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评估冠心病(CHD)患者体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方法对98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与118例正常体检者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D-D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1)。结论临床检测血浆D-D聚体水平有助于临床CHD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96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塞44例(AMI组),陈旧性心肌梗塞16例(O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UA组),稳定型心绞痛15例(SA组),健康中、老年人20例(对照组)。结果AMI、OMI、UA组的D-dimer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其含量分别为(1.89±1.62)、(0.92±0.89)、(1.03±0.98)mg/L(均为P<0.01)。而S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冠心病患者血浆D-dimer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继发性纤溶的较好的指标,以及CHD体内血栓前状态和溶栓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田麦  刘贺 《中国医疗前沿》2012,(19):59-59,7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59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做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梗溶栓治疗后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短时间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伴有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其测定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用量和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计艳平  赵玲 《中外医疗》2010,29(33):77-7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进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病例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对其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秦进 《四川医学》2004,25(4):407-408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各种类型冠心病及其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 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 ,3 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 3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预后差的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血浆中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对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液纤溶和凝血状态 ,反映病人溶栓治疗情况 ,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光免疫浊度法分别测定66例脑梗死患者住院次日、第7d、第14d、第21d和46例健康人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及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二聚体在轻、中、重型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时段均差异明显(P<0.01),在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的含量有增高趋势,于14 d达最高值,而后逐渐下降。结论:提示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病情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病情观察、溶栓药物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和进行溶栓治疗一周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68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没有经过溶栓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过进行溶栓治疗1周后其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含量(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并且可以用来观察病情以及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8.
曾玲  张旭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4):407-408
目的 :探讨血浆 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病情观察、溶栓药物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 )检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和进行溶栓治疗一周后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6 8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没有经过溶栓治疗前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0 1) ,经过进行溶栓治疗 1周后其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含量 (P<0 .0 0 1)。结论 :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 ,并且可以用来观察病情以及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25%的患者可因出现局部和系统并发症而发展成重症AP(serereacute pancreatitis,SAP),引起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甚至死亡。一些血液学参数可能是反应AP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D-二聚体(D-Dimer,D-D)是反应纤维蛋白溶酶产生的标志,常被用来诊断急性肺栓塞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研究显示,D-二聚体可能与SAP有关。也有报道大多数SAP患者甘油三酯(TG)存在异常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非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取患者2 mL静脉血,分别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的第3 d和第7 d清晨空腹采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损伤后24 h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可能参与了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对96例观察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特征分为:简单病变26例,复杂病变47例,正常对照组2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9例,正常对照组23例.用酶免法(ELASA)法检测血浆DD含量,比较不同组问DD含量.结果 血浆DD含量复杂病变组[(0.501±0.209)mg/L]高于简单病变组((0.328±0.171)mg/L]及正常对照组[(0.317±0.1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0.595±0.342)mg/L]和UAP组[(0.489±0.213)mg/L]明显高于SAP组[(0.291±0.099)mg/L]和对照组[(0.317±0.12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DD含量与冠心病病情严霞性相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痛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 ,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 1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1 5例稳定性心绞痛 (SA)、1 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1 5例健康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组、UA组、SA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 ,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 (P均 <0 0 1 ) ,而SA与UA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 ,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至于UA与SA相比 ,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功能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功能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SAP组28例、UAP组19例、AMI组21例,共98例病人测定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统计结果由SAS软件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Max%分别为86.98±17.64(%)和110.15±37.48(%),比对照组高(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功能检测对判断SAP、UAP和AMI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在急诊鉴别诊断伴腹痛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伴腹痛的ADD患者(ADD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及其他外科急腹症患者(急腹症组)各22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AD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5678±459ng/ml)明显高于胰腺炎组(987±235ng/ml)和急腹症组(673±104ng/ml)(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伴腹痛AAD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指标变化,对36例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及25例对照组的血浆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01,与治疗后患者比较P<0.01)。结果提示,D-二聚体可作为慢性肺心病肺小动脉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钠肽及和肽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病变程度与脑钠肽(BNP)、和肽素(Copeptin)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4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2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BNP和Copeptin水平,比较4组受检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程度冠脉Gensini评分与BNP和Copepti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组受检者BNP和Copeptin水平及Gensini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UAP组BNP和Copeptin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BNP和Copeptin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Copeptin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程度、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和Copeptin的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革 《河北医学》2014,(1):28-3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 h、3 d、7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 h、3 d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7 d时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24 h FD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3 d及7 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 P<0.05、P<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 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P<0.01),而大梗死灶DD、FDP 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的病例,分红花组及丹参组,疗程两周,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的变化。结果:红花、丹参均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以红花较显著。红花还有降血糖、血脂作用,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指标。结论:红花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