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宝  李林 《山东医药》2009,49(46):30-31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合剂对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中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普通家兔48只,将其中3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两组常规饲养。实验组在常规饲养的基础上加喂补肾壮骨合剂[1g/(kg·d)],早、晚各喂养1次。两组均在无菌条件下暴露桡骨中下1/3段,用骨磨钻制成20mm的骨缺损模型。另12只处死后取髂骨制成颗粒状骨植入上述骨缺损处,分别在术后3d及1、2、4、6、8周处死,两组每次分别处死3只,取骨缺损处标本,用PCR法进行BMP-2基因的动态定量分析。结果术后3d及1、2、4、6、8周时,对照组BMP-2基因分别为1453、4972、1230、411、856、902拷贝,实验组分别为2547、5397、3171、501、1981、1978拷贝,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明显低于实验组(P均〈0.05)。术后相同时间,对照组骨缺损修复过程中骨板形成较实验组慢。结论补。肾壮骨合剂可明显提高骨缺损处BMP-2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诱导成骨进程,提高骨组织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玉宝  金日  金元哲  李林 《山东医药》2008,48(29):36-37
取家兔20只制作左右桡骨骨缺损模型,于骨缺损处行同种异体髂骨骨松质植骨,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补肾活血中药(骨碎补、续断、自然铜、土鳖虫)饲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饲养,于术后1、2、4、6、8周处死动物取骨痂,行HE染色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两组1周时VEGF表达均呈弱阳性,其后实验组VEGF表达均强于对照组;镜下实验组各时点软骨细胞形成及血管数量多于对照组.提示补肾活血中药可促进骨缺损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松质骨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负载兔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BMG载软骨细胞,体外培养12d后植入同种异体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对照组植入BMG或不作任何植入。移植前用胰蛋白酶处理关节软骨缺损。术后2、4、8、12、24周行解剖显微镜、组织学、电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MG术后8周降解。实验组术后24周关节软骨缺损以软骨组织修复,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愈合良好。Safranin-O、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其基质有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电镜观察表明修复组织软骨细胞及基质与正常关节软骨一致。BMG对照组以部分软骨组织修复,空白对照组以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松质骨BMG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天然细胞支架,其负载软骨细胞移植能修复同种异体兔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联合VEGF局部应用对兔桡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新西兰白兔松质骨为同种异体骨,取4月龄新西兰白兔红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制备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另取新西兰白兔36只,制作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植入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局部应用VEGF;B组只植入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C组植入同种异体松质骨(兔松质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通过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三组动物骨缺损愈合情况,术后12周采用万能实验机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定骨缺损愈合处的桡骨弯矩和最大应力.结果 术后2、4、8、12周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示A组骨形成及塑形情况均优于B组,B组优于C组.A、B、C组术后12周兔桡骨弯矩分别为( 82.55±6.29)、(70.22±5.11)、(66.13±5.07)N·cm,桡骨最大应力分别为(45.39±8.16)、( 35.28±8.67)、(27.53±9.40) Mpa,三组相比,P均<0.05.结论 同种异体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联合VEGF局部应用可明显促进兔桡骨缺损愈合,效果优于单用同种异体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及同种异体骨.  相似文献   

5.
将32只普通家兔随机分为6组,制成左、右桡骨15mm骨缺损模型,左侧桡骨骨缺损处用自体髂骨骨松质颗粒、骨髓及部分旋前圆肌肌肉联合移植作为实验组,右侧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于术后1、2、4、6、8周后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X线检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免疫组化染色和BMP2的cDNA探针原位杂交并在光镜下观察BMP在修复的长段缺损骨中表达。结果:为实验组在术后1周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2、4、6、8周相同时间内BMP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模型中的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认为BMP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骨生长因子的表达。探讨微小颗粒骨的骨诱导活性和成骨机制。方法 取雄性DA大鼠120只,切除双侧前肢桡骨中段4mm骨质,建立大鼠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取自体髂骨进行移植,根据移植骨块的大小,分为块状骨组和微小颗粒骨组(直径分别为2mm和300.500μm)。将块状骨植入左侧骨缺损中,微小颗粒骨植入右侧骨缺损中。对照组取出髂骨,不进行骨移植(n=8)。术后1、4天和1、2、4、6、10周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缺损的修复程度。同时于移植处取骨.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RT—PCR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术后10周。X线检查块状骨组骨缺损区,可见有骨性连接,但骨髓腔未完全再通;微小颗粒骨组骨缺损已修复,骨髓腔再通完全。光镜下块状骨组骨吸收缓慢,编织骨和新生的骨小梁形成晚;微小颗粒骨组骨吸收早。移植2周时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间充质细胞、新生的血管和新生的骨质;术后10周时板层骨形成,骨髓腔再通。微小颗粒骨BMP-2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高峰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在术后2周时,微小颗粒骨组为1.380±0216和1.492±0.261,块状骨组为0.793±0.147和1.065±0.1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2、7.495。P〈0.05)。结论 微小颗粒骨与块状骨相比具有更强的骨诱导活性和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白兔跟腱断裂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损伤组、抑肽酶治疗组),于造模后第3天及第1、2、3、4周采集标本,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GF-β2蛋白表达。结果抑肽酶组在3 d TGF-β2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1 w后,抑肽酶组TGF-β2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在第2~3周时,抑肽酶组中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GF-β2蛋白在正常白兔跟腱有少量表达,术后第3天时抑肽酶治疗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第1周抑肽酶组中表达量明接近模型。2~4 w时抑肽酶组中表达量明显减少且低于模型组。结论抑肽酶可减轻炎症反应,早期可通过调控TGF-β2的表达量,促进跟腱断裂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形态蛋白2(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并观察其在兔尺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兔BMSCs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后,接种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情况。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18只,于无菌条件下造成右侧尺骨中段10mm长缺损。观察组植入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对照组植入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均不做任何内外固定。各组术后4、8、12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分别行骨缺损处的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成骨诱导后的BMSCs均匀分布在煅烧骨表面及孔洞内,与煅烧骨表面贴附紧密,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胞体较大,直径15μm。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逐渐升高,P均<0.05;空白组无变化,P均>0.05。术后4、8、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空白组,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BMSCs能够较好地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进行体外复合培养,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植入有助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心室重塑的关系及米诺环素的干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心肌梗死对照组和米诺环素(30mg·kg-1·d-1)治疗组,2组又随机分为1、2和4周亚组;另设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胶原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对照组MMP-2、TGF-β1的mRNA表达在各亚组明显升高(均P<0.05),各亚组MMP-2、TGF-β1蛋白表达也均增高(均P<0.05),非梗死区Ⅰ/Ⅲ胶原比例在2周和4周随之升高(均P<0.05).而米诺环素治疗组MMP-2mRNA和蛋白表达在1、2和4周亚组,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在1、2周亚组,均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Ⅰ/Ⅲ胶原比例在2周和4周亚组也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内MMP-2、TGF-β1的表达增高,非梗死区Ⅰ/Ⅲ胶原比例上升,是心室重塑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米诺环素可通过抑制MMP-2、TGF-β1的表达,逆转Ⅰ/Ⅲ胶原比例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0.
闫海波  杨玉宝 《山东医药》2008,48(17):19-20
目的 探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动态定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家兔30只,取右桡骨用骨磨钻制成长20mm的骨缺损,取自体髂骨制成直径1~2mm颗粒状移植于骨缺损处.术后第1、2.4、6、8周各处死6只取材,行BMP-2的RT-PCR检测.结果 术后第1、2.4、6、8周时,BMP-2的相对表达量为1.00、2.19、3.20、2.29、1.42.结论 BMP-2的动态定量变化可反映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与多孔表面髋臼假体人工髋关节修复术修复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0例髋臼骨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孔表面髋臼假体人工髋关节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37.95±5.94)min vs(55.52±7.29)min,(3.18±0.42)d vs(5.86±0.75)d,(6.69±0.85)d vs(10.18±1.48)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35.29±5.93)vs(60.15±7.95)ml〕;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观察组Harris评分、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58±8.14 vs 52.42±6.24,72.55±8.44 vs64.54±7.91,79.44±9.53 vs 68.34±8.37;89.53±9.65 vs 75.63±8.57,92.53±11.39 vs 81.48±9.47,95.22±12.52 vs 85.41±10.44);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条件评分高于对照组(59.82±9.61 vs 45.27±8.33,66.03±7.52 vs 52.17±5.93,67.65±8.34 vs 54.01±6.72,58.23±7.16 vs 51.29±5.32)。结论采用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进行髋关节修复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2只。其中,对照组不给药,观察组腹腔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给药量为5 mg/(kg·d),疗程均为6周。6周后,比较两组大鼠MMP-2、MMP-9、TIMP-1和TGF-βm 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鼠MMP-2、MMP-9及TGF-β的m RNA表达均降低,而TIMP-1 m 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P-2、MMP-9及TGF-β的蛋白表达降低,TIMP-1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鼠MMP-2、MMP-9及TGF-β表达均降低,TIMP-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MMP-2、MMP-9、TIMP-1及TGF-β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我们合成的新型琼脂—磷灰石(AG-HA)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在兔胫骨做腔隙性骨缺损植入新型AG-HA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与空白对照组做对比,并通过X射线放射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来评价这种新型硬组织修复材料促进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X线片显示,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骨缺损骨痂增多,12周基本愈合,塑形完成;对照组未见骨性修复,形成骨不连;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4周材料开始吸收,8周后降解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各时间点均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新型AG-HA仿生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促进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诱导高血压大鼠模型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以及IL-17A在该模型大鼠左心室间质胶原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5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盐浓度组和3%盐浓度组各16只,分别用蒸馏水、2%或3%NaCl饲养10周后,尾袖法测尾动脉血压,处死取左心室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IL-17A、TNF-α、MMP-9和TGF-β_1表达。结果2%盐浓度组高血压成模率75.00%(12/16),死亡率6.25%(1/16),3%盐浓度组成模率81.25%(13/16),死亡率12.50%(2/16);饲养10周后2%盐浓度组和3%盐浓度组大鼠的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182.1±20.2)、(183.3±31.7)比(147.1±10.9)mm Hg,均P0.01],但2%盐浓度组和3%盐浓度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盐浓度组和3%盐浓度组大鼠血浆和左心室心肌的IL-17A、TNF-α、MMP-9和TGF-β_1表达增高。IL-17A与CVF、MMP-9、TNF-α、TGF-β_1表达呈正相关(r=0.3、0.4、0.5、0.5,均P0.05);CVF与TNF-α、TGF-β_1、MMP-9呈正相关(r=0.6、0.7、0.8;均P0.01)。结论盐诱导高血压大鼠血浆和左心室心肌IL-17A表达明显增高,与TNF-α、MMP-9、TGF-β_1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探讨VEGF在异体皮质骨“爬行替代”过程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0只,30只用于制备深冻异体骨。30只手术移植异体骨,术后第2、4、6、8、12周双侧尺桡骨干X线摄片,记录移植骨周围和近、远侧结合部骨痂生长情况。1、2、4、6、8、12周取材,观察异体骨移植后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 ①移植后早期(1~2周),X线观察无骨痂形成,VEGF阳性表达只出现在移植骨周围软组织内;②移植后中期(4~6周),X线观察出现外骨痂和环状骨痂。移植骨外骨痂和结合部骨痂的VEGF阳性表达到最高峰,移植骨内部VEGF开始表达;③移植后晚期(8~12周),X线观察结合部的间隙完全消失,形成新的髓腔。成熟的外骨痂和结合部骨痂VEGF阳性表达减少,移植骨内部VEGF阳性表达的细胞大量出现。结论 VEGF参与了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的“爬行替代”过程,与异体皮质骨的血运重建密切相关。异体骨不同部位“再血管化”的时机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柞蚕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SF-HA-BMSCs)构成的组织工程骨对兔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TSF-HA与成骨诱导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复合,构建新的组织工程骨.取36只12月龄老龄日本大耳白兔于左侧桡骨中段造15mm长的骨缺损区.实验分为3组(A、B、C组各12只).A组:TSF-HA+ BMSCs,B组:HA+ BMSCs,C组:无支架组.分别在术后8和12w摄取X线片,观察骨缺损区的修复及骨塑性情况,骨缺损区组织标本采取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比较8和12 w各组的骨修复情况.结果 成功培养出了BMSCs,且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状态良好.骨缺损修复术后8、12wX线检测显示,A组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最好,B组次之,C组几乎没有修复作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8w时与B组或C组相比,A组新骨生成最多,骨修复最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w后取桡骨观察证实:实验组支架大部分被吸收,骨折处密度增高,骨质发白,实验对照组可见部分支架未被吸收,但骨折愈合良好;空白组骨缺损处被结缔组织填充覆盖.结论 TSF-HA组织程化骨具有很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新骨缺损修复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围术期应用醋酸强的松龙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行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患者,于术前以醋酸强的松龙处理移植骨,术中及术后局部点状注入、分散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术后观察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后3~6周切口出现渗液,培养显示无细菌生长;X线片复查显示自体骨逐步向异体骨爬行、替代;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2 a植入的同种异体骨均稳定,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患者于围术期应用醋酸强的松龙可减轻免疫排斥反应,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中毒大鼠的骨转换调控过程,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超家族成员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氟骨症骨转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氟化钠组,氟化钠组饮用含氟(F-)150 mg/L的水溶液,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每4周处死一批动物,共计6次,采用RT-PCR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氟中毒大鼠长骨组织TGF-β超家族成员BMP-2、BMP-7、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氟中毒大鼠骨组织中BMP-2、BMP-7、TGF-β1mRNA表达持续高于对照组,蛋白主要表达在骺板软骨增生期和肥大期细胞、关节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以及韧带细胞等部位。结论氟中毒大鼠骨组织中TGF-β超家族成员通过调控成骨过程而参与了骨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T-1、TGF-β1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肺成纤维细胞株,分为ET-1干预组、TGF-β1干预组、对照组,ET-1干预组加入含ET-1 10ng/mL的肺成纤维细胞专用培养基(FM培养基)1mL,TGF-β1干预组加入含TGF-β110 ng/mL的FM培养基1mL,对照组加入1mL FM培养基。各组设8 h及1、2、3、4、5 d六个时间点,ELISA法观察各组各时间点细胞上清中CTGF表达水平,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增殖数。结果各时间点ET-1干预组、TGF-β1干预组CT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表达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各组细胞数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ET-1干预组、TGF-β1干预组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P均〈0.01)。结论 ET-1、TGF-β1能够促进大鼠肺成纤维细胞CTGF的表达及肺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对24只大白兔造成兔双侧下颌体部15mm×10mm骨缺损,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覆盖缺损区并与骨膜严密缝合.实验侧(右)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00AU,对照侧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后2、4、6、8周各处死一组兔,作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及钙离子测定,研究各组骨缺损修复速度和愈合程度.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骨断面处有新骨生长并有大量间充质细胞聚集,4周时大量新生骨形成骨小梁向缺损中央延伸,8周完全骨愈合.对照侧在各阶段新骨形成均不如实验侧,且钙离子含量明显低于实验侧.实验证明b-FGF具有明显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以促进颌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