脉畸形、30 例动脉狭窄或闭塞(烟雾病6 例,动脉硬化24 例),血管内CTVE均显示病变血管腔大小、形态及内壁变化.44例血管外CTVE与VR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64 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可直观地显示脑血管病变的腔内、外情况,是脑CTA其他三维重建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CT仿真内窥镜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完成各种体腔(气道、消化道、鼻、咽、喉及血管腔)CTVE60例,所有病例先行螺旋CT扫描,将源图像传至工作站,经特殊软件处理,模拟纤维内镜检查。部分病例有纤维内窥镜对照。结果30例气道CTVE均清晰显示至段及部分亚段支气管,其中20例肿瘤性病变显示了狭窄或阻断面处理情况,但对纤支镜下肿瘤周围粘膜侵犯及肿块表面细节均显示不良。20例消化道CTVE显示中晚期胃癌、结肠癌良好,但对1例小息肉及2例胃溃疡均漏诊。鼻咽及喉部7例中1例鼻咽癌显示咽隐窝肿块,2例喉癌示声门不对称,3例血管CTVE显示2例主动脉夹层瘤及内膜瓣,1例显示前交通动脉瘤颈、体情况。结论CTVE显示病变部位明确,观察病变组织全面,可部分替代纤维内窥镜检查。但其肿块表面“菜花”状改变及其粘膜下浸润显示均不良,容易漏诊胃肠道良性溃疡及小息肉,说明CTVE分辨率仍不够高。鼻、咽、喉CTVE显示解剖细节十分逼真,血管CTVE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内膜瓣及破口,动脉瘤颈、体腔的显示方面独辟蹊径,做好消化道CTVE前的准备十分重要,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是一种新的血管成像检查方法,因其可观察血管内表面,可结合其他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技术对血管病变进行全面的观察,有利于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对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的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应用前景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8-1~2009-12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嗜铬细胞瘤4例(男性3名,女性1名,年龄39~62岁,平均48岁).4名患者利用16排或64层CT扫描机进行了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医师对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增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均位于膀胱后壁,病变形态均呈圆形或类圆形,以宽基底附着于膀胱壁,边界清楚.CT平扫的CT值为41~53Hu,平均46.75Hu;增强扫描CT值为73~93Hu,平均85Hu,病变呈中度或明显强化.4例均未发现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术前3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误诊为膀胱癌.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CT影像上具有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富血供之特点,结合临床相关病史,可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 47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行低张口服造影剂结合灌肠 (保留肛门者 )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对局部改变进行分类 ,分析局部复发的CT征象。结果  47例中 ,肿瘤复发 2 6例 ,其中骶前球形软组织块 13例 ,直肠壁不规则增厚 8例 ,骶前扁平软组织块 2例 ,低密度包块 3例。复发灶强化程度高于良性病变。结论 骶前强化明显的球形、不规则、不对称性软组织影或直肠壁不规则增厚是常见的复发表现。低张灌肠结合增强CT扫描有助于直肠癌术后复发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仿真内窥镜在主--髂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仿真内窥镜在主 -髂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6例临床疑诊主 -髂动脉疾病及 40例腹部检查患者行MSCT血管造影检查 ,之后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可疑血管病变部位行CTVE并观察所获图像质量与扫描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0例夹层动脉瘤均见撕裂内膜及双腔征 ,16例动脉瘤样病变见瘤腔扩大 ,48例见内膜钙化斑 ,血管内支架及血管置换术后各 1例可见支架形状及换血管部位狭窄 ,血管闭塞 1例见闭塞管腔。结论 CTVE图像质量的好坏与增强技术、扫描参数、运动伪影相关。CTVE是MIP、MPR及SSD的重要补充 ,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中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电子束CT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lec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y ,EB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EBCT诊断的主动脉瘤 3 2例 ,男 2 4例 ,女 8例 ,其中 9例与手术结果作了对照。胸主动脉扫描采用单层步进容积增强扫描序列 (SVS ) ,心电门控采像 ;腹主动脉扫描采用单层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序列 (CVS ) ,无心电门控。所得图像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 ,主要采用多层面重组法 (MPR )、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 )、表面阴影显示法 (SSD )、容积再现法 (VR )进行处理。结果  3 2例主动脉瘤中 ,真性主动脉瘤 8例 ,假性动脉瘤 5例 ,夹层动脉瘤 19例。其中 9例动脉瘤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证实EBCT诊断符合率为 10 0 %。结论 EBCT血管造影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大血管解剖影像 ,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瘤病变的范围、大小形态及夹层动脉瘤内膜撕裂口 ,对诊断具有优良价值 ,并能指导手术。在主动脉瘤的诊断上 ,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多层螺旋CT分期与手术病理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膀胱癌多层螺旋CT表现及CT分期.资料与方法 总结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44例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膀胱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膀胱壁弥漫性均匀增厚1例,单发结节状肿块22例,多发菜花状肿块21例,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可向腔内或膀胱壁外生长,累及膀胱周围脂肪层及相邻器官和淋巴结转移;33例为T1和T2期的患者24例基底强化线完整,11例为T3和T4期的患者中只有1例基底强化线完整.与病理分期对照,CT分期的准确率达68.2%.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膀胱癌的特征,可提高膀胱癌的CT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正常胸腺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103例经临床证实的正常胸腺胸部CT表现分为5个年龄组,详细描述了胸腺位置,各年龄组胸腺形态及密度变化。测量了各年龄组胸腺左右叶宽度、厚度平均值。结果显示,胸腺位于前上纵隔,CT扫描可清楚显示胸腺。随着年龄增大,胸腺实质的大小逐渐减小,密度减低。各年龄组胸腺厚度的平均值加上1.5个标准差可做为正常胸腺实质大小的上限来判断胸腺实质增大的情况。残留的胸腺实质呈线状及小结节状,小结节直径小于7mm。  相似文献   

17.
CT仿真血管内镜的临床应用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 CT仿真血管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方法 :2 5例患者进行了螺旋 CT增强扫描。其中腹主动脉瘤 6例 ,主动脉夹层 7例 ,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血管 4例 ,颈部炎性淋巴结肿大压迫血管 1例 ,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 1例 ,右大脑中动脉瘤 1例 ,正常血管 5例。扫描参数 :层厚 3~ 7mm,螺距 1.5~ 2 .5。重建间隔 1.5~ 2 mm。然后输入工作站进行血管内腔、二维、多平面体积重组 (MPVR)、表面阴影遮盖法 (SSD)及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结果 :CT仿真血管内镜能清晰的显示血管内表面及正常和异常血管开口、异常血管孔道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片及真假腔等。结论 :CT仿真血管内镜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手段 ,与其他三维重建技术综合运用 ,对血管性病变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胸部计算机放射摄影 (CR)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 5 6例 ,其中中央型肺癌3 4例 ,周围型肺癌 2 2例。 4种胸部CR图像 :平片CR( plainCR)、宽幅高频响应CR(wideCR )、高频响应CR(HE -CR )、低频响应CR (LE -CR) ;2种胸部CR体层摄影 :平片CR体层摄影 (plainCR -TOMO)、高频CR体层摄影 (HE -CR -TOMO) ;分别与传统胸片及传统体层摄影在正常结构及异常阴影的显示进行对比。结果 ①正常结构的观测 :除wideCR、HE -CR对右下肺动脉的显示不如常规X线 (CXR)外 ,其余项目的各种CR图像均不同程度地优于CXR。体层摄影 :所有观测项目 ,CR体层摄影均优于CXR体层摄影。②异常阴影的观测 :中央型肺癌 ,PlainCR与LE -CR对所有观测项目的显示均优于CXR ;wideCR对受累支气管的显示优于CXR ,而对肿块内部密度分布及周围血管影的显示与CXR相同 ,对肺门肿块边缘的显示不如CXR。HE -CR所有观测项目均不如CXR。周围型肺癌 ,plainCR、LE -CR对肿块边缘特征及空洞的显示优于CXR ,而对密度分布的显示与CXR相同 ;wideCR对肿块边缘特征的显示不如CXR ;HE -CR对所有观测项目的显示均不如CXR。体层摄影 :PlainCR -TOMO及HE-CR -TOMO均优于CXR体层摄影。结论 通过对胸部正常结构及异常阴影的CR与C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诊断钝性肠管和肠系膜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钝性大小肠和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4-02-2008-05, 急性腹部钝性损伤螺旋CT扫描300例.CT诊断大小肠或/和肠系膜损伤18例,其中16例剖腹手术.2例临床随访.CT表现与手术探查对照分析.结果 肠管和系膜损伤的CT各种表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肠壁增厚63%,肠壁破裂100%,肠系膜血肿71%,肠系膜血管中断100%,系膜束带征56%及气腹或肠壁或系膜间积气50%.结论 综合分析肠和肠系膜损伤的直接和间接CT征象,可以较准确地评估肠和肠系膜损伤的程度及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