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惊恐障碍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惊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的相关因素 ,我们对80例惊恐障碍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6月收住本院开放式精神科病房的惊恐障碍患者 ,共 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诊断标准。采用回顾性研究。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项目包括 :发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前性格、发病诱因、病程、家族史、临床表现、首诊医院、治疗情况及随访半年资料。统计方法使用相对百分率 (% )计算。2 结果一般情况 :80例中男 37例 ,女 4 3例。发病年龄 17~ 6 8岁 ,平均 (4 5 6± 17 1)岁。体力…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医院 ,神经症就诊率为 3 1%~ 15 4% ,但有一半患者未被识别。焦虑症约有一半病人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有关科室〔1〕,患者到专科医院就诊前 ,往往已经各种诊治〔2〕。我们对此进行调查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病例为我院的住院及门诊患者 ,符合CCMD 2 R焦虑症诊断标准。共 81例 ,男 2 7例 ,女 5 4例 ,年龄 16~ 64岁 ,平均 3 8 2± 1 2岁 ;病程 4月~ 3 0年 ,平均 7 4~± 5 2年 ,专科就诊前病期 <1年 2 6例 ,1~ 5年 3 2例 ,6年以上 2 3例。诊断广泛性焦虑5 8例 ,惊恐障碍 2 3例。按病例来源分为农村组 5 8例 (以下称甲组 …  相似文献   

3.
抗抑郁药合并性激素治疗绝经后抑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抗抑郁药合并性激素治疗绝经后抑郁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我院近年收治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 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绝经后妇女 34例 ,年龄 4 2~ 5 5岁 ,平均(4 8 83± 3 6 8)岁。病程 6~ 18个月。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 17例。两组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入组标准为 :①紧张、焦虑、抑郁、失眠、乏力等症状持续2周以上 ;②自然绝经 <6年 ;③更年期症状评分指数≥ 3分[1] ;④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2 0分 (2 4项版本 ) ,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7分 ;⑤排除躯体疾病。全部患者在治疗前进行性激素放射免…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首次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取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 90 0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诊断标准 ,其中曾被误诊为抑郁症者 31例(3 4 % )。 31例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17~ 6 1岁 ,平均(2 7 9± 11 5 )岁 ;平均住院 (2 9 9± 12 3)天。对 1年来首次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进行调查分析。2 结果31例患者首次就诊时均表现为较典型的抑郁症状而无分裂性症状 ,其中消极行为 5例 ,思维迟缓 6例 ,思维内容障碍 7例 ,意志活动减退 6…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惊恐障碍患者辅以集体心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惊恐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0±17.5)岁;均已婚;初中及以上文化;平均病程(24±4)个月;经1个月以上抗抑郁剂治疗,惊恐发作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6.
不同亚型惊恐障碍的临床症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无差异。 方法 :对连续门诊的 46例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 ,和 5 4例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 :在恶心或腹部不适 ,麻木或刺痛 ,害怕发疯等症状评定上 ,存在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惊恐障碍存在伴广场恐怖和不伴广场恐怖两个临床亚型 ,而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是惊恐障碍一个更严重的亚型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药治疗惊恐障碍,评估其临床疗效. 对象 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首发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1].排除孕妇或哺乳妇女、有严重躯体疾病、药物过敏及有严重自杀倾向者.24例中,男3例,女21例;年龄(52±22)岁;病程中位数12个月;4例停服帕罗西汀半年[2],余未服用西药.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8.
精神科病人谵妄状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精神科谵妄病人的临床特征以及诱发谵妄的危险因素 ,旨在为谵妄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 30例符合DSM Ⅳ谵妄诊断标准的精神科病人临床资料 ,以DSS为入组筛选工具和谵妄临床特征及其演变过程的再评估工具 ,并与同年龄、同性别、同诊断的 30例同期住院的非谵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 谵妄组患者注意力障碍、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定向力障碍、认知障碍的DSS评分为 0的百分比分别为 1 0 0 %、90 %、86 7%、86 2 %及 76 6%。谵妄组患者在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HCT增高、血肌酐增高、血钾降低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精神科病人谵妄的核心症状是注意力障碍、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定向力障碍、认知障碍。感染、红细胞压积 (HCT)增高、血肌酐增高、血钾降低为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尚无关于藏族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临床特征的报道.本研究对汉族、藏族MD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521例MDD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的诊断标准.年龄18 ~64岁.排除双相障碍、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10.
正本研究对首次就诊于我院精神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社会功能状况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首次在本中心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180例,均由培训合格的课题组成员在患者就诊当天进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CID),对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者纳入研究。男56例,女124例;  相似文献   

11.
神经症患者就医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县级综合医院 ,神经症就诊率为 3.1%~ 15 .4% ,但约有一半患者未被识别 [1 ] ,而患者到专科就诊前 ,往往已经各种诊治。我们对此进行调查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病例均来自于本院 2 0 0 1年 1~ 10月在精神科就诊的部分患者 ,均符合 CCMD- 2 - R神经症诊断标准。共 2 5 9例 ,男86例 ,女 173例 ;年龄 15~ 83岁 ,平均 (38.3± 13.2 )岁 ;专科就诊前病期 <1年 95例 ,1~ 5年 115例 ,6年及以上 49例。诊断神经衰弱 86例 ,焦虑症 46例 ,疑病症 39例 ,抑郁性神经症 37例 ,癔症 2 1例 ,强迫症 19例 ,恐怖症 11例。按是否来自农村分为农村…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神经症患者在精神科就诊前的诊治行为作一调查分析。现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属于本院 2 0 0 1年 1~ 9月在精神科就诊的部分患者。诊断均符合CCMD - 2 -R中神经症诊断标准 ,并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者。本文共 187例 ,其中男 5 9例、女 12 8例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36 .8± 12 .7)岁 ,文盲 31例 ,小学 6 2例 ,初中 81例 ,高中 13例 ,病期 <1年 80例 ,1~ 5年 76例 ,6~10年 2 6例 ,11年以上 5例 ,诊断为神经衰弱 6 6例 ,焦虑症 41例 ,抑郁性神经症 2 9例 ,疑病症 2 4例 ,强迫症 12例 ,癔症 11例 ,恐怖症 4例。1.2 …  相似文献   

13.
心理咨询门诊与精神科门诊不同年限初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心理咨询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就诊对象有何异同。方法 随机抽取 1999、2 0 0 1、2 0 0 3年一月份所有在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共 2 94 5个初诊病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咨询门诊常见诊断依次为神经症、心境障碍、其它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 ,而精神科门诊常见诊断依次为精神分裂症、其它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 ,病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精神科门诊就诊对象以精神病性障碍为主 ,而心理咨询门诊更多的是亚健康人群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门诊是传统精神科门诊窗口的延伸 ,它拓展了精神科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前综合性医院临床各科室对惊恐障碍识别的临床分析和艾司西酞普兰在综合医院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胸闷、心慌、濒死感等不适主诉至我院就诊排除躯体疾病后转诊至医学心理科就诊268例患者,分析其中确诊为惊恐障碍的179例患者在临床各科室的首诊诊断构成,以及对其中168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疗程8周,并用惊恐相关症状量表(PA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确诊为惊恐障碍的179例患者在临床各科室的首诊诊断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抑郁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癔症、其他疾病等,首诊时诊断为惊恐障碍的患者仅占9.5%。患者在治疗1周、治疗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的HAMA、PAS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而在治疗4、6、8周,两组患者的HA-MA、PAS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治愈率为65.4%,有效率为91.4%,帕罗西汀组分别为63.7%,9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医院临床各科室对惊恐障碍患者首诊时的识别率较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双相障碍的诊断和识别率较低,使患者得不到及时、恰当和充分的治疗,预后较差[1-2].美国国家抑郁和躁狂-抑郁学会(The National Depressive and Manic-Depressive Association,NDMDA)研究发现,48%的双相障碍患者需要在精神科就诊3次以上才能正确诊断,10%需要就诊7次以上,34%经过10年以上才首次得到正确诊断[3].有报道称,高达40%的双相障碍患者最初被诊断为抑郁症,平均经过8~10年才被修正诊断[4].关键词:抑郁;双极性;双相障碍;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双相障碍混合状态的ICD-10与DSM-5诊断标准的检出率及症状学差异。方法基于中国双相躁狂临床路径调研一期(2012年)、二期(2021年)数据库, 分别纳入符合ICD-10和DSM-5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患者, 描述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 以及双相障碍伴或不伴混合状态患者的症状学表型,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一、二期伴或不伴混合状态的双相障碍的检出率及症状学表现。结果双相障碍混合状态检出率方面, 二期采用DSM-5诊断标准较一期采用ICD-10诊断标准的检出率[18.79%(199/1 059)与6.78%(199/2 934)]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5, P<0.001);分别比较ICD-10与DSM-5诊断标准的伴与不伴混合状态的双相障碍患者的症状学差异, 结果显示双相障碍混合状态的患者多项症状学发生频率更高。结论双相障碍混合状态的DSM-5诊断标准的检出率高于ICD-10, 并且双相障碍混合状态的临床表型因不同诊断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惊恐障碍的共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与单一障碍相比 ,共病障碍患者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故精神障碍共病研究成了当前精神病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流行病学责任区研究 (ECA)资料提示 ,惊恐障碍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见(约 10 % ) ,其中 6 7%的惊恐障碍 (114 / 171)共患其它精神障碍。本文就惊恐障碍共病有关问题作一综述。1 惊恐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1~ 5]有研究显示 ,2 4 % (7%~ 6 1% )的惊恐障碍患者共患抑郁障碍 ,其中恶劣心境较抑郁症 (MD)更常见。然而 ,惊恐障碍患者伴有不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状 (…  相似文献   

18.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帕罗西汀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 - 3诊断标准的 30例惊恐障碍患者每日给予 2 0mg帕罗西汀 ,连续治疗 6个月 ,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和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副反应。结果 共有 2 8例患者完成了 6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后HAMA减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 (P <0 .0 1) ,临床疗效评定显效率为 96 % ,有效率为 10 0 %。帕罗西汀副反应轻微。结论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 ,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性别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惊恐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连续门诊的54例男性惊恐障碍患者和46例女性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在头晕/步态不稳或晕厥,震颤或发抖,恶心或腹部不适等3项症状上,在性别存在显著的差异(P<0 .05)。结论 惊恐障碍可能存在男、女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20.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对会诊联络服务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对精神科会诊联络服务(CLS)的需求。方法:对我院临床各科申请精神科会诊的住院患者,共131例,进行精神科会谈,得出精神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并对患者进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联络服务需求临床调查表评估和调查。结果:①精神科会诊率为1.37%(95%可信区间:1.14%-1.59%),精神科会诊后精神障碍的诊断:神经症性、应激相关以及躯体形式障碍为30.5%(n=40),器质性精神障碍22.2%(n=29),心境障碍16.0%(n=21),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障碍12.2%(n=16),精神分裂症,分裂性障碍和妄想性障碍9.9%(n=13)。②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焦虑症状检出比例为37.9%(39/103),抑郁症状检出比例为61.2%(63/103)。③对精神科治疗的需求:72.8%患者对精神药物治疗表示兴趣;57.3%对心理社会治疗有兴趣。④需求相关因素:患者对精神药物治疗需求与3个因素有关:是否有焦虑症状(P:0.001),既往是否接受过精神科药物治疗(P=0.005),以及患者最近一段时间(至少1周以内)的睡眠状况(P=0.014)。心理社会支持需求与2个因素有关:是否有焦虑症状(P=0.006),是否患者自己提出会诊申请(P=0.038)。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伴发心理社会问题及精神障碍时,对精神药物及心理社会治疗的需求均相当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