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将高浓度的溶栓剂直接注入血栓部位早期溶栓以达到溶栓的最佳效果。材料与方法42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插至闭塞血管近端或血栓内注入尿激酶(UK)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溶栓后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27例,无变化3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治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者,采用PTA消除,并注入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动脉系统4例,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7%。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急笥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者,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消除,并注入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67%。结论 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后再通动脉出现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发病3~6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发生再闭塞的情况.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闭塞2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30例.动脉溶栓后起初血管再通率为78.6%.再闭塞率为20.5%.稳定再通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modified Rankin Score 0~2)明显高于发生再闭塞者(80%与33.3%)(P=0.012).对两组患者单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16分(P=0.018)和动脉溶栓后仅获得部分再通(P=0.035)可能是血管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16分或动脉溶栓后仅获得部分再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于发生再闭塞,再闭塞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由CT确诊、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微导管技术在靶血管闭塞点或起始部输注尿激酶进行超选择性溶栓治疗,溶栓前后均作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以了解血管闭塞和再通情况。结果:临床痊愈18例,显效8例;闭塞性血管完全再通18例,部分再通8例,26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动脉炎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端孔直头导管紧靠阻塞近端,15分钟内注射25万单位尿激酶,再一小时内加压滴注25万单位尿激酶。在超滑导丝的作用下,将多侧孔灌注导管头及侧孔埋入血栓内,4小时加压滴注25万单位尿激酶。超滑导丝在血栓阻塞段来回缓慢拉动,保留导管或患肢动脉直接注入尿激酶。结果:9例患者经介入溶栓治疗后,8例血管再通,痊愈出院,1例合并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保留导管治疗后,阻塞端下移。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动脉炎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特别适用于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急性血栓形成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且自发病高峰起12h内就诊患者。使用尿激酶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其中7例采用溶栓加球囊扩张,1例支架置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7例。未通者3例,1例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经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或上肢动脉经皮腔血管成形术后、予尿激酶持续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可行性。方法近2年来,我院收治14例下肢或/和上肢动脉急性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10例患者行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术后病变动脉近端留置溶栓导管,予尿激酶持续溶栓3~5d;4例患者行接触性溶栓,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4例患者肢体缺血的症状均明显减轻,治疗后动脉造影示38条闭塞动脉中32(84.2%)条动脉复通、血栓溶解,术后4周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进行PTA及溶栓治疗的32条病变动脉中26条动脉保持通畅,14例患者穿刺点均有渗血,其中4例合并患肢皮下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肢体急性动脉闭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研究早期静脉和动脉内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rion,CI)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6例病程少于6小时,脑血管造影发现与症状相一致的血管闭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和静脉内联合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不超过100万u.结果:13例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血管再通率为81.25%.基本痊愈6例,显著有效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7.5%.并发颅内出血4例,出血转化率25%.结论:静脉和动脉内联合溶栓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动静脉接触性溶栓是经过脑血管造影确诊后,在微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选择性置于患侧脑动脉或脑静脉(静脉窦),进行局部用药,此方法易于化解血栓,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我院自1999年8月至今已对15例患者开展了此项介入治疗.在治疗中我们应用高压注射器灌注尿激酶进行接触性溶栓代替了自动加压输液泵及人工手推方式灌注药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25例发病在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确定闭塞血管后,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17例闭塞血管再通,再通率为68.0%。溶栓后卒中分数较术前减少4分以上,表明早期使闭塞血管再通过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6例家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进行了早期颈动脉内尿激酶灌注治疗的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病理学业化和溶栓治疗效果、脑内出血的发生率及其特点,以及早期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发生率。笔者认为,早期动脉内尿激酶灌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可使被栓塞的血管迅速再通,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性脑梗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48例发病于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5例(10.4%),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36例(75.0%),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8.3%),椎基底动脉闭塞3例(6.3%)。结果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28例(58.3%),部分再通11例(22.9%),未通9例(18.8%);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疗效良好的患者33例,疗效差者15例;39例溶通患者中疗效良好者31例(79.5%),9例未溶通患者中疗效良好者2例(22.2%);溶栓后脑出血11例(22.9%)。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25例发病在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经全脑血管造影确定闭塞血管后,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17例闭塞血管再通,再通率为68.0%。溶栓后卒中分数较术前减少4分以上,表明早期使闭塞血管再通过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后造影剂渗出的相关因素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发病6h内行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基线和动脉溶栓治疗后头颅CT结果,观察造影剂渗出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闭塞3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48例.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78.2% (61/78).动脉溶栓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显示,造影剂渗出共16例(占20.5%),其中4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的患者,12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溶栓后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者.无造影剂渗出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modified Rankin Score,mRS 0 ~2)的比例(74.2%)明显高于发生造影剂渗出者(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发生造影剂渗出者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5%)明显高于无造影剂渗出者(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单因素X2检验分析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6分(且<22分)、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Hg、溶栓后血管获得再通、使用微导管和微导丝机械碎栓、经微导管造影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可能与发生造影剂渗出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16分(且<22分)、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 Hg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可能是造影剂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NIHSS评分>16分(且<22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症患者、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 Hg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者易于发生造影剂渗出.造影剂渗出与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相关,而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介入治疗6h内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7例病史6h内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溶栓介入治疗,同期选择年龄、病情相匹配的、病史6h内的无溶栓的对照患者27例常规给予普通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各时点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各时点的NIHSS、BI评分相比,动脉溶栓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溶栓组27例患者中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7例,部分再通4例,未通6例,血管再闭塞伴颅内出血1例,死亡1例,术后90d生活状态优者(BII〉90)14例,良者(50≤BI〈90)6例,差者(BI〈50)7例,血管再通者生活状态最优。结论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把握手术时间窗,积极治疗能明显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溶栓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介入下股动脉穿刺血栓内置入溶栓导管,通过术中脉冲推注尿激酶及协同术后经溶栓导管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术后加强溶栓导管的护理及患肢血运的观察.结果 11例术中完全开通,9例48 h内复通,6例部分溶通,但血栓平面均有所下降,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介入置入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动脉内尿激酶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结果,并明确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48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了局部动脉内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中有17例(35%)获得完全再通,其中13例椎基底动脉阻塞者有8例(62%),20例大脑中动脉阻塞者有9例(45%),而15例颈内动脉阻者则无一例完全再通。60%大脑中动脉阻塞者神经状态得到改善,而椎基底动脉与颈内动脉阻塞者分别有39%与20%得到改善(P<0.05)。总的死亡率为21%。结论:大脑中动脉阻塞的患者血管完全再通后神经状态可得到改善,而椎基动脉阻塞者再通与临床改善两者间并无必然联系,颈内动脉阻塞者则很难获得完全再通。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溶栓介入治疗的价值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原因。材料与方法 :对 16例发病在 2~ 8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TIMI血流分类。尿激酶平均用量6 0万单位。患者病情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生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 (NIHS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个月进行 ,根据ModifiedRankScore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 3) ,差结果 (MRS 4~ 6 )两类。结果 :闭塞时间 <6h的 12例中 ,TIMI0~I级 ,溶栓后部分 /完全再通 11例 ,闭塞时间在 6~ 8h 4例中 ,TIMI 0~I级 ,溶栓后部分 /完全再通 2例。 13例患者(81 2 % )为好结果。 3例 (18 8% )为差结果。良好的预后与入院时NIHSSS评分的高低与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有密切相关 (P<0 0 1)血管再通与开始溶栓时间 <6h (P <0 0 5 )有关。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 ,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急性脑卒中后开始溶栓时间与疗效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72-1873
探究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均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治疗,治疗后检测闭塞再通情况,并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AD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再通率(97.44%)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再通率(93.75%)显著高于椎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患者再通率(72.2%)、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闭塞再通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对有效治疗不同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及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具有显著再通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