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的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方法153例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手术,观察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结果白内障治愈,并发症有效控制和消除,视力提高。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手术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85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在围术期给予良好有效的心理和眼部护理,积极控制血糖,以改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85例患者均平稳的度过围手术期,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风险大,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工作、学习的一种最常见的眼科疾病,而白内障又是眼科手术复明效果最好、最安全的一种眼病。我院是以眼科为特色的综合医院,近年来,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即术前探访,术中认真做好各项护理,术后随访,提高了手术质量,受到广大患好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糖尿病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共30例(3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方法、术后视力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情况. 结果 术后2周视力在0.5及以上者24眼(66.7%),0.1~0.4.之间者8眼(22.2%),低于0.1者4眼(11.1%),视力恢复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影响视力恢复主要原因. 结论 术前控制血糖后进行手术可提高术后视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将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对照组实施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d33例患者视力≥0.3(82.50%),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7.50%)。对照组术后7d术后视力≥0.3者25例(62.5%),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17.50%)。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相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高、并发症少,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对32例(38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在白内障囊外除的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平均随访(3~12个月),90%的患术后矫正视力达到0.1以上,80%术后眼压维持正常,术后并发症包括晶体后囊混浊12例12只眼(32%)和前房出血3例3只眼(8%)。提出术中避开滤泡在颞侧角膜缘切口和仔细选择好病例对手术成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随机选取140例(144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做为糖尿病组。选择136例(146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做为对照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l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密度以及变异系数。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逐渐下降,变异系数逐渐增加。糖尿病组术前内皮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六角形细胞密度和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较时发现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变化更为明显。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较单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内皮细胞状况差,在超声乳化术后更容易受损出现角膜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26例32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进行了回顾。颞侧角膜缘后1.5mm巩膜反眉形隧道切口6mm,水分离及水分层,圈匙托核,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32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眼压正常。结论经过颞侧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的白内障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未损伤滤过泡及滤过区,术后眼压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明工程中应用手法小切口开展批量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和体会。方法对180例200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适宜性及效果。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0.1~0.3者121眼(60.5%),0.4~0.5者50眼(25.0%),0.6~1.0以上者20眼(10.0%)。结论在技术和设备条件得到保障的时候,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开展批量白内障手术中有效可行,是目前基层完成复明工程最有效的方法。术前筛查,手术经验和技巧,减少并发症对术后视力恢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Ⅳ/V级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和特点,探讨适合基层医院复明工程中开展的一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德清县复明工程中103例103眼Ⅳ/V级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资料。Ⅳ/V级硬核白内障103例103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n=53)和小切口组(n=5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手术并发症及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时的视力、角膜散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超声乳化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小切口组。术后1天和1周时小切IZl组视力好于超声乳化组,角膜水肿等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月和3月时视力和角膜散光无明显差别。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经济实用,在Ⅳ/V级硬核白内障手术效果和超声乳化一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老年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围术期精心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0.3~0.5的提高,未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100.00%。结论对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积极开展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硬核白内障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2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3个月角膜散光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好,能改善视力状况、调节角膜散光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89例(108眼),对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临床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患者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视觉电生理检查对术后视力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做闪光视网膜电图和视诱发电位检查,了解视网膜和视神经情况以判断预后。结果术前F-ERG和F-VEP均正常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率为95.6%;在F-ERG正常,F-VEP异常的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率为77.1%,F-ERG异常,F-VEP正常的术后视力良好比例为83.4%;当F-ERG和F-VEP严重异常,术后效果100%较差。结论白内障术前做视觉电生理检查,对于判断手术预后有良好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120例行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5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0.5~0.9者69例,0.3~0.4者26例.并发症有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切口炎症反应等,治疗后均好转.结论: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淑玲  袁慧敏 《护理学杂志》2000,15(10):605-606
白内障病人视力障碍,视物及行动不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待白内障完全成熟以后才能进行手术治疗,该手术方法角膜切口大,术后并发症多,而且护理工作难度较大.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其优点是在白内障还未完全成熟时就可以施行手术治疗,而且手术中组织损伤小,手术切口小,切口愈合好,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我院1999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56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双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57例(68眼),行双切口PHACO+IOL+小梁切除三联手术。观察记录术前、术后1周、1、3、6、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术前、术后的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开放范围(度数)及前房角开放距离(AOD);术前、术后1周、1、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对滤过泡的形态进行分类(依照Kronfeld的滤过泡分类方法)。结果①术后末次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结果:其中61眼(89.7%)较术前提高,4眼(5.9%)不变,3只眼(4.4%)轻度下降。②术后达到控制良好标准眼压的有6眼,其中15mmHg以下43只眼,仅4眼需1种抗青光眼药物即可将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③术后的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开放范围(度数)及前房角开放距离(AOD)与术前比较均有增加。④术后1周、1、3个月与术前内皮细胞密度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1)。但术后1周、1、3个月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末次复诊时Ⅰ、Ⅱ型功能性滤过泡有64眼(94.2%),Ⅲ型滤过泡2眼(2.9%),IV型2眼(2.9%)。结论本研究证实双切口PHACO+IOL+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稳定,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中全囊膜抛光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124例(132眼)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78眼术中进行全囊膜抛光,54眼术中未进行全囊膜抛光。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全囊膜抛光组有7只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占8.97%;未抛光组有12只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占2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中采用全囊膜抛光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人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复合小梁切除术组(A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组(PE+IOL+VG,B组)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PE+IOL+TE,C组),对比三组手术方式在改善术后视力、眼压下降、房角和滤过泡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三组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显著改善术后视力、降低眼压、提高术后前房深度平均值,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高于其他两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G合并白内障病人,复合小梁切除术、PE+IOL+VG、PE+IOL+TE术式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掌握良好的适应症前提下,后两种手术方式相对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68例(96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1、30d的视力,术后视力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69眼(71.88%),0.3~0.5者18眼(18.75%),0.1~0.25者6眼(6.25%),〈0.1者3眼(3.13%);术后第30天裸眼视力〉0.5者74眼(77.08),0.3~0.5者16眼(16.67%),0.1~0.25者4眼(4.17%),〈0.1者2眼(2.08%)。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虹膜粘连、继发青光眼。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视力的恢复与糖尿病病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