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疾病患者自知力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知力在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价、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定义及评定方法Lewis(1 93 4 )将自知力定义为 :“对自身病态变化的一种正确态变”。David提出了自知力的“三维学说 :即对疾病的认识 ,对精神病性经验的正确分辨和描述 ,对治疗的顺从”,并且提出只有三维同时具备时 ,才能认为病人具有完整的自知力 [1] 。目前常用于评定精神疾病患者自知力的方法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1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中自知力项目评分 ,用 1~ 7个等级评定 ,分数越高表示自知力障碍越重。这种方法简单 ,便于操作 ,…  相似文献   

2.
自知力的量化与评估胡赤怡自知力(insight)在精神科临床诊断、疗效预测、预后判断及心理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知力概念的出现由来已久,AubreyLewis早在1933年便将自知力定义为:“对自身病态变化的一种正确态度”,迄今为止,当代精神病学...  相似文献   

3.
自知力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知力(insight)是临床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是精神状态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等国家,自知力的评定量表尤其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知力评定量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国内精神病学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有关自知力评定量表的报导,自知力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服从性、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也许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有必要发展此种量表。然而对自知力如何正确地客观地进行评定它,目前,国内外尚存在许多争议,尚无一个公认的标准评价方法。本文复习了国外近5年有关自知力评定量表方面的文献,以期望引起国内同道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自知力教育配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应用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40例)及单用氟哌啶醇(42例)进行对照治疗,疗程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进行测定。结果: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组疗效显著较好。结论:自知力教育配合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能较早、较好地出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于自知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自知力的研究刘华清导师张培琰在躯体疾病中,一般不存在自知力的问题,这是因为病人能察觉到自己的病痛,并积极求治。而在精神医学中,自知力是精神状态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认为自知力在病程和精神障碍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在精神病临床中,通常对自知力的...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临床评价:(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知力完整的病人占11.1%。自知力存在与否主要与患者所处的发病时期有关;自知力障碍程度愈重,GAS评分愈低,BPRS总分则愈高,与BPRS之缺乏活力、激活性和敌对猜疑项因子分有关。并就自知力对发裂症的诊断、疗效判断、治疗顺从性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之一,对诊断、鉴别诊断、疗效预测、治疗依从性及预后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此症患者的自知力与住院时间长短的关系,我们对60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8.
<正>编辑先生:本人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也是贵刊的读者,在此想请教的问题是:①《精神病学第5版》有关自知力的描述为:"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它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重要的意义"。而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在精神疾病疗效与自知力的关系方面难以达成共识,有些医生不考虑自知力的完整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媒体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多媒体干预,另一组作对照,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均无差异,多媒体组治疗后自知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评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多媒体干预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人的自知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知力缺失是精神病人的常见症状之一,并且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早在1973年,WHO在一项精神分裂症的国际合作研究中就已发现,急性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为自知力缺失(97%),其次为幻听(74%),牵连观念(70%)等;Wilson等人1986年在一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多国合作研究中亦发现,自知力缺失最常见(89.3%),其次为情感淡漠(76.0%)。在英美的主要精神病学专著(如牛津精神病  相似文献   

11.
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Ⅱ-R)诊断标准的43例抑郁发作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43例抑郁发作患者存在自知力障碍者达26例(605%);抑郁发作不同类型之间自知力障碍的分布及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影响抑郁患者自知力的因素主要有本次发作的病期、文化程度、是否伴有妄想等。结论自知力障碍在抑郁患者中出现的比率相对较低,程度也较轻;影响抑郁患者自知力的因素较多而且广泛。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自知力与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抑郁症自知力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47 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自知力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 I T A Q)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 A M D) 的评定及其相关分析。结果 按 H A M D 自知力评定为无自知力16 例, I T A Q 评定无自知力6 例。自知力与 H A M D 总分及认识障碍、迟缓二因子显著相关,与抑郁情绪、偏执症状、自罪感、迟滞症状呈显著相关。结论 提示影响抑郁症自知力的最主要因素为严重抑郁情绪和偏执症状,临床上要准确判断抑郁症的自知力,既要重视病人对症状的认识,也要重视其对待治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疑病症的自知力李植荣通常认为,神经症的特点之一是患者对自身疾病具有相当自知力[1],而且有无自知力也常被作为神经症与精神病鉴别点之一[2]。教科书在描述神经症之一的疑病症时也明确指出,疑病症患者“自知力完整,能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3]。我认为这一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对 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组 (n =4 0 )及单用氟哌啶醇 (n =4 2 )治疗组 ,并进行比较分析。疗程 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SAP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 (I TAQ)进行测定。结果 自知力教育配合氟哌啶醇组第 3周末ITSQ评分就较治疗前及氟哌啶醇组出现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比较 ,自知力教育组的SAPS于第 9周末 ,BPRS及SANS于第 12周末总评分均出现差异性 (P<0 .0 1,P <0 .0 5 )。结论 自知力教育配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 ,能较早、较好地出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吉晴 《上海精神医学》1996,8(4):218-218,222
自知力是指精神疾病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识。经典精神医学教科书中,把病人对于幻觉和妄想的自知力缺失,作为精神疾患定义的重要内容。17世纪,Hobbs提出了自知力的两级理论。18世纪,法国人提出,自知力是连续的,并非只是有或无二种状态,换句话讲,可以有部分自知力。20世纪初,德国人提出,精神疾患与自知力不相容学说。日本长期以来受此学说影响,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原因之一,而且阻碍了基于患者自觉性的门诊治疗及其他各种精神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探讨了258例精神分裂患者的自知力与自杀的关系。方法对258例符合CCDM-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用精神障碍自知力评估量表来评定患者对精神症状的自知程度,并分析自知力与自杀的关系。结果有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阴性症状和妄想的自知力明显好于没有自杀的患者。相反,对精神障碍的总体自知力程度并不能预测自杀。结论本文对自知力与自杀相关联的观念是支持的。  相似文献   

17.
自知力是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监测、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疾病康复等方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综述自知力的病理机制学说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智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智力的关系。方法:对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1周内做智力测验并测定症状及自知力恢复情况,在背景材料一致下比较自知力与智力的关系。结果:患者自知力恢复越完全,其言语IQ、操作IQ及总IQ显著高;右力差者中45.9%属智力障碍。结论:自知力恢复受智力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知力是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监测、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疾病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义将综述自知力的病理机制学说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自知力及其与临床变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3例符合CCMD-2诊断指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自知力及其与临床变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知力与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婚姻,经济状况,病程,诊断分型,用药剂量,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无明显关系,而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BPRS总分,SANS总分,SAPS总分,CGI-SI分有明显关系,本文就自知力及其与临床有关变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