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四联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的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实施置管前后护理。结果2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1例发生穿刺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缓解了心包填塞症状,缩短了疗程,心包积液引流干净,无1例因心包缩窄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效果肯定,加强置管期间护理、保证引流通畅、预防感染是整个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采用平卧位 ,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 ,按Seldinger方法 ,剑突旁左侧肋弓处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 结果 48例都能 1次穿刺置管成功 ,无气胸、出血和心脏误伤等并发症。置管引流 1~ 2小时后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置管引流 3~ 62天 ,平均(14.2 3± 5 .6)天。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心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 1次置管而集急救、诊断、治疗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 ,导管可长期保留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在大量心包积液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穿刺留置引流心包积液 16例 ,穿刺前均行心脏彩超检查 ,了解心包腔分离程度、确定进针方向 ,全部病例均穿刺成功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并有效解除心包填塞症状。运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 ,操作方便、安全 ,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1998-04~2004-10我科对恶性心包积液36例采用Seldlnger法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合并腔内化疗的方法治疗,安全性高,疗效较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并积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10例结核性心包炎并积液单纯心包穿刺治疗组与同期13例结核性心包炎并积液穿刺静脉留置管引流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单纯心包穿刺组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大部分积液及压塞未缓解,其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亦明显多于后者,13例引流组病人经引流治疗,大部分积液消失(12/13)采用两维超声定位、定向,未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并可引流较长时间(5—14天)。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损伤小,可有效的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并积液病人。  相似文献   

7.
Seldinger法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方  樊树清 《临床荟萃》1999,14(4):160-160
为探讨更加安全、方便的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方法,1996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Seldinger导管法,对3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共施行了42例次心包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均取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7~74岁。恶性肿瘤心包转移28例,其中6例因心包填塞症状复发而行第二次置管引流术。结核性心包炎8例。二维超声42例次均为大量积液。 1.2仪器 中心静脉导管为美国Arrow公司或深圳益心达公司生产,14Ga或16Ga均可,均为带侧孔的单腔导管,导管总长度为35cm,前端20cm有刻度显示。每套消毒的一次性包装中还配有注射器和18号薄壁穿刺针各1支,“J”形头软导丝(0.83mm)1根,另外尚配有皮肤扩张器,封堵螺帽等。  相似文献   

8.
心包穿刺是心包积液常用的诊断的和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已被广泛应用。我科自1997年3月至2001年11月来,利用中心静脉导管对10例癌性大量心包积液病人进行了心包引流,减轻了病人痛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设导管引流组26例和常规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导管组胸水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1)。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胸腔积液.胸膜腔内积液的形成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任何原因使胸腔内液体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均可导致胸腔内液体形成异常积聚称胸腔积液[1].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师向楠  李雅惠 《全科护理》2011,(12):1079-1080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胸腔积液。胸膜腔内积液的形成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任何原因使胸腔内液体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均可导致胸腔内液体形成异常积聚称胸腔积液。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用注射器反复多次抽取积液。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一种较新的方法。我科于2006年开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治疗心包积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Seldinger插管法。结果 :置管 34例次均成功。抽出心包积液5 0~ 4 0 0 0ml,平均 2 4 5 0 6 1± 1392 8ml。抽液次数 4~ 9次 ,平均 5 5 4±1 87次。导管留置时间 3~ 2 4d ,平均 12 33± 5 76d ,其中 3例患者带管出院回当地继续治疗。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心包积液操作简便、安全、效果好 ,做好患者置管前后护理 ,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8例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治疗,8例均成功置管引流积液,且临床上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具有简单、可靠、安全、有效、经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包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定位穿刺点、并将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入心包内,间断或持续引流积液.结果:均一次穿刺成功,心包内顺利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导管留置时间5h~12d,平均5.6 d;置管操作及留置过程中未发生与导管穿刺相关并发症,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是治疗心包积液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可避免一次性抽液过多或反复穿刺所致的并发症,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心包穿刺术.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重视术前准备工作,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引流管护理,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无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心包积液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是进行心包穿刺抽液,但其致命的并发症可高达1.4%~20%[1]。随着B超定位在穿刺中的应用,使其变得较为安全、可靠,但心包积液在疾病的一定时期内会不断生成,因此临床上可能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心包穿刺,多次穿刺的并发症较单次穿刺更多^[2.3]。我  相似文献   

17.
尹中君  龚艳艳  赵劲  顾刚 《临床荟萃》2004,19(11):644-644
心包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据尸检统计发病率约为5%。Hiroki及韩立宪等经纤维心包镜通过病理及细胞学检查统计,恶性心包积液约占心包积液病因的47.1%。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引流并注入顺铂治疗42例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包括置管前准备、心理护理、置管中的配合和置管后护理。认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减少了穿刺次数,立即缓解了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引流积液及心包内注入药物等方面优于传统穿刺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引流胸水治疗6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护理、清毒隔离、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指导、疼痛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认为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加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可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大量心包积液易导致心包填塞征,危及病人的生命,故需反复抽液。传统的心包穿刺术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容易产牛各种严重并发症。我科采用留置导管的方法,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取得成功,现报导如下。回典型病例例],女性,76岁,患非特异性心包炎,同时伴有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多囊肾、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等。药物治疗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症状得不到控制,子心包腔穿刺留置导管间歇抽液.第5天行心包腔空气造影,仍有大量心包积液,15天后复查B超,心包积液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