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NF-κB p50、VEGF和MV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2例DLBCL组织和10例反应增生淋巴结组织中NF-κB p50、VEGF及MVD进行检测。结果:62例DLBCL组织中NF-κBp50阳性表达率为63%(39/62),VEGF阳性表达率为68%(42/62),二者在反应增生淋巴结组织中都不表达。NF-κB p50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治疗反应有关(P〈0.05)。VEGF和MVD的表达与IPI、LDH值、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反应有关(P〈0.05)。NF-κB p50,VEGF阳性表达组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NF-κB p50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5,P=0.025)。结论:NF-κB p50对VEGF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在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NF-κB、c-myc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62例NHL肿瘤组织及1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hyperplasia of lymph node, RH)组织中NF-κB、c-myc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F-κB、c-myc和survivin蛋白在NH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9%、77.42%和72.58%,高于RH组织中的表达率16.67%、 22.22%和11.11%(P<0.01).NF-κB、c-myc和survivin的表达与NHL的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全身症状、PS评分和淋巴结外病变数目均无相关性(P>0.05),其中NF-κB、c-myc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B细胞淋巴瘤(P<0.05).NF-κB、c-myc和survivin在NHL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其化疗疗效呈负相关(r=-0.362、r=-0.296和r=-0.273,P<0.05).NHL组织中NF-κB、c-myc和survivin表达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514、r=0.476和r=0.313,P<0.05),且NF-κB和c-myc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高危组中的表达均高于IPI低危组(P<0.05).结论:NF-κB、c-myc和survivin的表达状况与NHL患者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价NHL患者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庹樱篮  陈琴  杨文秀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0):1018-1024
目的:检查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 基因(tumornecro sisfactor ,alpha-inducedprotein 3 gene ,A 20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对DLBCL 进展、预后及肿瘤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104 例DLBCL 病例及其临床资料并随访部分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中P-gP和Ki-67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DNA 测序检测A 20基因外显子3、6、7 突变情况;分析A 20基因与DLBCL 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04 例DLBCL 中,A 20基因3 号外显子存在错义突变,总突变率17.3% 。其中第73位突变率在ABC-DLBCL与GCB-DLBCL病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5% vs . 2.5% ,P = 0.010);在临床分期晚和高IPI 指数的DLBCL 病例中,A 20突变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早临床分期和低IPI指数病例(P < 0.05)。 在A 20基因突变与未突变病例之间P-gP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 18vs. 52/ 86,P = 0.021),Ki-67低表达与高表达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表达/ 高表达:1/ 17vs. 26/ 60,P = 0.030);与未突变病例比较,A 20基因突变的DLBCL 病例复发率有增高的趋势(P = 0.06),生存状况较差(P = 0.016)。 结论:DLBCL 病例中A 20基因的突变对DLBCL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状况有一定影响,A 20基因突变可能是DLBCL 预后不良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大细胞淋巴瘤,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早期识别DLBCL预后较差的亚群,对于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了几种相对少见免疫表型表达的DLBCL类型(C-myc/Bcl-2共表达、NF-κB/p65阳性、CD5阳性及CD30阳性的DLBCL)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的DLBCL病例进行研究,通过检测肿瘤微环境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表达情况,探讨PD-1表达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表达对相应DLBCL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01-01-2018-08-31诊断的120例DLBCL患者资料,通过普通免疫组化染色(C-myc、Bcl-2、NF-κB/p65和CD30)、免疫组化双标(CD5、PAX5)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筛选出上述特殊类型的病例并分组,普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微环境中PD-1蛋白表达情况。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DLBCL患者中,PD-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ling lymphoeytes,TILs)阳性病例共有63例(52.5%,63/120);其中C-myc/Bcl-2共表达组中PD-1(+)-TILs病例27例(69.25%,27/39),NF-κB/p65阳性组30例(68.2%,30/44),CD30阳性组17例(73.9%,17/23),CD5阳性组14例(77.8%,14/18),EBV阳性组中为5例(55.6%,5/9)。PD-1(+)-TILs与PD-1(-)-TILs组病例之间IPI评分(χ^2=4.514,P=0.034)和Ann Arbor分期(χ^2=4.760,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1(+)-TILs组分期晚、IPI指数高;PD-1-TILs表达在阳性组C-myc/Bcl-2共表达(χ^2=6.485,P=0.011)、NF-κB/p65(χ^2=6.851,P=0.009)、CD30(χ^2=5.232,P=0.022)、CD5(χ^2=5.426,P=0.040)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1-TILs表达在EBV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0。生存分析98例随访病例中,PD-1(+)-TILs组病例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低于PD-1(-)-TILs组患者,χ^2=14.652,P<0.001;在C-myc/Bcl-2共表达(χ^2=4.071,P=0.049)、NF-κB/p65的核表达(χ^2=4.833,P=0.025)及CD30阳性DLBCL(χ^2=5.207,P=0.024)中PD-1(+)-TILs组的生存状况也明显较PD-1(-)-TILs组病例差;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1(+)-TILs是DLBCL的独立危险因素,HR=38.170,P=0.036。结论PD-1表达在C-myc/Bcl-2共表达阳性、NF-κB/p65阳性、CD30阳性和CD5阳性的DLBCL中明显增高,在EBV阳性的DLBCL中增加不明显,PD-1在肿瘤微环境细胞中的表达可能是(C-myc/Bcl-2共表达阳性、NF-κB/p65阳性和CD30阳性)DLBCL不良预后评估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cl-2与NF-κB/p65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亚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LBCL患者CD10、bcl-6、MUM-1蛋白的表达,以Hans等的分型原则将其划分为GCB和非GCB/ABC亚型,同时标记bcl-2与NF-κB/p65抗体,比较bcl-2与NF-κB/p65蛋白在GCB和ABC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DLBCL两种主要亚型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bcl-2与NF-κB/p65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率为67.1 %和77.1 %, 二者表达呈正相关;GCB亚型中bcl-2与NF-κB/p65的表达率分别为52.0 %和56.0 %,ABC亚型中bcl-2与NF-κB/p6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5.6 %和88.9 %,ABC亚型中bcl-2与NF-κB/p65的表达率高于GCB亚型;在GCB亚型中,bcl-2与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总生存率无显著的相关性,而在ABC亚型DLBCL中,bcl-2与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 仅在ABC亚型DLBCL中,bcl-2与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重要不利因素,因此,需在DLBCL亚分型的基础上评估bcl-2与NF-κB/p65蛋白表达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及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NHL患者、2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及15例正常者(CON)组织中PKR和NF-κB/P65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HL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NHL组PKR表达率为69.05%(29/42),RH组为11.54(3/26),正常组为6.67%(1/15),PKR在NHL中的表达水平较RH组及CON组增高(P<0.05)。NHL中NF-κB/P65阳性表达率为73.80%(31/42),RH组为3.85%(1/26),而CON中无NF-κB/P65阳性表达,NHL组织中NF-κB/P65表达较RH组及CON组增高(P<0.05)。PKR表达与NHL患者性别、年龄、细胞类型、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无关;而NF-κB/P65表达与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PKR在NHL中具有一定蛋白表达,NF-κB/P65异常表达与NHL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大多首发自淋巴结.研究发现,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家族成员NLRC5在淋巴系细胞中表达明显,其可能是淋巴细胞肿瘤发生的重要基础.并且NLRC5能阻断信号传导途径中的核心组分核转录因子-κB(NF-κB),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同时NF-κB的持续活化是DLBCL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NLRC5很可能具有抑制过度炎症反应,进而抑制DLBCL的功能,其有望成为DLBCL免疫疗法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石蜡标本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并以CD34为标记志测定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结果NF-κB p65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8%(25/38)、36.7%(11/30)和0,在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中为46.7%(7/1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χ2=5.707,P=0.015 7;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与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0,P=0.168 8.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化(χ2=5.788,P=0.017 6)、手术病理分期(χ2=4.677,P=0.033 0)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有关(χ2=4.799,P=0.030 2).NF-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患者MVD值为53.6±19.3,阴性表达患者为41.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P=0.027 8.结论NF-κB p65是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关的癌蛋白,可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及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NHL患者、2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及15例正常者(CON)组织中PKR和NF-κB/P65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HL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NHL组PKR表达率为69.05%(29/42),RH组为11.54(3/26),正常组为6.67%(1/15),PKR在NHL中的表达水平较RH组及CON组增高(P〈0.05)。NHL中NF-κB/P65阳性表达率为73.80%(31/42),RH组为3.85%(1/26),而CON中无NF-κB/P65阳性表达,NHL组织中NF-κB/P65表达较RH组及CON组增高(P〈0.05)。PKR表达与NHL患者性别、年龄、细胞类型、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无关;而NF-κB/P65表达与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PKR在NHL中具有一定蛋白表达,NF-κB/P65异常表达与NHL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骨桥蛋白和核因子-κB在侵袭转移性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和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 p65 NF-κB p65)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12例非癌胃组织和72例胃癌组织中OPN和NF-κB p65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OPN和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在12例非癌胃组织中均为0,在30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分别为43.30%和40.00%,在26例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分别为76.92%和73.07%,在16例有淋巴结转移且伴胃外器官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分别为87.50%和81.25%.2)OPN和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伴有胃外器官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有明显差异(Pa=0.004,Pc=0.007),在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有明显差异(Pb=0.011,Pd=0.013).3)OPN与NF-κB的阳性表达有差异且相关(P=0.042,r=0.67).结论:胃桥蛋白和核因子-κB在胃癌组织及其转移淋巴结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bcl-6和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DLBCL标本中bcl-6和Ki-67的表达情况。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bcl-6在DLBCL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4.44 %(49/90), 在RH组织中为15.00 %(3/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4,P=0.001);其表达与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及Hans分型相关 (χ2值分别为5.257、5.257、4.704、16.024,均P<0.05)。Ki-67在DLBCL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80.00 %(72/90),而在RH组织中为20.00 %(4/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85,P=0.000),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及近期疗效相关(χ2值分别为5.889、6.451、6.024,均P<0.05)。结论 bcl-6和Ki-67的异常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IPI及Hans分型等相关,可为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0例DLBCL及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DLBCL组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表达水平较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4和0.047);三者表达均与Ann Arbor临床分期相关(P值分别为0.004、0.001和0.027);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外病变累及、ECOG体力评分、骨髓累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其中MTAP与CDKN2A基因表达情况还与B症状(P值分别为0.003和0.028)和国际预后指数(IPI)相关(P值分别为0.001和0.011)。此外,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相关(P值分别为0.022、0.019和0.042)。结论 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在DLBCL中呈低水平表达,与疾病进展和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反映其生物学行为和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IDO)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存档蜡块63例,其中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组织41例,炎症反应性增生组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IDO 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组织中 IDO 阳性率为56.1%,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炎症组织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1;IDO 表达水平与 Hans 分型、B 症状具有相关性,P =0.000、0.035;IDO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期、结外受侵数目、IPI、ECOG、LDH 无明显相关,P ﹥0.05;IDO 与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具有相关性,P =0.001;Log - rank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IDO 的表达水平、Hans 分型、B 症状及 IP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0.003、0.000、0.030;Cox 多因素生存分析,仅 IDO 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24。结论:IDO 的高表达,可能参与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免疫逃逸相关。IDO 高表达与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疾病进展、疗效及预后不良相关,提示 IDO 可能成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及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bcl-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40例)淋巴结组织液,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检测其BCRP mRNA的表达,同时将患者标本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和链霉菌素生物素技术(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bcl-2蛋白表达。结果 40例DLBLC患者的bcl-2与BC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 %(24/40),37.5 %(15/40),不同临床分期的DLBCL患者,BCRP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6,P<0.05)。bcl-2、BCRP表达阳性组有效率低于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18,P<0.05;χ2=6.5541,P<0.05);bcl-2和BCRP表达均阳性与均阴性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63,P>0.05)。结论 BCRP可能在DLBCL的原发多药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化疗疗效的评估及提示疾病转归;bcl-2在DLBCL中的表达对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意义;联合检测bcl-2和BCRP基因对评价DLBCL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HCC中NF-κB和nm23-H1的表达情况,以相应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10例)、肝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11例)作对照,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F-κB蛋白在41例HCC组织中阳性28例,表达率为68.3%;41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中有5例表达,阳性率12.2%,10例肝硬变组织中1例表达,11例正常肝组织未见表达,HCC与非癌组织中NF-κB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1);NF-κB的表达与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相关性。nm23-H1蛋白在41例HCC组织中14例为阳性染色,27例为阴性染色。nm23-H1阴性表达与肝被膜浸润和门静脉浸润显著相关(χ^2=4.16,χ^2=4.19,P均〈0.05)。结论NF-κB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可望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nm23-H1在HCC中的阴性表达与HCC的恶性生物学特征相关,可能表明肿瘤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iR-320d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有随访资料的原发于淋巴结的DLBCL 62例石蜡标本进行CD20、CD3、CD10、bcl-6、Mum-1免疫标记检测,根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采用安捷伦16.0高密度芯片对24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NA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2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320d表达验证.将1 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62例DLBCL中,GCB型22例(35.5%),non-GCB型40例(64.5%),GCB型miR-320d表达水平是non-GCB型的3.43倍(P=0.034).miR-320d在对照组的表达量是DLBCL的5.65倍(P< 0.001).单因素分析示DLBCL中miR-320d低表达组总生存期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示62例DLBCL中,miR-320d低表达(RR=2.434,95%CI1.148~5.159,P=0.020)为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miR-320d表达下调预示DLBCL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