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2008年期间72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共计31例,感染率4.26%,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的保护和清理、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电刀的合理使用、关腹前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2008年期间72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共计31例,感染率4.26%,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的保护和清理、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电刀的合理使用、关腹前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尽管有系统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但是,患者本身具有的易感因素或者某些手术操作依然会导致很高的切口感染率。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最初是应用于各种急慢性伤口,并被证实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近几年,VSD逐渐应用于外科手术后的一期缝合切口以及预防高感染风险患者术后出现的切口并发症。本文介绍了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以及VSD技术运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一期缝合切口的进展,并展望了VSD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42例腹部感染切口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处理是腹部外科的一个基本问题 ,如何在预防及处理切口感染的问题上找到一个临床实用和有效的方法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 高频电刀的应用 某些急诊手术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低下以及手术中操作不当等都导致了切口感染率增高 ,本文分析了 42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 ,并总结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我院腹部外科各钟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 42例 ;其中男 15例、女 2 7例 ,年龄 12~ 72岁 ,平均年龄 47岁 ;因肠梗阻急诊手术 10例 ;急诊…  相似文献   

5.
腹部及会阴切口裂开二次缝合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  徐韶杰  张莹 《人民军医》2002,45(6):367-368
腹部及会阴切口拆线后裂开为外科常见 ,处理难度较大。为此我院于 1 998~ 2 0 0 1年用“8”字形缝合法行腹部及阴切口二次缝合 2 3例 ,收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腹部纵切口 1 0例 ,横孤形切口 5例 ,会阴切口 8例。裂开深度为皮肤、皮下全层 ,深至前鞘或肌肉层 ,均无化脓性感染。原因 :重度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1 0例 ,缝合不当 8例 ,过度肥胖、脂肪液化 5例。腹部二次手术剔除瘢痕 8例 ,合并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剧烈咳嗽 1 0例。1 2 方法1 2 1 切口处理 采用局部加强化麻醉。局部彻底清洗消毒铺无菌单 ,剔除切缘组织至…  相似文献   

6.
65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间25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肠梗阻12例,吻合口漏14例,腹腔感染8例,猝死6例,肺部感染6例,心功能不全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切口感染、裂开16例,死亡10例.结论 65岁以上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术后并发症较多,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仍可使老年患者耐受腹部手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放置一次性引流管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间断全层缝合腹膜及腱膜肌层,皮下放置一次性引流管后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对照组常规间断全层缝合腹膜及腱膜肌层,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拆线时间和愈合率。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愈合时间、拆线时间非常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后放置一次性引流管可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冲洗腹腔及子宫切口对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将既往无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常规方法手术,一种是术中缝合刀口巾保护切口,胎儿及胎盘娩出缝合子宫后冲洗腹腔,前鞘缝合后冲洗腹部切口。结果:两组孕妇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差异。结论:剖宫产术中缝合刀口巾保护切口,胎儿及胎盘娩出缝合子宫后冲洗腹腔,前鞘缝合后冲洗腹部切口可有效地降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切口常见的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09-12腹部手术1 428例,对其中切口感染病例相关因素。结果:1 428例手术中切口感染有94例,感染率6.58%,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性质、切口分类、糖尿病均与术后感染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腹部外科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医护密切配合对预防切口感染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腹部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缝合术的体会张惠丽★李锦兰★关键词外科手术学缝合体会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1在常规外科腹部切口缝合中,皮肤与皮下脂肪组织分层缝合,既延长了手术时间,又增加了发生缝线反应及感染的机会。1996年7月起我们采用腹部切口皮肤...  相似文献   

11.
术前应用抗生素对腹部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抗生素在腹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以来,我院腹部手术病例。将手术前用药组与不用药组对比;观察白细胞数、体温、心率、呼吸、切口感染率、住院费用等。结果术前用药组白细胞数、体温恢复正常日数明显缩短;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全身炎性反应轻。结论术前10~30 m in选用适当抗生素可有效地减轻术后感染,有利于机体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外伤伴近肝静脉损伤的救治方法和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 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救治该类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22-65岁,平均33.7岁.敛伤原因:交通伤7例,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其中9例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损伤,7例合并1处以上骨折.所有患者入院均有休克表现, 结果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出J血6例,严重感染2例.肝功能衰竭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胆漏4例,腹腔脓肿4例,切口感染6例.术后随访6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 3~79个月,1例患者术后21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其余均生存. 结论 术中低血压是导致肝外伤伴近肝静脉损伤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规则肝切除术联合血管修补可应用于抢救肝外伤伴近肝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小肠破裂6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水平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总结68例因车祸致小肠破裂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结果本组治愈66例,死亡2例.并发切口感染10例,肠粘连5例,盆腔脓肿1例,肺部感染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和合理的引流,早期应用抗生素,重视整体治疗水平等,可减少并发症(术后感染是其主要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小肠瘘和MOD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放性腹部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2例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治愈98例,死亡4例(2例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术后腹腔严重感染死亡,1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救治成功率96.1%。结论开放性腹部外伤的救治重点在于早期正确判断是否存在穿透伤、腹腔内脏器损伤及是否需要急诊剖腹探查。应当根据患者受伤过程、腹部体征结合必要的检查来把握剖腹探查指征。一旦发现剖腹探查指征,应尽早手术探查。仔细、全面、有序的剖腹探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开放性腹部外伤腹腔镜探查具有早期诊断、治疗和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种鸡胸矫治的微创方法并观察近期效果。方法经胸壁隆起最高处做一水平线,双侧腋前线至腋中线间区域相邻两条肋骨间沿水平线各做一长约3 cm切口,保持胸壁最高点与双侧切口在一条线上,并沿连线在骨性胸壁外做肌肉下隧道并与双侧切口相通。双侧切口下方用钢丝经骨膜下将固定片平行于身体纵轴固定于上下相邻肋骨。选取适配的Nuss钢板,钢板大小预先经过测量。调整形状后的钢板由预先做好的肌肉下隧道置入。连接钢板与固定片钢丝固定,将隆起的胸壁下压恢复平坦。患者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床上活动,做挺胸动作及咳嗽;术后2~3 d可逐步恢复下床活动。结果 3例均未进胸膜腔,无需置管引流。手术矫形效果满意。术后疼痛程度为中度,术后4~5 d停用止痛药。结论采用肋骨外Nuss钢板置入微创矫治鸡胸技术上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矫形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 3 3 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3 1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两组分别于产后 5~ 7d、产后 42d、产后 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了解腹部肌群损伤情况。结果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 ,产后 5~ 7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83 0 %,5 2 %;皮下硬结发生率分别为 3 2 7%,0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分别为 83 0 %,5 2 %。产后 42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2 0 9%、0 ;皮下硬结均未发生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为 64 5 %,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较纵切口为重 ,手术存在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腹壁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出现身体不适或局部异常体征等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灰阶、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切口下及其周围组织有何异常。结果切口血肿5例,感染11例,补片弯曲10例,复发2例,术后积液55例,脂肪液化3例,精索水肿10例,超声表现阴性7例,超声检测阳性率93.2%,均经临床或穿刺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重点回顾性研究超广谱13内酰胺酶菌株感染的原因,为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我院普外科550例住院患者手术后病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43例,其中不合理用药23例,所有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为100%,品种为39种,每位患者使用品种至少1种,最多8种,平均使用时间为20.2±13.5天。分析病原菌感染与手术复杂程度、切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插管表面接触、免疫力低下、手术损伤局部组织有关;另外检出的43例感染患者中有35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11株,10株克雷伯菌中产ESBLs6株,占60.00%。结论普外科手术应当高度重视术中操作。防止术后切口ESBLs菌株感染,加强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