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郭欣  吴志宇  陈春悠 《山东医药》2008,48(20):116-116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C)、腺样囊性癌(ACC)及多形性腺瘤恶性变(MPA)均为常见涎腺癌,我们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4例涎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TERTm-RNA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现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mRNA及其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e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1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的ESM-1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涎腺组织(P〈0.01),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侵犯神经无明显差异。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 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ESM-1分子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100 A1,2,4,6,B,K8.12,KL1,Vimentin,GFAP和NSE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S100蛋白新亚型的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以及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正常涎腺23例和腺样囊性癌26例常规40 g·L-1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并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行HE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将腺样囊性癌中的瘤细胞分为luminal tumor cells(LTCs)和nonluminal tumor cells(NLTCs),也即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前者主要呈S-100A、K8.12和KL1强阳性;后者主要表达S-100B,GFAP,NSE和vimentin.结论 S-100蛋白新亚型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结果与多形性腺瘤相似.但是,前者中的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无或很少表达S-100新亚型,这是与良性肿瘤的鉴别点之一.此外,LTCs较NLTCs分化成熟些.  相似文献   

4.
<正>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一种起源于腺组织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唾液腺,但也可以发生在其他有腺体的组织器官,如乳腺、皮肤、宫颈、上消化道及气管~([1])。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 又称圆柱瘤,由Billroth在185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的低度恶性肿瘤。因疾病表现无明显临床特异性,极易造成漏诊、误诊而延误治  相似文献   

5.
孙亚夫 《山东医药》2004,44(12):62-62
涎腺亦称唾液腺,由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遍布于上消化道及气管黏膜、口腔黏膜下的小唾液腺所组成。腮腺肿瘤发生率最高约占80%,颌下腺肿瘤占10%,舌下腺肿瘤占1%,小涎腺肿瘤占9%。涎腺肿瘤95%以上发生于腺上皮,如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等;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仅占5%以下,如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口腔颌面部的涎腺组织所处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任莉  孔令彩  王志惠 《山东医药》2005,45(23):26-27
2003~2005年,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是一种原发于气管的低度恶性肿瘤,又称圆柱瘤,临床较为罕见,仅占肺癌总数的0.04%~0.2%,易造成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总结我院从199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经病理学证实的4例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图1)。  相似文献   

8.
气管腺样囊性癌一例报告张德河,李喜爱气管腺样囊性癌(圆柱瘤、筛状癌)比较少见,现报告一例如下。患者男性,42岁。以间断发热、咳嗽、咳痰、痰血、闷气、喘息三年,加重一周为主诉。于1992年10月29日入院。三年前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已达六次,均被误诊为"哮...  相似文献   

9.
腮腺腺样囊性癌是涎腺肿瘤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腮腺良恶性肿瘤标本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腮腺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我院肿瘤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腺样囊性癌标本72例,术前均未经放疗或化疗,并按病理分级,其中腺样囊性癌Ⅰ级16例,Ⅱ级22例,Ⅲ级20例,Ⅳ级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和微血管密度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MEC内Ⅳ型胶原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Ⅳ型胶原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表达的强弱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MVD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Ⅳ型胶原表达水平及MVD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转移相关,此结果为临床建立新的MEC预后预测因子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蛋白组学,通过两组间差异蛋白的筛选为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的寻找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组和对照组血清,获得蛋白表达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得到两组间差异蛋白.结果 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31个差异蛋白(P<0.01),其中16个蛋白在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中高表达,15个蛋白低表达.结论 ①原发性腺样囊性癌血清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蛋白,为进一步寻找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血清蛋白标记物提供了依据和研究方向;②血清差异蛋白的出现进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确定为该病发病机制的明确以及由此针对发病机制产生的新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Ⅳ型胶原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MEC患者内Ⅳ型胶原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Ⅳ型胶原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表达的强弱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MVD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Ⅳ型胶原表达水平及MVD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3.
陈玲  万飞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3):166-168,F0004
涎腺腺样囊性癌(ACC)是涎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对头颈部肿瘤p16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16-pRB-cyclinD1通路,RB通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腔鳞形细胞癌(SCC)上,其作用和意义已被证实[1]。但对  相似文献   

14.
腺样囊性癌为涎腺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腺癌中约占1/3。临床上常以生长缓慢、早期侵犯神经和血道转移为特点,容易误诊。近5年来,笔者遇长期误诊的腺样囊性癌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5~52岁。腺样囊性癌发生在颌下腺2例,舌下腺2例,腮腺1例,副鼻窦1例。病史均在5年以上。现举2例报告如下。 例1:女,52岁。左眶下肿物术后5年,曾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混合瘤。1个月后左眶下区出现阵发性、撕裂样疼痛,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行封闭、射频、埋线等治疗无效,于1998年6月收入我院。查体:左眼球突出,运动受限,左眶下区隆起,鼻唇沟变浅,局部压痛明显,左鼻腔通气不畅,有肿物向鼻腔内突出,左腭大孔前方有一1.5cm×  相似文献   

15.
腺样囊性癌为低度恶性肿瘤,病史相对较长,淋巴转移率低,血行转移慢,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分析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例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肺的腺样囊性癌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HSP60和Pan-钙黏蛋白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6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HSP60和Pan-cad检测。结果HSP60和Pan—ca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强弱和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HSP60和Pan—cad的异常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均可作为评估黏液表皮样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obronchi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TACC)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影像学征象、临床表现及文献复习,以提高TACC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到2021年11月期间12例经病理确诊的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征象。 结果12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咯血最为常见。MSCT上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均为单发病例,6例位于气管,5例位于左主支气管,1位于右肺下叶支气管;9例为腔内外型,1例为弥漫浸润型;2例为周围结节型,肿瘤引起不同程度支气管狭窄,部分伴随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病变纵向浸润范围为21~60 mm,平均浸润长度为(37.7 ±11.8)mm,7例气管受侵范围>1/2环周;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延迟强化;4例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 结论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多见于中青年患者,沿气管支气管管壁浸润性生长,管壁不同程度增厚、呈结节状、息肉样凸向腔内,轻-中度延迟强化,MSCT征象具有一定特点,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是原发于气管的上皮性癌,据国外文献报道,TACC在原发性气管肿瘤中约占18%~40%[1,2]。TACC起源于气管黏液腺上皮,其好发于气管后壁软骨与膜连接部,这是与膜部的黏液腺丰富有关。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但其预后不佳。一、临床表现TACC发病率较低,因此,目前国内外尚无大宗病例报道。回顾既往文献报道,TACC发病无明显性别倾向,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发病平均年龄40~59岁。  相似文献   

19.
于涛  张斌  孙长伏  王璐  黄汉 《山东医药》2009,49(42):44-45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SACC及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的HIF-1α、VEGF及CD105,计算MVD.结果 SACC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47.8%(22/46)、VEGF为65.2%(30/46)、MVD为(31.50±4.87)条/HP,正常涎腺组织均为阴性,两者相比,P均<0.05;HIF-1α、VEGF的表达及MVD值与SACC临床病理分型、TNM分期有关(P均<0.05),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2,P<0.01)、与MVD呈正相关(r=0.431,P<0.01).结论 SACC组织中HIF-1α、VEGF、MVD表达上调,可作为判断SA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上少见,我院成功为2例重症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