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动脉瘤的发病率仅为颈动脉系统的1/10.而椎动脉动脉瘤仅占椎—基底动脉瘤的20%~30%,本文报告了5例,分别位于左椎—小脑后下动脉分叉处、右椎动脉、左椎—基底动脉连接处、左椎动脉在近小脑下后动脉的盲端处、左椎动脉.为了得到动脉瘤的三维图像、了解动脉瘤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椎基底系统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均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1例椎基底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单纯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11例,弹簧圈+Nenroform支架治疗9例,JOSTENT冠脉覆膜支架治疗1例.结果 21例行栓塞治疗患者预后良好19例,重残1例,死亡1例(心衰),术后发生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结论 应用弹簧圈、支架和覆膜支架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椎基底动脉瘤可以通过血管内治疗取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病例,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2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7例;椎动脉瘤6例;小脑后下动脉瘤3例。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动脉瘤囊内栓塞25例,对其中的宽颈、梭形动脉瘤等复杂动脉瘤辅以血管支架、球囊辅助的瘤颈成形技术完成治疗;另对3例大、巨型椎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结果25例行GDC动脉瘤囊内栓塞病例,达完全致密栓塞11例,90%以上填塞14例,其中1例置入支架的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病例,术后半年复查,发现支架发生移位。1例巨型椎动脉瘤于载瘤动脉闭塞术后2 d出现脑干缺血症状,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维持呼吸,术后4 w死于肺部感染。术后半年,GOS预后评分良好27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瘤,尤其是后循环各种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采用恰当的操作策略是提高治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双支架重叠技术治疗的12例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支架成功释放,位置满意。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未见支架部位血栓形成及急性闭塞。所有患者DSA随访6~12个月,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治愈9例、夹层动脉瘤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1例。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出血或缺血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载瘤动脉内膜过度增生及狭窄并发症。结论 双支架重叠技术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支架植入治疗小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采取单纯支架植入治疗小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术后造影:所有支架位置准确,在夹层动脉瘤段释放到位;16例病例均明显造影剂滞留。16例患者术后7 d内均出院,并进行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影像学随访:16例患者均治愈,夹层动脉瘤未显影,动脉支架安放段均通畅,未出现血栓或出血以及后循环供血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单纯支架植入的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瘤,从支架植入前后影像对比,以及术后临床症状、造影的随访资料分析,单纯支架植入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目的报告4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重点探讨其病理和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40例中38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受压以及脑缺血等症状,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9例,大脑中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11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好33例,差4例,死亡3例。结论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手术应根据情况采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动脉瘤减压、组合夹闭,载瘤动脉塑形,血管重建以及深低温停循环等综合手段。而不是简单夹闭动脉瘤,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33例椎-基底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瘤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材料与方法:报告33例椎-基底动脉瘤。动脉瘤破裂致SAH18例,动脉瘤直径从5mm到45mm。其中9例行保守治疗。直接手术治疗中,9例夹闭术,2例瘤壁加固术。1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9例保守治疗中3例因再次出血死亡。11例直接手术均痊愈。13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1~3个月后复查造影,闭塞率>80%者12例。结论:椎-基底动脉瘤积极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依动脉瘤部位与大小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至关重要,血管内栓塞治疗适于直接手术难以达到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球囊闭塞椎动脉治疗椎 -基底动脉瘤的情况。方法 局麻下股动脉插管 ,在球囊闭塞 (Ma-ta,s)试验成功后 ,闭塞小脑后下 (PICA)开口近端的椎动脉。结果 成功闭塞 5例椎动脉 ,无并发症。结论 球囊闭塞椎动脉治疗椎 -基底动脉 ,尤其是梭形、囊状巨大动脉瘤简捷、安全、效果好 ,实施控制性抗凝有助于防止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后循环系统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3.8%~15%。其中梭形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等难治性复杂动脉瘤较常见,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和难度较大,而血管内治疗是相对安全及可靠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的方式包括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支架或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我们自2001年7月~2010年7月共应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3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人路在广泛侵及斜坡-脑干腹侧巨大肿瘤和椎-基底动脉复杂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人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例椎-基底巨大动脉瘤和1例巨大颅内外沟通之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并广泛侵犯岩斜及鞍旁区域,对此3例临床、影像资料及手术入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例巨大肿瘤近全切除,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术后10 d好转,但周围性面瘫较术前加重,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术前水平.例2、3巨大椎-基底动脉瘤患者术后饮水呛咳均有好转,行走正常.结论 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入路对于侵蚀全斜坡的巨大颅底肿瘤或椎-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是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附45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16.3个月。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再出血。2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即刻致密栓塞的病人,动脉瘤未再显影;5例即刻大部栓塞者中,瘤体扩大、复发1例。7例单纯支架置入病人中,可见进行性血栓形成3例,无明显变化3例,另1例双BX支架重叠置入者支架狭窄变形,椎动脉闭塞。6例责任动脉闭塞病人,闭塞效果均切实。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破裂的椎基底动脉瘤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破裂的椎基底动脉瘤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方法选择的关系.方法 共收治42例,计43个椎基底破裂动脉瘤,其中手术夹闭9例,载瘤动脉闭塞术8例,单纯微弹簧圈栓塞12例,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13例.结果 40例病人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闭寨,2例大部闭塞,34例术后3-12个月随访,2例复发,1例病人死亡.结论 椎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而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应作为首选;手术夹闭适合病变相对易于暴露、术前全身状态较好或急需清除血肿挽救生命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轻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因为之一.随着神经放射诊断学的发展和提高,其发现率有了明显的增加.并且我们发现无症状或只有少量非典型症状的患者越来越多.本文结合文献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检查、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2~1994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57例椎-基底动脉瘤,占同期动脉瘤11.2%,37例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术后2例死亡,手术死亡率5.4%,术后并发症14.3%。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24例,42.1%,大脑后动脉24例,42.1%,椎动脉6例,10.5%,小脑后下动脉3例,5.3%。椎-基底动脉瘤的特点是体积大,动脉瘤内多含血栓,脑干和颅神经损害多见,文中作者介绍了手术经验,即术中降低血压,充分使脑回缩。  相似文献   

15.
椎基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内动脉系的动脉瘤即Willis's环前半部的动脉瘤,近几年在外科治疗方面进展很快,但椎基动脉瘤的治疗国内仅见少数个案报道。本文收集了近几年主要文献予以综述,供同道们借鉴。 一、手术治疗概况 1.手术的必要性:Youmans总结三组共11768例颅内动脉瘤,指出椎基动脉瘤的发生率占总数的5~10%。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用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的普及,椎基动脉瘤的发现率有增加趋势。其手术治疗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31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3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行单纯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术后即刻DSA复查显示,不显影9例,瘤颈残余6例,部分残余16例。术后2例发生急性脑梗死,2例发生小脑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6例DSA随访3~6个月,其中改善13例,稳定10例,复发3例。31例术后1年随访结果示,预后良好22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其中2例预后不佳。结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自膨式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膨式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例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均行血管内治疗并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6例支架植入处血流发生明显改变,夹层扩张处缩小,4例无明显改变。术中无血栓事件及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应用罂粟碱后迅速缓解。临床随访3~30个月,8例头晕病例中有7例症状消失或减轻;7例术前饮水呛咳病例症状消失4例,减轻2例,1例无变化。造影随访10例,其中1例单支架治疗的患者五个月后夹层动脉瘤复发,球囊闭塞椎动脉,8个月后死于脑干衰竭。结论对于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采用单支架治疗效果不佳,多支架技术可以缓解症状并可能修复夹层,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大脑后循环动脉瘤是指发生于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椎-基底动脉分支的动脉瘤,目前国内外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认可,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手术局限性.而手术夹闭治疗不仅能弥补介入栓塞治疗的不足,并且对一些复杂形态的动脉瘤有其治疗独特性,手术预后也较满意,在临床上已逐渐开展和应用.2005 ~2011年间我科共收治并手术夹闭此类动脉瘤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26例28个椎基底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16例基底动脉瘤,10例椎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顶部动脉瘤经翼点入路,5例基底动脉顶部和2例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用额颞颧(切断颧弓、扩大中颅窝底)入路,4例基底动脉中段动脉瘤采用乙状窦前(岩骨)和远外侧联合入路.10例椎动脉瘤中,4例椎动脉瘤采用乙状窦前(岩骨)和岩骨联合入路,6例取用远外侧-枕骨髁联合入路.11例术中临时阻断血管时间延长或可能影响开通血管患者行血管搭桥术,其中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移植搭桥2例,颈外动脉与大脑后动脉P2段移植搭桥4例,椎动脉移植搭桥2例,枕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搭桥3例.结果 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无神经功能障碍者: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9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5例,椎动脉瘤10例,良好率为92%.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术后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生活不能自理;1例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术后穿通动脉闭塞引起中脑缺血,术后20 d死亡.结论 选择适合的颅底手术入路有利于术中获得充分的手术操作空间.对于单纯手术夹闭困难的动脉瘤,用血管移植搭桥的方法,可以避免因夹闭动脉瘤和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出现术后脑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椎-基底动脉未破裂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应用PED治疗的38例椎-基底动脉未破裂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38个动脉瘤)共置入40枚PED,均成功释放。38例出院后随访11~33个月,平均(16.1±7.3)个月。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5例,出血并发症1例,但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随访m RS评分0分30例,1分6例,2分2例。术后3个月完善DSA检查,根据动脉瘤OKM分级进行评估,其中D级28例,C级4例,B级6例。结论 PED治疗椎-基底未破裂动脉夹层动脉瘤短期临床预后良好,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