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抗Ⅳ型胶原抗体-金雀异黄素偶联物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抗增殖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偶联物与人晶状体囊膜结合的特异性;倒置显微镜细胞形态学观察;丫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偶联物作用下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偶联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偶联物既保持了抗体的免疫活性,又能高效的抑制体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结论:通过活性酯法制备的抗Ⅳ型胶原抗体-金雀异黄素偶联物体外具有高效的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卫华  张勇 《眼科新进展》2007,27(9):675-677
目的体外培养小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V型胶原表达。方法小牛晶状体前囊组织块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传代2次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1V型胶原表达。结果原代培养2-3周后细胞成单层后传代培养,传代细胞易贴壁,9~10d后可再传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细胞质内有大量Ⅳ型胶原表达,形成细胞的骨架成分。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增生时有大量Ⅳ型胶原表达,其与晶状体后囊混浊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及圆锥角膜患者角膜中Ⅳ、Ⅴ型胶原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正常人及圆锥角膜患者角膜组织中Ⅳ、Ⅴ型胶原的表达,探讨基底膜损伤在圆锥角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角膜组织中Ⅳ、Ⅴ型胶原的表达。结果:正常角膜组织中Ⅳ型胶原表达在Bowman‘s层及Descemet‘s层,圆锥角膜患者Ⅳ型胶原表达也在Bowman‘s层及Descemet‘s层,但其阳性表达因角膜病变的程度不同而呈不同程度的减弱。Bowman‘s层的断裂呈波浪状,实质层排列不规则,局部可见瘢痕形成,Descemet‘s层膜破裂。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层未见明显的阳性表达,Ⅴ型胶原表达在Bowman‘s层及基质层,正常及圆锥角膜中无明显差异,但在圆锥角膜瘢痕区Ⅴ型胶原表达呈强阳性。结论:Ⅳ型胶原是基底膜的主要胶原,Bowman‘s层的断裂导致圆锥角膜的发病过程,最终整个过程以瘢痕形成结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常人及圆锥有膜中胶原Ⅲ,Ⅳ型胶原的表达,探讨Ⅲ,Ⅳ型胶原在圆锥角膜病变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角膜组织中Ⅲ,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Ⅲ型胶原在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的上皮屠,实质屠及内皮层均有阳性表达,但圆锥角膜比正常角膜的表达弱,而圆锥角膜基质斑块状瘢痕区可见Ⅲ型胶原呈强阳性表达;正常角和圆锥角膜组织中在Bowmans层,Descemets层和基质层均可检测到VI型胶原表达,但圆锥角膜中Ⅳ型胶原表达减低,特别在圆锥角膜的疤痕区内,Ⅳ型胶原明显降低,结论:Ⅲ,Ⅳ型胶原的异常表达会导致角膜基质织维间隙的稳定性降低,改变结缔组织中胶原束的组成,最终影响角膜的正常形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IV型胶原(collagen IV.C IV)在人新鲜羊膜,结膜基底膜的分布,方法,人新鲜羊膜及结膜标本各6例,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做HE染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C IV的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N及C IV的释释度分别为1:50及1:25,以肾脏切片为阳性对照,结果,结膜上皮细胞复层,含杯状细胞,羊膜上皮细胞为单层,以肾脏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结膜上皮细胞复层,含杯状细胞,羊膜上皮细胞为单层,LN和C IV在羊膜,结膜的基底层染为连续的颗粒状棕色,羊膜的着色明显深于结膜,结论:羊膜与结膜的基底膜具有共同的LN和C IV,且以前者为强,羊膜应可用于修复病变的结膜基底膜。  相似文献   

6.
7.
背景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是后囊膜胶原产生进而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生物学基础,去整合素可与细胞外基质(ECM)竞争结合整合素分子,理论上可以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研究去整合素kistrin对兔眼晶状体后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istrin注射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两组兔均行右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建立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模型,术毕kistrin注射组囊袋内注入80 mg/L kistrin 0.2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5、7、14 d,在裂隙灯下观察实验动物晶状体PCO情况,并按照Odrich法进行分级.术后14d及3个月分别处死两组兔各6只,取出晶状体进行常规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病理改变;行Masson染色观察晶状体囊袋内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兔晶状体后囊Ⅳ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 术后14 d,生理盐水对照组与kistrin注射组各级PCO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术后1、2、3个月,生理盐水对照组形成2~3级PCO的眼数明显多于kistrin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14、0.022).晶状体组织学检查表明,术后14 d生理盐水对照组LECs层数明显多于kistrin注射组,瞳孔区后囊膜可见单层细胞黏附,kistrin注射组后囊则保持光滑,术后3个月可见生理盐水对照组晶状体后囊的LECs转化为纤维细胞,kistrin注射组较少见.Masson染色显示术后3个月生理盐水对照组晶状体前囊膜撕囊口处与后囊膜之间胶原纤维的蓝绿色染色明显多于kistrin注射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术后14 d及30 d,生理盐水对照组晶状体后囊膜Ⅳ型胶原的灰度值均明显低于kistrin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 结论 去整合素kistrin能够抑制兔眼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后晶状体后囊LECs和Ⅳ型胶原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GF2α类抗青光眼药Unoprostone对猴的降眼压作用是否与眼状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的表达有关。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猴睫状肌,小梁网,睫状突及虹膜组织中胶原I,Ⅲ,Ⅳ及MMP-1的分布。2.比较Unoprostone对7只猴点眼两周前后睫状肌前部纵行肌部分胶原,Ⅲ,Ⅳ及MMP-1免疫染色变化。结果:1.正常猴睫状肌,小梁网,睫状突及虹膜组织中胶源,I,Ⅲ,Ⅳ及MMP-1的分布各自具有不同特点。2.Unoprostone点眼两周后实验眼眼压均下降4mmHg以上,同时睫状肌前部纵行肌部分胶原Ⅲ染色减弱(7只动物中5只减弱),胶原Ⅳ染色减弱(7只动物中6只减弱),MMP-1染色增强(7只动物中7只增强),胶原I未见明显染色。结论:Unoprostone对猴的降眼压作用与睫状肌组织MMP表达增强,引起ECM降解加强,从而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培养人眼小梁细胞分泌Ⅳ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  李美玉 《眼科学报》2000,16(4):217-219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培养人眼小梁细胞分泌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在成功地培养人眼小粱细胞的基础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1ng/ml TGF-β1作用于小梁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及细胞铺片上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ELISA法TGF-β1作用第一个4天,实验组Ⅳ型胶原的含量为187.50±29.01pg/ml(x±s),对照组为93.75±20.56pg/ml,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F-β1作用第二个4天,实验组为128.75±52.02 pg/ml,对照组为91.25±21.36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型胶原的含量在对照组之间及实验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法TGF-β1作用12天,实验组铺片与对照组相比Ⅳ型胶原的阳性着色增强.结论TGF-β1可以促进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分泌Ⅳ型胶原,它可能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外基质堆积的原因之一.眼科学报2000;16217~219.  相似文献   

11.
蒋沁  毕志刚  万寅生 《眼科研究》2007,25(3):178-181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和氧化应激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Ⅰ型胶原降解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及其作用信号通路.方法 培养人LECs,用UVB(15 mJ/cm^2)或H2O2(10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段的Ⅰ型胶原表达和JNK、c-Jun的磷酸化,Glatin酶谱法分析不同时间段的间质胶原酶(MMP-1)表达,且用不同剂量的UVB辐射或不同浓度H2O2作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在用UVB和H2O2处理后,Ⅰ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下降,8 h后为0.890,24 h后为0.779.UVB和H2O2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JNK-1和c-Jun的磷酸化,MMP-1的表达也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增加.结论 在人工培养的人LECs中,UVB、H2O2通过时间和剂量的方式诱导JNK和c-Jun的磷酸化,导致MMP-1和Ⅰ型胶原表达,这一作用通路可能形成潜在的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孙红晶  李毓敏 《眼科研究》2009,27(11):1019-1022
目的观察抗磷脂抗体(APA)及凝血因子Ⅻ(FⅫ)缺乏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RVO患者33例(33眼)及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采用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A)(IgG、IgM、IgA);APTT法检测LA;一期法测定FⅫ活性。采用Fishe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VO组APAs总阳性率24.24%(8/33)与对照组6.67%(2/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RVO组ACA阳性率18.18%(6/33)与对照组(0/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50岁组及〈50岁组RVO患者LA总阳性率与同年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0,P=0.206)。RVO组FⅫ缺乏率42.42%(14/33)与对照组13.33%(4/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0岁组及>50岁组RVO患者FⅫ缺乏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P=0.052)。结论研究表明ACA阳性及FⅫ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与RVO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青光安混悬液对慢性高眼压兔筛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白兔30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拘。每组6只12眼,分为5组,A为正常空白组、B为模型组、C为青光安组、D为噻吗心安组、E为青光安联合噻吗心安组,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前、后第1wk内3d测1次眼压,2,5wk各测1次眼压。5wk处死家兔取视乳头及周围组织然后修剪得筛板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Ⅳ型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40眼成功造模后当时;1,2,5wk眼压均>22mmHg。造模后5wk时各组眼压进行比较:青光安组眼压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治疗组及正常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噻吗心安组与联合组眼压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两组与正常组眼压相比亦无明显差异。造模后5wk正常组Ⅳ型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与联合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与其他3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与青光安组、噻吗心安组及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光镜、电镜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巩膜筛板部纤维走向基本有序,无断裂、水肿,神经细胞胞质内线粒体大致正常,其中各组筛板结构病理改变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噻吗心安组、青光安、联合治疗组。结论:青光安混悬液对慢性高眼压通过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起到筛板组织保护的作用,青光安联合噻吗心安明确降压后对筛板组织结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前近视的发生率很高,但发病机制不清.实验性近视眼和人类近视眼研究发现,I型胶原基因变化与近视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与近视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前近视的发生率很高,但发病机制不清.实验性近视眼和人类近视眼研究发现,I型胶原基因变化与近视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I型胶原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与近视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评价抗磷脂抗体(APLA)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8月1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324例研究对象.其中RVO组505例,对照组819人.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任意APLA、抗心磷脂抗体、狼疮凝固抑制物与RVO相关性的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5.01、3.33~7.53,4.38、2.38~8.05,1.72、0.73~4.04.任意APLA、抗心磷脂抗体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相关性的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4.80、2.59~8.88,6.02、2.06~17.63.任意APLA、抗心磷脂抗体、狼疮凝固抑制物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相关性的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4.22、1.67~10.63,3.69、1.32~10.32,2.07、0.79~5.41.结论 APLA可能增加RVO的危险性,尤其是抗心磷脂抗体,对预测RVO有一定作用,对RVO高危患者有必要对其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后大鼠角膜中Ⅰ型前胶原的变化,比较角膜非手术区、手术野透明区与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区的Ⅰ型前胶原含量的差异。方法32只6月龄清洁级SD大鼠按照手术前后被处死的时间不同平均分为8组。28只大鼠的一侧眼被施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角膜情况,角膜haze的分级参照Seiler标准。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1、3、7、15d及1、2、3个月处死动物,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手术区角膜的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Ⅰ型前胶原在术眼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以光密度(OD)值表示。对不同时间采集的角膜非手术区、手术野透明区与haze区中Ⅰ型前胶原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臼术后3d起,术眼角膜上皮开始移行覆盖切削区并逐渐增厚,基质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术后1个月时术眼角膜上皮基底膜开始形成,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术后3个月角膜基质胶原重塑过程基本完成,角膜结构趋于正常。大鼠角膜术后haze分级与Ⅰ型前胶原含量呈正相关(r=0.406,P〈0.05);非手术区各时间段角膜平均OD值均无明显变化(t=5.719,P〉0.05);手术区角膜中的Ⅰ型前胶原含量明显高于非手术区(P〈0.05);haze区平均OD值明显高于非haze区(t=5.578,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角膜上皮中Ⅰ型前胶原的阳性表达在术后7d最多,并终止于术后1个月,而角膜细胞间质中Ⅰ型前胶原持续至整个修复过程。结论Ⅰ型前胶原含量的增加可能是haze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研究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前胶原的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邢星  胡义珍  陈博 《眼科研究》2010,28(1):58-61
目的观察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特异性抑制剂(MDC)对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的影响。方法将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的LECs株HLE—B3传代后分为5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LE—B3为正常对照组;加入10μg/LTGF—β2处理的HLE—B3为TGF—β2组;10μg/LTGF—β2与100、200、400μmol/LMDC共同处理的HLE—B3为不同浓度MDC组。用半定量RT—PCR检测tTG、FN、Col-Ⅳ在HLE—B3中的表达,计算A(tTG/β-actin)、A(FN/β-actin)、A(Col-Ⅳ/β-actin)值。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HLE-B3中可表达一定量的tTG、FN及Col-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Ixg/LTGF-β2组中tTG、FN、Col—Ⅳ的表达明显增加(t=33.95,P〈0.01;t=38.24,P〈0.01;t=13.48,P〈0.01);与TGF—B,组相比,100、200、400μmol/LMDC组中FN和Col-Ⅳ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100、200、400μmol/LMDC组各组间FN和Col—Ⅳ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DC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GF—β2诱导的LECs中FN、Col—Ⅳ表达的增加。tTG可促进人LECs表达FN、Col—Ⅳ,并参与后囊膜混浊(PCO)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抗EB病毒抗体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葡萄膜炎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我们用免疫酶标法对42例活动期不同类型葡萄膜炎患者作抗EB病毒壳抗原(VCA)抗体的检测,并以3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抗EB病毒VCA-IgG抗体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血清中VCA-IgM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P<0.01)。表明葡萄膜炎患者和对照组以往均感染过EB病毒,而葡萄膜炎患者新近又重复感染EB病毒或潜伏感染状态被激活。提示葡萄膜炎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陶丹  杜之渝 《眼科研究》2008,26(5):359-361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兔PRK术后细胞外基质(ECM)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Tet实验组(0.05%、0.1%、0.2%),艾氟龙(FML)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于PRK术后l周、2周、1个月、2个月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基质Ⅲ型胶原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Tet各质量浓度组角膜基质Ⅲ型胶原表达减弱,均低于FML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t可能是通过减少ECM-Ⅲ型胶原的生成而发挥其对haze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