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业松  黄生富  何侠 《肿瘤学杂志》2017,23(10):910-913
摘 要:[目的]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后放射性颞叶损伤的影像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治疗组2005年3月至2012年1月初治260例无远处转移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行IMRT中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有32例患者发生影像学放射性颞叶损伤,其中7例为双侧同时或者先后发生,25例为单侧,均位于病变侧;8例有记忆力减退、多语和(或)颅内压增高等临床表现,2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仅3例患者进行了激素加抗水肿等治疗,余29例未行特殊治疗;至2015年5月仅1例患者死亡。根据MRI损伤分型,2型28例,1型4例。[结论] 与常规放疗相比,鼻咽癌行IMRT后放射性颞叶损伤发生较早,但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表现程度较轻,有自愈倾向,体现了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对颞叶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13例因鼻咽癌而放疗的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及CT影像学检测结果,分为放射性脑病组与无放射性脑病组,分析经放疗而导致放射性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合并脑部或颈部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等病症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脑病的风险较高,患者年龄越大、临床分期越晚、放射疗程越长出现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风险越大.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与患者是否有脑部或颈部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等病症,以及患者的年龄、肿瘤临床分期、放疗方法及放射疗程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REP)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2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发生REP的影响因素。结果首程放疗和再程放疗患者放疗后REP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放疗方法、放疗总剂量、颈部淋巴结肿大、颈/脑动脉硬化、疗程和复发是影响REP发生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放疗方法、放疗总剂量、颈/脑动脉硬化和疗程是影响R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做好放疗后的监测、随访工作,降低RE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的鼻咽癌的资料.结果 随访32例中,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9例病情加重而多次接受入院治疗,6例在出现神经症状后9~52个月死亡,2例因出现肺部感染死亡.现生存24例.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临床确诊容易,但治疗手段有限,效果欠佳.根据各种相关因素制定对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是防治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接受调强适形放疗老年食管癌患者中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的8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卡氏评分、T 分期、吸烟史、基础肺疾病、病变部位、肺平均剂量 MLD、双肺 V5、V10、V20及 V30等因素。结果:在8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中,有17例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肺损伤与高龄、卡氏评分、基础肺疾病、肺平均剂量 MLD、双肺V5、V10、V20及 V30因素有相关性。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应充分考虑高龄、卡氏评分、基础肺疾病、肺平均剂量 MLD、双肺 V5、V10、V20及 V30因素,预测和减少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9月确诊为放射性脑病的65例鼻咽癌病例,分析其放射治疗方法,MRI及治疗效果.结果:65例放射性脑病患者76.9%有症状,中位潜伏时间为3年10个月,MRI显示81%的病灶分布在颞叶,11%的病灶位于脑干,8%在多叶.33例经治疗后多次复查MRI结果表现不一.结论:放射性脑病的发生与放疗总剂量、分割剂量等呈正相关,其发生部位与照射野的设计有关,多数在放疗后2-3年发生,其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与损伤发生部位有关,MRI是目前最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梁锋攀 《癌症进展》2021,19(10):988-990,1010
鼻咽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南部地区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基于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鼻咽癌患者对放疗有很高的敏感性,放疗能控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也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对鼻咽癌放疗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传统的常规分割放疗外,还出现了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三维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引起颞叶放射性损伤(temporal lobe necrosis,TLN)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01-2008-06-3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88例接受IMRT根治性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发生TLN的情况,并分析了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诱导化疗、同时期化疗、辅助化疗、联合化疗、鼻咽照射总剂量、鼻咽照射分次剂量、后装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病、肝病、吸烟、颞叶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与TLN发生的关系,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TLN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了具有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累积无颞叶损伤生存情况。结果 288例患者中有33例(11.5%)出现TLN;576侧颞叶中有41例(7.1%)出现TLN。TLN潜伏时间为17-70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ROC曲线分析显示,本组患者颞叶最大剂量分界点为65.85Gy,颞叶平均剂量分界点为15.42Gy;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T分期、颞叶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是鼻咽癌放疗后TLN独立危险因素。T4、颞叶最大剂量≥65.85Gy及平均剂量≥15.42Gy的患者3年及5年累积无颞叶损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风险的患者,P均〈0.001。结论 T4、颞叶最大剂量≥65.85Gy和平均剂量≥15.42Gy是鼻咽癌IMRT后发生TL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与放射性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众所周知,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的严重后遗症,由于鼻咽部接近颅底部位,颞叶不可避免地包括在照射靶体积中并接受了大剂量照射。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补量照射技术(3D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从2001年10月到2006年10月,共计87例初诊M0鼻咽癌患者,按鼻咽癌’92福州分期,Ⅰ期9例,Ⅱ期36例,Ⅲ期31例,IVa期11例,接受了二维放疗(2D radiation therapy,2DRT)40Gy 3DCRT补量照射,鼻咽部原发病灶区域总剂量平均为70.5Gy(70~74Gy)。78例(90%)患者接受了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平均随访期38个月(12~60个月)。随访时行头颈部CT/MRI检查并按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有关放射治疗神经毒副作用评分标准记录与评价。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8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7.7%。放射性脑损伤发病率为4.7%(4/85),其中0级1例、I级2例、II级1例。4例放射性脑损伤发生时间分别为15、21、26和35个月。结论:鼻咽癌2DRT 3DCRT因剂量分布得到优化可使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发病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对双侧耳蜗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调强放射治疗的1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且均接受33次调强放疗。再由1名主治医师在原始的CT图像上勾画出双侧耳蜗,最后通过DVH图对双侧耳蜗受量进行分析,包括双侧耳蜗的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左侧耳蜗的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及平均剂量(Dmean)的均值分别为5203.8cGy、4054.5cGy、4579.5cGy;右侧耳蜗的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及平均剂量(Dmean)的均值分别为5647.3cGy、4573.5cGy、5076.7cGy。结论:在没有对耳蜗进行剂量限制并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其耳蜗接受的照射剂量有超出推荐限制剂量(mean dose≤45Gy)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方法。方法对80例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分别进行3个项目的剂量验证一是用电离室在人体等效模体中测量靶区参考点的绝对剂量,二是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调强计划每个射野的剂量强度分布,三是使用慢感光胶片竖插在模体内,测量调强计划横断面的剂量分布。结果92.5%计划靶区参考点的绝对剂量误差小于5%,在改用体积较小的电离室和调整机架角度避开固定装置重新制定计划后,所有计划靶区参考点的绝对剂量误差也都小于5%。有88.1%的照射野剂量分布误差小于3%。结论为了得到更加真实的测量结果,建议所有测量,尤其是绝对剂量测量都在计划实际机架角度下进行。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可定量分析照射野剂量分布误差,并且省时省力,有利于验证工作的常规化。胶片法验证由于费时费力且误差较大已趋于淘汰。对于动态调强计划,模体计划各个射野的机器跳数(MU)应与实际计划相同,这样才能得到更加真实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对双侧内耳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12月就诊于成都军区总医院50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0次调强放疗。再由一名主治医师在原始的CT图像上勾画出双侧的耳蜗、前庭及内耳道,并在计划的优化过程中对上述结构进行条件一致的剂量限定,最后通过DVH图对上述结构进行剂量分析,包括最大剂量点(Dmax )、最小剂量点(Dmin )及平均剂量(Dmean )。结果:左侧耳蜗的最大剂量点、最小剂量点及平均剂量的均值分别为5366.3cGy、3981.2cGy、4550.1cGy;左侧前庭分别为4323.2cGy、3310.8cGy、3821.1cGy;左侧内耳道分别为5290.8cGy、3828.7cGy、4453.6cGy;右侧耳蜗的最大剂量点、最小剂量点及平均剂量的均值分别为5344.5cGy、3954.2cGy、4550.1cGy;右侧前庭分别为4368.3cGy、3262.9cGy、3796.0cGy;右侧内耳道分别为5165.0cGy、3765.2cGy、4375.2cGy。结论:在鼻咽癌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对内耳结构进行剂量限定,能在不减少靶区受量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内耳结构的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口腔的勾画范围及照射剂量体积与黏膜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03-02-2012-11-03连续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101例鼻咽癌患者的口腔为危及器官,包括口腔解剖结构披覆黏膜和舌下腺的勾画范围,口腔受照平均剂量限定于<40Gy。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中每周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程度,并结合口腔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s,DVH)分析其关系。结果 101例患者随访至2013-12-31,中位随访期为26个月,本组患者中2例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放疗6个月后局部复发,1例出现肺转移,至随访日期结束仍生存。91.1%(92/101)患者在IMRT期间仅发生Ⅰ~Ⅱ级黏膜反应,Ⅲ级者仅8.9%(9/101),无1例出现Ⅳ级黏膜反应;口腔剂量为28.6~65.8Gy,平均剂量(38.1±4.66)Gy;口腔黏膜反应与口腔平均剂量(r=0.216,P=0.030)、V40(r=0.249,P=0.012)、V45(r=0.317,P=0.001)、V50(r=0.313,P=0.001)和V54(r=0.270,P=0.006)明显相关。结论结合解剖结构的口腔的勾画范围较为合理,受照剂量体积的限定优化条件也较为可行,建议口腔平均剂量<40Gy或V40≤33%,口腔得到较好保护。  相似文献   

15.
30例早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0例早期鼻咽癌患者,鼻咽部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颈前野常规照射。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8Gy-74Gy,颈部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64Gy-70Gy,临床靶体积(CTV1)处方剂量60Gy-64Gy,临床靶体积(CTV2)处方剂量50Gy-54Gy,分30-34次进行照射。对于淋巴结分期为N1的患者,结合淋巴结的情况行诱导化疗和(或)同期化疗2-4周期,N0患者行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结果: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D95平均剂量为74.5Gy,GTVnx V95平均体积99.6%,脊髓D1cc平均剂量41.5Gy,脑干D3平均剂量50.3Gy,左腮腺D50平均剂量32.8Gy,右腮腺D50平均剂量31.4Gy,左颞叶D10平均剂量45.5Gy,右颞叶D10平均剂量45.2Gy,均低于限制剂量。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4-45个月)。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为100%。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3级分别有63.3%,30%,和6.7%,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度33.3%,Ⅱ度3.7%)。结论:IMRT对初治早期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0例早期鼻咽癌患者,鼻咽部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颈前野常规照射.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8Gy-74Gy,颈部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64Gy-70Gy,临床靶体积(CTV1)处方剂量 60Gy-64Gy,临床靶体积(CTV2)处方剂量 50Gy-54Gy,分30-34次进行照射.对于淋巴结分期为N1的患者,结合淋巴结的情况行诱导化疗和(或)同期化疗2-4周期,N0患者行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结果: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D95平均剂量为74.5Gy,GTVnx V95平均体积99.6%,脊髓D1cc平均剂量41.5Gy,脑干D3平均剂量50.3Gy,左腮腺D50平均剂量32.8Gy,右腮腺D50平均剂量31.4Gy,左颞叶D10平均剂量45.5Gy,右颞叶D10平均剂量45.2Gy,均低于限制剂量.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4-45个月).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为100%.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3级分别有 63.3%,30%,和6.7%,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度33.3%,Ⅱ度3.7%).结论:IMRT对初治早期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43例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调强适形放射(IMRT)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对43例初治或复发鼻咽癌患者给予IMRT,将照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处方剂量GTVnx68Gy~74Gy,GTVnd60Gy~66Gy,CTV160Gy,CTV254Gy;共30次。34例接受放化综合治疗,9例接受单纯放疗。结果GTVnx、GTVnd、CTV1、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2.40Gy、67.83Gy、60.25Gy和64.85Gy。中位随访期9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1例放疗后4月出现肝和肺转移。结论IMRT技术对初治或复发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对双侧臂丛神经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调强放射治疗的1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明确诊断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且均接受30次调强放疗。再由一名主治医师在原始的CT图像上勾画出双侧的臂丛神经,最后通过DVH图对双侧的臂丛神经受量进行分析,包括臂丛神经的最大剂量点(Dmax)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双侧臂丛神经的最大剂量点(Dmax)均值为6961.9cGy;平均剂量(Dmean)的均值为5738.6cGy。结论:大部分没有对臂丛神经进行剂量限制且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并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其臂丛神经的照射剂量均高于RTOG推荐的限制剂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DVH图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正常器官体积剂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研究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正常器官体积及剂量的变化。方法:接受全程调强放疗(IMRT)的2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治疗20次时,按原固定体位和参考坐标重新CT扫描,设计计划,与原计划进行比较DVH图中正常器官(眼球、晶状体、视神经、腮腺、脊髓及脑干)体积剂量的变化。结果:DVH2上左右腮腺体积明显小于DVH1(P〈0.05),左右腮腺和脊髓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明显增加,脑干最大剂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中腮腺的剂量增加与放疗所致的腮腺缩小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其余无统计意义。结论:鼻咽癌IMRT过程中正常器官(特别是腮腺)体积剂量会发生一些变化,建议放疗中后期有必要重新勾画靶区,重新计划,减小正常器官的受照量,减少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