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与消化道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轶  于成功 《胃肠病学》2009,14(1):51-54
人体胃肠道内细菌与宿主具有特殊的关系。胃肠道内细菌,特别是益生菌对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紊乱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炎症性肠病等胃肠道症状和多种疾病有关,补充外源性益生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肠内益生菌与消化健康的关系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由于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率的增加及根除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出现,导致标准三联疗法H.pylori根除率逐渐下降。益生菌辅助治疗H.pylori感染已取得一些成果,其在提高H.pylori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何时加用益生菌、加用何种益生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益生菌的疗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菌种或菌株类型。益生菌还具有维持胃肠道微生态的稳定、减轻黏膜炎症反应等多种作用,本文对益生菌在根除H.pylori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益生菌在降低H.pylori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鼠李糖乳杆菌GG(LGG)是目前研究较广泛的益生菌之一,在人类胃肠道中具有良好的黏附及定植能力.LGG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保护胃肠道的作用,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目前LGG已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胃肠道微生态失调相关疾病.该文就LGG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感染性腹泻、旅行者腹泻、抗生素相关腹泻、功能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胃肠道微生物参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病理过程,而且最近研究表明微生物可能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中扮演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关注益生菌在这两种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年龄、饮食和疾病状态.益生菌可能通过影响宿主的微生物菌群和提高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发挥疗效.益生菌的口服耐受性较好.许多短期研究表明益生菌在IBS中有效,尽管只是在部分的特殊菌株和某些特定症状中有效.在IBD中,许多临床试验表明大量的益生菌在结肠袋炎和溃疡性结肠炎中有效,而对克罗恩病无明显疗效.显然,益生菌在IBS和IBD的治疗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些只是针对特殊的菌株.将来迫切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观察益菌对IBD和IBS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诸多胃内外疾病密切相关,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减轻我国慢性胃疾病的疾病负担。如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是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根除与胃肠微生态平衡的破坏和修复息息相关, 在根除治疗中合理添加益生菌有助于恢复正常胃肠微生物群, 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也有可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在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 什么情况下需要添加益生菌, 应该添加什么菌种, 如何选择剂量和疗程等问题仍值得继续研究和探讨, 使其更好地发挥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的胃肠道功能中,肠道微生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益生菌是从原有的肠道细菌中发现出来的,并被证实对一些胃肠道疾病具有临床功效.益生菌的作用具有种株特异性,既不是通过共同的机制发挥作用,也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益于健康.在抗炎作用上,他们有几种共同的功能,如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其他微生物竞争拮抗,通过增强宿主细胞的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菌群寄居在人体胃肠道内,数量较大、种类繁多,与机体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胃肠道菌群失调时,就会引发各种胃肠道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胃肠道菌群与CAG的关系.本文拟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致病机制及其根除治疗,以及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和抗炎机制等方面对胃肠道菌群与CAG的关系作一简要概述,以期对CAG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胃食管反流病与睡眠障碍存在着双向联系,两者互为因果且可以互相加重。抑酸药可改善患者的反流症状及睡眠障碍。益生菌通过改善胃肠动力,可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并可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因此,对胃食管反流症状及睡眠障碍的治疗除了给予常规抑酸及催眠药外,还可给予补充益生菌,发挥其对胃肠道功能及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道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肠道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乎人体健康。益生菌具有调节人体正常菌群和人体免疫的功能,近年来其临床治疗作用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益生菌在几种主要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人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菌,全世界约50%的人口感染。传统上,人们认为H.pylori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腺癌等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种重要致病微生物,但有时也与胃外疾病相关。尽管与胃肠及胃肠道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但这种细菌却经常在人体内持续存在,不会引起疾病。甚至有人认为,H.pylori也可能在健康方面发挥有益作用。如何去理解H.pylori能够在人类宿主体内产生如此多样的效应,一些研究集中在了解这种细菌所引发的局部和系统性影响上,尤其是和人体微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本文将对H.pylori与人体微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关系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和负面影响的相关研究做一总结,探讨H.pylori与人体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口腔微生态系统等的相互作用,使人们更加辩证地去认识H.pylori。  相似文献   

11.
目前:益生菌在医疗、保健和食品等领域备受欢迎,这得益于其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的独特之处.随着肠道疾病研究的逐步深入,益生菌的治疗效用越发引起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益生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在肠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人体胃酸减少与胃肠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人体胃内细菌数量与胃内pH值的关系,初步探讨胃酸减少是否能引起胃肠道的感染.方法 选择6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胃镜下取胃液测胃液pH值,取胃组织做需氧及厌氧细菌培养,计数胃组织细菌培养数量,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检查后随访患者在胃组织培养前后共半年时间内是否服用抑制胃酸药物、有无胃肠道感染的发生及其它相关因素.结果 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需氧条件下,人体胃内细菌培养数量随胃内pH值的增高而升高(P=0.000);厌氧条件下,细菌培养数量也随胃内pH值的升高而升高(P=0.001).患者在胃组织培养前后共半年时间内发生胃肠道感染者8例,大多为胃酸减少或服用抑制胃酸药物的病人.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胃肠道感染与胃酸减少(P=0.018)相关,而与性别(P=0.513)、年龄(P=0.826)、糖尿病情况(P=0.539)、Hp感染(P=0.196)及免疫增强剂的使用(P=0.341)无关.结论 人体胃内细菌培养的数量与胃内pH值呈正比.胃酸减少可能与胃肠道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有效治疗胃肠道、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疾病。虽然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细菌和病毒感染,但也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对寄生虫感染有抑制作用。因此,以益生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将为寄生虫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中医望诊相关理论探讨脑血管病与胃肠道疾病的内在联系,为中医望诊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提供依据,为临床诊治拓宽思路。方法根据脑血管病患者面、舌与胃肠道相关投射部位的色泽及纹理变化,对脑血管病患者疑有胃肠道疾病者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检测,观察脑血管病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国人脑血管病与胃肠道的内在联系。结果符合研究条件的观察病例共257例,在面、舌的相关部位出现特征性变化的有223例(86.7%),其中211例(82.1%)做了胃/肠镜检测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其胃/肠镜检测阳性符合率为100.0%,Hp检测阳性率为49.8%(105/211)。结论唇周有皱褶或/和舌面有裂纹(沟)与胃肠道疾病有密切相关性,胃肠道疾病可能为中国人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胃肠病学》2022,(8):470-485
随着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的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肠道菌群紊乱参与了感染性、炎症性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益生菌可通过多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机制改善患者症状,发挥临床疗效。因此,近年来益生菌制剂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是国内临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其包含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三种菌株,可联合不同菌种的特性和益生功效发挥平衡肠道菌群、调节免疫、修复肠道屏障等作用。该制剂已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缺乏临床指导和规范。鉴于国内尚无该制剂相关专家共识,现基于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形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在成人和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相关问题的共识,以期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肠道神经系统对维持胃肠道功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针对肠神经元的自身抗体可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异常,可能是一些肠道动力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针对抗Hu抗体、抗钾离子通道抗体、钙离子通道抗体和抗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等与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态系统对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参与人体各系统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益生菌制剂和粪便菌群移植技术因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而成为当今疾病治疗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就肠道菌群调节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与乳果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彪 《实用老年医学》1998,12(6):270-271
肠道菌群是近年来胃肠道微生态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的一些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国内外众多的消化疾病专家在研究、探讨其致病或防病的作用机理,并把它称之为胃肠道防御疾病的一个重要屏障,即人体防御的第四屏障。重新认识肠道细菌,保护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中存在着人体内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发展与食管、胃、肠微生态密切相关,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诱导食管黏膜炎症反应和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增加胃内压力、延迟胃排空,最终引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本文就胃肠道微生态系统与GER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人类病毒组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内部及表面所有病毒相关核酸序列。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文献描述了不同人体器官或系统相关人类病毒组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本文拟对人体口腔、皮肤、呼吸道、血液、神经系统、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和肿瘤组织中目前病毒组相关知识进行概述,以便了解人类病毒组的组成、遗传多样性、动态变化,深入认识病毒组对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