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真丝微粒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真丝微粒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12例,所有病例均行选择性数字减影脊髓血管造影确诊,根据病变部位及供血动脉情况采用经造影导管直接栓塞9例和微导管理超选择栓塞3例。栓塞后造影,病变闭塞90%以上者10例,病变闭塞80-90%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改善10例,无变化2例。我们对其栓塞材料,方法及适应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脊髓血管胚胎发育的研究对脊髓血管畸形治疗的指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胚胎发育对脊髓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各胎龄胚胎及胎儿、新生儿和成人尸体标本,观察脊髓血管。回顾324例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治。结果 描述对脊髓血管胚胎各期的发育特征,分析脊髓纵裂畸形和椎体血管瘤伴发的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例。在髓内动静脉畸形的手术中发现畸形团与正常脊髓实质之间有一层增生的胶状质相隔。结论 脊髓血管最早发生在脊髓表面,逐渐长入或被卷入脊髓实质。脊髓动静脉畸形最早发生在胎龄3周以前。大部分脊髓动静脉畸形团可以切除,而不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4.
脊髓血管畸形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象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类疾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1986年6月~1995年6月共诊断治疗脊髓血管畸形18例,效果尚满意,本文就其诊断分类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6.
脊髓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树山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6,1(1):9-11
作者5年内共行脊髓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切除术35例。本文总结本组病人的临床表现。讨论本病的分型和显微外科切除技术,由于本病缺乏独持的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为其它脊柱脊髓疾病。诊断上最主要的方法是MRI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一般说来,硬脊膜和脊髓表面动静脉瘘可成功地完全切除.但凹块型AVM的治疗却是一个复杂的外科问题。显微外科切除术的关键是良好显露.彻底止血和尽可能多处理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7.
脊髓血管畸形(附7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MRI、DSA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病例,其中髓内血管畸形38例,髓周动静脉瘘2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11例.结果单纯性栓塞治疗24例,先栓塞后手术5例,单纯手术治疗39例,保守治疗2例.随访56例,痊愈12例,好转29例,无变化11例,恶化4例.结论MRI与DSA结合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最好手段.针对不同病变特点和影像特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AVMs)。方法:本组18例脊髓AVMs,14例采用干燥硬脑膜粒栓塞,2例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粘合剂经微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另2例用3个0真丝线段栓塞。结果:病灶完全栓塞15例,栓塞80%~90%3例。肢体瘫痪症状明显改善16例,其中2例有手术切除史者症状未改善,平均随访32个月,有14例症状完全恢复正常,2例多支供血者经再次栓塞治疗后症状改善,另2例无变化。结论:血管内治疗脊髓AVMs优于手术治疗,应首先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9.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26例,拒绝手术2例。血管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2例。术后症状好转19例,无变化5例,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MRI及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诊断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血管瘤血供,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研究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62例MRI、DSA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结果;髓内隐匿型AVM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余各类型男性多于女性;髓周AVM、髓内AVF青少年多见,硬膜型AVF多见中老年;髓内AVM多位于颈髓及胸腰髓,AVF多位于胸腰段区域;髓内AVM急性起病多见,AVF多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结论:根据临床症状、起病特征可初步判断病变类型,争取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脊髓室管膜下瘤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脊髓室管膜下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合术中所见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理检查显示:室管膜下瘤8例,室管膜下瘤含室管膜瘤成分1例。术后肢体肌力不同程度好转7例,减退2例;括约肌障碍恢复正常1例;短期浅、深感觉障碍均较术前略加重;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2~36个月,非全切病人中肿瘤复发3例。结论脊髓室管膜下瘤少见,手术可缓解病人临床症状,显微镜下全切除是最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病例,对其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手术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6例症状改善,4例加重.随访时间为1-8年,肿瘤全切和近全切除患者均没有复发.结论 磁共振上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手段,病灶全切除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对脊髓血管畸形经栓塞治疗后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机制探讨。方法 章介绍了3例脊髓血管畸形栓塞后发生坐骨神痛共有特点,立即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及血管造影分析。结果 经昆急手术切除栓塞形血管袢及椎板减压或再栓塞治疗,症状迅速消失而治愈,结论 其发病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1)栓塞产生急性椎管内静脉压增高压迫汽油神经根;(2)脊髓静脉引流具有单向性并呈纵向长轴系统,引流静脉栓塞引起脊髓水肿影硬膜及根静脉回流,(3)巨大静脉瘤栓塞引起体积增大。(4)根髓大动脉的行及位置,(5)椎管内静脉压梯度失衡。(6)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栓塞产生血管外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9例患者的MRI表现,及其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这类肿瘤在MRI上可分为三型:A.空洞型,肿瘤大小不等,且继发延、脊髓空洞;B.囊肿型,为囊内小的附壁结节;C.实体型,为巨大的实体性肿瘤。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全切除肿瘤,并经病理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系统状态好转者18例,加重1例。结论 颈髓MRI能对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并可将其分型,以利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诊断时,还需与胸廓出口综合征和颈椎病相鉴别。认为颈髓髓内、即使累及延髓的血管母细胞瘤宜行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随肿瘤类型不同而各异,最为重要是:需沿正确的界面分离,并应在离断供血动脉后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7.
18.
刘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5):282-283
长久以来,献中对脊髓血管性病变的分类及命名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而且现有的分类方法复杂,有时不能反映病变的特点。Spetzler等基于130例脊髓血管性病变患的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献,根据病变的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解剖学特征和手术中的观察,对脊髓血管性病变的分类提出一种新的修订方案,共分为3类(表1)。 相似文献
19.
The clinical findings in 130 consecutive cases of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by metastatic extradural tumors were analyzed. These 130 patients were combined with a previous survey of 105 patients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radiation therapy (RT) alone with that of surgical decompression followed by RT. Ambulation after treatment was considered a successful outcome.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tumors producing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were (in order) breast, lung, prostate, and kidney. In 68% of these tumors the thoracic region was involved. Pain was the primary symptom in 96% of the patients, while motor or sensory deficits (or both) were found in 82% of them. Therapy consisted of surgery and RT in 65 patients and RT alone in 170 patien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outcome between those treated by surgery combined with RT and those managed by RT alone. Patients with radiosensitive tumors and those ambulatory at the onset of treatment benefited whether treated by surgery or by RT. Seventy-five percent of living patients who improved from treatment remained ambulatory at 6 months, and approximately 50% of living patients were ambulatory at 1 year. We conclude that RT without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is as effective as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in treating 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from systemic canc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脊髓末端积水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与结果 10例脊髓末端积水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1例为全脊髓积水、8例为骶管内脊膜囊肿、1例合并骶部皮毛窦),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双下肢无力,尤以肢体远端显著,5例伴尿道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存在与脊髓空洞平面相关的感觉障碍平面,尤以浅感觉减退为主。术前MRI显示脊髓低位、脊髓末端无圆锥结构、脊髓和终丝内异常信号。于手术显微镜下切断终丝、引流髓内积水、切除骶管内脊膜囊肿、松解脊髓栓系。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手术时间2.15 h、术中出血量220 ml。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降低,下肢肌力、尿道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术后平均随访6.10年,Mc 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均达到Ⅰ级。末次随访时复查MRI显示,脊髓圆锥结构恢复,脊髓末端上升,髓内积水消失,脊柱生理曲度未发生变化。结论脊髓末端积水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罕见,主要表现为慢性脊髓功能障碍;MRI特征性表现为脊髓低位,圆锥结构消失,终丝和髓内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无强化。于手术显微镜下切断终丝、引流髓内积水、松解脊髓栓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