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业宏  吕湖  汤建国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89-219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总结1989~2005年本院收治的2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率为52.4%(11/21).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66.7%(12/18).根治性手术7例,病理诊断为胆管腺癌及粘液癌.随访16例,根治组平均存活18个月,姑息治疗组平均存活8个月.[结论]胆管癌的发生与肝胆管结石有关,伴有结石的胆管癌疗效较差,应重视胆管结石的早期根治性治疗,以防止胆管癌的发生,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在所有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占6.07%(56/923)。CA199全组检测阳性率达85.71%;术前B超、CT和MRI/MRCP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内占位病变确诊率分别为53.57%、61.710%、69、77%。手术根治切除率、姑息切除率分别为46.43%、25.00%。根治切除组l、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28%、69,23%、53.84%;姑息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5.73%、21,41%、0.00%;无法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0.00%。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反复发作、血CA199阳性、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病史的肝脏占住对于诊断肝内胆管癌有重要价值。积极的手术切除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汤万荣 《华西医学》2010,(1):129-131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表现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分析了自2001年1月到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前确诊10例,术中病理检查确诊14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6例。左肝胆管癌16例,占53.3%,右肝胆管癌7例占23.3%,肝门部胆管癌5例占16.7%,其余2例为左右肝都有。肿瘤根治性切除术17例(56.7%),姑息性手术9例(30%),单纯活检4例(13.3%)。在30例随访资料中,根治性切除术者平均存活时间26个月。存活1年以上10例,2年以上5例,3年以上2例;姑息治疗者术后平均生存9个月;其余的≤4个月。结论:胆石症状易反复发作,胆道病史较长大于10年且术前CA199〉2500 ng/mL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合并有胆管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术前诊断为肝内胆管癌,诊断正确率34.2%;误诊为肝内胆管结石14例,肝细胞癌5例,肝内占住待查4例,肝囊肿2例,误诊率65.8%.手术切除30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8例.结论: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可明显增加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诊治经验。方法:分析2000—01/2008—02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生存期超过1a,余均死亡。结论:胆管癌的发生与肝胆管结石有关,伴有结石的肝胆管癌预后更差。应重视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争取根治。减黄,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诊治分析(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近15年来收治的24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病人的诊治经验作回顾性研究。男,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岁。肝门胆管癌11例,左肝管癌9例,右肝管癌4例。根治性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6例,活检加胆汁引流10例。结果 根治性切除患者平均生存27月,姑息切除和单纯引流平均生存分别为11月和9.5月。结论 早期诊断仍较困难。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活检,可望早期诊断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6例,姑息性手术17例,引流术14例,单纯开腹探查术1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13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植入术5例.行根治性手术者1,3 a生存率分剐为81.0%,52.3%;行姑息性手术者1,3 a分别为生存率45.5%,27.2%;根治手术组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组(P<0.05);年龄、血清总胆红素、Bismuth-Corlette分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对惠者预后有影响.结论:多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肝九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50岁以上,肝内胆管结石反复胆道感染病程在10年以上,合并乙肝或丙肝,肝硬化者发病率达14.6%.随访2~7年,6例手术切除者生存时间平均46月,内引流10例生存时间21月,单纯外引流5例生存时间18月.置外引流管局部灌注化疗药9例生存时间为39月,2例生存6年以上.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结石有一定关系,一经确诊应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姑息手术主张置外引流管,术后局部灌注化疗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6例,姑息性手术17例,引流术14例,单纯开腹探查术1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13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植入术5例。行根治性手术者1,3 a生存率分别为81.0%,52.3%;行姑息性手术者1,3 a分别为生存率45.5%,27.2%;根治手术组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组(P<0.05);年龄、血清总胆红素、Bismuth-Corlette分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结论:多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及胆汁中肿瘤标志物肿瘤抗原199 (cancer antigen 199,CA199)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联合检测对胆管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胆管癌及胆管良性病变患者89例,于术前抽取血清样本、术中抽取胆汁样本,检测患者血清及胆汁中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水平,并比较其在胆管良恶性病变患者血清及胆汁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胆管癌患者血清和胆汁CA199水平及CEA水平均显著高于胆管良性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胆管癌患者和良性病变患者胆汁中CA199和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其血清CA199和CE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血清和胆汁CA199及CEA联合检测诊断胆管癌的特异性均高于其单独检测,但敏感性较低.结论 患者血清及胆汁中CA199和CEA检测均可作为胆管癌的诊断指标,胆汁中CA199和CEA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作用优于血清中上述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胆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早期症状均无特异性,血AFP检查均为阴性,血CEA检查显著升高3例,CA199升高明显1例,4例术前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误诊;本组行根治性切除手术5例(35.7%),姑息性手术9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应进一步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B超仍是首选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方法。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是避免误诊漏诊的重要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比较我科1998-2008年手术治疗104例肝门胆管癌的疗效.其中根治性切除45例,姑息性切除38例,体外桥式引流21例.结果 93例获得5~67个月随访.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1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2/40)、86.8%(33/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67.5%(27/40)、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5/40)、13.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性切除1年生存率优于体外桥式引流(P<0.01).结论 手术是治疗肝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根治性切除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根治性手术优于姑息性手术,而姑息性手术优于体外桥式引流术.对重度黄疸合并胆道感染患者术前选择性引流减黄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atient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 case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 enrolled in the study from 1998 to 2008, including 45 cases of radical resection, 38 cases of palliative resection, vitro bridge drainage in 21 cases, 93 case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Ninty-thre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5 - 67 months, the different procedures of the treatment was summerized. Results Oneyear survival rate of radical resection and palliative resection was 80. 0% ( 32/40 ) and 86. 8% ( 33/38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 01 ) were found;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67. 5% (27/40) and 39. 5% ( 15/38),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 01 )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37.5% ( 15/40 ) and 13.2% ( 5/38 ),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5). Palliative resection had higher 1-year survival rate than in vitro bridge drainage(P < 0.01).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radical resection, radical surgery had better efficacy than palliative surgery, and palliative surgery is superior to external drainage. In patients of severe jaundice combined with biliary drainage infection, preoperative bridge drainage would improve the safety.  相似文献   

14.
白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24-1825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癌的关系以及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2例行内镜下逆行胆汁内引流及支架植入术,其余4例行开腹手术,其中3例行肝切除术。术后病理均提示为腺癌。结论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可能性大,临床医生应对长期肝胆管结石提高警惕,掌握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表现特征,重视对高危对象的定期复查。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有效手段,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7例大肠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根治切除145例(77.5%),姑息切除42例(22.5%),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8年,5年生存率为:根治性切除组62.8%,姑息性切除组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切除足够的肠管,彻底清除淋巴结及其所属肠系膜,严格无瘤技术,消灭微小癌灶,确保根治效果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根治性切除21例,其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52.4%、33.3%。根治术组和姑息术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5(12-84)个月和12(3-21)个月。结论: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积极手术治疗并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时限、模式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于我院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至随访终点,共计120例患者发生肝癌复发,其中单纯肝内复发111例;患者术后1~5年逐年复发率分别为43.3%、25.2%、27.1%、24.3%、0%。术后1年内复发患者的生存率与1年之后复发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复发以Ⅲ型(肿瘤肝内弥漫性复发)为主,而1年之后复发以Ⅰ型(切缘复发)和Ⅱ型(邻近肝段复发)为主,复发模式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复发患者中,Ⅰ型、Ⅱ型两组之间复发后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Ⅲ型无3年存活者,复发后生存率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第1年肿瘤复发率最高、患者预后更差,确定早期复发的时限以术后1年为宜;早期复发的模式以肿瘤肝内弥漫性复发为主,是导致早期复发患者整体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的外科治疗特点及预后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HCC外科疗效。【方法]56例病理诊断为HCC患者,其中采用联合肝叶根治性切除21例,肿瘤局部切除11例,单纯引流24例。【结果】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累计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1)。根治切除组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切除组和单纯引流组,手术切除组较非手术切除组存活时间显著提高(P〈0.001)。术前T分期和Bithmuth分型能指导手术切除率及术式选择。不同的T分期的手术切除率及切缘阴性率差异显著(P〈0.001)。分别对16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表明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局部浸润及转移、手术方法、UICC分期、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影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手术方法、UICC分期是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最重要预后因素,扩大手术范围能获得较好切缘无癌率,术前的T分期和Bismuth分型综合评估将有助于进一步在安全的范围内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