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10%立影杀虫微乳剂对致倦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方法按照GB13917.1-92和GB/T17322.1-1998的室内药效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方法进行。结果对致倦库蚊、家蝇、德国小蠊24 h死亡率大于70%,符合GB/T17322.1-1998滞留喷洒药效的B级标准。结论10%立影杀虫微乳剂在不吸收、半吸收、吸收表面对蚊、蝇、蟑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施药后表面药痕小、有较长的持效性,药效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呋虫胺对德国小蠊的杀灭药效。方法参照国标GB/T 13917-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研究呋虫胺对德国小蠊的杀灭药效。结果 40%呋虫胺可溶粒剂160 mg ai/m2对德国小蠊滞留喷洒药效较好,72 h死亡率均达到70%以上。0.5%呋虫胺胶饵对德国小蠊室内药效LT50是0.6d,第11天死亡率为100%;对德国小蠊模拟现场试验LT50是0.5 d,第5天死亡率为100%。结论呋虫胺对德国小蠊具有触杀和胃毒活性,对德国小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1%毙蟑蚁胶饵制剂对蟑螂灭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在实验室内观察1%毙蟑蚁胶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和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评价;结果:该胶饵对德国小蠊在玻璃方箱内和模拟现场中的LT50分别为1.6d和2.2d;对美洲大蠊的LT50分别为2.0d和2.5d;结论:1%毙蟑蚁胶饵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蟑螂防治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如是杀虫剂对白蚁等家庭害虫的杀灭效果;方法:参照GB13917—1992“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有关滞效性杀虫剂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如是杀虫剂的杀虫效果符合GB/T17322—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评价”的有关要求;结论:该杀虫剂可以用于白蚁等家庭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制以残杀威为有效成分的高效、低毒饵剂。方法 室内药效测定按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GB13 917.7-92、GB/T173 2 2 .8-1998;现场试验 ,选择居民住户两处 ,分别为试验区和对照区 ,观察相关密度指数 (RPI) ;毒性试验采用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GB15 670 -1995。结果 室内测试对德国小蠊LT50 为 1.2d ;4d死亡率为 10 0 %。现场试验在投放饵剂第 1、10、2 0天后日本大蠊相关密度指数分别为 2 5 .7、17.3和 9.8;杀灭率为66.0 %、82 .0 %和 92 .2 %。毒性试验 ,饵剂样品急性经口毒性LD50 >10 0 0mg/kg。结论 残杀威饵剂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 ,效果可靠 ,药效持久 ,毒性低 ,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2 5%迪克微胶囊制剂对家蝇和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为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分别应用5%的高效氯氰菊酯和2 5%迪克微胶囊制剂,对不同场所进行滞留喷洒,分别比较对家蝇和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结果]玻璃面、木板面、水泥面的室内滞留用药药效均达到 A级标准。现场试验用药45 d和60 d,迪克微胶囊对家蝇杀灭效果比高效氯氰菊酯下降缓慢,效果明显;迪克微胶囊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明显,持效时间长,杀灭率直线上升,相关密度指数直线下降。[结论]2 5%迪克微胶囊对家蝇和蟑螂的杀灭效果稳定,持效时间长,优于5%高效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85%硅藻土粉剂对常见居家害虫德国小蠊和小黄家蚁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GB/T 13917.1-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1部分喷射剂》中的滞留喷洒试验方法进行强迫接触试验。结果 85%硅藻土粉剂按5.0 g/m~2用量涂布于3种试验板面,德国小蠊接触晾干45 d的水泥板面72 h死亡率为100%,接触晾干60 d的醇酸清漆木板72 h死亡率为100%,接触晾干90 d的玻璃面72 h死亡率为86.67%。小黄家蚁接触晾干45 d的水泥板面、晾干60 d的醇酸清漆木板面和晾干90 d的玻璃面的死亡率均为100%。结论 85%硅藻土粉剂处理表面对德国小蠊和小黄家蚁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毒力岛"对德国小蠊现场杀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实验室内观察1%毙蟑蚁胶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和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评价;结果:该胶饵对德国小蠊在玻璃方箱内和模拟现场中的LT50分别为1.6d和2.2d;对美洲大蠊的LT50分别为2.0d和2.5d;结论:1%毙蟑蚁胶饵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蟑螂防治制剂。  相似文献   

9.
拜灭士蟑螂胶饵对德国小蠊实验室及现场杀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拜灭士蟑螂胶饵对德国小蠊室内、模拟现场和现场的杀灭效果,以便对该产品的灭蟑毒效作出评价。方法 按照国标GB/T17322.8-1998和GB/T17322.11—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模拟现场》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现场及现场的毒效观察。结果 室内有选择和无选择的100%死亡时间均为72h,LT50分别为13.7h和11.7h;模拟现场100%的死亡时间为102h,LT50为20.4h;现场实验投药量按0.8g/m^2和0.4g/m^2,3d蜚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2.3%和63.6%,30d蜚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9.2%和89.0%,投药量0.8d矗60d的密度下降率为98、3%。结论通过室内、模拟现场和现场的效果观察结果证明,拜灭士蟑螂胶饵对德国小蠊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该产品对蜚蠊具有用量小,作用强,持效长的特点,对人畜使用安全且对环境影响极小,适用于幼儿活动场所、高档宾馆及高档电器设备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 2 0 0 3年送检产品进行效果测定。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 13 917.2 92、GB 13 917.8 92、GB/T173 2 2 .2 1998、GB/T 173 2 2 .11 1998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以及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评价 ,对杀虫气雾剂进行实验室、模拟现场检测。结果 杀虫气雾剂主要配方的有效成分是氯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 ,对蚊、蝇、蜚蠊的KT50 分别在 0 .2~ 6.4min之间 ,蚊、蝇 2 4h死亡率及蜚蠊 72h死亡率均在 90 %以上。结论 以氯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为主要配方的杀虫气雾剂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溴氰菊酯与德国小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水平的量效与时效关系,进一步完善溴氰菊酯作用机制,为德国小蠊的防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方法参照国标GB/T 13917.1–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喷施一定剂量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用AKP测定试剂盒测定德国小蠊AKP活性。结果 72 h内AKP的活性水平从对照组到5组随溴氰菊酯浓度的增大表现为显著持续抑制作用。施药72 h,2、4、5组抑制率分别达到本组最高点23.9%、29.5%和27.3%;施药96 h,1和3组抑制率分别达到本组最高点19.9%和26.8%。结论德国小蠊AKP是溴氰菊酯的作用靶标之一,由于AKP活性敏感度降低而产生的靶标抗性是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德国小蠊AKP活性水平可作为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水平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10种杀蟑饵剂对美洲大蠊的室内杀灭效果。方法按照GB/T 13917.7-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7部分:饵剂》方法进行。结果 10种杀蟑饵剂对美洲大蠊的药效LT_(50)在0.66~10.40 d之间,对美洲大蠊的每天致死率不一,除2号和3号死亡率分别为53.3%和88.3%外,12 d致死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 10种测试的杀蟑饵剂中有8种对美洲大蠊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与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水平的量效与时效关系 ,进一步完善高效氯氰菊酯作用机制的研究 ,为德国小蠊的防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方法 参照国标GB13 917.1~GB13 917.8-92《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喷施一定剂量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 ,用乙酰胆碱酯酶试剂盒测定德国小蠊AChE活性。结果  48h内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梯度效应 ,高效氯氰菊酯的浓度与德国小蠊 72h的死亡率和 14 4h内对AChE活性的抑制时效呈正相关。结论 德国小蠊的乙酰胆碱酯酶是高效氯氰菊酯的作用靶标之一 ,由于AChE敏感度降低而产生的靶标抗性是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德国小蠊AChE活性水平可做为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水平检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卫生杀虫剂--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方法采用右旋反式DV菊酸与S-炔丙醇酮为原料,经化学拆分、酰氯化及酯化等反应合成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并采用GB/T13917.1-1992和GB/T17322.2-1998标准方法测定了对致倦库蚊和德国小蠊的药效.结果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对致倦库蚊及德国小蠊的KT50值分别为8.5 min和3.46min.结论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对蚊虫和蟑螂等害虫具有良好的击倒作用和杀灭能力,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卫生杀虫剂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毒死蜱·氟虫腈微胶囊悬浮剂,研究成囊条件对微胶囊指标的影响,并考察该产品对德国小蠊的防制效果.方法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剂,并通过强制接触、模拟室内及室内现场等实验评价该产品效果.结果 明胶是较为理想的成囊助剂,用量(质量分数)为0.5%时农药有效成分的成囊包封率可达97%以上,囊形均匀、圆滑,囊径和囊壁厚度适中;毒死蜱·氟虫腈微胶囊悬浮剂对德国小蠊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在用量为20 mg· ai/m2时,对德国小蠊的KT50为9.8 min,24 h死亡率为100%;产品具有突出的持效性,用药后90 d再接触试虫,14d杀灭率仍可达100%,明显高于对照乳油产品(80.5%);现场实验效果表明,用量为20 mg· ai/m2时,对德国小蠊30 d杀灭率超过99%,有效时间可达1年.结论 毒死蜱和氟虫腈经微胶囊化后对德国小蠊具有良好的击倒性和突出的持效性,可有效减少施药量和施药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48%毒死蜱乳油与10%奋斗呐悬浮剂混配现场防治德国小蠊的效果.方法将48%毒死蜱乳油和10%奋斗呐悬浮剂按1:1比例混配,然后将混配杀虫剂按1:100,1:150,1:200比例稀释后分别用滞留喷洒方法处理8个现场防治德国小蠊.结果毒死蜱与奋斗呐混配使用能快速有效控制德国小蠊,但不同浓度的防治效果有差异,1:100比例稀释的100%杀灭率的持效期为30 d,1:150比例稀释的100%杀灭率的持效期为15 d;1:200比例稀释24h杀灭率仅为92.3%.结论混配杀虫剂用于现场防治德国小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5种不同有效成分的胶饵,即1. 5%乙酰甲胺磷、2. 15%吡虫啉、0. 1%氟虫腈、2. 15%氟蚁腙和1%氟虫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连锁杀灭效果。方法 5种胶饵按国家标准《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7部分:饵剂》(GB/T 13917. 7-2009)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然后用每一种胶饵毒杀死亡的试虫尸体,分别进行无选择摄食的连锁毒杀测定。结果 5种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室内药效毒杀率14 d均为100%。5种胶饵毒杀的试虫对德国小蠊无选择摄食第1轮连锁毒杀率均 80%;乙酰甲胺磷、吡虫啉的第2轮连锁毒杀率80%,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第2轮连锁毒杀率分别为98. 9%、97. 7%、92. 2%,后3种胶饵的连锁杀灭率无显著性差异;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的第3轮连锁毒杀率均80%;毒杀率分别为78. 9%、31. 1%和32. 2%;氟虫胺的第3轮连锁毒杀率仍明显高于氟虫腈、氟蚁腙。结论 5种胶饵在实验室条件下均有连锁杀灭德国小蠊的作用。无选择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有1轮的连锁杀灭作用,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具有2轮的连锁杀灭作用。5种胶饵的第3轮连锁毒杀的杀灭率均80%。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不同配方的卫生杀虫气雾剂对卫生害虫的熏杀效果 ,我们按GB13917.4- 92中的“气雾剂的室内药效测定方法” ,对全扫荡多功能芳香气雾杀虫剂和野牛牌杀虫气雾剂进行测定 ,并按国标GB/T1732 2 .2 - 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 :气雾剂”进行评价及比较。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标准昆虫 ,均为本实验室饲养繁殖的敏感品系 :致乏库蚊为羽化后第 2~ 3d未吸血雌性成蚊 ;家蝇为羽化后第 4d成虫 ,雌雄各半 ;德国小蠊为 2周成虫 ,雌雄各半。全扫荡多功能芳香气雾剂 (有效成分为 0 .13%富右旋丙烯菊酯、0 .2 7%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1%氟虫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和在农贸市场现场的防治效果。方法按照GB/T13917.7—2009和GB/T13917.10—2009进行实验室室内药效和模拟现场药效试验;现场药效试验采用GB/T23795—2009中的粘捕法进行密度监测。结果1%氟虫胺杀蟑胶饵实验室内对德国小蠊的LT50是1.18d,72h死亡率为100%;模拟现场对德国小蠊的LT50为1.12d,72h死亡率为100%;施药后第3天4个农贸市场德国小蠊密度明显下降,密度平均下降率为63.3%,连续补充施药后第15天的下降率分别为95.9%~97.2%。结论1%氟虫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在实验室和农贸市场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它的良好连锁杀灭效果,使其单独使用时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复杂环境的德国小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掌握灭蜚蠊毒饵对德国小蠊的防制方法和效果,合理选择和使用毒饵控制蜚蠊密度。方法按照GB13917.7-92、GB13917.892和GB/T17322.8-1998进行实验室药效试验;选择有德国小蠊侵害的小型宾馆进行现场药效试验。结果5%残杀威饵剂、20%硼酸饵剂和2.5%吡虫啉胶饵实验室内对德国小蠊的呱。分别是1.46、2.04和1.28d,72h死亡率分别为98.00%、96.00%和100%;现场试验,在投饵后第20天的杀灭率分别为83.52%、81.50%和89.24%。结论3种毒饵对德国小蠊具有较好的实验室和现场防制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德国小蠊的密度,药效持久,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