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层粘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在良恶性肝肿瘤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肝恶性肿瘤患者46例,良性肝占位患者31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38例和健康献血员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空腹血清LN和CⅣ.用SN695型智能放射测量仪进行测量.结果肝恶性肿瘤组血清LN水平(247μg/L±92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5μg/L±21μg/L,P<001)与良性肝肿瘤组(106μg/L±51μg/L,P<001);肝恶性肿瘤组血清CⅣ水平(412μg/L±64μg/L)显著高于良性肝占位组(90μg/L±20μg/L,P<001)、其他恶性肿瘤组(99μg/L±37μg/L,P<001)和正常对照组(84μg/L±17μg/L,P<001).血清LN和CⅣ对良恶性肝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18%和896%.对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69%和913%.结论血清LN和CⅣ对良恶性肝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动态检测35例老年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SB)、丙氮酸转氨酶(ALT)、总蛋白(T)、白蛋白(A)和球蛋白(G),并与35例青中年患者比较。结果表明:老年人重型EHF中SB(29.9±11.8μmol/L)和ALT(132.9±61.4U/L)增高,T(60.0±8.1g/L)和A(29.1±5.1g/L)降低,与青中年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恢复期末老年人EHF的SB(21.9±9.1μmol/L)、ALT(80.2±36.6U/L)、T(64.2±9.1g/L)和A(32.3±7.1g/L)均异常(P<0.01或P<0.05),而青中年患者仅ALT(49.9±20.5U/L)稍高;EHF的肝脏损害主要与病型、病期和年龄有关。提示动态检测老年人EHF的肝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3.
大鼠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及PDG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及PD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分离培养的SD大鼠肝细胞(n=30)内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同时观察10μg/L(n=30)和30μg/L(n=30)PDGF促进前胶原基因表达的作用.测定基因表达颗粒总面积占细胞总面积的百分比,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无论正常肝细胞或是在两种浓度的PDGF存在时,肝细胞内均可见到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正常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面积的百分比(%)为77±19和75±21;加10μg/LPDGF后为115±19和112±10,而加30μg/L后为152±34及181±28,且在后者中表达明显增强(P<005及P<001).结论PDGF在转录水平上促进肝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抗纤方治疗肝硬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研究肝硬变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和辨证施治的关系以及抗纤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按照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乙肝肝硬变患者37例血清PcⅢ,以自拟抗纤方辨证加减治疗,观察血清PcⅢ变化.结果肝硬变患者血清PcⅢ值显著高于正常人,PcⅢ值在肝郁脾虚型(13084μg/L±3822μg/L)、气滞血瘀型(16457μg/L±4649μg/L)、热郁血瘀型(21552μg/L±4776μg/L)均显著升高(P<001),三证型间差异显著(P<001)且呈顺序递增趋势,PcⅢ值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ALT,ZnTT及球蛋白无相关.经抗纤方加减治疗后,各型血清PcⅢ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清PcⅢ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与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作为辨证分型,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抗纤方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虫草多糖对大鼠Ito细胞增殖及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靖大道  丘德凯 《肝脏》1999,4(4):215-216
目的 研究虫草多糖(CP)对大鼠Ito细胞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CP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Ito细胞,采用~3H-胸腺嘧啶(~3H-TdR)和~3H-脯氨酸(~3H-Pro)掺入法测定Ito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to细胞Ⅰ、Ⅲ前胶原基因mRNA含量。结果 在0.1~80μg/m剂量范围内,CP可明显抑制Ito细胞~3H-TdR和~3H-Pro的掺入。当CP浓度为10μg/ml时,抑制率分别为27.9%和45.4%(P均<0.05)。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加强,10μg/ml CP可显著抑制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32.60%和37.32%(P均<0.01)。结论 CP在体外可抑制Ito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下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提示CP对Ito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抑制可能是其体内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褐藻胶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褐藻胶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用40%四氯化碳(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n=8),CCl4组(n=8),秋水仙硷(COL)组(n=6)和褐藻胶组(n=6)(200mg/kg,ig,3次/周×4).观察肝脏组织学和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及透明质酸(HA)水平的变化.结果褐藻胶组PCⅢ(1428μg/L±761μg/L)和HA水平(2655μg/L±931μg/L)显著低于CCl4组(2935μg/L±783μg/L,5198μg/L±1183μg/L,P<001),而褐藻胶组与COL组间无显著差异.病理学观察显示,CCl4组肝纤维化程度重于褐藻胶组和COL组.结论褐藻胶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多糖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多糖(CP)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例,口服CP15mL,3次/d,连服3mo,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活性的变化.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CP治疗后,血清ALT(U/L,61±35vs35±15)及rGT(U/L,169±85vs118±5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HA(μg/L,293±109vs214±96)、PⅢP(μg/L,143±48vs114±42)及CⅣ(μg/L,245±98vs188±87)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005及<005);CD4(364%±66%vs410%±56%)、CD4/CD8(114±040vs143±022)、NK(167%±46%vs197%±4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而CD8(326%±47%vs289%±37%)则明显降低(P<005);血清胆红素略减、清蛋白略增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冬虫夏草多糖可以增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时有关反映细胞外间质变化的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前胶原肽(PⅣP)及板层素(laminin,LN)等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急性轻型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n=108),急性重型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n=26),进行血清HA,PⅢP,PⅣP及LN含量测定,按APACHE及Ranson标准计分统计.结果和正常组比较,MAP组HA,PⅢP,PⅣP及LN的血清含量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但SAP组的早期,这些指标异常升高,和MAP组间差异显著(HA,PⅢP,P<001;LN,P<005),四例死亡者HA及PⅢP升高更加明显,HA>200μg/L,PⅢP>160μg/L),单项血清HA及PⅢP对SAP诊断率达787%和730%,低于APACHEⅢ标准,但是高于Ranson11—6标准,且假阳性率较低,低于10%.结论血清HA及PⅢP等含量是SAP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TNFα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不同类型肝病应用一步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CⅣ活性,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和TNFα活性.结果不同类型的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血清CⅣ,HA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Ⅳ以重症肝炎的含量(μg/L)最高(773±475),HA(μg/L)以硬化型HCC的含量最高(1311±980),TNFα(pmol/L)以重症肝炎的含量最高(225±50).血清CⅣ,HA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Ⅳ和HA升高反映早期肝纤维化程度,TNFα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16例老年人戊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重,持续26.3±12。5天,较非老年组(6.9±2.4天)明显延长(P<0.01);血清总胆红质为184.8±103.4μmo1/L明显高于非老年组(80.0±28.9μmo1/L)(P<0.01);黄疸持续48.3±9.9天,较非老年组(22.5±7.0天)延长(P<0.01),其中3例表现为急性重症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表明老年人患戊型肝炎并不少见,因其临床表现重、病程长,可能发展为重症肝炎,宜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改良小柴胡汤制剂对81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学研究.旨在观察其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小柴胡汤治疗可使血清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由治疗前的245.89±148.49 ng/ml和261.89±134.42μg/L分别降至125.43±85.46 ng/ml和144 04±83.99μg/L(P=0.000),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HA和PⅢP复常率分别为34.38%(22/64 )和50.68%(37/73)。提示改良小柴胡汤制剂对肝纤维化过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长期应用将有助于延缓肝炎肝硬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非杓型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以杓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探讨非杓型高血压在左心室肥厚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测230例高血压患者,选择年龄、病程、昼间血压基本相同的杓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男性各45例,女性各30例。结果: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舒张末期左心房内径显著大于杓型高血压患者,男性分别为35.8±2.9mm与31.2±2.7mm(P<0.01);女性分别为32.4±2.5mm与29.4±1.8mm(P<0.05)。女性杓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间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的差异(49.5±3.2mm与54.8±3.7mm,P<0.01)比男性(53.8±4.6mm与57.4±4.5mm,P<0.05)更为显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大于杓型高血压患者,男性分别为158.0±7.9g/m2与130.0±6.7g/m2(P<0.01);女性分别为138.0±5.6g/m2与115.0±4.7g/m2(P<0.01)。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比杓型高血压患者为高。  相似文献   

13.
用ParmaciaCAP方法测定了259例健康人和103例慢性哮喘活动的患者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并分析其与痰嗜酸细胞计数、血清特异性IgE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①正常个体血清ECP水平的几何均数是4.71μg/L,95%的百分位数是12.20μg/L。血清ECP水平高于13μg/L时提示嗜酸细胞活化。②活动性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8.70±13.40)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41±2.30)μg/L,(P<0.01),但其中75%的患者血清ECP值<13μg/L。哮喘患者血清ECP与血清特异性IgE(P<0.01)、痰嗜酸细胞计数(r=0.51,P<0.05)之间有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动态检测35例老年流出血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并与35例青中年患者比较。结果表明:老年人重型EHF中SB(29.9±11.8μmol/L)和ALT(132.9±61.4μU/L)增高,T(60.0±8.1g/L)和A(29.1±5.1g/L)降低,与青中年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恢复期末老年人EHF的SB(21.9±9.1μmol/L)  相似文献   

15.
老年大鼠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研究了不同月龄大鼠肝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功能。结果表明,4月龄、20月龄、26月龄大鼠肝LDL受体最大结合容量(Rmax)分别为27.66±8.82、16.79±10.32,15.17±9.57(ng/mg匀浆蛋白),20月龄、26月龄组明显低于4月龄组(P<0.01);受体解离常数(KD)分别为6.62±1.99、8.77±2.36、9.59±2.04(μg/ml匀浆),120月龄、26月龄明显高于4月龄(P<0.05及0.01)。提示老年大鼠肝LDL受体结合位点数减少,亲和力下降,受体功能衰退。结果还表明,20月龄、26月龄大鼠血清TC和LDL-C高于4月龄组(P<0.01)。老年大鼠肝LDL受体功能衰退可能是其血清LDL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8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发现随着肝病慢性化的进展,三者均逐渐增高,肝硬化时达最高值。在33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中,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时HA、PCⅢ、LN与肝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密切相关(P<0.05),且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HA、PCⅢ、LN对肝纤维化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Ⅲ) 、Ⅳ型胶原(CⅣ) 及层粘素(LN) 的水平,了解该四项血清指标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36 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的血清HA、PCⅢ及LN 用放免法检测( RIA) ;CⅣ用酶免法检测(EIA) ,并与肝穿病理炎症分级(G) 和纤维化分期(S) 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中HA、PCⅢ、CⅣ及LN 水平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关系密切( P< 0-05 - 0-01) 。结论 血清中HA、PCⅢ、CⅣ及LN 均为较好反映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指标。其中HA 价值最大,PCⅢ对肝脏炎症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18.
血清CA125诊断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研究血清CA125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肝癌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岁±25岁;肝硬变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42岁±23岁;正常对照组40例.全部受测对象均静脉采血,分离血清,-20℃贮存备测.采用IRMA法测定血清CA125含量.结果肝癌患者血清CA125含量218U/L±130U/L,显著高于肝硬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U/L±11U/L,10U/L±8U/L,P<001).肝硬变组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显著低于肝癌组(P<001).以26U/L为界限值,肝癌阳性检出率为687%,其中AFP阳性(AFP>400μg/L)的肝癌中血清CA125的阳性检出率为760%,AFP阴性(AFP<20μg/L)的肝癌中血清CA125的阳性检出率为429%.结论血清CA125是诊断肝癌较好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重型肝炎(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SH,32例慢性肝炎(CH)患者外周血ET和NO代谢物NO-2的水平,并用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SH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39ng/L±14ng/L,127μmol/L±40μmol/L)明显高于CH组(85ng/L±15ng/L,63μmol/L±25μmol/L,P<001).合并有Ⅲ,Ⅳ期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49ng/L±13ng/L,162μmol/L±34μmol/L)明显高于非肝性脑病患者(115ng/L±12ng/L,88μmol/L±24μmol/L,P<001)和Ⅱ期肝性脑病患者(136ng/L±10ng/L,122μmol/L±26μmol/L,P<001);LArg静脉滴注后血浆ET水平和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下降,而肌酐清除率(cCr)和尿钠含量明显增加.结论ET和NO水平升高是引起SH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LArg长期治疗可能促进SH患者脑水肿形成和肝肾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20.
Ⅳ型胶原放射免疫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Ⅳ型胶原(CIV)测定的放射免疫分析法。方法:从人胎盘组织提纯CIV,免疫兔获得特异抗血清,制备125 ̄Ⅰ-CIV标记抗原并建立CIV放免分析法。用此法检测90名正常人和150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CIV含量。结果:该法标准曲线工作范围25~800μg/L,灵敏度10μg/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7%和6.3%,平均回收率95.0%。用该法测定正常人血清CIV含量为92.1±11.0μg/L:慢活肝,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组血清CIV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值<0.01);急性肝炎组略有升高。慢活肝,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组高于急性肝炎和慢迁肝组(P值<0.01)。结论:建立的CIV放射免疫分析法具有简便、灵敏、特异的优点,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