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膜结合型补体调节蛋白表达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 ~ 250 g.取48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米诺环素组(M组).NP组、NS组和M组采用坐骨神经环形结扎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只分离坐骨神经后逐层缝合.M组于结扎坐骨神经前ld开始鞘内注射米诺环素50 μg,NS组鞘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7d.于结扎坐骨神经前1 d(T0)、结扎后1 d(T1)、3 d(T2)和7 d(T3)时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于T3痛阈测定结束后断头处死大鼠,取L4.5脊髓背角组织,分别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CD46、CD55、CD59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NS组和M组T1-3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T3时脊髓背角CD46、CD55、CD59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与NS组和NP组比较,M组T2.3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T3时脊髓背角CD46、CD55、CD59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脊髓背角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表达下调,补体异常活化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手术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于CCI前、鞘内给药前和鞘内给药后1、2、3、4、5d时采用BME-410A型热痛刺激仪和37400-002型接触刺激仪,分别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于鞘内给药5d后取脊髓L4~L5节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背角FLI-N(c-fos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结果与S组比较,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C组和D组TWL和MET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给药后各时点D组TWL延长和MWT均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C组脊髓背角FLI-N明显增多(P<0.05),与C组比较,D组脊髓背角FLI-N明显减少(P<0.05)。结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减轻CCI引起的痛敏,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组(CNP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CNP组和D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D组于结扎坐骨神经结束开始至处死前,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μg/kg,1次/d,S组和CNP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d、术后3、7、14 d(T0-3)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爪潜伏期(TWL);于T1-3时测定痛阈后每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取L4,5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 与S组比较,CNP组和D组T1-3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Bcl-2和caspase-3表达上调(P<0.05);与CNP组比较,D组T1 -3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Bcl-2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下调(P<0.05).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S组基本正常,CNP组细胞凋亡数目增加,D组细胞凋亡数目较CNP组减少.结论 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可减轻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吗啡和可乐定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原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切口痛组(A组)、鞘内注射吗啡2.5μg组(B组)、鞘内注射可乐定5μg组(C组)、鞘内注射吗啡2.5μg+可乐定5μg组(D组)和假手术组(E组).观察大鼠术后2h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TWL)和脊髓背角pCREB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E组比较,A、B、C、D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和pCREB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A组比较,D组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pCRE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和pCREB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鞘内注射吗啡加可乐定可抑制大鼠切口痛,这可能与其引起的脊髓背角pCREB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T型钙通道在鞘内注射利多卡因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30~ 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2):二甲基亚砜组(D组)、10%利多卡因组(L组)、米贝地尔+利多卡因组(M组)和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组(N)组,另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D组和L组分别鞘内注射二甲基亚砜和10%利多卡因20 μl,M组和N组分别鞘内注射米贝地尔200 μg/10μl和生理盐水10μl后鞘内注射10%利多卡因20μl.于鞘内给药前、给药后2、4、8、12 h、1、2、3、4和5 d(T0-9)时测定大鼠后肢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于T6时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处死取脊髓腰膨大,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各时点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N组T1-8时MWT升高,T1-7时TWL延长,M组T1-6时MWT升高,TWL延长(P<0.05);与L组和N组比较,M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P<0.05).M组较L组和N组脊髓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T型钙通道参与了鞘内注射利多卡因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P2Y12受体拮抗剂MRS2395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热痛阈及脊髓背角钙离子接头蛋白-1(Iba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A组)、CCI模型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B组)、CCI+鞘内注射MRS2395 1 pmol/L组(C组);CCI+鞘内注射MRS2395 10 pmol/L组(D组);CCI+鞘内注射MRS2395 100 pmol/L组(E组).B、C、D、E组大鼠均于鞘内置管5d之后行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分别连续14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MRS2395 1、10、100 pmol/L,2次/天,分别在术后第1、7、10、14天测定首次给药1h后的热缩足潜伏期(TWL);分别在第7、14天灌注大鼠取脊髓做冰冻切片,观察大鼠脊髓背角Iba1表达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1、3、5、7、10、14天B、C、D、E组大鼠TWL明显短于A组,且C、D、E组TWL明显长于B组(P<0.05).与A组相比,术后第7、14天B、C、D、E组Iba1阳性细胞个数、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术后第7、14天C、D、E组脊髓背角Iba1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其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P2Y12受体拮抗剂MRS2395可以明显抑制CCI大鼠背角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热痛敏症状,提示P2Y12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胍丁胺对骨癌痛大鼠痛觉及脊髓背角NMDA受体1(NR1)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 g,假模型组(A组,n=14)接种PBS液,骨癌痛模型制作成功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其中B组(n=14)不行鞘内注射,另两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C组,n=14)和胍丁胺160 mg/kg(D组,n=14).用von Frey丝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于鞘内注射后120min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背角NR1蛋白的表达.结果 建模7d后B、C和D组大鼠MWT明显低于A组(P<0.05),鞘内注射胍丁胺后D组MWT显著高于B、C组(P<0.05).鞘内给药120 min后B、C、D组NR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P<0.05),D组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 鞘内注射胍丁胺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背角NR1的表达减轻胃癌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γ-氨基丁酸(GABA)转运体-1(GAT-1)抑制剂NO-711对坐骨神经慢性松结扎(O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及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NO-711在脊髓水平抗痛敏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126只,随机均分为六组(n=21):CCI+NO-711 50μg组(N50组)、CCI+NO-711 100 μg组(N100组)、CCI+NO-711 200 μg组(N200组)、CCI+生理盐水组(CN组)、CCI组、假手术组(S组).CCI组和S组在术前、术后1、3、5、7、14、21 d测定大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其余各组大鼠在手术前5 d先进行鞘内置管,CCI手术后5 d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NO-711或生理盐水,测定给药前、给药后30 min、1、2、4、8 h大鼠MWT、TWL及脊髓背角pERK表达的变化.结果 CCI组MWT和TWL术后3 d后各时点较术前2 d均降低和缩短、且相应时点均低于和短于S组(P<0.01);与给药前比较,CN组大鼠各时点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O-711各剂量组大鼠给药后MWT和TWL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与CCI组和NS组比较,NO-711对脊髓背角pERK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论 鞘内注射NO-711能明显抑制CCI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及脊髓背角pERK表达,提示pERK介导NO-711在脊髓水平具有抗痛敏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鞘内注射利多卡因致大鼠神经损伤模型.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5只,体重200~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1):正常对照组(C组)、溶媒组(D组)、5%利多卡因组(L5组)、10%利多卡因组(L10组)和15%利多卡因组(L15组).D组、L5组、L10组和L15分别鞘内注射二甲基亚砜、5%、10%、15%利多卡因20 μl.五组各取8只大鼠,分别于鞘内给药前(基础状态)、给药后1、2、3、4、5、7d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障碍评分,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五组各取3只大鼠,于鞘内给药后1d时处死,取脊髓L4-5节段,光镜下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和5组运动功能障碍评分、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0组给药后1、2d时MWT升高,TWL延长(P<0.05);L15组给药后1、2d时运动功能障碍评分升高,给药后1、2、3d时MWT升高,TWL延长(P<0.05).L10组和L15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结论 鞘内注射10%利多卡因适合用于建立大鼠神经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Gs)移植数量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1~3 d的SD大鼠,制备NSCs悬液.清洁级雄性SD大鼠84只,体重150~180 g,采用右侧坐骨神经半切断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切断,鞘内注射细胞培养液30 μl;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于模型制备后3d鞘内注射细胞培养液30 μl;NP+NSCs 103组(N1组)、NP+NSCs 104组(N2组)、NP+NSCs 105组(N3组)、NP+NSCs 106组(N4组)和NP+NSCs 107组(N5组):于模型制备后3 d,鞘内注射相应浓度的NSCs悬液.模型制备前1 d和制备后1、3.7、14和21 d时测右足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模型制备后7和21 d,痛阈测定结束后,取右侧腰膨大脊髓背角及L5背根神经节,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和N1~5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上调(P<0.05),BDNF阳性细胞数增多,染色加深;与NP组比较,N2~5组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上调(P<0.05),BDNF 阳性细胞数增多,染色加深;模型制备后7 d N1~5组MWT依次升高,TWL依次延长,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依次上调(P<0.05),BDNF阳性细胞数依次增多,染色逐渐加深;模型制备后14、21d,N1~3组MWT依次升高,TWL依次延长(P<0.05),模型制备后21 d,N1~3组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依次上调,BDNF阳性细胞数依次增多,染色逐渐加深;N3~5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s移植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适宜移植数量为105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Gs)移植数量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1~3 d的SD大鼠,制备NSCs悬液.清洁级雄性SD大鼠84只,体重150~180 g,采用右侧坐骨神经半切断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切断,鞘内注射细胞培养液30 μl;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于模型制备后3d鞘内注射细胞培养液30 μl;NP+NSCs 103组(N1组)、NP+NSCs 104组(N2组)、NP+NSCs 105组(N3组)、NP+NSCs 106组(N4组)和NP+NSCs 107组(N5组):于模型制备后3 d,鞘内注射相应浓度的NSCs悬液.模型制备前1 d和制备后1、3.7、14和21 d时测右足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模型制备后7和21 d,痛阈测定结束后,取右侧腰膨大脊髓背角及L5背根神经节,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和N1~5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上调(P<0.05),BDNF阳性细胞数增多,染色加深;与NP组比较,N2~5组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上调(P<0.05),BDNF 阳性细胞数增多,染色加深;模型制备后7 d N1~5组MWT依次升高,TWL依次延长,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依次上调(P<0.05),BDNF阳性细胞数依次增多,染色逐渐加深;模型制备后14、21d,N1~3组MWT依次升高,TWL依次延长(P<0.05),模型制备后21 d,N1~3组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依次上调,BDNF阳性细胞数依次增多,染色逐渐加深;N3~5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s移植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适宜移植数量为105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鞘内注射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干扰腺病毒(AD-Ndrg2-RNAi),研究脊髓背角内NDRG2在脊神经结扎(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180~23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和SNL组(n=36),sham组仅暴露脊神经不结扎,SNL组行L5脊神经结扎术。分别测定术前1 d、术后1、3、7、10、14和21 d大鼠术侧足底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SNL组大鼠各相应时点行为学测试后分别处死,取术侧脊髓腰膨大,检测NDRG2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另取48只雄性SD大鼠行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四组(n=12):sham+生理盐水组(CS组)、sham+AD-Ndrg2-RNAi组(CA组)、SNL+生理盐水组(SS组)和SNL+AD-Ndrg2-RNAi组(SA组);CS、SS两组大鼠术后3 d鞘内单次注射生理盐水10μl,CA、SA两组大鼠相同时点鞘内单次注射10μl,滴度为2×109PFU/ml的AD-Ndrg2-RNAi。于SNL术前1 d、术后1、3、7和10 d分别测定大鼠足底MWT和TWL。术后10 d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术侧脊髓腰膨大,检测NDRG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检测NDRG2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SNL组术后1、3、7、10、14、21 d MWT明显降低(P0.01),术后3、7、10、14、21 d TWL明显缩短(P0.01)。与术前1 d比较,SNL组脊髓背角内NDRG2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在术后1 d明显降低,术后7、10、14、21 d明显升高(P0.05)。与CS组比较,SS组和SA组术后1、3、7、10 d MWT明显降低,TWL明显缩短(P0.05);与SS组比较,SA组术后7、10 d MWT明显升高,TWL明显延长(P0.05)。与CS组比较,术后10 d CA组脊髓背角内NDRG2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SS组均明显升高(P0.05);与SS组比较,SA组脊髓背角内NDRG2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CS组比较,术后10 d CA、SS、SA组脊髓背角内GFAP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NDRG2蛋白含量升高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鞘内注射AD-Ndrg2-RNAi明显抑制大鼠脊神经结扎造成的慢性病理性疼痛,提示星形胶质细胞中的NDRG2参与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及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肌醇需求激酶1α(IRE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雄性SD大鼠8周诱导胰岛素抵抗,以35 mg/kg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3d后血糖≥16.7 mmol/L大鼠为2型糖尿病大鼠.注射STZ 14 d后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低于基础值80%的大鼠为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7):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NP组)、姜黄素组(Cur组)和溶剂对照组(SC组).Cur组和SC组于注射STZ 14 d后腹腔注射姜黄素或玉米油100 mg/kg(25mg/ml),1次/d,连续14d,DNP组不做任何处理.另取27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给予姜黄素后第3、7和14天时测定MWT和TWL,痛阈测定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IREIα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NP组、Cur组和SC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IRE1α表达上H调(P<0.05);与DNP组比较,Cur组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IREIα表达下调(p<0.05).SC组和DNP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IRE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组织蛋白酶S(CatS)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未交配SD大鼠50只,4~6周龄,体重150~ 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假手术+CatS抑制剂吗啉亮氨酸高苯丙氨酸乙烯基苯基砜(LHVS)组(S+L组)、骨癌痛+二甲基亚砜组(BCP+D组)和骨癌痛+LHVS组(BCP+L组).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浓度为2×107/ml Walker256细胞5μl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0、11、12d时S+L组和BCP+L组鞘内注射LHVS 50 nmol/10l,1次/d,BCP+D组给予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分别于造模前1d(基础状态)及造模后3、6、9、10、11、12 d(T0-6)测定机械缩爪反应阈(MWT),分别于鞘内给药前、鞘内给药后0.5、1.0、3.0、6.0、9.0、12.0、24.0 h时测定(MWT).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OX-42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CP组、BCP+D组和BCP+L组T2-6时MWT降低,脊髓背角OX-42表达上调(P<0.01),S+L组MWT和脊髓背角OX-4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P组比较,BCP+L组T4-6时MWT升高,脊髓背角OX-42表达下调(P<0.01),BCP+D组MWT和脊髓背角0X-4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和BCP+D组鞘内给药后3.0、6.0、9.0h时MWT低于BCP+D组(P<0.01).结论 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CatS激活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维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自噬与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关系.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体重250~ 30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吗啡耐受组(M组)和吗啡+自噬增强剂雷帕霉素组(MR组).采用鞘内注射吗啡20 μg,2次/d,连续7d的方法制备吗啡耐受模型.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MR组鞘内注射吗啡20 μg,2次/d,连续7d,并于第3天第2次注射吗啡同时鞘内注射雷帕霉素2.3μg,连续3d.于鞘内注射前及第1、3、5、7天第2次鞘内注射后30 min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最后1次MWT测定结束后1h取L4-6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mTOR(p-mTOR)及自噬标记蛋白LC3Ⅱ的表达.以p-mTOR占总mTOR表达水平的百分比反映mTOR的活性.结果 随鞘内注射时间延长,M组和MR组MWT逐渐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和MR组鞘内注射期间MWT升高,脊髓背角mTOR活性降低,LC3Ⅱ表达上调(P<0.05);与M组比较,MR组鞘内注射第3、5、7天MWT升高,脊髓背角mTOR活性降低,LC3Ⅱ表达上调(P<0.05).结论 脊髓背角自噬增强是吗啡耐受形成时机体的适应性调节机制,可延缓吗啡耐受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环氧化酶-1(COX-1)和COX-2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诱发大鼠切口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112只,随机分为4组(n=28):假手术组(S组)、切口痛组(IP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组(SB203580组).S组鞘内注射0.9%生理盐水20 μl后,吸入异氟烷(呼气末浓度1.4%)min,不做手术;IP组术前10 min鞘内注射0.9%生理盐水20 μl;DMSO组和SB203580组术前10 min分别鞘内注射2%DMSO(SB203580的溶媒)10 μl和SB203580 30 μg(10 μl),然后用0.9%生理盐水10 μl冲洗导管.于鞘内置管后5 d,制备大鼠左后足切口痛模型.各组于术前1 h、术后2、3、6 h和1、2、3、5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各组于术后2、3、6 h和1、2、3、5 d痛阈测定结束后各处死4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脊髓背角COX-1和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P组和DMSO组术后2 h~2 d时MWT降低,术后2 h~3 d时TWL缩短,IP组、DMSO组和SB203580组术后3 h~3 d脊髓背角COX-1表达上调(P<0.05);与IP组和DMSO组比较,SB203580组术后2 h~1 d时MWT升高,术后2 h~2 d时TWL延长,术后6 h~2 d脊髓背角COX-1表达下调(P<0.05);4组术后各时点脊髓背角CO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8MAPK诱发大鼠切口痛与脊髓背角COX-1有关,与COX-2无关.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对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姜黄素对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的效应.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C组)、DNP组(D组)、DNP+二甲基亚砜组(DD组)和DNP+姜黄素50、100、200 mg/kg组(DC50组、DC100组和DC200组).D组、DD组、DC50组、DC100组和DC200组采用腹腔注射链唑霉素75 mg/kg的方法 制备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注射链唑霉素后14 d开始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姜黄素的溶媒)或相应剂量姜黄素,1次/d,连续2周.分别造模前2 d、注射链唑霉素后14 d、姜黄素给药1、3、7、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痛阚(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测定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细胞核磷酸化JNK(p-JNK)和NF-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D组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细胞核p-JNK和NF-кB p65表达上调(P<0.05).与D组相比,DC50组、DC100组和DC200组姜黄素给药期间MWT升高,TWL延长,且与剂量有关,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细胞核p-JNK和NF-кB 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 姜黄素可减轻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JNK和NF-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鞘内预注L-NAME对神经痛大鼠脊髓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鞘内预先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对结扎坐骨神经所致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SD雌性大鼠84只,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n=16);B组:坐骨神经结扎组(n=24);C组:假手术前15min鞘内注射L-NAME 10μl(250μg)(n=16);D组:坐骨神经结扎前15min鞘内注射L-NAME 10μl(250μg)(n=24)。各组动物均再随机平均分为4个亚组,术后分别存活1d、3d、7d和14d。另有4只没有接受任何手术的大鼠处死后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同侧脊髓背角内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各测量时间点A、B两组大鼠同侧脊髓背角内c-fos基因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其中以B组最为明显(P<0.05)。鞘内预注L-NAME可明显抑制结扎坐骨神经所诱导的大鼠同侧脊髓背角内c-fos基因的表达,使D组大鼠同侧脊髓背角内Fos阳性细胞的数目在术后第3d、7d和14d分别较B组下降53.8%、57.1%和43.2%(P<0.05),但A组和C组大鼠同侧脊髓背角内Fos阳性细胞的数目没有差异。结论 一氧化氮是介导神经痛发生的一种重要介质,鞘内预先应用L-NAME可有效减少或预防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大麻素受体1 (CBR1)及含NR2B亚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姜黄素组(Cur组)和溶媒对照组(SC组).S组仅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其余3组采用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ur组术后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1·d-1,连续14 d,SC组给予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分别于术前2d、术后1、3、7、10、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分别于术后3、7、14 d时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背角和DR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CBR1和NR2B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其他3组术后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CBR1和NR2B表达上调(P<0.05);与CCI组比较,Cur组术后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CBR1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P<0.05),S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脊髓背角及DRG神经元CBR1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8只,体重180 ~ 22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36):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CCI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SSI组).CCI组和SSI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SI组于术毕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d,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5 mg/kg,1次/d,S组和CCI组腹腔注射等容量(5 ml/kg)生理盐水.于术前1d、术后3、7、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术后3、7、14 d时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背角Bcl-2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脊髓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与S组比较,CCI组和SSI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Bcl-2和caspase-3表达上调,脊髓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CCI组比较,SSI组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Bcl-2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下调,脊髓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抑制脊髓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