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交替升降之枢;助心主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肺脏学说,先贤多所阐发,然论证则重肺气虚而略于肺阳虚。《素问汤液醪醴论》曰:“五脏阳以竭。”明确指出五脏阳气都有虚衰的阶段。《灵抠·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形寒饮冷则伤肺”。说明阴寒之邪最易损伤阳气如果损伤肺脏,则必然会损伤肺中阳气。清代医家唐容川指出“失血之人……  相似文献   

2.
形寒饮冷与小儿咳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寒饮冷则伤肺”最早见于《难经·四十九难》中 ,意思是外感寒邪、冷食冷饮可损伤肺脏。《灵枢·百病始生篇》也提出“重寒伤肺”,是指寒邪侵犯机体则肺先受病 ,若再饮冷 ,脾胃受寒 ,母病传子 ,则致肺病 ,内外合邪 ,故为“重寒”。在小儿疾病中 ,以肺系咳喘病居多。这是因为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 ,卫外之气不固 ,易为外邪所侵 ,肺为娇脏 ,更易受邪 ;另外 ,小儿饮食不知饥饱寒热 ,过食生冷可伤及脾胃阳气 ,而致寒饮痰湿内生 ,引发咳喘。同时 ,在《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黄帝问曰 :肺之令人…  相似文献   

3.
浅论脑属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中医文献对脑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内容十分丰富 ,如《灵枢·经脉》篇曰 :“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灵枢·海论》云 :“脑者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诸髓皆属于脑。”《指玄篇·修仙辨惑论》云 :“头为元神所住之宫 ,其空如谷 ,而神居之 ,故为之谷神 ,神存则生 ,神去则死 ,日则接于物 ,夜则接于梦 ,神不能安其居也。”后《内经》确定脑为奇恒之腑 ,众多医家对此虽有争议 ,但大多认同。我们则认为脑当为脏。首先 ,《素问·五脏别论》云 :“余闻方士 ,或以脑髓为脏 ,或以肠胃为脏 ,或以为腑 ,敢问更相反 ,皆自谓…  相似文献   

4.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五版《内经》教材对“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释为:各以其时指五脏所主之时,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对“非其时,各传以与之”则释为:  相似文献   

5.
对“大气”、“宗气”和“胸中大气”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一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味》:“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博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这里的“大气”,明代张介宾在其所著《类经》中认为:“大气,宗气也”;近代名医张锡纯也认为:“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  相似文献   

6.
咳嗽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庆江 《河北中医》2002,24(11):825-826
咳嗽为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中医学在对咳嗽的辨证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其论治提示了有益的思路。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肺为咳” ;《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隋·《诸病源候论》及唐·孙思邈《千金方》则分十咳 ,即五脏咳及风、寒、支、胆、厥阴诸咳。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则以三因论咳 :外因即六气之咳 ,内因即五脏之咳 ,不内外因者乃房劳伤肾、饥饱伤脾、否极伤肝、叫呼伤肺、劳神伤心等。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谓 :“咳分六气 ,无拘以寒。”“故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元…  相似文献   

7.
《金匮·痰饮咳嗽病篇》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药和之”,似乎但为痰饮一病而设,实则为《金匮》除湿之总则。《金匮》一书,由痰饮水湿而病之篇章,凡二分有一。痰饮乃五脏阳气虚衰,三焦气化乖戾所致,故“当以温药和之”,温通三焦,振奋阳气,气化则饮化矣。一、饮停上焦,麻桂和之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若饮停上焦皮  相似文献   

8.
皮肤衰老中医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衰老 ,是生命不可避免、难以抗拒 ,但可以延缓的生物学过程。中医认为 ,衰老的机理不外乎正虚邪实 ,以正虚为基础 ,以邪实为主要因素。皮肤作为机体表层器官 ,显示着衰老的整个过程 ,尤其是面部皮肤更是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变化的外在体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诸阳之会 ,皆在于面…… ,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 :“心 ,其华在面”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灵枢·五色》及《素问·刺热篇》更是分别把面部的相应部位分属于五脏。由此可见 ,…  相似文献   

9.
胃居中焦,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五脏之本”,正如《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胃又主降浊,有推送传导糟粕下行、排出体外的功能,如《内经·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答:气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位于掌后高骨寸口动脉处,又叫“寸口”、“脉口”,为手太阴肺经所过,可候肺气。张景岳曰:“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肺经脉也,肺主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其实则一耳。”《素问·五脏别论》记载:“气口何以独为五脏  相似文献   

11.
段东印 《河南中医》2004,24(1):26-26
近代名医张锡纯溯源《内经》 ,法宗前贤 ,结合临床经验及体会 ,提出大气下陷学说 ,创设升补大气方药 ,并证之临床。现简要辨识如下。1 大气下陷学说的理论渊源大气的论述 ,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曰 :“谷始入胃 ,其精微者 ,先出胃之两焦 ,以灌五脏 ,别出两行 ,营为之道 ,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 ,积于胸中 ,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 ,故呼则出 ,吸则入。”这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宗主———宗气。《灵枢》曰 :“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素问·气穴篇》曰 :“分肉之间 ,溪谷之会 ,以行营卫 ,以会大气。”《灵枢·五…  相似文献   

12.
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在中医学里,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以由肺脏本身疾病引起,又可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上逆而致。《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素问·咳论》把咳嗽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至今对于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主要论述五脏咳。1肺咳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肺主气,司呼吸,主…  相似文献   

13.
谢季祥 《陕西中医》2002,23(2):190-191
在今本《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 ,由于把部位、五脏阴阳之气的分类和十二经脉混淆起来 ,有几则经文在概念上出了差错。这是由历代学者对经文的传抄失误所造成的。   1 肺者 ,气之本 ,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 ,为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  唐代王冰注曰 :“肺藏为太阴之气 ,主王于秋 ,昼日为阳气所行 ,位居阴处 ,以太阴居于阳分 ,故曰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也。”可知他是从经脉的角度来解释肺“为阳中之太阴”的。后代的许多《素问》注家 ,如明代吴昆、张景岳 ,清代张志聪、高士宗都认可经文的这种说法。然而 ,北宋高保衡、林亿的…  相似文献   

14.
阴消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消之名,首见于《景岳全书·消渴》:“消证有阴阳,不可不察。”他认为,命门火衰、水失蒸腾是导致消渴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最早提及阳虚与消渴关系者则可追溯到《内经》,《素问·奇厥论》中说:“心移寒于肺,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提出肺消的症状为饮一溲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则说:“五脏之脉小者,皆为消瘅。”其后《医学纲目·消瘅门》进一步对肺消的症状作了解释:“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  相似文献   

15.
《内经》心与诸窍关系研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窍 ,《说文》曰 :“窍者 ,穴也 ,空也”。《正韵》曰 :“空 ,孔穴也 ,通作孔”。窍即孔穴之意。《内经》认为 ,外在诸窍与内在五脏关系密切。如《灵枢·脉度》说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皆有开窍之处 ,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肝……在窍为目 ;心……在窍为舌 ;脾……在窍为口 ;肺……在窍为鼻 ;肾……在窍为耳”。说明了脏与窍之间相对应的生理病理方面的沟通和联系。《内经》虽将七窍分属于五脏 ,但又强调“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 ,心在主管诸脏的同时 ,亦掌管与脏相关诸窍 ,因而 ,除舌 (口 )窍…  相似文献   

16.
一、肺与皮毛在结构上同出一源“肺合皮毛”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古人已观察到肺与皮毛在解剖位置和组织结构上的密切关系。如《难经》  相似文献   

17.
孙步策 《光明中医》2002,17(5):52-52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其病程缠绵 ,时轻时重。本病最早记载见于《灵枢·胀论》 ,曰 :“肺胀者 ,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又曰 :“肺手太阴之脉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指出本病主症为“咳而上气 ,此为肺胀 ,其人喘 ,目如脱状。”关于其发病机理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其中倾向于以实为主者居多 ,如《张氏医通·肺痿》篇直接点明 :“盖肺胀实证居多。”《丹溪心法·咳嗽》篇也说 :“肺胀而咳 ,或左或右不得眠 ,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相似文献   

18.
风轮乃角膜也 ,是眼球最重要部分 ,也是视觉的必经之路 ,在眼球的最前面。《审视瑶函》曰 :“白睛内之青睛则属肝木。应东方 ,甲乙寅卯也。木在时为春 ,春生万卉 ,其色青莹。目能监视 ,故目为肝木之窍。肝木主风 ,故曰风轮”。《素问·金匮真言论》曰 :“肝开窍于目”。《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曰 :“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眼为肝之窍 ,肝的气血充沛流畅 ,则能精明视物。肝有藏血主疏泄之功 ,喜条达 ,若肝血不足 ,肝气不和 ,则眼不明 ,视物昏眩 ,甚至不能见物 ,如视瞻昏渺、青盲以及很多的…  相似文献   

19.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合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此句乃是“养神则精,养筋则柔”的变句。阳气入内则养五脏之神,神爽则精足;阳气行外则养肢体之筋,气和则筋柔。王冰说:“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动静失宜,则生诸疾”。杨上善亦日:“卫之精气,昼行六府,夜行五脏,令五神清明,行四支及身,令筋柔弱也”。  相似文献   

20.
浅谈《内经》尚阳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内经》把阴阳置于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同等地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但是《内经》在论述其相互为用关系的同时,又特别重视阳气在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中的主导作用,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通篇专论阳气的重要生理功能及阳气失常致病情况。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种“尚阳”思想无疑是受先秦汉初人文社会及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深重之故,亦与当时中原地区气候寒冷有些许关联[1]。一、《内经》尚阳思想与自然环境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