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经阿伐他汀每日1次10 mg治疗8周后,血脂、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变化。选择1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治疗后ET血浆水平明显下降(P〈0.01),EDD明显改善(P〈0.01),且ET和EDD改善与LDL-C下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且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8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48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服用一次。比较治疗8周前后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脂水平,同时观察血压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内皮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84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在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及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同时用超声多普勒法测定能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此间接反映冠状动脉血管的内皮功能。结果: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01),ET水平明显降低(P<0.001),且NO水平升高及ET水平下降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程度呈正相关,分别是0.6和0.74(P<0.001),同时血脂异常组的血脂在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改变NO/ET的比例等途径对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抑制炎症因子的激活,以便更好地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疾病。方法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的高血压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太大改善,而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IB)、非创伤性血管内皮功能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进行降压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可以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改善作用。方法:从体检中筛选出IGT患者50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IGT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EDD的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EDD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EDD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血脂正常的高血压1-2级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组(B组)和瑞舒伐他汀组(C组),每组60例,均给予降压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A组口服安慰剂1片/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C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B、C组经治疗后NO、FMD水平较前上升,ET、IMT水平较前下降,C组较B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相对于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对内皮功能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及中途停药后的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防治中延续性治疗的意义.方法 从门诊、住院病人中选择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治疗,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服药前、服药4周后、停药2周时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NO、ET的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病人TC、LDL水平明显降低,停用阿托伐他汀2周后,所有病人的TC和LDL水平较停药前升高,但仍低于服药前水平(F=233.58、95.71,P<0.05);服药4周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然而停用阿托伐他汀2周后,NO水平明显降低,甚至低于服药前水平(F=364.98,P<0.05);服药4周血浆ET明显降低,停药2周ET水平则明显回升(F=98.39,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当突然停止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对病人的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减弱,甚至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用组(42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给药,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联用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另设30例正常血压者为正常血压组。12周后观察2组血压及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评价联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但联用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P<0.01)。联用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35.9%(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20.6%(P<0.05);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升高100.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62.9%(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有明显的协同降压作用,并伴随有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这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发挥协同降压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血管内皮的作用。方法将60例OMI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C)组和阿托伐他汀(P)组,分别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管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比较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表达及内皮依赖性扩张百分率(FMD%),和非内皮依赖性百分率(GTN%)。结果P组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后,TC含量较治疗前下降29%,LDH-C下降35%,HDL-C升高3%,但甘油三酯(TG)水平无明显变化,内皮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GMP-140表达受到抑制,而这种表达抑制与血胆固醇水平的改变无关。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调脂及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参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达而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循环血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80例LVH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和40例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6个月前后循环血ET,NO水平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ET和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lt;0.05、P&lt;0.01),NO明显高于治疗前(P&lt;0.05或P&lt;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阿托伐他汀组ET,LVMI降低和NO升高更为明显(P&lt;0.05)。结论:LVH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逆转左室肥厚,提示在传统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LVH患者的治疗益处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浆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的干预作用。方法:200例符合条件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00例)主要应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治疗;普伐他汀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同时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组对照。药物治疗前后检测血浆ET、Hs-CR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共有178例完成药物干预试验,其中常规治疗组88例,普伐他汀组90例。(1)普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ET、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普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ET、Hs-CRP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普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治疗后,普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血压比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普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能进一步降低ET、Hs-CRP及血压水平,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异常炎性激活,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观察健康老年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40例健康老年人(观察组)和32例健康青年人(对照组)血浆内皮素(ET—I)、NO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二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ET—I、NO和EDD的差异,并对ET-1、NO和EDD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ET—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ID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EDD与ET—I呈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ET—I与NO呈负相关(r=-0.5356、0.6829、-0.5828,P均〈0.01)。结论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都可靠地反映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时对纤溶活性、内皮素、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 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8例EH患者用氯沙坦治疗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t-PA、PAI活性,ET、NO、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 EH患者t-PA活性、CGRP和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两组均连续服药4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O、v WF、E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效果较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68例AMI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量组 ,于AMI后24h内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周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 (TC、TG、LDL -C、HDL -C)、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舒张率 (ΔD % )、血浆内皮素1(ET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 -1)。结果 :大剂量组服药2周后血脂TC、TG、LDL -C下降 (P<0.05) ,(D %、t -PA明显增高 (P<0.01) ,ET -1、PAI -1明显减低 (P<0.01) ;常规量组上述指标均无变化。结论 :对AMI患者给予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在早期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肽的测定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n=20)及坎地沙坦组(n=20)进行比较,均治疗8周,并将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统计治疗后的血压控制率和测定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结果:①两组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发现两治疗组一氧化氮(NO)明显增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内皮素(E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治疗组血浆ET下降幅度(△ET)、△ET/△NO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合成ET,降低血清HGF,增加NO的分泌,从而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雷米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对一氧化氮(NO)、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36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高血压病组服用雷米普利5mg/d,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正常对照组行血浆NO、vWF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NO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血浆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血浆vW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浆vWF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雷米普利明显升高血浆NO、降低vWF,说明它在降压的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探讨通心络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ACOP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分别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NO和ET含量的变化,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P患者NO含量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1),而ET含量显著升高(P<0.01);2组治疗后NO、ET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通心络治疗后NO含量明显升高(P<0.05),ET含量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迟发性脑病8例(17.8%)和2例(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通过促进NO的分泌,抑制ET的产生,发挥对ACOP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血浆ET 1,NO水平和对肾机能的影响 ,采用每日 1次ACEI制剂洛丁新 10mg治疗肾性高血压患者 10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 1,NO水平及肾机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示 :治疗前肾性高血压组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经ACEI治疗后高血压组血浆ET 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1) ,尿蛋白排泄显著减少 (P<0 .0 1)。肾机能异常组血BUN降低 (P <0 .0 5 ) ,Scr明显降低 (P <0 .0 1)。提示 :ACEI可调节血浆ET 1及NO的合成与分泌 ,使肾性高血压得以控制 ,同时减少蛋白尿排泄 ,保护肾机能。  相似文献   

20.
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配对分为常规(卡托普利)降压治疗组及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每组30例;同时收集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血浆中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通心络组与常规组血压下降明显(P均<0.05),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经通心络治疗后ET明显下降,NO明显升高 (P均<0.05),但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减少ET和增加NO的作用,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有效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