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结合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全部采用后路和前外路、后路和前内侧联合入路,后路小钢板和前侧锁定钢板联合固定,同时植骨.[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示达到解剖复位12例,功能复位8例.1例切口皮缘坏死.经清创后愈合.20例均获12个月以上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5~9个月,平均7.8个月.优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可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MIPPO技术结合前后联合入路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和骨不连等并发症,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Ⅲ型后柱骨折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7例胫骨远端Ⅲ型后柱骨折患者应用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进行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均给予认真细致的心理、生理护理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护理.结果 患者疗效满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经后侧人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Ⅲ型后柱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护理计划的实施是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膝关节后内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4~ 55岁,平均36.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高处跌落伤6例.骨折类型:后内侧骨折8例,后外侧骨折2例,后内、后外侧髁同时累及5例.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5.4个月),1例术后发生创口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失效,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DeCoster等的评价方法评价复位情况:优8例,良5例,中2例,差0例.骨折愈合后行膝关节HSS评分71~ 94分,平均89.6分.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暴露直接,复位固定操作方便的优点,疗效确切,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效径路.  相似文献   

4.
背景:累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复杂型骨折,如不能选择合适时机、采用合理的固定入路及固定方式,则易出现局部皮肤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失败及膝关节功能障碍等不良并发症。目的:探讨累及胫骨平台后内侧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固定方法及效果。方法:以CT三维重建为基础和胫骨平台的三柱分型理论为依据,回顾性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内侧柱的患者37例资料。所有病例施行固定治疗,采用前外侧切口及后内侧切口固定入路,外侧利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竹筏"型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后内侧柱根据骨折情况选择此锁定支撑钢板固定,并行骨诱导人工骨植骨,按Merchant评分标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平均12.8个月随访。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并发症出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25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结果证实,前外侧切口结合后内侧切口+胫骨外侧"竹筏"型钢板及后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并应用骨诱导人工骨植骨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内侧柱的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20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20例均获6~2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结论后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地暴露胫骨平台后髁,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有利于骨折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6例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情况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42例)及后内侧入路(44例)途径进行骨折复位并实施内固定。结果手术后病人整体恢复情况良好,骨折基本愈合,术后病人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为84.9%,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83.7%。病人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14.95、15.43,P〈0.05)。结论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固定牢固等优点,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研究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随机选取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改良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对其骨折愈合情况随访5-24个月。30例患者治疗后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复位优良率达80.0%,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3.3%。术后2例出现膝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但经康复科康复锻炼后改善,现情况良好。采用改良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进行良好复位和有效固定,加速骨折的愈合,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且有暴露直接、损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点,配合恰当的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例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和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至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至16周,平均10.5周,术后4个月随访,膝关节屈曲100°-135°(平均122°),伸膝-5°-5°(平均0°)术后24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82-92分,平均85分.结论:联合后内、外侧采用重建钢板或T型钢板支撑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均可应用。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胫骨近端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18例,其中锁定加压钢板46例,解剖钢板72例。比较两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5周,锁定钢板组平均14周,解剖钢板组平均16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内固定后各有2例因开放性骨折切口感染,运用抗生素及伤口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解剖钢板组,内固定后),经切开减压后渐愈。解剖钢板组出现轻度膝内翻2例,锁定钢板组出现轻度膝内翻1例。按Karlstrom评估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3%,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79%,锁定钢板组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解剖钢板组(P<0.05)。可见对于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比普通钢板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0.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改良手术入路及双侧双钢板固定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37岁.按Schtzker骨折分类:V型10例,Ⅵ型11例.均选择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或后侧入路,双侧双钢板固定,术中探查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一期修复处理及...  相似文献   

11.
背景:胫骨平台3柱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引起,一般为粉碎性骨折,伴随关节面破裂、塌陷,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并发症多,是创伤骨科的难点。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12例复杂胫骨平台3柱患者,前外侧切口采用一块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后内侧用一块长钢板加一块短"T"型钢板固定。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内固定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射线愈合时间为(14.0±1.1)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5.1±1.7)周。内固定后即刻Rasmussen评分为(16.8±0.6)分。内固定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屈126.3°,伸-1.3°,膝关节HSS评分为(89.1±2.5)分。内固定后即刻,3,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患者内固定均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果表明,对于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双切口3钢板固定方法兼顾到了骨折的复杂性和胫骨平台后侧的解剖学形态特殊性,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柱分型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柱分型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的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无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无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1例切口浅表感染,给予抗感染、换药后愈合.术后12个月按HSS评分平均87.7分,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伸直:0°~1°、屈曲:123°,无内外翻畸形.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理论,有助于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 ,并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研究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许昌市中心医院9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改良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切口愈合、骨折愈合等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改良组HSS、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6个月,两组HS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改良组较对照组高(P 0. 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 26%,2/47)低于对照组(19. 1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045,P 0. 05)。结论 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可促进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康复,且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收治的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的64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外后侧入路在胫前肌、腘肌和比目鱼肌两个间隙分别显露胫骨前外侧髁及后外侧髁,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分别用“高尔夫”与“T”形锁定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前外侧和后外侧骨折。手术治疗后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胫骨平台骨折修复情况,在按照HS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无明显的塌陷。6~14周后骨折全部愈合,Rasmussen评分为6~18分,其中优28例,良30例,可6例,优良率高达90.62%;HSS评分为57~92分,其中优22例,良3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安全度高、创伤小,而且有助于骨折复位,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不同内固定模型在轴向载荷作用下平台位移、钢板应力的分布规律,探讨符合力学原理的最佳内固定及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在有限元相关软件中建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模型,并分别建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四种钢板固定方式的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及载荷条件,模拟体重60 kg的成人双足站立(250 N)、单足站立(500 N)、慢走(1000 N)、快走(1500 N)四种工况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四种固定方式下胫骨平台位移、应力分布及钢板螺钉承受应力情况.[结果]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形象逼真、接近临床实际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钢板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四种固定模型在轴向载荷为500 N、1000 N、1500 N时,外侧钢板固定模型平台最大轴向位移都最大,内侧钢板固定模型较外侧钢板固定模型平台最大轴向位移值小,后侧钢板固定模型较内侧钢板固定模型平台最大轴向位移值小,双侧钢板固定模型平台最大轴向位移值最小;随着载荷增大,四种固定方式下钢板螺钉承受的应力值也随之增大.[结论]利用有限元相关软件建立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有限元模型及钢板内固定有限元模型能有效模拟骨折真实情况,指导临床治疗.采用双侧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时的平台轴向位移最小,承担的应力最大,稳定性最好,是最可靠的固定方法;采用单一钢板固定,则后侧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时的平台轴向位移最小,承担的应力最大,稳定性最佳,固定最为牢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侧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累及后侧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联合人路手术治疗,手术切口类型:膝前正中联合后内侧3例,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或后外侧7例,前外侧联合后侧倒“L”型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1.5周。愈合后下肢全长X线显示下肢力线无成角及旋转,无骨折移位、钢板螺钉断裂情况。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法评估疗效:优6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4.6%。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能充分暴露胫骨平台骨折,直视下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胫骨平台3柱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引起,一般为粉碎性骨折,伴随关节面破裂、塌陷,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并发症多,是创伤骨科的难点。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12例复杂胫骨平台3柱患者,前外侧切口采用一块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后内侧用一块长钢板加一块短"T"型钢板固定。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内固定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射线愈合时间为(14.0±1.1)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5.1±1.7)周。内固定后即刻Rasmussen评分为(16.8±0.6)分。内固定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屈126.3°,伸-1.3°,膝关节HSS评分为(89.1±2.5)分。内固定后即刻,3,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患者内固定均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果表明,对于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双切口3钢板固定方法兼顾到了骨折的复杂性和胫骨平台后侧的解剖学形态特殊性,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8.
20例患者手术前都通过三维重建和CT扫描,入路是分别联合后路与前内侧和前外侧,联合固定例于后路与前侧被锁定的钢板并植骨。术后通过X线片检查解剖复例15例,功能复例5例。其中切口处发生坏死1例,通过清洗切口后愈合。随访1年20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周期在6~10(平均7.3)个月。Rasmussen评估优9例,良好7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80%。通过胫骨平台的三种骨折类型容易选择最好的手术入路方式以及内固定的方法,最有效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的伴后髁骨骨折的方法是采取前后小切口入路加在后路用小钢板固定、在前侧用钢板锁定联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是冠状位,而非像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一样,骨折线为矢状位,应用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和前内侧入路无法进行骨折的显露.针对这种类型的骨折,国外学者设计了胫骨平台的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骨科采用后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秀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83-248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要点及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5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手术入路、关节面的恢复、内固定方法及术后功能锻炼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然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优良22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胫骨平台骨折获得良好疗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