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7月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岁)资料,并和同期非老年患者(〈60岁)进行比较。结果32例老年患者中有31例(96.9%)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两组胃排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但老年患者的小肠转运时间长于非老年患者(P=0.028)。31例老年患者的小肠病变枪出率为4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老年患者小肠以血管病变为主(52.9%),而非老年患者最常见的是克罗恩病(29.6%)。结论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小肠疾病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对小肠疾病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间,应用GIVEN公司产M2A胶囊内镜检查74例,其中53例患者(分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0例,反复发作腹痛、腹泻患者23例)经过胃镜和结肠镜检查,41例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阳性结果,12例有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息肉或结肠息肉;21例为健康体检者。结果0例不明原因出血的患者中,小肠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76.7%(23/30),其中小肠克罗恩病5例,小肠血管畸型6例,小肠黏膜糜烂11例和小肠息肉样隆起5例,其中3例经过手术证实为小肠肿瘤,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另有小肠憩室1例;持续腹痛、腹泻组的23例患者中,小肠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65.2%(15/23),其中小肠黏膜糜烂8例、回肠末端多发小溃疡7例,小肠多发息肉5例;21例健康查体者中有1例可见小肠多发细小的息肉样隆起,2例为小肠黏膜的炎症,8例为胃黏膜炎症,其余10例未见任何异常。疑诊小肠疾病的53例患者小肠病变的诊断阳性率为71.7%(38/53),胶囊内镜对出血组患者小肠黏膜病变诊断阳性率高于腹痛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组患者胶囊在胃排空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和排出体外时间均明显少于查体组。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而且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4例经传统检查方法诊断不明并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14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所获图像清晰。发现有诊断意义的病变10例,捡出率为71.4%。捡出的疾病有:克罗恩病、血管发育不良、息肉、空回肠炎、憩室,其中4例患者同时存在2—3处病变。检查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具有安全、有效、无创、无痛的优越性,是传统技术上的革新、突破,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肠疾病很难诊断,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而胶囊内镜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为此,我们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我们对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79例疑患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56例。结果:75例完成最终研究。75例患中经胶囊内镜检查共发现异常63例,检出率为84%;其中能明确解释临床病因50例,诊断率为66.6%,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21例、小肠炎症性肠病16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1例(该患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淋巴瘤1例、粘膜下肿瘤3例及憩室1例。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1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接受检查的206例中青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5.5%)。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小肠转运时间、胶囊记录时间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患者病变检出率为66.4%,中青年患者病变检出率为57.8%,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患者检出的小肠疾病以血管病变为主(53.2%),中青年患者则以小肠溃疡为主(28.6%),并进一步确诊为克罗恩病。老年患者胶囊滞留率2.5%(3/119),中青年患者为6.3%(13/20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小肠疾病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秋琳 《内科》2012,7(6):648-650
消化道内镜技术从硬式内镜、半曲式内镜、光导纤维内镜到电子内镜发展有100多年历史。但是,小肠长达5~7米,成为内镜检查盲点。1999年,以色列Gavril J.Lddan和英国Paul Swain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无线胶囊内镜。2001年欧洲及美国FDA相继批准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2003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胶囊内镜用于小肠的一线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216例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43例,慢性腹痛72例,慢性腹泻54例,腹部不适20例,体检27例,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出血性病变的阳性诊断率为69.8%,显著高于对慢性腹痛、慢性腹泻及腹部不适的阳性诊断率(P0.05)。结论胶囊内镜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在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5例、慢性腹痛6例、慢性腹泻7例、慢性腹痛伴腹泻3例、体检1例,观察运行时间及病变检出率。结果 42例患者中33例(78.57%)通过回盲瓣,2例胶囊内镜滞留于胃内。胶囊内镜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7.5 m in,经过小肠平均时间为286.5 m in。病变总检出率为76.19%,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88%、慢性腹痛83.3%、慢性腹泻42.8%、慢性腹痛伴腹泻66.7%。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腹泻(P0.05)。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及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检出率较高,且安全、方便,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李莉 《内科》2009,4(1):91-93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由于传统的检查手段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很低。胶囊内镜的问世突破了传统内镜机械插入法的思维,它能观察以往内镜不易达到的小肠部位,操作简单,无需镇静,对胃肠动力影响小。自2001年8月胶囊内镜通过美国FDA获准临床应用以来,全世界胶囊内镜检查已超过50万例次,胶囊内镜已成为目前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线工具。本文对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在小肠Crohn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贾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16):1841-1844
小肠Crohn病是一种节段性、全壁层炎症性病变,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改变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对于小肠Crohn病,胶囊内镜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此文综述了胶囊内镜的应用原理、诊断小肠Crohn病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今后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小肠镜检查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小肠疾病的检测上仍存在许多盲区与不足,部分患者对小肠镜的检查也难以耐受。2000年5月在美国举行的消化病周会议上,胶囊内镜的报告引起了消化内镜界极大的兴趣[1]。胶囊内镜又称M2A,由以色列 Given Imaging公司制造。它是一个尺寸为11mm×30mm药丸大小的无线肠镜,由电池、光源、成像系统和传送器等部件构成[1,2]。这种无创性的检查不仅能达到目前内镜普遍难以到达的小肠位置,而且可获得清晰的图像,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仪器设备及原理 胶囊内镜的仪器设备包括进入人体的胶囊、外部接收和控制设备以及数据分析设备[3]。胶囊由电荷耦合照相机、微波发射器、天线、光源和电池构成;外部接收和控制设备由天线、彩色监视器、微波信号接收器、记录器和操纵杆构成;数据分析设备是装有RAPIDIM软件的计算机工作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肠疾病很难诊断,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而胶囊内镜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为此,我们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我们对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79例疑患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结果:75例完成最终研究。75例患者中经胶囊内镜检查共发现异常63例,检出率为84%;其中能明确解释临床病因者50例,诊断率为66.6%,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21例、小肠炎症性肠病16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1例(该患者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淋巴瘤1例、粘膜下肿瘤3例及憩室1例。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戈之铮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2,7(6):326-330
胶囊内镜是一种极具潜在价值的诊断各种小肠疾病的工具,对回放资料的细致观察将有助于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此外,最佳检查时机的选择以及一些特殊指征的制订等尚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的胶囊内镜还需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加以改进,甚至包括寻求开展治疗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病变将会不断被发现,因此为了便于沟通,应尽快制订出一整套规范化的专用术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间,对180例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8例,慢性腹痛88例,慢性腹胀27例,慢性腹泻7例)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检查无不适感,180例患者中177例(98.3%)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39例(77.2%)发现阳性病变;5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中42例(72.4%)为小肠病变;88例慢性腹痛者中43例(48.9%)为单纯小肠病变,6例(6.8%)为单纯食管或胃部病变,1例(1.1%)为单纯结肠病变,18例(20.5%)同时存在小肠病变和胃部病变,1例(1.1%)同时存在胃部病变和结肠病变;27例腹胀者中3例(11.1%)为单纯小肠病变,18例(66.7%)为单纯食管或胃部病变,2例(7.4%)同时存在小肠病变和胃部病变,2例(7.4%)同时存在胃部病变和结肠病变;7例慢性腹泻者中3例(42.9%)为小肠病变。3例(1.7%)发生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在健康人群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对2002-04/2007.12在我科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14例健康体检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查成功率为99.12%.53.10%(60/113)的健康体检者检出各种不同性质的小肠病变,其中,检出1种病变者43例、2种病变10例、3种病变7例.检出的病变中,不需医疗处置者占17例,需随访监测、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或医疗干预者13例,需要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并随访者30例.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有效的小肠疾病筛查和诊断方法,其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应用有助于亚临床病变的早期检出,为小肠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目的 小肠疾病很难诊断,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而胶囊内镜(M2A)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且为非侵入性,患者无需住院,因此,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依从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自2002年5月至9月,我们对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15例疑患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2例。结果 15例中发现病灶11例(73.3%),包括血管发育不良,Dieulafoy病,毛细血管扩张征,静脉扩张,息肉样病变,黏膜下肿瘤,脂肪瘤,口疮样小溃疡(Aphthous ulcer),克罗恩病类癌及出血性胃炎等,其中4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病灶,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胶囊停留于胃内的平均时间为82min(6-311min),小肠内平均运行时间为248min(104-396min),平均到达盲肠时间为336min(180-470min),平均记录时间为449min(300-510min),医师对胶囊内镜所传输图像的平均读片时间为82min(30-120min),平均获取照片数为57919张,胶囊平均排出体外时间为33h(24-48h),整个操作过程患者耐受性甚佳,无任何痛苦,吞咽胶囊无任何困难,检测过程中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医疗设备,其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8.
小肠曾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而成为消化系统的检查盲区,自第一个批准用于临床的胶囊内镜上市以来,其简便、安全、无创的特点使小肠胶囊内镜被公认为目前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线工具,用于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等小肠疾病。文章就小肠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胶囊内镜 (Capsuleendoscopy)也名无线胶囊内镜(Wirelesscapsuleendoscopy) ,相继由Swain等〔1〕和Iddan等〔2〕分别研制成功。由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 ,其商品名为杰文诊断图像系统 (GIVENdiagnosticimagingsystem) ,于 2 0 0 0年 4月正式面世 ,并于 2 0 0 1年 8月获FDA认证 ,准许运用于临床。胶囊内镜的问世 ,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 ,也为消化道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带来了新的革命 ,最重要的是它为不宜行有创性检查的老年消化道疾…  相似文献   

20.
国产OMOM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52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胃肠道的通过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患者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1例,腹痛待查或慢性腹泻伴消瘦65例,健康体检36例.胶囊内镜在胃内检查时间为12~130 min,在小肠内检查时间为192~345 min.63例检出小肠异常,其中小肠血管疾病36例,小肠炎症性疾病(溃疡、糜烂、充血、出血斑/点)12例(包括克罗恩病3例,镜下表现为线、片状环周溃疡),小肠肿瘤3例,小肠息肉6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2例,十二指肠病变4例;另外发现胃部病变45例,未见异常44例.总阳性检出率为71.05%(108/152).结论 OMOM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全部获得小肠检查资料,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安全无痛苦,是小肠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