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是指髋臼发育障碍导致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佳,出现生物力学异常,导致股骨头半脱位、脱位;股骨头负重区软骨退变及局灶性坏死;最后出现骨性关节病.1939年,Wiberg提出DDH概念[1],国外文献报道发展中国家DDH发病率为0.15%~2%[2].研究统计显示女性高于男性,比例约为1∶6;单侧多于双侧.我国DDH发病率约为1‰,20%患者有家族史,男女比例为1∶4.75.许多患者在儿童期表现正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半脱位,到中青年时期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为活动后疼痛、行走困难,影响正常工作及日常生活,病变严重者劳动能力丧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蔡翔宇  吴焕卿 《河北医学》2006,12(9):891-893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2例16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4例,经6个月到5年的随访,患者均能自行行走,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的35.82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8.37分。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假体位置的安装是手术的关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臼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就诊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8例(32髋),均应用螺旋臼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随访13个月至7年,2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髋关节脱位,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植骨块不愈合的病例。Harris评分75~96分,其中优8髋,良20髋,中4髋,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应用螺旋臼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的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11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在脱位后均首先给以麻醉下闭合复位、下肢皮牵引6周治疗,其中9例患者获得稳定并未再复发性脱位,2例患者在复位后3个月内又连续2次脱位,并在复位过程中发生髋臼松动,给以手术翻修髋臼调整外展角后获得稳定.术后4个月至6年随访,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过大、假体安装位置不当是脱位的常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少数假体位置不当且稳定实验阳性者应考虑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HA的康复知识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小儿多见,多数患者进行一定的治疗后得以治愈,少数未经治疗者,随着年龄增长可发展为股骨头坏死,假髋臼严重骨性关节炎.对此类严重病理改变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改善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其护理难度较大.2006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本科收治了15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胜利  韩一生  杨欣建 《医学争鸣》2005,26(23):2204-2206
0引言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儿童时期原因不明的先天性髋关节疾病,其发病率在欧美约1‰,国内约为0.5‰~2‰.而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多为儿童时期诊断遗漏、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或儿童时期髋关节其他疾病如:Legg-Carlve-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的自然转归而发展所致.至成年阶段,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多已相当严重.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的材料、工艺、假体设计及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成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成为其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现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畸形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畸形,也有由于各种疾病晚期所导致的髋关节畸形。如,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髋臼陷入症、髋关节炎症后期强直畸形等。在对这些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需要考虑许多特殊的问题。本文试以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为例,简单介绍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随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严重程度的增加,髋关节组成结构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髋臼窝变浅、形成髂骨假臼或假臼增生、硬化,真性髋臼内被纤维组织充填后外形很难分辨;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 《当代医学》2011,17(6):5-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11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在脱位后均首先给予麻醉下闭合复位、下肢皮牵引6周治疗,其中9例患者获得稳定未发生复发性脱位,2例患者在复位后3个月内又连续2次脱位,并在复位过程中发生髋臼松动,给予手术翻修髋臼调整外展角后获得稳定。术后4个月~6年随访,未再出现脱位。结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过大、假体安装位置不当是脱位的常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少数假体位置不当且稳定试验阳性者应考虑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HA的康复知识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66例骨性关节炎病人,均采用THA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将术后髋关节脱位病人设为脱位组,未脱位病人设为未脱位组。记录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及病历资料,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6例骨性关节炎病人THA术后脱位25例,脱位率9.40%;2组病人年龄、人工股骨头直径、髋关节手术史、手术失血量、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术后股骨偏心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而性别、BMI、手术入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手术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女性、人工股骨头直径 < 30 mm、髋关节手术史、后外侧入路、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10°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年龄>75岁、女性、人工股骨头直径 < 30 mm、髋关节手术史、后外侧入路均可增加其脱位风险。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1989年起采用新型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8例取得良好效果。本手术是直接调整髋臼和股骨头的位置,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文中简单介绍了手术方法,着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讨论了手术的设计原理。我们认为这一手术设计合理,符合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不破坏髋关节的结构,手术安全;术后CE角增加幅度大,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高,效果确切;对有半脱位者还可以适当内移股骨头,缩短负重力臂,减轻患髋承受的压力,从根本上矫正了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形态,此手术还可延用于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较为严重的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手术方式,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人工全髋关节代替其自身的病变髋关节。适用于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等。我院2002-05/2004-05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伟  邓华军  韦敏荣  何义  谭云飞 《广西医学》2020,(23):3107-3109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儿童骨骼肌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理变化包括髋关节发育性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全脱位等,若不能早诊断、早治疗,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股骨头坏死及骨性关节炎,导致下肢残疾。髋关节造影不但有助于诊断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了解髋臼内的解剖结果及评价复位效果,还能预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走向,对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及早行手术干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就髋关节造影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率为1‰~2‰。其是由股骨头和(或)髋臼的大小、形态、取向和(或)组织构成异常导致,通常指关节囊松弛和(或)髋臼太浅。DDH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关节疼痛、步态异常及早发型骨性关节炎,因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预防该病必须了解病因,而遗传因素是DDH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髋臼假体定位不准确是导致关节脱位的主要因素.提高髋臼假体定位准确性可降低THA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率,减轻假体内衬磨损,延长髋臼假体使用寿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本文就髋臼假体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48例(6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44例6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5.3年(2~9年)。按Crowe分类,I型18例24髋,Ⅱ型15例20髋,Ⅲ型6例10髋,Ⅳ型5例9髋。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除I例CroweⅣ型(2髋)外,髋臼侧均在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3例4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其余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2髋术后脱位经保守治疗而愈。2髋术中小转子上方襞裂骨折,但股骨假体稳定。4髋有异位骨化,其中BrookⅡ型3髋,Ⅲ型1髋。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5分,术后平均为89分。结论后外侧入路、真臼水平重建髋臼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李远景  张德  丘宏伟  黄耀斌  汪璟  黄秀娟  黄健 《广东医学》2012,33(20):3129-313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常规方法和术中联合调整前倾角方法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方法 对照组为18例(21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22例(2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联合调整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假体前倾角手术.结果 对照组2例术后出现人工关节前脱位,观察组所有患者无关节脱位.结论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颈前倾角一般较大,全髋关节置换时联合调整髋臼杯及股骨假体前倾角,术中减小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假体前倾角,能有效预防人工关节前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髋臼盂唇是附着在髋臼边缘的纤维软骨组织,它一方面加深髋臼窝,分散应力稳定关节,另一方面起着调节关节滑液营养软骨的作用.创伤、退变、发育不良、髋关节运动过度、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髋臼盂唇损伤的主要因素.髋臼盂唇损伤后引起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改变,加速关节软骨磨损,提前出现骨性关节炎.近年来髋关节镜技术成为治疗盂唇损伤的主要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髋臼内移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31例(38髋)接受THA的CroweⅡ~Ⅳ型DDH患者(术中均应用髋臼内移技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通过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术中发现髋臼骨折3例;术后发生早期脱位1例(术后3个月)、臼缘-股骨颈撞击综合征3例、臼杯移位1例.术中获得平均髋臼内移距离为12 mm (5~20 mm),平均臼杯覆盖率为85% (70% ~ 100%).平均髋臼外展角为47.5°(42°~ 65°),其中4例臼杯外翻位置入(外展角>60 °).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46.6 (38~77),术后为83.0(6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内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DDH髋臼重建技术,但需要准确的术前计划及良好的术中操作,以避免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生后或生后不久股骨头脱出髋臼,并有一些骨性和软组织的发育不良,是小儿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诊断比较困难,且治疗方法多种,其治疗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