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5 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嗜铬素A(CgA )、雌激素受体 (ER )及孕激素受体 (PR )的表达情况 ,并对CgA阳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别进行CgA /ER及CgA/PR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gA阳性率为 44 .0 % (2 2 /5 0 )。ER阳性率为2 8.0 % (14 /5 0 ) ,PR阳性率为 5 0 .0 % (2 5 /5 0 )。子宫内膜样腺癌Cg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ER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P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2例CgA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gA /ER同时表达率为 10 .1% (2 2 1/2 2 0 8个细胞 ) ,CgA/PR同时表达率为 2 0 .1% (4 90 /2 44 0个细胞 )。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出现较多的内分泌细胞及ER、PR的缺失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内分泌细胞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而且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对激素治疗的抗性或激素治疗后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R、PR、p53、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和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PR、p53、C-erbB-2的检测.[结果]正常增生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67%、83.33%、8.33%、16.67%及46.88%、4063%、53.13%、62.5%,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ER、PR表达在G1与G3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G1与G2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C-erbB-2表达在Ⅰ期与Ⅲ期之间、G1与G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R、PR、p53、C-erbB-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R和PR的表达可作为内分泌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p2 7kipl、雌激素受体 (ER)与孕激素受体 (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 6例子宫内膜癌、2 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 3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2 7kipl蛋白及其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结果 在癌组织中p2 7kipl的表达率为 5 3.0 % ,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病变的 75 .8%和正常子宫内膜的 87.1% ,并与其分级有关 ;ER和PR的表达与p2 7kipl相似。结论 p2 7kipl与此癌的发展和恶性程度有关 ,这对其治疗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R、PR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8例子宫内膜癌、3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5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5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和PR的检测.结果 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分别为24.0%、20.0%;单纯性增生52.0%、44.0%;非典型增生70.3%、64.9%;子宫内膜癌62.1%、56.8%.正常内膜到单纯型增生及非典型增生阳性表达率呈阶梯样上升,子宫内膜癌略低于非典型增生,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ER、PR强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分级中高分化Ⅰ级53.8%、53.8%;中分化Ⅱ级27.8%、22.2%,低分化Ⅲ级7.1%、0,低分化低表达.高分化高表达,Ⅰ级与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强阳性表达率在年龄≤50岁患者41.9%、38.7%,>50岁25.9%、22.2%,≤50岁组高于>50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各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正常子宫内膜到非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出现ER、PR异常高表达.ER、PR表达高低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ER—β启动子甲基化与ER—β的表达间的关系,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ER—β的甲基化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ER—β的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显著增高(均P〈0.01),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率较子宫内膜癌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的阳性表达与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的基因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乃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α和β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医学图像分析仪检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6例)、复杂性增生(37例)、不典型增生(86例)及子宫内膜癌(68例)组织中ERα、ERβ及Ki67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及灰度值,分析相应抗体的表达量。[结果]①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比较,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ERα阳性率及灰度值无明显性改变(P>0.05);②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的ERβ的阳性率(62.16%)高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54.9%)(P=0.031),而后者又高于早期内膜癌患者(32.0%)(P=0.049),ERβ的灰度值在复杂性增生患者中(69.49±112.52)也高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67.23±124.07)及早期内膜癌患者(33.26±96.56)(P=0.025,P=0.001);③重度不典型增生周围组织(62.86%)及Ⅰ~Ⅱ期和Ⅲ~Ⅳ期内膜癌癌旁组织(48.0%,50.0%)中ERβ的阳性率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病变组织(48.57%,32.0%,38.89%)(P=0.023,P=0.001,P=0.001);④Ki67的表达水平与ERβ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58,P=0.001),与ERα表达无关(rs=-0.043,P=0.506)。[结论]提示在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不同病理阶段ERβ表达量的是逐渐降低的,推测ERβ的表达降低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bcl—2基因表达及其与PR、ER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与PR、ER在致癌过程中有无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及PR、E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56.9%,PR、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2%、46.6%。bcl-2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PR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都有关;ER的阳性表达只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bcl-2的阳性表达与PR呈现正相关。[结论]bcl-2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分化特性有关;PR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PARγ、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及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ARγ、ERα和ERβ的表达。   结果  PPARγ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明显降低,且随病理分级的进展,呈递减趋势;ER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降低(P < 0.05);ERβ表达量仅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降低,在正常子宫内膜及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ERα与PPARγ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量呈正相关(P < 0.05),而ERα与ERβ、ERβ与PPARγ间无相关性。   结论  PPARγ及ERα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VEGF、bFGF和E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和19例正常子宫内膜的石蜡切片VEGF、ER和bFGF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0.3%,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0.4021,P<0.01);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2455,P<0.05);VEGF与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39,P<0.05)。ER阴性表达比ER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P<0.05)。ER表达与VEGF和bFGF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是子宫内膜癌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关,但与bFGF和VEGF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 tor, VEGF)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表达、意义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 例正常子宫内膜、30 例子宫内膜增生和50例子宫内膜癌中VEGF和E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中VEGF表达强阳性率为64. 0%(32/50),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和增生内膜,两者阳性率均为0 (0/30),P 值均为0 .002 5;而ER表达阳性率为82. 0%(41/50),明显低于正常内膜和增生内膜,两者阳性率均为100 .0%(30/30),P 值均为0 .031。非内膜样癌中ER表达阳性率为50 0%(6/12),显著低于内膜样癌92. 1% (35/38),P= 0 .044; G3级内膜癌中ER表达阳性率为50. 0%(5/10),明显低于G1. 95 2% (20/21)和G2 级84 .2%(16/19),P 值分别为0. 045 和0 .039;Ⅲ期内膜癌ER表达阳性率为42 .9%(3/7),明显低于Ⅰ期93 .8%(30/32)和Ⅱ期,72. 7% (8/11),P值分别为0.. 029 和0 049。G3 级内膜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100. 0%(10/10),明显高于G1 级76. 2% ( 16/21 ) 和G2 级84 .2%(16/19 ),P值分别为0 048和0 049;内膜癌中VEGF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手术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26。子宫内膜癌中VEGF 表达与ER 表达成负相关关系,r=-0 .421 6,tr=-3 .970 5,P=0.005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扭曲蛋白(Twist)、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wist、ERα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wist、ERα阳性率分别为56.7%、42.5%、5%和53.3%、62.5%、90%。Twist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wist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和ERα呈负相关(r=-0.279,P=0.008)。结论:Twist高表达、ERα低表达及两者的负相关关系暗示了它们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RMC1的表达,分析PGRMC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98.6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2.07%)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17%),P均<0.05。PGRMC1在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76.5%)明显高于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50.0%),P<0.05。PGRMC1的强阳性表达还与子宫内膜癌中ER、PR表达水平相关(P均<0.05)。PGRMC1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均>0.05)。PGRMC1表达虽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但在透明细胞癌中,PGRMC1强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晚、浸润深度≥1/2肌层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PGRMC1的强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类型及ER、PR表达水平相关。PGRMC1强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ANC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55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30例以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7例,运用实时PCR技术分别检测DANCR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NCR的表达水平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癌中呈逐渐上升趋势;DANCR在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II型子宫内膜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NCR在子宫内膜癌中显著性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有关;DANCR可能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型有标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16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516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46例复发,复发率为8.91%。年龄、体重、血压、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ER及PR低表达与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存在相关性(P<0.05)。糖尿病、脉管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切除、腹水细胞学检查与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 。年龄、体重、血压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体重、血压、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ER及PR表达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高龄、低体重、高血压是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Ⅰ~Ⅱ期高龄、低体重、高血压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密切随访,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共纳入358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选取患者切除标本,对组织中ER和PR表达的强度和细胞比例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评价,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8.2个月(2~60个月),5年内有82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ER/PR的表达,无论是强度评分、比例评分还是总评分,都可以很好的预测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ER/PR状态总评分是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ER较PR更为显著。对于生存时间,ER高/PR高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最长,其次是ER高/PR低组、ER低/PR高组,最低的为ER低/PR低组。结论:在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ER/PR的低表达是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有效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10(KLK10)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KLK10在12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KLK10与ER、P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KLK10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1.7 %(11/12)、78.9 %(15/19)、38.2 %(13/3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LK10在Ⅰ、Ⅱ、Ⅲ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3 %(9/14)、30.0 %(3/10)、10.0 %(1/1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LK10在高、中、低分化的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 %(8/12)、33.3 %(4/12)、10.0 %(1/1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LK10表达阳性率为38.2 %,ER、PR表达阳性率为67.6 %、55.9 %,KLK10与ER、PR表达均呈正相关(χ2=0.448,P<0.01)。结论 KLK10表达缺失或下调可能促进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KLK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ER、PR的表达也降低,呈正相关。KLK10阳性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Ⅱ型子宫内膜癌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E-cad)、β-连环素(β-catenin,β-cat)和HER2表达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采用Envision法检测84例Ⅱ型子宫内膜癌中E-cad、β-cat和HER2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并对随访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4例Ⅱ型子宫内膜癌中E-cad、β-cat和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67.9%和76.2%.Ⅱ型子宫内膜癌中E-cad、β-cat和HER2的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Ⅱ型子宫内膜癌中E-cad表达与β-cat和HER2表达呈负相关(P<0.05),β-cat和HER2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可抑制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与β-cat和HER2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在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协调作用,联合检测E-cad、β-cat和HER2可能为临床判断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γ(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sγ,ERRγ)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Rγ和ERα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RRγ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R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Rγ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关(P〉0.05)。然而ERRγmRNA在ERα阳性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Rγ子宫内膜癌中呈现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提示ERRγ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γ(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sγ,ERRγ)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Rγ和ERα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RRγ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R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Rγ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关(P>0.05)。然而ERRγmRNA在ERα阳性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Rγ子宫内膜癌中呈现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提示ERRγ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