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所致。HBV为嗜肝病毒,通过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肝分急性和慢性2种。急性乙肝在成人中90%可自愈,慢性乙肝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我国属于高流行区。据统计,全球现有20多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我国有1.2亿人,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之一,是重要的肝脏疾病致病因子。HBV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包括无症状携带状态,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严重的可能发展为原发性肝癌(HCC)。在中国、东南亚和非洲的50%肝硬化和70%-90%肝癌由慢性HBV感染引起,7%-30%的HBV携带者感染了HBV变异体。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我国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人数众多,是乙肝高发国家,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约占全国人口的10%。自从1985年我国检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逐年增加,现已进入爆炸增长期。医院人口密度大,是各种疾病患者聚集地。如果不对住院患者进行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就很容易造成医院内感染,且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时期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FN-λs水平,探讨其变化与慢性HBV感染进程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HBV携带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相关肝癌患者各30例,以20名健康人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FN-λs (IL-29、IL-28A和IL-28B)水平。结果慢乙肝、乙肝肝硬化、HBV相关肝癌患者的血清IFN-λ1(IL-29)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慢乙肝、乙肝肝硬化、HBV 相关肝癌患者血清 IFN-λ1(IL-29)水平明显低于 HBV 携带者(P 均<0.01);HBV携带者血清IL-29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近(P>0.05)。各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IFN-λ2(IL-28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IFN-λ3(IL-28B)水平高于健康人、HBV携带者、慢乙肝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P均<0.01);HBV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和健康对照组间血清IL-28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FN-λ1(IL-29)水平明显下降,而且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IFN-λ3(IL-28B)的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对HBV母婴传播进行阻断,对于防止HBV慢性携带具有深远的意义。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感染(垂直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形式,是新生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垂直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对孕妇不加干预,其HBV宫内传播率可达92.86%。人群中30%~50%的慢性HBsAg携带者是垂直传播造成的。在宫内,HBV可经胎盘渗漏或HBV通过胎盘细胞与细胞间的传递而感染胎儿;产时感染多由于胎盘破损,微量母血进入新生儿血循环,或新生儿吞咽羊水、母血或阴道分泌物;产后感染多因婴儿接触母亲体液、母乳喂养或与携带HBV的同胞之间的亲密接触。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几乎均可被感染,而其中宫内感染率可达10%~40%。因此探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与HBV前S1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50-125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携带者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563例HBV携带者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水平。结果在563例HBV携带者中,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281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63例,阳性率为22.4%;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192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33例,阳性率为17.2%;HBsAg、抗-HBc阳性90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8.9%,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5)。结论PreS1抗原是HBV感染和复制的标志,为HBV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一种标志物,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斌  胡志东 《临床荟萃》2006,21(16):1216-1216,F0003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严重肝脏疾病,HBV感染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导致受感染的肝细胞破坏,由于宿主免疫应答不同,因而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疾病谱。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与病毒本身核酸序列密切相关。随着HBV全基因序列克隆成功,不同HBV基因结构必然影响病毒蛋白的表达,不同HBV基因亚型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及致病性。因此,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有利于对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临床诊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中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全世界HBsAg携带者约3.5亿,其中约1.2亿为中国公民。HBV感染者中,约25%最终死于重症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母婴传播是中国HBV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势在必行。为进一步了解HBV在母婴传播中的机制,更好地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为HBV感染母亲所产新生儿能否安全进行母乳喂养提供有利依据。对在本院出生新生儿(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脐血乙肝两对半模式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HBV)人群携带率大约为10%。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目前已确认的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肝炎。目前检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血清标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和核心抗体(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俗称两对半)。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血液HBsAg阳性无症状的携带者是HBV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11-1412
目的观察3种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n(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组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IL-8含量高于非活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活动HBsAg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变化与肝炎病变程度及病毒复制状况密切相关,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病毒复制状况,动态监测其含量对临床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分组与谷丙转氨酶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高流行区,50%~70%的人群受过乙肝病毒的感染,其中约有1亿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根据1980年全国调查表明,我国现有肝炎患者2000万人中60%以上为慢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又与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密切相关,我国同时也是肝癌高发国家,因此用基因诊断方法对确定病原及诊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乙肝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流行病学凋查表明,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占全世界总数的一半。为了解我市HBV在青年人中的感染情况,我们对2001~2004年几个大型纺织工厂的青年职工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感染率较高的国家。资料显示.10%以上为乙肝携带者,感染率非常高,而低浓度在人群中的分布率为0.53%。采用标记免疫学方法检测乙肝病毒(HBV)五项血清学指标是诊断HBV感染的主要手段。由于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原抗体检测灵敏度明显提高.使低水平HBV感染得以检出.对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只能定性测定.满足临床对单纯阳性、阴性结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分析HBV感染的慢性化是否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率有关。方法本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HBV感染者60例,其中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30例,HBV携带者30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者30例为对照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结合HBV感染者临床情况分析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与血清HBeAg和HBVDNA含量的关系。结果HBV感染及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8.68%±1.23)%与(1.38±0.6)4%,P〈0.01];慢性乙肝携带组与慢性乙肝恢复组比较,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8±1.23)%与(2.63±1.38)%,P〈0.01];HBVDNA病毒含量及Ⅻb堍含量与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率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疾病进展明显相关,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中明显增高,并与病毒载量相关,提示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造成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贺普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有3.5亿以上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至少造成200万人死亡,使乙型肝炎成为世界上第九大致死原因。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根据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HBsAg阳性率平均为9.75%,约1亿2000万人,占世界HBV感染人数的1/3,2000万人将最终死于乙肝相关疾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3000万,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部分病人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由于目前尚无一种行之有效的药物可以治愈该病,故对大量HBV慢性感染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乙肝是世界三大顽症之一,全世界乙肝带毒者约3.5亿人。而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根据200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病毒性肝炎战略研讨会”提供的资料: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8%,约七亿多人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10%~12%,慢性HBV携带者约1.5亿人,慢性乙肝病人超过3000万人,有80%的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之一,是肝脏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我国是HBV的高流行区,HBV慢性携带者已高达1.2亿,其中约25%最终将转化成慢性肝病。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阻断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可显著降低人群的HBV感染率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率。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携带者,中国约占其中1/3左右,居世界第一位,其中15%~40%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替代方法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1/2的人生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高流行区。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了HBV,其中6.9亿人在中国;全球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3.5亿人,其中1/3在中国;全世界每年有75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中28万人来自中国,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在全球前十位疾病死因中,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占第7位,每年因慢性乙肝死亡者约为75万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的五年累计危险度在亚洲为17%,在欧洲和北美为10%,五年肝病相关性死亡率在亚洲为14%,欧洲为15%。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占世界人口的5%。在HBV携带者中,有5%~20%的感染者最后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因此,对抗HBV药物进行研究和探讨极为重要。现将近年来治疗乙肝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