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住院的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治疗组应用口服阿司匹林150mg,降纤酶10U、5U、5U、隔日1次入液静滴3次,每日1次,共用10天.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mg,每日1次,共用10天.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停止时间<24小时33例(73 3%),24小时~3天8例(17 8%),>3天4例(8 9%),对照组分别为23例(51 1%)、15例(33 3%)、7例(15 6%).两组3天内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 05).治疗后两组血黏度及血凝检测结果:两组经过检测,治疗后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率、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差异有显著性(P<0 05);而血浆黏度、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治疗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临床常见疾病 ,治疗不及时或不当 ,可发展为脑梗死。尤其是频繁发作TIA ,是临床急症 ,极易发展为脑梗死。目前TIA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我院1998年 8月— 2 0 0 1年 10月 ,用降纤酶治疗 4 4例频繁发作TIA患者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87例患者均符合 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制订的TIA诊断标准。均为急性期 ,发作次数 >2 /d ,血压 <180 /110mmHg ,血小板 >8× 10 12 /L ,无出血性疾病史 ,15d内无外伤手术史 ,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除外出血性脑卒中。入选病例随机… 相似文献
3.
张继强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0):1498-1499
目的 探讨拜阿司匹林和降纤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TIA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13.6)岁,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 2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2.9)岁,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 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0例.二组的年龄、性别、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病程、并发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应用口服拜阿司匹灵片(100mg/片)100mg,每晚一次;降纤酶首次10U,以后5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隔日一次,共10d.对照组应用口服阿司匹林片(25mg/片)150mg,每晚一次;川芎嗪注射液1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10d.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TIA发作终止时间<24h 29例(72.5%);24~72h 8例(20.0%);>72h 3例(7.5%).对照组分别为20例(50%)、11例(27.5%)、9例(22.5%).二组72h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二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降纤酶治疗TIA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被认为是急性脑梗死的高危信号 ,迅速控制其发作 ,预防其复发 ,阻止脑梗死的发生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观察国产降纤酶对频发的 TIA的影响 ,我院从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8月对住院的 36例频发的 TIA患者进行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符合 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 ,每日发作≥ 2次 ,年龄 80岁以下 ,无脑出血病史和明显心、肺、肝、肾疾病 ,近 3个月内无溃疡病活动性出血和重大手术史 ,近 2周内未用过抗凝剂和纤溶剂 … 相似文献
5.
6.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系由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所致 ,以突发短暂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 ,临床表现在几分钟至几小时 ,最长时间不超过 2 4h ,常反复发作。TIA临床上重要性在于是否发展为大的卒中 ,早期干预性治疗可减轻或避免发生大的卒中。我们应用降纤酶干预性治疗 80例TIA病人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在 72h内反复发作的TIA病人 80例 ,其中颈内动脉TIA6 4例 ,椎—基底动脉TIA16例 ,均经头部CT扫描排除脑出血。男性 5 6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4 6岁~ 76岁 (平均年龄6 5…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8年以来用降纤酶治疗 2 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2 1例中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34~ 72岁。均有发作性短暂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如失语、失明、偏瘫、抽搐或伴头晕、意识障碍。每次持续时间均未超过 2 4小时 ,发作后经颅脑CT扫描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 5例初次发作 ,16例反复发作。1 2用药方法 首次降纤酶 10U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静脉输入 ,第 3、5日各 5U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静脉输入共 3次 ,用药前常规测血压、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如收缩压… 相似文献
9.
我院对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采用降纤酶治疗 ,并与传统疗法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TIA患者 5 4例 ,男 4 0例 ,女 14例 ,年龄 6 1~ 70岁 ,平均 6 4 .3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 。近期有手术史及活动性出血、血压偏高 (>180 / 12 0mmHg)、并发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及应用抗血小板、抗凝、纤溶制剂及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入选。将 4 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 4例 ,对照组 30例。1.2. 临床特点 观察组 2 4例中 ,颈内动脉系统TIA 14例 ;椎…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一旦形成血栓病情危重,常规治疗以血小板聚集剂、扩张血管及病因治疗。我院于2001年8月~2003年8月应用降纤酶和恰克治疗频发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降纤酶与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0例TIA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降纤酶、尼莫地平,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对血小板及PT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对FIB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联用尼莫地平治疗TIA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青年人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降纤酶静滴至TIA发作终止或治疗达1周;对照组35例,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低分子右旋糖酐、脉络宁治疗2周。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静脉血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6%,对照组为77.14%,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观察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效,研究和探索基层医院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药物,2007年2月-2010年5月,我们在临床医生的配合下,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6~78岁.方法 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30天为一疗程.结果 显效21例,显效率60%;有效11例,有效率31.43%;无效3例,无效率8.57%.结论 阿司匹林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效肯定,正确使用副作用较少,临床预防和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使用适当剂量的阿司匹林是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共10d。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出凝血指标和复发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3.28%)明显低于对照组(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出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降低复发率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根据ABCD2评分划分危险度分层,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1次/d,连用7 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7 d后两组均常规剂量100 mg,1次/d,两组随访至第30天。结果:观察组第7天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有效率为79.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观察组有效率为87.04%,对照组有效率为68.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危险度分层比较治疗疗效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显著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以及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一侧肢体无力E30例(59%)]最为常见,其余依次为肢体无力合并感觉症状[14例(27%)]、失语[4例(8%)]、感觉障碍[3例(6%)]。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为23min;平均ABCD2评分为4.1分,4例患者在发作后1周内形成缺血性脑卒中。33例(65%)有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18例(35%),颅外动脉狭窄10例(20oA),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均有狭窄5例(10%)。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分别为7例(14%)、11例(22%)、15例(29%)。结论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以一侧肢体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为65%,且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7.
降纤酶治疗纤维蛋白原增高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经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6例,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51~87岁(平均65岁),分为降纤酶治疗组35例,尼膜地平对照组21例.结果 降纤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好,起效时同快,显著优于尼膜地平(P<0.01).结论 降纤酶治疗纤维蛋白原增高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波利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的13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随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波利维66例做为治疗组,将64例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药物的做为对照组,坚持治疗3个月周期。结果经过3个月随机访问,治疗组患者的短暂脑缺血发作在10d以内得到完全控制且没有复发的共63例,总有效率为95.45%,无一例恶化发展成为脑梗死,也无出血等并发症。而对照组中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得到完全控制的共37例,总有效率为57.81%,另外有22例患者恶化发展成为脑梗死。该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药物阿司匹林与波利维联合使用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具有安全可靠和不易复发以及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疏学通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0年3月到2011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与此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整个疗程为十五天。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速控率为68.9%,对照组为18.0%,实验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流变学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TLA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常规药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常规阿司匹林以及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将阿司匹林换为通心络胶囊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经治疗5 d后,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次数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有临床应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