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山市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及参保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唐山市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现状及参保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参保意愿较强烈,但实际参保率低;农民工是否愿意参加医疗保险以及愿意参加哪种医疗保险模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此,建议农民工医疗保障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现实情况和参保意愿.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及参保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医疗保障状况及参保意愿,探讨切合学生本身意愿的医疗保障模式.方法 抽样调查唐山市2所高校1 300名大学生,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参保意愿.结果 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不高,学生参保受年级、对医保制度的知晓率及参保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 大学生医疗保障不宜简单并入当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必要建立普通门诊医疗统筹.应充分考虑影响学生参保意愿的因素,提高参保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工对于医疗保障的需求,为农民工医疗保障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温州1036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民工存在健康状况不佳,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医疗保险参保意识不足,参保意愿低,参保率低的情况.结论:应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加强农民工医疗保障政策宣传,从而提高农民工参保意识,改善其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满足农民工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江苏五市的偶遇抽样调查,分析农民工参保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民工主要以参加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为主,影响农民工参保选择的显著因素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收入、工作单位性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变换城市次数、定居城市意愿等变量上。可见,农民工选择参加何种医疗保险是农民工自身与各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要素的匹配程度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张丽  张瑞利 《卫生软科学》2013,(11):675-677
[目的]了解农民工在三大主干医疗保险上的参保分布以及对其就诊意愿和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在江苏五市进行偶遇抽样获得样本共639个,运用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获得农民工基本情况、参保状况及就诊意愿和行为。[结果]农民工主要以参加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为主,其是否参保以及参加何种保险对其就诊意愿及行为都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应从健康教育、基层医疗服务供给、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等多方面保障农民工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的支付意愿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城镇职工医保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南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管理服务局信息系统中抽取长沙市1 025名2013年有住院记录的城镇职工医保参保患者,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进行支付意愿的现况调查,并分析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城镇职工医保参保患者中,92.7%的人表示若可以选择仍愿意购买湖南省城镇职工医保,支付意愿的中位数为60.00元,占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8%;岭回归分析显示,参保住院患者的年龄(β=-0.044)、家庭人均月收入(β=0.190)、文化程度(β=0.040)、自评健康状况(β=-0.056)是其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住院参保职工的支付意愿不强,建议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经济补贴,完善现行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的意愿自付比例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城镇职工医保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25名2013年有住院记录的城镇职工医保参保患者进行意愿自付比例的现况调查,并采用通径分析法探索意愿自付比例的影响因素。结果该调查共获取893份有效问卷,意愿自付比例的中位数为10.00%。通径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实际自付比例直接影响意愿自付比例;医院级别、自评健康状况、当年住院次数、是否退休、是否公务员既可直接影响意愿自付比例,又通过实际自付比例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意愿自付比例。结论住院参保职工的意愿自付比例较低,需采取综合措施来提升。建议加大弱势群体的报销补贴,立足经济发展和健康教育,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合理设置上下级医院自付比例差距,加强医保教育,尤其针对公务员和在职群体,帮助其认识到承担自付比例的意义和责任。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个体特征和制度特征对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方法:采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官方政策文件,对28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50 679名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流动特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取能力均对是否参保产生显著影响;地方政府支持医疗保险跨省转移接续、缴费年限可累计且一对一折算、个人账户可转入转出是促进农民工参保的重要因素,也有助于吸引跨省农民工的流入。结论:制度设计中应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取消缴费年限认定和个人医保账户转移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健康资源对不同流动目的的老年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为提高老年农民工健康水平和长期居留意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是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受健康教育和拥有本地医保是影响老年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让随迁型老年农民工更愿意继续长期留在本地(P<0.05)。结论:随迁型老年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主要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与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而务工型老年农民工受是否拥有本地医保与其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影响。未来需要全面落实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各地做好老年农民工的健康服务,完善相应的医保体系,保障务工型老年农民工享有本地医保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的真实参保意愿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5个地区抽取1 160名居民进行调查,对可能影响居民参保意愿的因素进行单因素χ~2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160人中,937人(80.7%)愿意继续参加城乡医保,223人(19.3%)不愿意参加;对当前制度表示满意的有855人(73.6%),不满意159人(13.7%);对当前制度表示不了解的492人(42.4%),了解的305人(26.3%);家庭年收入、了解程度、满意度、文化程度和地区是影响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不满意(OR=2.967)、不了解(OR=2.332)是参保意愿的危险性因素(P0.05),文化程度初中及高中、大专及以上(OR=0.336、0.325)、家庭年收入10 000~24 999、25 000~39 999、≥40 000元(OR=0.578、0.473、0.448)和地区为淄博市与济宁市(OR=0.454、0.475)是参保意愿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关注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参保需求;通过加强宣传讲解,增强居民对医保整合的认识;提高整合后医保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农民工的健康意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健康意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巴南区870名农民工,使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通过调查农民工对不同疾病的处理方式、获取基本健康信息的主动性及其体检率和医疗保险购买率情况了解其健康意识。结果 ①疾病越严重,农民工进入医院诊疗的可能性越大(χ2 = 1 352.878,P<0.001);②农民工的体检率(60.00%)较低,受教育程度(P<0.05) 是影响其体检率的主要因素;③农民工购买医疗保险(24.07%)的健康意识淡薄,其是否购买医疗保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教育程度、婚姻状况(P<0.05)。结论 农民工的健康意识总体较低,应采用其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小病预防知识的传播,同时提高其体检率和医疗保险购买率。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医疗费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洪  任建萍  徐玮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23-3824,3827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经济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对杭州市有关企业、建筑工地等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抽样访谈式调查,询问社会人口学特征、经济状况、社会医疗保障状况、病患病情况、疾病费用负担等问题。[结果]被调查者中年人均门诊费用为499.32元,年均自购药费用为180.94元;年住院率6.9%,次均住院费用为2 587.21元。年总医疗费用的多因素分析发现在外打工年限、家庭收入来源、患者文化程度、首选就诊方式及是否住过院等因素都可影响费用。[结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引导人们就诊行为,改善其生存状态,提高劳动待遇等都是降低疾病经济负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就医行为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7个区县作为调查地点,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431户,共1045人,其中有效问卷1002份,有效回收率为95.9%。结果外来务工人员日工作时间长、自评健康状况较好;医疗保障水平低、参保意愿强烈;社会支持网络局限,经济拮据是困扰家庭就医的主要问题;日常患病就诊单位以区县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医疗服务利用不足,呈“三低两高”。结论医疗保障和家庭资源匮乏抑制了外来务工人员对医疗服务的利用;应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have long suffered from mental health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long‐lasting and costly treatments. Although the multilevel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attempts to provide them with full‐fledge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gig economy unexpectedly disrupts this situation. As the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mployment status, unemployed rural‐to‐urban migrant workers/regular urban workers have to accept the transition from urban employe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UEBMI) to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NCMS)/urban resident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URBMI).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this in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transi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ence of transition from UEBMI to NCMS would significantly deterior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while the transition from UEBMI to URBMI would not. Accordingly, chronically ill rural‐to‐urban migrant workers are vulnerable to the in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transition that further deteriorates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the multilevel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cannot cope well with the emerging phenomenon of frequent employment change in labor market.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出发,对我国现有较为典型的三种农民工医疗保险纳入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农民工自身特征,提出了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选择的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被看重感指数及心理机制对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卫生水平,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以及开发人力资源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质性研究为导向,基于扎根理论、结合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研究方法,对18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基于被看重感理论基础、扎根理论等视角,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被看重感主要表现在关注、重要、信赖、欣赏等4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被看重感总体现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学历、职务、工作年限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影响其被看重感主要因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组织因素、社会因素.结论:新生代农民工被看重感指数较差,积极知觉偏少,消极情绪偏多.在未来研究可以从个体动力、家庭关怀、组织重视、社会支持等多维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卫生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设计.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为了改善农民工医疗保险的问题制定了系列的政策法规,并最终以社会保险立法的形式加以强制约束。但中国农民工医疗保险仍处于较低的参保状态,说明农民工医疗保险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相关利益主体的承受力,有助于提高并稳定农民工参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四城市企业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对其预防保健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6个大企业15~59岁流动人口,运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结果 共有2 168位流动人口接受调查,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程度较低(16.139±4.213,满分32分)。近1年内,50.90%的人参加过健康体检,26.30%的人参加过健康知识及技能讲座,43.10%的人参加过社区卫生中心的预防保健服务。学历、医保、平均每天工作时间、社会融合、健康知识得分及慢病是影响健康体检的主要因素;性别、学历、医保、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及社会融合是影响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参与的主要因素。年龄、婚姻、学历、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及医保是影响社区卫生中心预防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 企业流动人口预防保健行为发生率低,完善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定合理的劳动时间、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预防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