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四前磨牙,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 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各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能谱分析显示,8、16周时各组间钙含量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A组最高,实验B组其次,对照组最低.结论:PRP及PRP/OAM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促进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能力。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待拔牙窝内骨组织基本成熟后植入种植体,其周围制备骨缺损(外侧壁制备深4 mm,颊舌及近远中向各1 mm的环行骨缺损)并植入骨移植材料;随机选取实验动物的左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CGF与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的混合物;对照组植入TCP。8、16周后分别处死动物2只,进行X线、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钙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周及16周时,肉眼及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种植体-新骨界面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CGF能够促进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缩短骨整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旺  刘旭辉  刘维贤 《口腔医学》2009,29(4):183-185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评价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下颌1、2、4前磨牙。每只犬左右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第4前磨牙牙位为实验A组,第1、2前磨牙牙位为实验B组,对照侧第1、2前磨牙牙位为对照组。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实验A组骨缺损区植入OAM/PRP;B组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8、16周分别处死动物2只,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结果8周时,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各组间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16周时,实验A、B组可见哈佛氏系统,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各组C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OAM及PRP/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4.
富血小板血浆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每只犬一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及其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拔牙处植入种植体,每只犬共植入3颗种植体,第一、二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对照组,对侧第四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实验A组,同侧第四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实验B组。种植术中同期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密度,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8周时骨密度测量,各组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仅为纤维性结合。16周时骨密度测量,两实验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RP及PRP/OAM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7,(4):302-30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以及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PRP/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Beagle犬4只,体质量10~13 kg,每只犬左右两侧下颌第四前磨牙牙位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与B组同侧的第一、二前磨牙牙位作为对照组。A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PRP/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采用能谱分析各组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同时观察各组种植术后8、16周组织学形态。结果 A组和B组种植术后8、16周时种植体部位骨表面Ca~(2+)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种植术后8、16周时种植体部位骨表面Ca~(2+)含量为(26.01±3.28)%和(44.10±7.11)%,明显高于B组(P<0.05);种植术后8周,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B组种植体边缘可有新骨形成,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种植术后16周,A组和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仅为纤维性结合。结论 PRP及PRP/OAM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能有效促进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6.
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将每只犬的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拔牙后3个月植入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于植入后第8、16周分别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测量骨密度.能谱分析种植体一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8周时,实验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种植体一新骨界面Caz+含量(22.1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3.13±2.44)(P<0.05).16周时,实验组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实验组种植体一新骨界面Ca2+含量(42.23±6.20)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3.12)(P<0.05).结论: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并促进种植体一骨界面形成较完善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预成直径为2.0mm的螺纹纯钛种植体48颗,新西兰白兔12只,每只在双侧胫骨各钻2孔,实验组孔径4.5mm,对照组孔径为2.0mm,实验组同期植入复合材料+纯钛种植体,对照组只植人种植体,分别于术后4、8、12、16周随机处死三只动物,制作硬组织标本、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标本,观察移植材料及种植体一新骨界面变化情况,并分析每一时期两组Ca、P、S元素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复合材料植入后未见明显的异物反应。实验组种植体植入后未发生明显移位,16周时能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较好的骨结合。能谱分析显示,16周时两组Ca、P、S元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可以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材料,并能促进种植体一骨界面形成较为完善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以Bio-oss胶原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4只小型猪设立自身对照,获取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液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后进行I型胶原、骨钙素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同Bio-oss胶原构建BMSCs/Bio-oss胶原复合物,构建小型猪下颌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将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处,通过影像学、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及组织学检测初步评价其促成骨作用。结果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Von Kossa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细胞生长附着于材料网孔内表面;8周时成骨组织学观察可见BMSCs/Bio-oss胶原复合物植入组成骨量大于Bio-oss胶原植入组,能谱分析显示,2组Ca2+含量有统计学差异。16周时,组织学观察可见2组成骨量已无明显差别,能谱分析显示,2组Ca2+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BMSCs/Bio-oss胶原复合物修复小型猪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相对于植入Bio-oss胶原能够缩短种植体发生骨结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甲状旁腺激素(1-34) [parathyroid hormone(1-34),PTH(1-34)]联合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骨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8只杂种犬的两侧胫骨各制备两个种植窝,于种植窝的一侧骨壁创造骨缺损.将种植体植入种植窝,CHA植入骨缺损处.术后将8只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只.实验组每周连续3d背部皮下注射40 μg/kg PTH(1-34)溶液,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和8周两组各处死2只动物获取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8周实验组骨缺损处的密度影均高于对照组,种植体与骨接触的界面间未见低密度透射影像;实验组种植体最大拔出力值(199.8、411.5 N)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100.1、184.5 N),P<0.05;拔出力值实验组术后4周与对照组术后8周接近.术后4周实验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小梁较对照组稍粗,连续性较好;种植体表面与新生骨直接接触.术后8周实验组新生骨较对照组致密;种植体表面与新生骨接触较对照组广泛.结论 PTH(1-34)联合CHA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修复,使种植体与骨愈合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分析和评价两种异种骨移植材料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组织再生后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成年比格犬两只,每只犬的四肢股骨中分别植入24枚种植体(每侧股骨6枚),共48枚。再用裂钻在近心端1--4号种植体远中制作一5mm直径的圆形骨缺损并分别用两种异种骨移植材料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组织再生。手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并用万能力学实验机通过推出、拉出实验测试种植体-骨结合力、通过扭矩实验测试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三组种植体和骨界面x线表现相似,均有新骨形成;Bio—OSS组骨的结合强度要略高于天博骨粉组,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与正常对照组均有差异。结论:两种异种骨移植材料均可较好的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骨组织再生,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醒我们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引导组织再生后早期临床负载方式的选择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和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构建的细胞-膜片包裹珊瑚支架后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兔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滴加到六孔培养板上,再滴加牛凝血酶溶液,形成凝胶样MSCs/PRP混合物,置于孵箱内培养。第1周用DMEM完全培养液,第2周用DMEM诱导培养液培养,形成细胞-膜片。将细胞-膜片取下后包裹珊瑚支架,植入供体兔颅骨直径15 mm的圆形缺损内,用自体颅骨和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8周和16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等,评价其骨修复效果。结果:培养的细胞-膜片厚约2 mm,呈半透明胶冻样,有较好的韧性和可操作性。细胞-膜片/珊瑚组修复兔颅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珊瑚修复组,在16周时得到完全的骨修复,与自体骨类似。结论:用MSCs和PRP在体外培养构建的细胞-膜片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包裹珊瑚支架后具有良好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珊瑚/骨髓基质细胞(MSCs)/富血小板血浆(PRP)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后滴加到珊瑚团片上,形成珊瑚/MSCs/PRP复合物,用其修复MSCs和PRP来源兔颅骨极限缺损。自体颅骨或单纯珊瑚植入作为对照。术后6周和12周,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评价其骨修复效果。实验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两组之间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珊瑚/MSCs/PRP组,术后第6周,在整个缺损区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新骨形成;第12周,缺损区珊瑚完全降解吸收,被成熟的板层骨取代,缺损表现为完全的骨修复.图像分析显示:术后第6周和第12周,珊瑚/MSCs/PRP组的成骨量显著多于珊瑚组(P〈0.01);术后第12周,珊瑚/MSCs/PRP组成骨量与自体骨组接近(P〉0.05)。结论:应用珊瑚作为支架材料、MSCs作为种子细胞、PRP作为内源性生长因子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与自体骨移植相近.是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引导性骨再生(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技术修复腭裂骨缺损的效果。方法:16只成年犬分为2组:实验组8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将rhBMP-2/Co/PLGA复合生物膜植入骨缺损区,对照组植入Co/PLGA复合生物膜。分别于术后第4、8、12、24周,对其上颌骨进行三维CT扫描观察,同时进行新骨组织学检查。结果:从影像学、组织学检查的结果看,实验组的新骨形成优于对照组。结论:植入rhBMP-2/Co/PLGA复合生物膜可用于修复腭裂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富含血小板血浆诱导口腔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犬下颌骨种植周围缺损模型,探讨与评估富含血小板血浆与磷酸三钙联合应用后,对种植体骨结合的效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在6只成年杂种犬双侧下颌骨下缘各植入2颗纯钛种植体(共24颗)并在种植体周围造成缺损。右下颌2颗为对照组,在缺损处填入磷酸三钙和生理盐水的混合物,左下颌2颗为实验组,在缺损处填入磷酸三钙和富血小板血浆的混合物;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2只犬,先后行大体观察、电镜观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比对照组缺损处愈合更平整且种植体更稳定;4、8、12周电镜观测时均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种植体骨结合率高;组织学观察在实验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细胞及新生骨小梁,新生骨组织较成熟,而对照组成骨细胞少、骨小梁细而少、纤维组织多见。结论:富含血小板血浆可能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及种植体骨结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藻酸盐微囊和PRP/藻酸盐微珠2种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42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每组14只,切除兔桡骨中下段1.5 cm的骨质造成极限性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PRP/藻酸盐微珠复合物、PRP/藻酸盐微囊复合物、PRP凝胶于骨缺损处。另取4只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对照。术后观察其一般情况并于8、12周每组分别处死7只实验动物,取材行X线片检查及组织学切片,观察成骨效果。结果 术后8周和12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成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经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评估,各组的成骨能力依次为:PRP/藻酸盐微珠〉PRP/藻酸盐微囊〉PRP/凝胶,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RP/藻酸盐微珠的成骨能力最强。结论 PRP/藻酸盐微珠对骨缺损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学中一种替代骨组织的生物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12只成年杂种狗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的近中形成3 mm×3 mm×5 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Co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Co膜。术后1、2、4、6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拔出实验)测定等方法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形成量多、外形好、骨成熟时间早,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结论可吸收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以期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骨组织愈合的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