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雯霞    陈敏  张曦  陈洪友  吴雯  屠丽红  王文静     《现代预防医学》2016,(5):896-899
摘要:目的 探讨近五年来上海市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志贺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细菌性痢疾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的K-B法检测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应用PCR法对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共分离出382株志贺菌,其中宋内志贺菌243株(占63.6%),福氏志贺菌139株(占36.4%)。菌株对萘啶酸、链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依次为97.4%、96.1%、84.4%、77.7%、77.2%和67.8%,其中92.7%的菌株至少对3种及以上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6.3%的菌株对10~13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且存在对氟喹诺酮类和第三、四代头孢的耐药株。结论 志贺菌耐药情况严重,且福氏和宋内两种志贺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抗药性差别较大,临床医师应根据菌群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2003-2009年儿童志贺菌属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掌握细菌性痢疾的流行与分布。方法收集2003-2009年3所医院收治的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分离菌株,血清凝集法进行分型,采用抗生素纸片扩散法(K-B)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世界耐药监测网软件(WHONET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儿童中志贺菌属主要分布在0~3岁,占54.06%;时间以5-10月居多,占85%;志贺菌属的菌型分布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其次为D群宋内志贺菌,分别为276,27株;4群志贺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为50%~100%,对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为0~62.6%,对亚胺培南100%敏感。结论乌鲁木齐市儿童菌痢流行型为福氏志贺菌;菌群耐药性存在明显地区差别。  相似文献   

3.
对1981年在郑州郊区检出的83株痢疾杆菌作了菌型分布与耐药性调查,志贺氏Ⅰ型66株,占79.5%;福氏志贺氏菌14株,占16.9%,宋内氏志贺氏菌2株,占2.4%;鲍氏志贺氏菌1株,占1.2%。认为志贺氏I型为当地优势菌种,与当地近年来菌群菌型分布明显不同。其中67株痢疾菌作了药敏感试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呋喃妥因和痢特灵较敏感。但对常用抗菌药物金霉素、土霉素、磺胺嘧啶耐药高达92.5~100%。由于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逐渐增强多种耐药菌株广泛存在,给菌痢防治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耐药性的动态变化应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3年儿童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菌群及耐药性变化。方法对某院2010-2012年儿科肠道门诊收治的经粪便培养确诊的175例细菌性痢疾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高峰在7~9月份(占74.86%);主要集中在1~3岁(不含1岁含3岁)、3~5岁(不含3岁含5岁)两个年龄段(分别占23.43%、25.14%);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100%)、阵发性腹痛 (94.29%)、发热 (77.14%),脓血便、里急后重的典型症状较以往减少。分离福氏志贺菌113株(64.57%),宋内志贺菌62株(35.43%)。药敏结果显示,175株志贺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有很高的耐药率,分别达到97.14%、72.57%、78.29%;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仍较高(耐药率为4.57%~16.57%);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均在95%以上。结论儿童细菌性痢疾不典型病例在逐渐增多;本地志贺菌菌型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志贺菌对一些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志贺菌属腹泻在甘肃省的流行、变迁及耐药状况。方法:于2005年-2011年对兰州市、武威市细菌性痢疾监测点分离菌株和2起幼儿园食物中毒分离的宋内氏志贺菌株进行了血清型分型及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7年共采样4546份,分离到志贺菌773株,阳性率为17.00%。血清型以福氏志贺菌(B群)居优势514株,占66.49%,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D群)256株,占33.12%。分离菌株对10种抗生素耐药率增高,为多重耐药,耐药种类达10种。结论:甘肃省细菌性痢疾菌群仍然是腹泻的首要病原,不同年份血清型、菌株的耐药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70株志贺菌属血清分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医院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菌株类型及耐药特点。方法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以K-B琼脂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在检出的70株志贺菌属中,弗氏志贺菌37株、宋内志贺菌33株,未分离出志贺菌属的其他型别;70例菌株对传统抗菌药物中的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利福平、萘啶酸的耐药率均>62%,对喹诺酮类的常用药诺氟沙星耐药率较低为12.8%,而头孢类的耐药率<10%。结论医院细菌性痢疾流行株主要是弗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多重耐药率较高,达到77.1%,临床治疗可首选头孢菌素类药物,庆大霉素和诺氟沙星次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志贺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药敏特点,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临床用药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黑龙江省细菌性痢疾项目监测点分离到的阳性菌株进行复核鉴定,按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进行系统检测。结果 6年共复核鉴定菌株91株,其中福氏志贺菌64株、宋内氏志贺菌20株、鲍氏志贺菌4株、痢疾志贺菌3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70.3%、22.0%、4.4%和3.3%。药敏试验显示,91株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及头孢噻吩敏感性较高,而对萘啶酸、四环素及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结论 2005-2010年黑龙江省分离的菌株以福氏志贺菌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其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186株志贺菌引起的感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医生医治细菌性痢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医院2011年3月-2014年12月门诊与住院患者,大便培养中分离的186株志贺菌,采用确证试验、改良三维实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 C),并对两种酶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用K-B法(Kirby-Bauer method)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志贺菌血清群分布规律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本次检测的186株志贺菌中,有156株为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分别为f2a 100株、f4a 38株、f1a 18株,30株宋内志贺菌血清型全部为粗糙型(R);186株志贺菌中25株产ESBLs,检出比率13.4%(25/186),没有产Amp C菌株;福氏与宋内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存在明显不同;产ESBLs(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志贺菌的耐药性比非产ESBLs志贺菌耐药性明显增高。结论 186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分离率最高(156株),宋内志贺菌次之(30株),有13.4%(25/186)的志贺菌株产生ESBLs,耐药性呈现福氏志贺菌强于宋内志贺菌以及产ESBLs菌强于非产ESBLs菌趋势,临床医生应根据菌株流行规律及细菌耐药谱慎重选择抗菌药物,用于菌痢的医治。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志贺菌属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合肥省志贺菌属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平皿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合肥省35所医院2005年9月份收集的91株志贺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血清群。结果91株志贺菌属中,有弗氏志贺菌57株、宋内志贺菌31株、鲍氏志贺菌3株;91株志贺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其他头孢类抗菌药物,对碳青酶烯类敏感率达100%,对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及帕珠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27.47%、32.97%。结论合肥省志贺菌属对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有一定耐药性,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志贺菌属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药敏特点,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复核鉴定监测点送检的阳性菌株,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系统检测。结果:两年共复核鉴定阳性菌株70株,检出志贺菌49株,其中宋内志贺菌34株,福氏志贺菌15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69.4%和30.6%。药敏试验显示,49株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及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全部耐药药物为四环素、利福平及复方新诺明。结论:2005~2006年福建省分离的菌株以宋内志贺菌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福氏志贺菌,并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掌握勐腊县汉、傣族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情况。[方法]收集在勐腊县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1193名汉、傣族5岁以下儿童常规检验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7.27%,初步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1.65%;傣族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4.27%,汉族儿童贫血患病率14.06%;2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2.91%,2岁以上儿童贫血患病率7.53%。傣族2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2.78%,汉族2岁以下儿童患病率18.29%。[结论]勐腊县儿童贫血病的防治重点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重点人群为傣族及2岁以下儿童,而重中之重是傣族2岁以下儿童。应广泛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迎修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07-809
目的 分析中国27省市7~18岁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分布,为研究儿童少年体质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体质综合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用标准离差法将27省市7~18岁汉族儿童少年的11项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结果 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儿童少年体质最好,贵州省最差。结论 中国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兰州市和东乡县汉族与东乡族学龄期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病情况及其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于兰州市及东乡县的两所学校随机分层抽样包括汉族及东乡族6~12岁儿童396名。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量、静脉血采集以及问卷调查,分析血常规及血清铁等指标,其中符合IDA诊断标准的为贫血组,选取背景资料相似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使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估两组儿童的智力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研究。 结果 IDA患病率为8.6%。贫血组儿童语言智商及总智商均低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C因子方面;农村地区(东乡县)儿童操作智商较城市地区(兰州市)儿童低;贫血组中东乡县儿童拼图及背数分测试分值低于兰州市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抽查学校的儿童IDA患病率仍高,形势严峻;IDA对儿童智力发育存在一定影响;城乡两地儿童智力发育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试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调查福建省部分畲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汉畲族中学生在抑郁、恐怖等因子中差异均有显著性,与对照组不同,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存在显著性.结论畲族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学生.应针对畲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黎族与汉族农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黎族与汉族7~18岁农村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发育现状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方法利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黎族和农村汉族7~18岁学生的形态、机能以及耐力、爆发力、肌力和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均值进行比较,并作统计检验。结果黎族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与全国农村汉族学生相比体型瘦弱;肺功能发育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相比,素质发育各具优势和特点。黎族男生斜身引体及女生仰卧起坐显著好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较高年龄组柔韧性也有显著优势;海南农村汉族学生在耐力素质上表现突出。结论应根据黎族与农村汉族学生各自的体质发育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干预,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黔南州3~6岁农村布依族与苗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骨密度水平,并比较两民族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12月共收集1 147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布依族组(589名)和苗族组(558名),两组按年龄均分为4个年龄组,3岁、4岁、5岁和6岁年龄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两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骨密度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并对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两民族维生素D营养状况检查结果比较:布依族组589人中,严重缺乏3人(0.51%),缺乏7人(1.19%),不足187人(31.75%),充足392人(66.55%),中毒0人(0.00%);苗族组558人中,严重缺乏18人(3.23%),缺乏25人(4.48%),不足179人(32.08%),充足336人(60.22%),中毒0人(0.00%)。②两民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影响因素比较:布依族组鸡蛋摄入量、动物肝摄入量、鱼类摄入量、牛奶摄入量、酸性食物、腌制或高磷食品、家庭经济收入等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民族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布依族组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3、BAP、PTH含量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民族骨发育指标比较:布依族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BMD含量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南州农村布依族与苗族3~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差别,其影响因素为鸡蛋摄入量、动物肝摄入量、鱼类摄入量、牛奶摄入量、酸性食物、腌制或高磷食品、家庭经济收入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乌鲁木齐市3~6岁维、汉族儿童感统失调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级整群抽样方法,以"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自拟问卷调查乌鲁木齐市城区2 231例3~6岁智力正常的维、汉族儿童。结果:乌鲁木齐市幼儿的轻、重度感统失调率分别为22.5%和6.8%,总发生率为23.4%,维、汉族幼儿感统失调率轻度和重度分别为21.87%、6.4%和23.15%、7.2%;年龄与民族分布总体无显著性差异,但听觉识别和触觉差异显著(P<0.05);喂养方式、养育态度和母亲文化程度方面维、汉族有显著差异。结论:感统失调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乌鲁木齐市3~6岁维、汉族儿童感统失调率在国内报道中属于中等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贵州省黔南州3~6岁苗族和布依族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两民族危险因素和临床资料的差异,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月-2012年8月共收集689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苗族组(328名)和布依族组(361名),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检查及神经行为发育评分,并对影响神经行为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两民族智商发育检查结果比较:苗族组328人,正常319人(97.25%),临界5人(1.52%),低下4人(1.22%);布依族组361人,正常358人(99.17%),临界2人(0.55%),低下1人(0.28%),两民族智商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P﹤0.01)。②两民族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影响因素比较:苗族组在父母吸烟、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饮酒、喜欢食鱼类食物、毒物接触史等方面与布依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民族儿童智商水平比较:苗族组3岁、4岁及5岁儿童操作智商(PIQ)和全量表智商(FIQ)与布依族组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苗族组6岁儿童PIQ和FIQ分别与布依族组6岁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民族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得分比较:苗族组3岁和4岁神经行为发育总分、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分别与布依族组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南州苗族与布依族3~6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有一定的差别,其影响因素为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吸烟、父母饮酒、喜欢食鱼类食物、毒物接触史等与神经行为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西部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得出西部汉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疏离感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疏离感量表》随机对西部汉族地区52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感,其中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较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疏离感在以年级划分的分组上差异较显著,表现出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年级发展变化趋势;对以现居住地和在汉区居住年限划分的分组上在大多数因素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居住西部汉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疏离感,在社会人际因素以及年级区分上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西部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得出西部汉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疏离感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疏离感量表》随机对西部汉族地区52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感,其中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较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疏离感在以年级划分的分组上差异较显著,表现出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年级发展变化趋势;对以现居住地和在汉区居住年限划分的分组上在大多数因素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居住西部汉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疏离感,在社会人际因素以及年级区分上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