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内脏脂肪面积的变化,探讨内脏脂肪面积预测NAFLD患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98例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判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其中轻度60例、中度52例、重度36例。选自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Sperman相关分析评价肝功能、血脂、NAFLD纤维化评分(NFS)与内脏脂肪面积的关系,创建内脏脂肪面积和NFS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内脏脂肪面积预测NAFLD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效能。结果 NAFLD患者的内脏脂肪面积高于对照组(F=43.413,P <0.05),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FLD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NFS(r=0.293,P <0.05)、肝脂肪变程度(r=0.697,P <0.05)等呈正相关,与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内脏脂肪面积预测轻、中、重度NAFLD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867和0.835,对应的最佳截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三种人体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腰高比(WHtR)、腰臀比(WHR)]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理病例-对照研究由77名NAFLD患者和50名非NAFLD患者组成,且每位患者的BMI、WHtR、WHR数据均被收集记录.相关性分析采用危险因素相关分析M-H卡方统计量检验的方法 .结果 NAFLD与WHR(x2MH=59.609,P<0.001;OR=30.522;95%CI:12.815;72.695),WHtR(x2MH=45.316,P<0.001;OR=21.037;95%CI:8.665;51.072)明显相关,并与BMI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χ2=25.017,P<0.001).结论 结果 表明NAFLD与上述三项人体学指标高度相关,提示BMI、WHR与WHtR可以作为预测NAFLD的重要指标,在评价和预测NAFLD高危人群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和体重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经B超诊断为NAFLD患者500名,将ALT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划分为正常组,ALT高于正常值者为异常组,分析不同ALT水平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的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ALT异常组患者体重指数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异常组单中,单独进行ALT与体重指数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ALT水平与体重指数有相关性.结论 高BMINAFLD患者ALT水平高于正常水平BMI患者,BMI与ALT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本文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回顾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发展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1].近年来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是目前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的原因,且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因素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NAFLD的治疗不仅是医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十分重视的社区课题.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不断攀升,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虽然NAFLD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却与一系列代谢疾病相关,并可进展为致命的终末期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NAFLD与肥胖密切相关;相比正常体质量人群,肥胖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众多基础研究也从分子机制角度分析了肥胖与NAFLD的相关性,证实肥胖伴随的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增多以及炎症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等因素均可能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目前NAFLD与肥胖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与高血脂、高血糖和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近3年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9976例正常体检人,其中实验组NAFLD24682例,对照组未发生NAFLD 35294例。分析两组总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高血糖症、正常体重指数、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结果:实验组总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腊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高血糖症、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是76.40%、13.37%、40.93%、22.09%、49.00%、40.00%和46.67%,比对照组(30.50%、5.76%、15.73%、9.01%、31.00%、35.52%和25.75%)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R>1,促进发病,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实验组体重指数正常的患病率13.33%,比对照组(38.9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R<1,阻止发病,其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结论:本组体检人群中NAFLD患病率偏高,不同类型的高血脂症、高血糖症和不同程度的体重指数增高均为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体重指数正常为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健康体检中心3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及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糖耐量正常的体检者中随机选取的366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及血糖、肝肾功能、血脂、腹部彩色超声等检查,分析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366例共检出NAFLD67例(患病率18.3%),其中轻度51例(患病率13.9%),中度15例(4.1%),重度1例(0.3%)。311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出NAFLD144例(患病率46.3%),其中轻度85例(患病率27.3%),中度53例(17.0%),重度6例(1.9%)。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23.0kg/m2组、23.0~24.9kg/m2组和25.0—29.9kg/m2组中NAFLD患病率及轻中重度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当BMI≥30kg/m2时,两组NAFL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AFLD的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升高,当BMI≥25.0ks/m2时升高最为明显,明显高于BMI〈25kg/m2者(P〈0.01)。且随着BMI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亦明显升高。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较高,伴肥胖患者更易发生NAFL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 8.3,95% CI 1.2~7.7,P=0.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方法 根据超声检查结合病史将研究对象划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和正常肝脏组,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和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多普勒检查自股动脉至足背动脉的下肢动脉管径和血流情况.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正常肝脏者(0.95±0.21mm vs 0.76±0.13mm).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病率为71.2%,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14.8%,均显著高于正常肝脏者的发生率:40.2%和6.2%.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临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易善复治疗组和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易善复治疗组41例,口服易善复456 mg,3次/d;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41例,口服易善复456 mg及整肠生0.5 g,3次/d,两组均结合低热量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ALT)、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抵抗素(RETN)等。结果治疗前,易善复治疗组和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FINS、ALT、RETN、IS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治疗组FINS、ALT、RETN、ISI比治疗前降低(P〈0.05),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与易善复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可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as the global economy grows and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Timely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s and treatments for NAFLD are urgently needed. Retinol-binding protein-4 (RBP4), the protein that transports retinol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diabetes, obesit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other metabolic diseases. Observational studie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RBP4 level and the prevalence of NAFLD found contradictory results. Some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is association have been revealed, and the possibl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reating NAFLD by targeting RBP4 have been demonstrated.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RBP4 on NAFLD development and its potential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NAFL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腰围(WC)、腰臀比(WHR)及高血压与发生子宫肌瘤(uL)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选择612例35。65岁女性,患者均经超声诊断或手术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为因患其他疾病同期人住与病例相同医院的患者。采用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既往史等,同时对身高、体重、WE及臀围进行测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e回归模型对患者WE、WHR及高血压与UL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CI进行估计。结果WC和WHR升高使发生UL的危险性增加(OR:1.504,95%CI:1.068-2.119,P=0.019;OR=1.524,95%CI:1.107—2.097,P=0.010);罹患高血压的女性与UL呈正相关(OR=1.505,95%CI:1.046~2.165,P=0.028)。与收缩压为最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相比,第3个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UL的危险性较高(OR=I.675,95%CI:1.053~2.663,P=0.029)。当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WE、WHR及高血压与UL关系的结果并未发生改变。结论向心性肥胖和高血压可能是发生UL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贵阳市特定人群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对象为2010年4~7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贵阳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职员,内容包括填写问卷、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生化检查和B超检查。结果体检者共3500人,其中资料完整者有3304人,NAFLD393人,患病率为11.89%;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NAFLD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高。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男性、肥胖、高脂血症与NAFLD密切相关,其中以肥胖相对风险度最高。结论贵阳市特定人群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较高,以NAFLD为主;肥胖、高脂血症是NAFL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在诊断监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2017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0例,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联合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彩色腹部超声检测,检测结果通过公式计算出RPR指数、BMI指数,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RPR指数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RPR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同性别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男性组RPR指数高于女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同BMI分类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BMI升高,RPR指数也随之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同脂肪肝分度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脂肪肝分度的加深,RPR指数也随之升高。结论 不同临床特征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RPR指数之间存在差异性,男性、重度脂肪肝、BMI指数偏大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RPR指数有升高的趋势,由此推测RPR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肝纤维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而缓解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降血脂和护肝等是治疗NAFLD主要策略。临床试验证实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维生素E和C,阿托伐他汀等治疗可不同程度地缓解转氨酶异常、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纤维化。一些药物前景不错,但还缺乏充分有力的随机对照试验,所以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推荐专用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和肝纤维化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符合B超诊断的2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TG、TC、HDL-c、ALT、AST、LDL-c、ALT、AST、GGT、ALP)和肝纤维化指标(PCⅢ、 HA、CⅣ、LN)检测,并以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 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G和T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DL-c和LDL-c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呈下降和升高的趋势;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和GGT明显升高(P〈0.01), ALP升高不显著(P〉0.05),PCⅢ、HA、CⅣ、LN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之间PCⅢ、HA,,CⅣ和L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度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之间PCⅢ、HA、CⅣ和LN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非酒性脂肪肝患者多项血液生化指标异常,重度非酒性脂肪肝患者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多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筛查的重要依据,而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可进一步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监控和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2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2,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效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