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系统应用,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筛查质量。方法: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将两个系统有机结合实现相关功能。结果:实现了两系统信息互相调用、血片的网络打印、二维码扫描、听力结果单在线打印等功能。结论:依靠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行科学网络管理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生儿听力进行筛查管理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活产新生儿12 860例进行听力筛查管理,通过准备、筛查、诊断、干预、跟踪服务等系统化的工作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筛查。结果:2011~2012年12 860名新生儿中,12 110名进行了听力筛查,平均筛查率为94.17%,初筛未通过率为10.64%,参加复筛的新生儿1 052例,复筛率达81.68%;复筛未通过268例,复筛未通过率为25.48%。确诊患有听力障碍的61例,干预良好率为88.52%。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患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让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得到快速的诊断,并对其采取有效的干预、康复措施,有效降低了聋哑的发生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管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柳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成效。方法:对比实施信息化管理网络前后柳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复筛率、接诊率等情况。结果:全市实现网络化管理以来,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由64.21%上升至95.38%,复筛率由63.80%上升至72.38%,接诊率由54.39%上升至63.33%。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作为柳州市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对全市的听力筛查资料进行网络化管理,有利于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的信息监控。  相似文献   

4.
董瑜  刘明明  孙新岳 《中国校医》2014,28(7):550-551
东海县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卫生厅相关的质量要求,于2000年起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以下简称PKU)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下简称CH)筛查和听力筛查3项工作。目前,全县足跟血筛查率已达98%以上,听力筛查率已达95%以上。为了进一步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信息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从2009年10月开始,东海县妇幼保健所应用北京龙腾信扬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系统,对全县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现况,探索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成效的相关策略和措施。 方法 选取2017—2019年深圳市活产新生儿作为筛查对象,听力筛查相关资料由各区筛查单位登记、录入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系统。正常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初筛,高危新生儿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进行初筛,未通过者进行复筛,对筛查率进行季节和地区的分析。 结果 深圳市2017—2019年共计632 912例新生儿,其中604 760例完成新生儿听力初筛,初筛覆盖率95.55%;应复筛人数为38 351例,复筛率64.32%,听力复筛未通过人数为3 105例,实际转诊人数为2 297例,转诊率为73.98%。听力筛查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季节指数显示10—11月是听力筛查高峰期。 结论 深圳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稳步增长,但需对听力复筛进一步加强管理,实现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将可防可控的新生儿听力障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丁怡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08-4509
目的:评估天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的网络化管理成效。方法:对比网络化管理前后天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复筛率、随访率和干预率等情况。结果:全市实现网络化管理以来,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由47.6%上升至94.7%,随访率由40.5%上升至90.5%,复筛率由25.4%上升至47.5%,干预率由61.1%上升至89.5%。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作为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对全市的听力筛查资料进行网络化管理,运行近两年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4):390-391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已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 并将其列入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我国从上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在北京、上海开展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 到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已覆盖全国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几年来, 为减少听力缺陷, 我国将新生儿听力筛查也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为规范新生儿筛查工作, 切实提高筛查质量, 卫生部制定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具体包括: ①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②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③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④新生儿疾病筛查追访与管理技术规范; ⑤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治技术规范。本刊从 2005年第 2期开始对以上几个方面内容进行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8.
王仲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2043-204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获得本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基本信息。方法:选择在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出生3~5天的新生儿接受耳声发射测试,通过者结案,未通过者42天复查,仍未通过者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及声导抗测试明确诊断。结果:对746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及追踪确诊,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88.69%,听力障碍发生率7.9‰。结论:对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快速、准确、客观、效果好,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管理,对重症新生儿应加强听力筛查,并做好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目前影响沈阳市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沈阳市各区、县助产单位的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仪在其出生后3~5 d进行初筛,并填写筛查报告和登记表,对上报的听力筛查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年沈阳市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6.93%)较2010年(37.16%)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开展听力筛查的助产单位少,以及家长对筛查的认识不足.结论 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点建设的投入;加强三级网络管理,指导农村地区开展听力筛查工作;加大宣传,提高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识和重视,以提高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的筛查率.  相似文献   

10.
B/S结构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朱文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650-4653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在全省架构下统一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和信息管理。方法:在我省原先使用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和应用新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互联网),为所有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筛查技术服务和信息管理。结果:①所有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共享;②将新生儿听力纳入管理系统;③使用条形码管理,可以使卡片信息的录入和实验室检测相分离,各自独立,录入次序与检测编号不必统一;④实验检测结果系统自动导入,避免人为错误;⑤疑似病例召回时间缩短;⑥加强对阳性患儿长期的治疗和随访;⑦提供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交流平台(BBS),⑧提供网上查询和短信查询等自助获得筛查结果,⑨对筛查相关机构进行评价,利用筛查工作的改进行。结论:应用该管理系统使各省、市、自治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省级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法对在广东省运行3年的省级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情况做一评估。结果通过对省级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管理和随访系统的管理模块、安全性、实用性逐一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健全省级新生儿听力筛查三级网络管理和规范全省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流程和使用方法,实现省级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化管理。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各种信息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数据库网络安全,也涉及行政组织协调管理和听力筛查技术流程统一。本研究对省级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化系统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后期广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管理和随访的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依托郑州市妇幼信息网络平台,建立郑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网,规范普遍性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听力损失高危儿听力筛查程序。方法按照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对普遍新生儿和听力损失高危儿进行听力筛查。针对目前具备条件分两步:第一步实行普遍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为郑州市所有活产新生儿,筛查信息录入郑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平台;第二步听力损失高危儿筛查:对象为不具备高危儿听力筛查条件医院出生的高危儿,由新生儿出生医院告知家长转诊到郑州市听力筛查中心完成初筛,时间适当推迟至42 d左右,筛查信息由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市听力筛查中心录入管理。结果郑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监测网络的建立,实现了数据可靠、信息全面、覆盖面广、质控方便、随访系统有效,能及时监测到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情况。对2013年10月-2015年9月出生的228 998名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进行普遍性听力筛查,并追踪到2015年9月30日,在筛查出可疑婴儿中,已经诊断听力损失164例,其中重度49例,极重度115例,检出率0.72%。结论利用郑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质控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筛查数量、筛查质量、筛查结果等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为筛查的后续工作提供绿色通道,尽量减少听力损失高危儿的流失,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263-264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已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 ,并将其列入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我国从上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在北京、上海开展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 ,到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已覆盖全国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几年来 ,为减少听力缺陷 ,我国将新生儿听力筛查也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为规范新生儿筛查工作 ,切实提高筛查质量 ,卫生部制定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具体包括 :①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②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③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④新生儿疾病筛查追访与管理技术规范 ;⑤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治技术规范。本刊从 2 0 0 5年第 2期开始对以上几个方面内容进行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和操作方法,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覆盖率,筛查出听力障碍儿童,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方法:由该所的专业听力筛查医师采用美国G rason-Stad ler公司的GSI 70自动耳生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扬中市各接产医院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出生后≤2天、3天、4~7天、8~28天和28天5组的初次筛查通过率分别为58.15%、81.50%、90.72%、95.78%和97.33%。结论:出生后4~7天、8~28天和28天组听力筛查通过率显著增高。结合产妇的住院分娩时间,在基层县市广泛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出生后的3~28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将新生儿听力筛查这项服务以怎样的模式应用到农村基层的新生儿。方法:以市级妇幼保健机构 与乡镇卫生院合作的方式,确定42 d~3个月为筛查时机,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对基层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通过控制筛查率,提高复查率,严格掌握转诊时机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3.2%,转诊率为 2.2%,失访率为0.07%,筛查结果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1%。结论:采取乡级儿保医生预约的方式,以分散和相对集中相 结合,建立复查和逐级转诊技术线路,进行普遍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模式,适用于农村基层。  相似文献   

16.
蔡项青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668-1669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听力筛查率。方法:调查2006~2010年在磐安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53例新生儿未接受听力筛查。调查内容包括宣传教育、新生儿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居住地、交通情况、经济状况、系统保健管理、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253例未接受听力筛查中家长不重视114例(45.06%),新生儿疾病转院治疗51例(20.16%),宣传教育不到位,家长不知道听力筛查及其重要性42例(16.60%),经济因素23例(9.09%),没有进行系统保健管理及交通不便23例(9.09%)。结论: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重点管理随访高危儿,充分利用妇幼保健网络,来不断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重庆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现状做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完善措施. 方法 应用《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调查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对全市40个区县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进行数据收集、核查、汇总和分析. 结果 重庆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从2008-2010年逐年升高,2010年达18.10%.但整体上开展机构较少,区域不平衡,开展听力筛查机构的人员和设备的不足. 结论 针对重庆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需要采用各种措施,加强对偏远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培训,完善听力筛查网络信息系统等,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城市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的措施及策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12~2014年6月官渡区13家助产机构分娩的共5 429名活产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数据。结果:2012~2014年6月官渡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由6.9%上升到80.6%,至2014年6月超过昆明市和云南省的水平。初筛未通过率由16.6%下降到4.6%,复筛率由22.6%上升到5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文化、孕期做过产前检查、剖宫产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知晓度较高的家长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愿强于初中以下文化、孕期未做过产前检查、正常产或阴道助产分娩、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知晓度较低的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2012年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以来,官渡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面及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521-521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已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 并将其列入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我国从上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在北京、上海开展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 到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已覆盖全国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几年来, 为减少听力缺陷, 我国将新生儿听力筛查也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为规范新生儿筛查工作, 切实提高筛查质量, 卫生部制定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具体包括: ①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②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③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④新生儿疾病筛查追访与管理技术规范; ⑤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治技术规范。本刊从 2005年第 2期开始对以上几个方面内容进行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外地户籍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知和意向,以及听力筛查的结果对父母的影响。方法以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生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了解较少,但96.5%的家长认为医院有必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96.8%的家长同意给孩子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有55.8%的家长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他们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医务人员(47.7%),其次是朋友(17.5%)。如果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没有通过,有86.9%的家长会感觉到有压力。结论外地户籍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认识不足,拓展宣教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外地户籍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知,将有利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更好开展,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