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丙戊酸钠、氟桂利嗪单用与合用预防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双丙戊酸钠及氟桂利嗪合用双丙戊酸钠对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氟桂利嗪组(41例,A组)、双丙戊酸钠组(42例,B组)及氟桂利嗪合用双丙戊酸钠组(41例,C组),治疗2个月后对上述3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73%及73.81%,预防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有效率92.68%,较A组、B组疗效好。结论:氟桂利嗪、双丙戊酸钠及氟桂利嗪合用双丙戊酸钠对偏头痛发作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氟桂利嗪合用双丙戊酸钠较单独应用其中一种有更好的预防效果,但可能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解旭东  冀风云 《河北医药》2000,22(8):576-577
目的 研究盐酸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癫痫疗效。方法 192例癫痫患者在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治疗至少3月后,添加盐酸氟桂利嗪活治疗,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mg,每晚1次,共3月。结果 添加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47.3%,丙戊酸钠组有效率59.8%,卡马西平组有效率37.1%。丙戊酸钠组明显优于卡马西平组(P〈0.01)。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辅助治疗癫痫有效,与丙戊酸钠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对苯妥英钠耐药癫(癎)(drug resistant epilepsy)小鼠癫(癎)发作的逆转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戊四氮制作小鼠癫(癎)模型,灌胃给予苯妥英钠40 mg/(kg·d),共14 d,制作耐药癫(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耐药癫(癎)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维拉帕米组和氟桂利嗪组.在给予苯妥英钠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维拉帕米20mg/(kg·d)和氟桂利嗪8 mg/(kg·d),连续给药4d,在第4天(d 4)观察给药后30 min内小鼠癫(癎)发作的严重程度.然后处死小鼠,取脑.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糖蛋白(P-gp)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给药d4,氟桂利嗪组小鼠癫(癎)发作严重程度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1).维拉帕米组和氟桂利嗪组小鼠脑内P-gp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且氟桂利嗪的效果优于维拉帕米(P<0.05);维拉帕米组和氟桂利嗪组小鼠皮层和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量也显著减少(P<0.01),氟桂利嗪的作用优于维拉帕米(P<0.05).结论:氟桂利嗪能够有效降低苯妥英钠耐药小鼠的癫(癎)发作严重程度,其主要机制可能与降低小鼠脑组织P-gp的表达有关,同时氟桂利嗪也能降低耐药小鼠脑内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对脑组织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盐酸普萘洛尔对盐酸氟桂利嗪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1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平均分成2组,一组灌胃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 mg·kg-1),一组灌胃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 mg·kg-1)和盐酸普萘洛尔(10 mg·kg-1),用HPLC-UV法测定血浆中氟桂利嗪的浓度。结果大鼠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或同时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和盐酸普萘洛尔后,主要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萘洛尔对盐酸氟桂利嗪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造模大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和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硬脑膜、三叉神经节及脑干区的表达以及钙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对其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桂利嗪治疗组、氟桂利嗪预防组,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各组在硬脑膜、三叉神经节及脑干区JNK1,PAR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中JNK1,PAR2的表达较其余3组均有较明显增多(P〈0.05)。氟桂利嗪治疗组、预防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硝酸甘油造模大鼠在硬脑膜、三叉神经节及脑干区JNK1,PAR2表达均增多。②氟桂利嗪可通过下调JNK1,PAR2的表达防治偏头痛。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对盐酸氟桂利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中国药事》2010,24(1):33-34
目的测定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对盐酸氟桂利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72mg盐酸氟桂利嗪或25mg阿司匹林和72mg盐酸氟桂利嗪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浓度,分别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口服72mg盐酸氟桂利嗪或25mg阿司匹林和72mg盐酸氟桂利嗪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经统计学比较,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对盐酸氟桂利嗪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组110例,两组均予氟桂利嗪5mg,2次/d,A组加服倍他司汀4mg,3次/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A组明星优于B组(P〈0.01)。结论氟桂利嗪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5,(5):484-486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组织中氟桂利嗪的HPLC-UV方法,研究单独灌胃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和联合盐酸普萘洛尔灌胃后小鼠组织中氟桂利嗪的分布。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灌胃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4 mg·kg-1),另一组灌胃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4 mg·kg-1)和盐酸普萘洛尔(14mg·kg-1),用HPLC-UV法测定组织中氟桂利嗪的浓度。结果小鼠各组织中氟桂利嗪浓度在按2种给药方案给药1.0 h后达到最大,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小鼠各组织中氟桂利嗪的最大浓度:胃分别为(14 075±3 948)和(17 521±3 377)ng·g-1,小肠分别为(6 712±3 646)和(9 136±7 022)ng·g-1,肾分别为(1 054±423)和(1 667±1 123)ng·g-1,脑分别为(1 018±390)和(1 636±643)ng·g-1,肝分别为(1 565±482)和(3 293±1 119)ng·g-1。2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给药1.0 h后肝中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小鼠中氟桂利嗪在胃、小肠中浓度明显大于肝、肾、脑中的浓度。盐酸普萘洛尔可使盐酸氟桂利嗪在被测小鼠肝中的分布量增大,对药物组织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游明瑶  伍国锋 《贵州医药》2009,33(8):698-701,F0003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对杏仁核点燃鼠模型脑内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及谷氨酸(glutamate,Glu)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制作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氟桂利嗪组,再分别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脑内Pgp及Glu表达并比较各组的变化。结果(1)癫痫模型组中杏仁核、海马、颞叶P-糖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谷氨酸灰度值减少(灰度值越高,Glu的表达越少),氟桂利嗪组中Pgp表达的阳性细胞计数减少、谷氨酸灰度值增多(P〈0.05)。(2)Pgp和Glu的表达均以杏仁核最强,特别是在模型组中,其次为海马和颞叶。结论(1)氟桂利嗪在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模型中可明显抑制杏仁核、海马、颞叶Pgp、Glu的表达。(2)Pgp、Glu在杏仁核、海马、颞叶中表达程度不同,以杏仁核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给予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单纯托吡酯、单纯氟桂利嗪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B组、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为为91.18%、70.00%、66.67%,A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及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癫痫"从肝论治"、"从痰论治"的复方柴胡疏肝汤及定痫丸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PTZ慢性点燃的癫痫模型,选取完全点燃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A组)、丙戊酸钠组(B组)、定痫丸组(C组)、柴胡疏肝汤组(D组),连续灌胃给药28天,于给药第7、14、21及28天观察大鼠阵发性痉挛发作潜伏期、痫性发作级别以及强直性惊厥发生率。结果:C组与D组在各用药时间点均能不同程度延长PTZ慢性点燃大鼠的阵发性痉挛发作潜伏期,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B组作用相当(P>0.05),而C组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癫痫"从肝论治"的复方柴胡疏肝汤、"从痰论治"的复方定痫丸均能明显抑制PTZ致痫大鼠的痫性发作,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但两复方在时效关系中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青霉素所致癫痫大鼠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及人参皂苷Rb1(C)组。采用青霉素制作癫痫模型制作方法,观察B组及C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及发作持续时间,并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SOD)、(MDA)含量。结果:C组大鼠发作潜伏期较B组明显延长(P〈0.01),发作时间显著缩短(P〈0.05)。C组大鼠SOD活性与B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C组MDA含量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抗氧化机制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石菖蒲挥发油对锂-匹罗卡品(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癫痫发作时间及其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8只),丙戊酸钠预处理组(18只),石菖蒲预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各18只)。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发作时间的影响。以锂-匹罗卡品诱导制作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其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石菖蒲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首次抽搐发作时间(SB)和第1次达到Ⅴ级发作时间(RFSⅤS)较模型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脑内c-fos表达水平明显增强,丙戊酸钠预处理组、石菖蒲预处理高剂量组大鼠海马部位c-fos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及石菖蒲预处理低、中剂量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石菖蒲挥发油能缓解锂-匹罗卡品所致的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c-fos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刺五加皂甙(ASS)对青霉素致痫后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侧脑室注射(icv)和腹腔注射(ip)两部分,每部分有NS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霉素致痫组)、ASS小、中、大剂量组。观察不同组别海马CA1区群峰电位(PS)幅度的差异,以此探讨ASS对癫痫大鼠海马LTP的作用。结果模型对照组海马PS幅度显著小于NS对照组(P〈0.01或P〈0.05);ASS侧脑室及腹腔注射组PS幅度显著大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ASS(icv)中剂量组PS幅度比小、大剂量组大(P〈0.01),小、大剂量组之间无差异;ASS(ip)小、大剂量组之间无差异。结论ASS(icv)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LTP抑制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大剂量ASS改善作用减弱;ASS(ip)对大鼠海马LTP抑制有改善作用,但可能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无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芳  刘斌  张静  王薇  孙素真  王丽辉 《天津医药》2015,43(5):474-476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抗癫痫药物唑尼沙胺对癫痫大鼠血清及脑组织 NO 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性的影响。方法 50 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中随机抽取 8 只为正常对照组, 剩余 42 只全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成癫痫模型, 从中随机抽取 24 只, 以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癫痫模型组、 唑尼沙胺组及苯巴比妥组, 监测各组大鼠经药物干预后血清及脑组织 NO、 丙二醛(MDA)含量及 NOS、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 35 只(83%)大鼠模型制备成功; 戊四氮致痫大鼠的脑电图中均可见阵发性癫痫波;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癫痫模型组和唑尼沙胺组大鼠的血清和脑组织的 NO、 MDA 含量及 NOS 活性明显升高, SOD 活性下降; 苯巴比妥组脑组织 NO、 MDA 含量升高, SOD 活性下降, 血清 MDA 含量升高。与癫痫模型组比较, 唑尼沙胺组和苯巴比妥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 NO、 MDA 含量及 NOS 活性明显降低, SOD 活性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唑尼沙胺通过降低脑组织 NO 含量而发挥其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丁建平  ;齐晓涟 《中国药房》2009,(17):1344-1346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使用抗癫痫药出现的不良反应,为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合理使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继发性癫痫患者抗癫痫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抗癫痫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有24例,占总数的47.06%(24/51)。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和苯巴比妥;不良反应的表现有皮疹、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低钠血症等。经及时救治,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医师在选择药品时应充分考虑药品的风险/效益比,尽量选择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的药品,以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对杏仁核电点燃癫痫鼠模型脑内谷氨酸(Glutamate,Glu)表达及海马细胞单位放电(Unit discharge)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制作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氟桂利嗪组,各组大鼠均进行单位细胞放电的记录,然后分别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脑内谷氨酸的表达并进行方差检验分析。结果(1)癫痫模型组谷氨酸灰度值在杏仁核、海马、颞叶分别(92.5582±13.9345)、(94.0579±12.8117)、(100.5922±16.1048),与对照组[(113.1562±36.7147)、(124.4130±29.6738)、(126.5704±35.8527)]比较有明显升高,灰度值越高Glu的表达越少;灰度值越低Glu的表达越多(P〈0.05);氟桂利嗪组中,谷氨酸灰度值为[(108.1468±36.8048)、(120.4177±28.9721)和(125.3501±34.8795)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海马细胞单位细胞放电频率模型对照组(164.55±74.708)较单纯对照组(70.925±44.125)明显增快,氟桂利嗪组(82.175±35.046)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桂利嗪可明显抑制谷氨酸的表达及海马细胞单位放电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癫痫小鼠的影响。方法将小鼠84只分成6组,每组14只。溶媒对照组[PEG组,30%聚乙二醇400(PEG400)],模型组(30%PEG400+致痫剂),丁苯酞低剂量组(NL组,0.2g/kg)、中剂量组(NM组,0.4g/kg)、高剂量组(NH组,0.8g/kg),阳性对照组,苯巴比妥钠组(PG组,20g/kg),地西泮组(DG组,2.5g/kg)。小鼠腹腔注射丁苯酞后用士的宁及海人藻酸制作急性癫痫模型,以强直性惊厥发作潜伏期、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的潜伏期等为判定药效指标,观察丁苯酞的抗惊厥、抗癫痫作用。结果在士的宁致癫痫模型中,NH组和PG组小鼠的病死时间延迟、强直性惊厥发作潜伏期延长、病死率及强直性惊厥的发生率降低,与M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PG组比较,惊厥小鼠病死时间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G组比较,NH组海人藻酸引起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潜伏期延长(P〈0.05),但是小鼠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减少;而DG组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发生率大幅下降(P〈0.01)。结论丁苯酞具有较好的抗惊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