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a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传播是导致人群中众多HBV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可靠的措施阻断和预防,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以太原市各省市级医院筛检的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了解该地区HBV宫内传播的频率及其危险因素,为HBV宫内感染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HBsAg 无症状携带者乙肝病毒(HBV)前S 基因(PreS)缺失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现况研究的原理,用三阶抽样法,在广西东、西、南、北、中各选定1 个县,然后在每个县选择人口约1 000 人的自然村,调查该村全人群HBV 感染情况,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HBsAg 阳性血清HBV 前S 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 共调查4 513 人,HBsAg 总阳性率为8.7%(395/4 513),Pre-S 基因缺失突变率为4.9%(17/350),男、女突变率(5.1%、4.5%)无显著性差异(X2=0.07,P >0.05),25 岁以下没有出现缺失突变,突变率在50 岁年龄组最高,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汉族人群突变率较高(6%);钦州突变率最高(7.5%),苍梧最低(1.5%),各民族之间、各县之间突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所有Pre-S 缺失突变都是框内突变,82.4%(14/17)的突变发生在或涉及Pre-S2 的5'端.Pre-S2 起始密码发生突变率为6.9%(24/350).基因型B、C、I 和D 前S 基因缺失突变率分别为6.1%(7/114)、4.1%(9/221)、7.1%(1/14)和0(0/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广西HBV 无症状携带者前S 基因缺失突变率较低,PreS1 的3'端和PreS2的5'端是缺失突变的好发部位,低年龄组罕见,突变与性别、民族、地理位置和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3.
前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择24例前S1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病例组、22例前S1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对照组、1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为携带者对照组。检测其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结果表明:病例组家庭成员HBV感染率,HBsAg、HBsAg、抗HBcIgG3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IgG3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且病例组家庭内HBV感染危险度也大于对照组,比值比(OR值)分别为5.0和6.4,两对照组间未见差别。说明前S1蛋白是HBV传染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肝癌(PHC)是世界上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生命和健康.目前,肝炎病毒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正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近来发现泰兴市肝癌的死亡率(1996年为67.86/10万)要比江苏省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1].泰兴市又是乙肝的流行区,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指标阳性率分别为29.5%和68.1%[2].为探讨该市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以及二者的联合作用与肝癌关系,我们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开展了以全人群为基础的肝癌病例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0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与216例对照进行了肝炎史及转归与乙肝感染指标和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表明,乙肝感染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其 OR 值以 HBsAg伴抗-HBc 最高(OR=37.82),HBsAg 次之(OR=17.34),抗-HBc 的 OR 值较小(OR=2.15)。对肝炎史的分析结果表明,曾患肝炎为危险因素之一.曾患肝炎者中,转为慢肝或肝硬化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较痊愈者为大(OR=4.05)。若以研究人群有无慢肝或肝硬化史作为因素,则 OR 达10.6。在经向其它有意义因素调整后,乙肝感染各指标及肝炎史(包括转慢史)仍为有意义因素。结果表明,乙肝感染是一重要的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曾患肝炎(尤其转为慢性或肝硬化)则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公共卫生》1995,11(7):291-294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及肝癌高发区人群HBV及其基因型与肝癌发生及家庭集聚性现象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HBV DNA进行检测,并用PCR-SSP进行HBV基因分型,对该地区的52例肝癌患者、肝癌高发区内的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250人中感染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肝癌患者HBVDNA阳性率分别38.80%(97/250)、21.20%(53/250)、96.15%(50/52),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H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肝癌患者阳性率(X2=105.97,P<0.01).肝癌高发家庭成员中A型3例(3.09%)、B型39例(40.21%)、C型1例(1.03%),无癌家庭成员中A型1例(1.89%)、B型34例(64.15%),肝癌患者中A型1例(2.00%)、B型33例(66.00%)、C型3例(6.00%),3组均未发现D、E、F等基因型,各组间HBV基因型的率无差别(X2=4.89,P>0.05).结论 广西地区、广西肝癌高发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广西肝癌的发生及家庭集聚性现象与HBV感染有关,但与HBV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晓斐  杨奎真  任清波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33-1534
目的 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与荧光PCR法检测HBV前S2抗原抗体、HBVM及HBVDNA含量.结果 HBeAg(+)与HBeAg(-)组HBV前S2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0.9%和31.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BsAg(+)与HBsAg(-)组HBV前S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8%和65.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S2抗原与HBVDNA的复制和含量关系密切;S2抗原在急慢性乙肝中的阴转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HBV前S2抗原与HBeAg及HBVDNA可同时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标志,前S2抗体可作为HBV被清除和病情好转的指标之一,前S2抗原持续阳性则与乙肝慢性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S基因结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否 ,将其HBsAg阳性母亲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 ,经PCR扩增HBV前S/S基因 2 848- 835位核苷酸序列 ,克隆、测序 ,比较 2组基因结构的差异。结果 全部HBV株序列都属于C基因亚型、adr亚型 ,宫内感染组中母婴序列的相似性达 99.2 %~ 1 0 0 .0 %。 2组患者在前S1区、前S2区和S区均有各自的突变位点 ,S区“a”决定簇表位几乎没有突变发生。非宫内感染组中nt2 90 9、nt399、nt2 93和nt483突变出现较多 ,而在宫内感染组尤其是新生儿的序列中出现较少。而且非宫内感染组前S2区 (P <0 .0 5)、S区 (P <0 .0 1 )和前S/S区 (P <0 .0 5)突变率也高于宫内感染组。结论 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的HBV前S/S基因异质性较低 ,提示前S/S区突变率低的HBV株可能容易引起新生儿的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又称套叠式病例对照研究或 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nested in a cohort),是近年来新 出现的一种流行病学设计方法,它是将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一些要素进行组合 后形成 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在对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础上,再应用病 例对照研究(主要是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分析,目前该方法正被广泛地 应用于医学科研中。 1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原理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将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设计思路重新组合杂交后形成的一种新的 设计思路,其设计原理:首先根据一定的条件确定某一个人群作为研究的队列,收集队列 中每个成员的有关资料信息和/或生物标本(最常用的是血清,也可以是白细胞或其他 组织),对该队列随访一段事先规定好的时间,将发生在该队列内的某病(即所要研究的疾 病)的新发病例全部挑选出来,组成病例组,并为每个病例选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作为对 照组,对照应为该队列内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HBV是一种诱发急、慢性乙型肝炎的DNA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主要原因之一。HBV诱发HCC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包括HBV DNA整合到宿主基因中、HBV基因组突变和病毒调节蛋白HBx异常表达等分子机制,异常免疫攻击介导慢性肝损害的免疫机制和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相关机制以及细胞自噬。本文将对近年来HBV诱发HCC的各种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癌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研究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以达降低肝癌发病率。方法纳入64例入住医院诊断为肝癌且合并有HBV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112例仅存在HBV感染无肝癌发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水平、HBV血清标记物及前C区nt1896位点的基因型。结果观察组HBsAg+、抗-Hbe、抗-HBc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28.4±11.2)pg/ml,对照组患者(18.8±10.5)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显性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隐性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清TNF-α水平升高、nt1896位点为CC+GC隐性模型是HBV相关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相关肝癌的发生与血清TNF-α水平的升高及nt1896位点检测为CC+GC隐性模型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对HBV感染患者进行血清TNF-α水平的检测,有条件可行HBV前C区nt1896位点的基因型检测,有助于降低HBV相关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Hepatitis B virus (HBV) serological markers were investigated in 40 incident cas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in two age and sex matched control groups, comprising 40 patients with other cancers and 80 healthy individuals, resident in Bahia, Brazil. Serologic tests were done by radioimmunoassay. The study observed high proportion of seropositivity to HBsAg (42.5%) and of those presenting HBsAg or antiHBc (65.0%) among HCC cases, higher in men than women and in those aged 17 to 30 years old. HBsAg seropositivity among HCC patients was grea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other cancers (7.5%) and in healthy controls (2.5%), corresponding to odds ratio estimates of 15.0 (95% CI 3.29, 68.30) and 33.0 (95% CI 9.13, 119.28), bo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BeAg was not observed and antiHBe was present in 41.2% of cases, suggesting the absence of viral replication, possibly with viral DNA integration into the hepatocyte genome. The presence of cirrhosis was associated with HBsAg seropositivity among HCC cases. A history of chronic alcoholism is shown to be more frequently related to those cases with cirrhosi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relev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CC and HBV in Northeast Brazil, particularly for young individuals, and the high risk of development of HCC for HBsAg carriers.  相似文献   

14.
15.
TTV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TTV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关系进行研究。选择原发性肝癌病人88例,同时选择非肝病,非肿瘤病人以及献血员75人作为对照。TTVDNA的检查采用套式-PCR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HBV感染(OBI)指在机体肝组织中存在HBV DNA,血清HBsAg阴性,伴或不伴有血清HBV DNA阳性的感染状态.OBI与隐源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关,是输血、器官移植播散HBV的潜在危险因素,也是目前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OBI的形成与多种机制有关,其中病毒突变是重要因素.此文就HBV基因不同区域突变与OBI感染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近5年来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与肝细胞癌关系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介 绍了X蛋白对信号转导通路及凋亡的影响,X基因的变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介绍了近几年来研究的新方向, 如X蛋白对核转运的影响和对线粒体的直接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按性别、年龄(±3岁)和籍贯配对,共收集205对病例和对照,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用 Epi Info 6.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常饮茶和20年前经济水平高是PTC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 0.456和0.221;CT检查史、肿瘤家族史和出生时母亲年龄≤22岁是PTC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 12.935、7.027和3.729。对女性研究对象进行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检查史、出生时母亲年龄≤22岁和妇科疾病史是PTC的危险因素,OR值为107.453、29.246和59.521;经常吃豆制品和20年前经济水平高是PTC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025和0.144。结论 CT检查史、肿瘤家族史和出生时母亲年龄≤22岁是PTC的危险因素;经常饮茶和20年前经济水平高是PTC的保护因素;CT检查史、出生时母亲年龄≤22岁和妇科疾病史是女性PTC的危险因素;经常吃豆制品和 20年前经济水平高是女性PTC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