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家族在细胞凋亡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促凋亡蛋白与抗凋亡蛋白的比例与肿瘤的形成、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及预后密切相关.针对Bcl-2家族与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关系,以Bcl-2为靶点进行相关研究,可为临床肿瘤放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肿瘤凋亡与放射敏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预测和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一直是放疗工作者苦苦研究但尚未解决的难题,近来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凋亡与放射敏感性相关,本文综术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约 70 %的肿瘤患者需要放射治疗 ,但是 ,放射治疗对多数肿瘤的可治愈性仍然较低。为了提高肿瘤的放射可治愈性 ,人们就如何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进行了大量探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 ,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与其内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密切相关。目前 ,已发现许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或过度表达可影响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放射敏感性和预后 ,如 p5 3基因的状态、Rb基因的表达状态、核转录因子NF κB以及外源性基因E1A等。但是 ,有些基因与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确切关系还不清楚。因此 ,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直接影响到放疗效果。人脑胶质瘤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很多,放射线引起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化、基因突变以及放射损伤和损伤修复等均与脑胶质瘤的内在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2Gy照射后的存活分数(survival fraction at 2Gy,SF2)是内在放射敏感性的重要反映指标。但体外试验所得的脑胶质瘤内在放射敏感性的检测结果(SF2)与临床放射治疗疗效以及患者预后之间有无关联,目前尚无定论。SF2能否作为胶质瘤临床放射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E2F转录调节因子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相关基因转录的作用,E2F3作为E2F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E2F3如何调节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及其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探讨E2F3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7.
p53基因与放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放射敏感性是肿瘤放射治疗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一直是放射肿瘤学家和放射生物学家关注的问题。传统的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方法是在整体或细胞水平上进行测算与估计,但未能给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提供足够的信息。近年来,开始在基因水平上研究预测和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及评价预后的方法。目前的研究发现与放射敏感性相关的基因很多,一些癌基因如ras、myc、raf等及抗癌基因RB、p53基因等均与放射敏感相关。p53基因是经广泛研究的抗癌基因,该基因突变与50%人类肿瘤相关。现就p53基因对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线粒体DNA影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细胞接受辐射后,线粒体DNA(mdDNA)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缺乏mtDNA的细胞株(ρ^0细胞)、携带变异mtDNA的细胞株(syn^-细胞)和携带正常mtDNA的细胞株(ρ^0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研究。3种细胞株经不同剂量伽玛射线照射后,采用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获得3种细胞株的存活曲线(应用LQ模型),并分析其细胞周期的变化和比较各种细胞之间凋亡的差异。结果 3种细胞株的存活曲线表明,ρ^0细胞株比其它2种细胞株显示对射线有较强的抵抗(F=10.45,P=0.022)。2、5和8Gy照射之后,ρ^0细胞株的细胞凋亡明显少于其它2种细胞株(F=14.29,P=0.0007;F=4.80,P=0.0293;F=4.98,P=0.0154)。3种细胞株被照射后细胞周期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mtDNA可能是影响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 ,但疗效仍不满意。如果在放射治疗前即可预测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则可能提高疗效。笔者搜集了 45例宫颈癌病例 ,对其癌组织标本细胞周期及凋亡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本院就诊、未经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 45例 ,诊断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中位年龄 48岁 (2 9~ 80岁 )。国际妇产科协会 (FIGO)临床分期IIB期 4例 (8.89% ) ,ⅢB期 41例 … 相似文献
11.
12.
The incidence of 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is increasing due to the rising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positive OSCC. HPV positive OSCC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utcomes than HPV negative OSCC. Our aim wa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is favorable prognosis is due to the enhanced radiosensitivity of HPV positive OSCC. HPV positive OSCC cell lines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primary OSCCs of 2 patients, and corresponding HPV positive cell lines generated from nodal metastases following xenografting in nude mice. Monolayer and 3 dimensional (3D) culture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HPV positive lines with that of 2 HPV negative OSCC lines. Clonogenic and protein assays were used to measure survival post radiation. Radiation induced cell cycle changes were studied using flow cytometry. In both monolayer and 3D culture, HPV positive cells exhibited a heterogeneous appearance whereas HPV negative cells tended to be homogeneous. After irradiation, HPV positive cells had a lower survival in clonogenic assays and lower total protein levels in 3D cultures than HPV negative cells. Irradiated HPV positive cells showed a high proportion of cells in G1/S phase, increased apoptosis, an increased proliferation rate, and an inability to form 3D tumor clumps. In conclusion, HPV positive OSCC cells are more radiosensitive than HPV negative OSCC cells in vitro, supporting a more radiosensitive nature of HPV positive OSCC. 相似文献
13.
DNA损伤应答通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DNA损伤诱导的细胞DNA修复和凋亡通路,以及相关因子在其中所起作用。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DNA损伤、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等为关键词,检索200601—201112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826篇,中文文献579篇。纳入标准:1)细胞对DNA损伤的监测;2)DNA损伤触发的DNA修复;3)DNA损伤触发的细胞凋亡。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1篇。结果:细胞的DNA损伤应答是复杂的过程,DSBs或DNA复制阻滞是最常见DNA损伤性结构改变,其能启动多种信号通路,涉及的损伤识别因子主要有MRN、P13激酶ATM及ATR等,最终触发细胞周期抑制、DNA损伤修复或诱导细胞凋亡。结论:细胞能够识别具有潜在致死性的DNA损伤,进而激活特异的损伤通路以抑制细胞周期,增强DNA修复或诱导细胞凋亡。而因子p53和NF—KB的促细胞凋亡和促细胞存活双重作用对细胞的凋亡或者存活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DNA损伤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体基因组时刻都暴露在体内外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即使在非常健康的细胞其基因组DNA的完整性也持续受到威胁。DNA存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不断产生损伤,如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和其它活性化合物,DNA在复制和重组过程中自发的错误;环境中的紫外线和离子辐射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均能损伤DNA。细胞能通过周期阻滞修复DNA或者细胞凋亡对DNA损伤产生反应。细胞对DNA损伤反应的异常将导致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当前对DNA损伤修复和凋亡的分子调控以及它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青蒿素类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其衍生物有青蒿琥酯、蒿甲醚和二氢青蒿素等,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铁离子介导的细胞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还具有更广泛的药理作用,它可以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损伤细胞线粒体等机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E2F2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1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以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2F2蛋白的表达.结果:E2F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3%(24/33)、54.55%(6/11)、15.38(2/13)%和8.3%(1/11),E2F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浆液性囊腺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均<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值虽然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囊腺瘤的阳性表达率接近正常卵巢组的2倍,但是两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E2F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 但与病理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P均>0.05);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E2F2蛋白的表达水平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病理分级降低而增加(P均<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F2呈现明显的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相关,提示E2F2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Skp2是F-box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可参与正常的细胞周期调控。在多数人类肿瘤中,Skp2表达增高,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病人预后相关,提示Skp2有癌基因的潜能。本文就Skp2-9人类肿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