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bFGF的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去晶状体核和皮质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作用。方法用磷酸缓冲液(PBS)将反义寡核苷酸和正义寡核苷酸配成0.2%质量浓度,并与40 mg/L的lipofectin等体积混合,配成0.1%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和0.1%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用PBS与等体积的lipofectin混合,制备无药脂质体:24 只SD大鼠的晶状体核与皮质取出,将囊膜保留,分为三组,前房分别注射0.1%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0.1%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和无药脂质体,分别在第7和14 d每组取8只眼球,做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镜下可见晶状体囊膜下有细胞增殖,细胞直径8~12μm。前囊膜厚度为17~21μm,后囊膜厚度为5~8μm,第7 d反义寡核苷酸酯质体。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和无药脂质体组的每平方毫米晶状体切片的细胞数分别为2 320±375、2 850±352和3057±406:第14 d,三组的细胞数分别为2 560±651、3 151±381和3 292±551。前者显著少于其他二组。 结论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对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反义寡核苷酸及其脂质体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LEC,细胞传代后分别加入bFGF反义和正义寡核苷酸及其脂质体,以营养液和无药脂质体为对照培养24 h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bF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LEC原代培养24 h可见细胞生长,形态为多边形,培养2-3周细胞汇合成片;传代培养细胞可在1~2周汇合成片。MTT法测定显示,bFGF反义寡核苷酸组(Ⅰ组)、正义寡核苷酸组(Ⅱ组)及营养液组(Ⅴ组)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138±0.074、0.325±0.097及0.370±0.079,Ⅰ组A值显著小于Ⅱ和Ⅴ组(P=0.024,0.005);bFGF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组(Ⅲ组)、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组(Ⅳ组)及无药脂质体组(Ⅵ组)的A值分别为0.128±0.032、0.258±0.120及0.348±0.017,Ⅲ组A值显著小于Ⅵ组(P=0.000)。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以2μg总RNA为模板,循环30次,bFGF反义寡核苷酸、bFGF正义寡核苷酸及营养液的扩增产物的量分别为0.33、0.99及0.85μg;:bFGF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bFGF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及无药脂质体的扩增产物的量分别为0.23、0.48及0.56μg。结论大鼠LEC可在体外培养;bFGF反义寡核苷酸及其脂质体可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晶状体后囊破裂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方法269例(301眼)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中29眼(9.64%)晶状体后囊破裂,其中25眼玻璃体脱出,相应处理后25眼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分析后囊破裂原因:11眼因水分离或娩核造成截囊口后裂、囊袋撕脱;14眼注吸皮质时误吸周边部前囊或直接损伤后囊;4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前已有后囊破孔。结论晶状体后囊破裂与手术熟练程度、水分离、娩核、截囊方法、手术设施、白内障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合成CTGF与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测定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HLECs的转染率;应用CTGF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第3代HLECs进行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CTGF和α-SMAmRNA水平。结果:直接导入法反义寡核苷酸进入较慢,但72h未出现细胞毒性。CTGF-ASON直接导入法培养细胞72h后可见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直接导入法处理48h后,TGF-β1刺激能显著增加CTGF以及α-SMAmRNA的表达,但却可被CTGF-ASON直接导入法所抑制,而错义寡核苷酸却没有这种作用。结论:CTGF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HLECs能抑制TGF-β1诱导的CTGF与α-SMA表达上调,提示阻断CTGF可能是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鼠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CLE)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双眼行ECLE;分别于手术后即刻及1、7、14 d处死大鼠,完整取出囊膜;用含有5 705个大鼠基因探针的芯片分别检测术后1、7、14 d与术后即刻组相比较的基因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芯片检测结果 .结果 所有大鼠均成功施行双眼ECLE手术,术后出现PCO及晶状体物质再生.芯片实验质量控制可靠,结果 可信.术后3个时间点差异表达基因共694条.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所有细胞功能类别.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大鼠ECLE术后PCO及晶状体物质再生模型.大鼠ECLE术后LECs基因差异表达极其复杂,提示PCO及晶状体再生的分子机制复杂,调控因素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向纤维组织转分化的影响。方法评估脂质体介导转染对体外培养HLECs的转染率;通过脂质体转染CTGF反义寡核苷酸,测定第3代HLECs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T-PCR检测细胞CTGF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mRNA水平。结果脂质体转染法细胞导入反义核酸阳性率高,脂质体转染24 h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能显著增加CTGF以及α-SMA mRNA的表达,CTGF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这种效应。结论脂质体介导的CT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能有效抑制HLECs TGF-β1诱导的CTGF与α-SMA mRNA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反义寡核苷酸( platelet -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α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PDGFR-α ASODN) 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 N/N1003A 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阳离子脂质体 LipofectamineTM2000 将 PDGFR -α ASODN 转染入 N/N1003A 细胞,MTT 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 法检测 PDGFR-αmRNA 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PDGFR-α ASODN 处理后,N/N1003A 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 P<0.05) ,PDGFR-α mRNA 表达明显下调( P<0. 05) ,均呈剂量依赖性; 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 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0. 05) ,同时细胞阻滞于 G1期。结论: PDGFR -α ASODN 可沉默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PDGFR-α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为应用 PDGFR-α ASODN 预防后囊膜混浊的形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及方式选择,手术技巧,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特殊问题处理及效果等。方法:对263例外伤性白内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63例外伤性白内障,术后随访1周矫正视力>0.3为228例,术后近期并发症以角膜反应;瞳孔区纤维渗出膜形成,虹膜后粘连,前房出血等为多见。结论:外伤性白内障由于病情的复杂,多样,其治疗比较特殊,目前尚无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特效药物,对于晶状体浑浊的患者,手术仍是首选,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最理想的方法,增视效果好,应该尽早手术以防止弱视,并促进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小梁切除晶状体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术的效果。方法对15例20眼施行巩膜下小梁切除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视力:术前≤0.0214眼,≥0.04~0.16眼,术后0.1~0.412眼,0.5~0.98眼。平均眼压:术前2.98kPa,术后2.31kPa。术后早期有葡萄膜炎反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表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三联术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应注意适应证选择和术中操作与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晶体囊膜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晶状体摘出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形态、分布改变及其转分化的动态过程.方法 对50只SD大鼠左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ECLE).分别于术后0 h、3 d、7 d、14 d及28 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各10只,摘除眼球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间点后囊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 术后0 h于前囊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s,后囊膜无细胞分布.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在术后3 d出现,囊膜皱缩,整个晶状体囊袋内出现纺锤形细胞.7 d时后囊膜明显混浊,囊袋内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术后14 d时出现明显后囊膜皱缩,见新生晶状体纤维,纺锤形细胞明显减少,后囊膜仍可见细胞.28 d可见明显后囊膜增厚,新生晶状体纤维填充囊袋,后囊膜未见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 d α-SMA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SMA于术后0 h几乎检测不到,3 d表达明显增强,7 d达高峰,14 d下降,28 d明显下降.结论 大鼠ECLE术后囊袋内LECs形态及分布呈动态变化,后囊膜α-SMA表达提示ECLE术后3~7 d是LECs转分化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FGF的反义寡苷酸对大鼠实验性、外伤性白内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用注射器经角膜将大鼠双眼晶状体的前囊膜刺破并刺入皮质中,造成外伤性白内障。然后将12只动物分为3组,前房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1%反义寡核苷酸和0.1%正义寡核苷酸,在第3、7、10和14天取出眼球,用10%甲醛溶液固定,行病理切片、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有赤道部细胞和细胞空泡。结果:晶状体的组织学显示,反义寡核苷酸在第3、7天和10天在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方面的作用在强于生理盐水及正义寡核苷酸。在赤道部细胞活跃方面;生理盐水对照组存在3天,正义寡核酸存在2天,而反义寡核苷酸没有。在细胞空泡:生理盐水对照组有2天存在,而正义寡核苷酸和反义寡核苷酸组则不存在。统计学分析显示,反义寡核苷酸组在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方面的作用显著强于生理盐水组(P=0.0104)和正义寡核苷酸组(P=0.0499),在抑制日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迁移方面显著强于生理盐水组(P=0.0011),而与正义寡核苷酸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30)。在赤道部细胞活跃(P=0.4317)呼细胞空泡方面(P=0.6188),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碱属成纤维生长因子的反义寡核苷酸对抑制外伤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在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白色家兔42只随机分入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兔行双眼透明晶状体皮质吸除术,对照组未做处理。在术后1,3,7,14,30,60d各处死6只。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FGF-R1 mRNA的表达。结果:FGF-R1 mRNA相对含量随术后时间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术后1~3d时FGF-R1表达迅速升高到最高值。术后7d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状态。14d后明显下降,逐渐恢复术前状态。FGF-R1 mRNA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GF-R1参与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代谢过程,与细胞的增殖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Murphy细胞计数方法评价反义寡核苷酸对人RPE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分别应用ELISA法和半定量PCR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对RPE细胞EGFR蛋白和mRNA的抑制作用。结果脂质体介导EGFR反义寡核苷酸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24h后抑制率75.27%.转染24h后EGFR蛋白和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67.60%和35.20%.结论脂质体介导EGFR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EGFR蛋白表达和mRNA的表达,并可抑制人RPE细胞体外迁移,脂质体介导的反义寡核苷酸可能是针对RPE的一种有希望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姜黄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量效与时效关系。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1)MTT法结果表明,高、中、低不同浓度的Cur作用24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6.65%、22.43%、8.72%,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0mg/L的Cur作用6、12、24、48、72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97%、19.81%、22.43%、41.67%、81.59%,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2)FCM检测表明,Cur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也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ur能有效抑制EGF诱导的LEC增殖,可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第2代胎儿LEC于不同浓度的rhIL-1ra孵育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o tetrazole,MTT)法记录各孔黏附细胞数量的吸光度(A)值,并与空白组进行对照;将第2代胎儿LEC培养24h待细胞贴壁后,与不同浓度的rhIL-1ra再共育24h后,MTT法记录各孔细胞数量的吸光度(A)值,并与空白组进行对照。结果:除1μg/L浓度组外,其余各组抑制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与胶原的黏附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组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100μg/L浓度组细胞收缩、变圆,但仍保持贴壁状态,与空白组对照可显著抑制已贴壁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结论:有>1μg/L的各组rhIL-1ra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胎儿LEC与胶原的黏附,并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具有浓度依赖性。仅100μg/LrhIL-1ra浓度组作用24h可显著地抑制已贴壁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但仍保持贴壁状态,提示该药可能具有较轻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一些已知的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药物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寻找高效、安全的抑制LECs增生的药物是防治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对LECs增生的影响,并与盐酸表柔比星、盐酸吡柔比星和雷替曲塞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对永生系人LECs细胞株SRAOI/04进行培养及传代,将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盐酸表柔比星、盐酸吡柔比星和雷替曲塞加入LECs中分别作用24、48、72h,以MTT法评价不同浓度的多两他赛对人LECs增牛的抑制作用并与其他药物进行比较。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48h后对LECs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片jAnnexinV-FITC/PI标记法和蛋白印迹分析法评估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作用48h后LECs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和凋亡情况。结果8~519pmol/L多西他赛组LECs的增生率为100%,LECs形态正常,而66nmol/L多西他赛组干预48h和72h后LECs的增生率分别为34.7%和27.4%,LECs形态出现异常。23.22~523.56μmol/L雷替曲塞对人LECs的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多西他赛作用48h和72h时,半数抑制量(IC50)明显低于盐酸吡柔比星和盐酸表柔比星。多西他赛作用LECs48h后,随着多西他赛浓度的增高,处于G2/M期的LECs百分数明显增加,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3.05,P〈0.01);8.3nmol/L和266nmol/L多西他赛浓度组干预48h后,LECs的凋亡率分别为22.4%和27.9%,较细胞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1;χ2=42.68,P〈0.01)。Westernblot检测表明不同浓度多西他赛干预后bcl-2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条带均较对照组淡,8.3nmol/L多西他赛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更为明显。结论多西他赛、盐酸表柔比星和盐酸吡柔比星均可抑制人LECs的增生,而雷替曲塞对人LECs的增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多西他赛对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药物,其作用强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